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 被引量:30
1
作者 杨燕迪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35,46,共12页
当前,学界和钢琴界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业绩和成果认识不足。针对这种状况,文章试图以宏观视角对近四十年以来的重要作曲家和钢琴作品进行梳理和评介。作者高度评价了汪立三和王建中两位代表性作曲家在钢琴创作上... 当前,学界和钢琴界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业绩和成果认识不足。针对这种状况,文章试图以宏观视角对近四十年以来的重要作曲家和钢琴作品进行梳理和评介。作者高度评价了汪立三和王建中两位代表性作曲家在钢琴创作上的突出成就,并且对近年来中国钢琴音乐中所出现的五种创作线路与取向进行了剖析和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钢琴创作 经典建构 民族性 中国性
原文传递
国立音专的钢琴名作:价值的再判定与再确认 被引量:9
2
作者 杨燕迪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69,共8页
文章作者从个人体验和批评诠释的视角讨论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立音专时期的中国钢琴代表性作曲家及作品(主要涉及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丁善德的《序曲三首》与《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桑桐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等),既着眼于音乐创... 文章作者从个人体验和批评诠释的视角讨论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立音专时期的中国钢琴代表性作曲家及作品(主要涉及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丁善德的《序曲三首》与《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桑桐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等),既着眼于音乐创作的历史价值和影响,也对具体作品的内在艺术价值和音乐特征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钢琴音乐 经典建构 艺术批评 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贺绿汀 丁善德 桑桐
原文传递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新歌剧与英雄叙事——以歌剧《刘胡兰》版本为例
3
作者 武兆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76,共5页
根据刘胡兰事迹创作的歌剧是英雄刘胡兰叙事的重要传播媒介。歌剧《刘胡兰》目前共有五个版本,通过梳理歌剧《刘胡兰》最初创作的背景以及版本变迁的过程,揭示了歌剧《刘胡兰》的经典化建构,不仅符合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以来塑造英雄人... 根据刘胡兰事迹创作的歌剧是英雄刘胡兰叙事的重要传播媒介。歌剧《刘胡兰》目前共有五个版本,通过梳理歌剧《刘胡兰》最初创作的背景以及版本变迁的过程,揭示了歌剧《刘胡兰》的经典化建构,不仅符合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以来塑造英雄人物的主流基调,而且对借助新歌剧表现理想的现代英雄作了有益探索,对刘胡兰形象的传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刘胡兰》 英雄叙事 版本变迁 经典建构
原文传递
我们应该以什么方式“向经典致敬”--以新编民族歌剧《刘三姐》为例
4
作者 张利群 张逸 《桂学研究》 2019年第1期87-97,共11页
面临“全球化”“现代化”“多元化”挑战与机遇,面对当下戏说经典及解构经典乱象,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方式“向经典致敬”,民族歌剧《刘三姐》做出了令人满意的回答。该剧立足于传承弘扬刘三姐经典的优秀传统及内涵精神,着眼于现代创造... 面临“全球化”“现代化”“多元化”挑战与机遇,面对当下戏说经典及解构经典乱象,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方式“向经典致敬”,民族歌剧《刘三姐》做出了令人满意的回答。该剧立足于传承弘扬刘三姐经典的优秀传统及内涵精神,着眼于现代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刘三姐经典的演绎与重构,不仅在创作及演出的实践探索中取得成功,而且形成可资借鉴与启迪的中国经验,阐发文艺发展规律特征的“通变”之道,印证经典历时性建构及其表现形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之理,以传承中创新、创新中传承的相辅相成合为一体方式向刘三姐经典致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经典 歌剧《刘三姐》 传承与创新 通变 经典性构成 经典建构
下载PDF
严迪昌先生的清词研究与清词经典的建构
5
作者 赵玉民 沙先一 《中国诗学研究》 2017年第1期162-177,共16页
清代历经朝代更迭与外族入侵,其独特的时代特征赋予了清词独有的面貌。清词之地位可与宋诗相比肩,其价值与成就应在宋元之上,堪称'中兴'。虽一代总集尚未编就,全貌难窥,清词仍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注意,出现了清词研究的热潮。严迪... 清代历经朝代更迭与外族入侵,其独特的时代特征赋予了清词独有的面貌。清词之地位可与宋诗相比肩,其价值与成就应在宋元之上,堪称'中兴'。虽一代总集尚未编就,全貌难窥,清词仍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注意,出现了清词研究的热潮。严迪昌先生是清词研究的专家,对清词研究做出了莫大的贡献,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清词研究的进程。严先生颠覆了传统词史的写作模式,基于一代清词的特质,突出研究的家族性、地域性和流派性倾向,注重词史上流派之间的继承与批判,成就了具有词史、文献与选本三重价值的《清词史》。在解读清词的过程中,严先生自具手眼,在认同前人的同时又能不囿于其评价,以自己独到的眼光和精到的见解,指出清词的创新之处,使得清词'中兴'的论证有了切实的依据。严先生指出词史上评价的偏颇或谬误之处,挖掘出许多不为人知的佳篇,不仅论证了清词具有经典化的潜质,更加推动了清词经典化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迪昌 清词史观 清词创新 经典建构
原文传递
中国童话剧的经典化建构·原型与再创新--兼评第六版“中国儿艺”音乐童话剧《马兰花》
6
作者 丁旭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9-88,共10页
文章通过对"中国儿艺"新版童话剧《马兰花》的比较分析与论评提出如何建构艺术经典化理论的议题。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中的艺术经典化生成理论与艺术电影《小城之春》的跨时代经典化形成现象之间的存在的文化... 文章通过对"中国儿艺"新版童话剧《马兰花》的比较分析与论评提出如何建构艺术经典化理论的议题。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中的艺术经典化生成理论与艺术电影《小城之春》的跨时代经典化形成现象之间的存在的文化张力,通过分析进一步提出共性艺术经典建构的原则与基本范畴。并藉此,通过对童话剧《马兰花》不同版本的历时分析与类型精品剧目《人参娃娃》的案例比较,结合共性艺术经典化建构理论分析,得出"原型""再创新"是中国童话剧经典化生成的两大核心要素之结论,并因而提出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历史主义"和"类型细分"的原则,才能建构出具体实践指导针对性的艺术经典化建构理论模式之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童话剧 “中国儿艺” 《马兰花》 艺术经典建构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