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与传统开放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0
1
作者 王洪伟 李长青 +3 位作者 周跃 王建 初同伟 张正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比较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微创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2006年12月~2009年3月选择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附加伤椎固定的三椎体六钉固定,分别采用Sextant系统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18例,微创... 目的:比较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微创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2006年12月~2009年3月选择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附加伤椎固定的三椎体六钉固定,分别采用Sextant系统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18例,微创组)和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24例,开放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腰背痛改善等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相比,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使用止痛药的比例,以及术后手术伤口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比较,矢状位后凸Cobb角、伤椎自身成角、矢状位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微创组术后Cobb′s角、伤椎自身成角、矢状面指数的改善程度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矫正度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附加伤椎内固定的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对伤椎畸形的矫正和内固定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固定 弓根螺钉 固定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01
2
作者 胡海刚 谭伦 +3 位作者 林旭 吴超 刘世伟 罗小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63-668,共6页
目的:探讨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9年9月间的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共75例,30例行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A组),45例行常规跨伤椎(B组)的后路复位内固定治... 目的:探讨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9年9月间的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共75例,30例行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A组),45例行常规跨伤椎(B组)的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测量手术前后数字射线摄影(DR)侧位片上的伤椎相邻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测量手术前后CT片上伤椎椎管中矢径和计算椎管侵占率;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手术并发症,用Denis疼痛分级评估术后腰痛。结果:伤椎前高压缩比A组术前为59.8%,术后为92.9%;B组术前为57.3%,术后为87.1%。相邻椎Cobb角A组术前为20.2°,术后为8.5°,末次随访时为10.3°;B组术前为22.7°,术后为12.3°,末次随访时为16.7°;椎管侵占率A组术前为37.1%,术后为21.9%;B组术前为34.8%,术后为18.3%;A组平均出血量256ml,手术时间107min,疼痛评估P1 25例,P2 5例,1例脑脊液漏;B组平均出血量236ml,手术时间87min,疼痛评估P1 35例,P2 8例,P3 2例,有1例断钉和2例内固定松动;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压缩比和Cobb角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组内比较A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椎管侵占率、手术出血量和并发症以及疼痛评估上,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能更好地矫正后凸畸形、重建椎体高度、维持矫正效果和减少内固定的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固定 植骨
下载PDF
脊柱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置钉附加横连短节段固定的稳定性测试 被引量:58
3
作者 王洪伟 李长青 +1 位作者 周跃 赵卫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置钉附加横连短节段钉棒固定的稳定性。方法:5具新鲜冰冻小牛腰椎标本(L1~L5)制备成L3椎体爆裂骨折模型,依次进行单纯经伤椎和上下相邻椎体椎弓根置钉短节段6钉固定(单纯经伤椎6钉固定组)和附加横连经伤...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置钉附加横连短节段钉棒固定的稳定性。方法:5具新鲜冰冻小牛腰椎标本(L1~L5)制备成L3椎体爆裂骨折模型,依次进行单纯经伤椎和上下相邻椎体椎弓根置钉短节段6钉固定(单纯经伤椎6钉固定组)和附加横连经伤椎和上下相邻椎体椎弓根置钉短节段6钉固定(附加横连经伤椎6钉固定组),测试L2~L4损伤前(对照组)、损伤后(骨折组)及单纯经伤椎6钉固定组和附加横连经伤椎6钉固定组的三维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ROM),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L3椎体爆裂骨折后L2~L4各方向的ROM明显增加,与损伤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经伤椎6钉固定组与附加横连接经伤椎6钉固定组各方向的ROM均明显减小,与骨折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前屈、后伸、侧弯运动方向的ROM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旋转方向上大于对照组(P<0.05)。两种固定方式在前屈、后伸、侧弯方向上的ROM无显著性差异(P>0.05),附加横连经伤椎6钉固定组较单纯经伤椎6钉固定组在旋转方向上的ROM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短节段钉棒固定可提高骨折模型各个运动方向上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附加横连经伤椎6钉固定技术较单纯经伤椎6钉固定技术在轴向旋转运动方向上可提供更强的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弓根螺钉 固定 稳定性
下载PDF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55
4
作者 张骞 李保健 +2 位作者 尚博 都芳涛 扈桂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9期811-813,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8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资料,将43例接受经伤椎固定的患者作为实验组,38例接受跨伤椎固定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 目的对比分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8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资料,将43例接受经伤椎固定的患者作为实验组,38例接受跨伤椎固定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的变化与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与术后即刻VAS、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Cobb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即刻Cobb角度、即刻矫正度、术后半年Cobb角度及术后半年矫正丢失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伤椎前后缘术后即刻矫正度、术后半年相对高度及半年矫正丢失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l临床疗效要优于跨伤椎固定,其复位效果更佳,术后能够较好地维持脊柱矫正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固定 固定
原文传递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伤椎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魏富鑫 刘少喻 +4 位作者 赵卫东 于滨生 李浩淼 陈柏龄 梁春祥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857-860,共4页
目的比较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与三椎体六枚椎弓根钉固定术固定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采用8具新鲜小牛椎体标本(T_(11)~L_3),MTS机压缩制作L_1椎体爆裂性骨折模型。实验分完整状态组、骨折组、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组、三椎体六... 目的比较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与三椎体六枚椎弓根钉固定术固定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采用8具新鲜小牛椎体标本(T_(11)~L_3),MTS机压缩制作L_1椎体爆裂性骨折模型。实验分完整状态组、骨折组、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组、三椎体六枚椎弓根钉固定组。应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对标本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旋转6个方位的运动范围(ROM)测试并计算刚度值,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脊柱骨折状态6个方向ROM均显著增加(P<0.05),椎间刚度值明显降低(P<0.05);固定状态的ROM均较完整状态、骨折状态显著减小(P<0.01),而刚度值均较完整状态、骨折状态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组与三椎体六枚椎弓根钉固定组之间的ROM、刚度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跨节段椎弓根固定与三椎体六枚椎弓根钉固定术在重建脊柱骨折稳定性方面,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生物力学 固定 固定
原文传递
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及临床随访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王洪伟 李长青 +2 位作者 周跃 刘涛 赵卫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356-1360,共5页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及长期临床应用对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综合评价。[方法]6具新鲜冰冻小牛腰椎标本L1-5节段制备成腰椎前中柱损伤模型。比较伤椎置钉6钉固定法和传统短节段4钉固定法的三维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及椎间刚度...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及长期临床应用对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综合评价。[方法]6具新鲜冰冻小牛腰椎标本L1-5节段制备成腰椎前中柱损伤模型。比较伤椎置钉6钉固定法和传统短节段4钉固定法的三维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及椎间刚度值。临床应用附加伤椎置6钉固定技术及跨伤椎4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随访至内固定取出者分别为15、14例,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8.5、17.0个月。长期随访观察其即时复位效果、内固定取出前矫正度丢失情况。[结果]伤椎置钉6钉固定法与跨伤椎4钉固定法标本在屈曲、后伸、侧弯方向的ROM值与完整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伤椎置钉6钉固定法与跨伤椎4钉固定法标本在旋转方向的ROM值大于完整对照组,且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种固定方式固定术后矢状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改善度与术后即刻改善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钉固定组的伤椎前缘高度在术后及内固定取出前与4钉固定相比,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置钉技术可以明显增加传统4钉法固定各运动方向的即时稳定性,尤其是屈曲、后伸及轴向旋转稳定性。长期临床随访结果示伤椎置钉技术对某些新鲜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即时复位及保持校正效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弓根螺钉 固定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孟繁军 崔彦彬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3期1418-1420,共3页
目的比较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跨伤椎内固定治疗,实验组行经伤椎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住院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矢状位Cobb角、矢状... 目的比较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跨伤椎内固定治疗,实验组行经伤椎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住院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矢状位Cobb角、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对应椎管侵占率变化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矢状位Cobb角、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对应椎管侵占率均明显优于术前(P均<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及取钉后3个月矢状位Cobb角及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术后伤椎对应椎管侵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矢状位Cobb角及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效果更好,减轻伤椎对应椎管侵占效果更佳,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 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下载PDF
Wiltse入路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7
8
作者 杨建伟 富灵杰 张蒲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3期341-344,共4页
目的观察Wiltse入路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Wiltse入路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87例胸腰段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神经功能;比较术前、术后及术后1、6、12个月伤椎压缩程度、... 目的观察Wiltse入路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Wiltse入路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87例胸腰段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神经功能;比较术前、术后及术后1、6、12个月伤椎压缩程度、Cobb角、疼痛VAS评分,比较术后1、6、12个月ODI。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手术时间45~60(50.5±6.5)min,术中出血量50~70(60.2±5.6)ml,住院时间5~9(6.5±1.3)d。术前ASIA分级为D级的4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术后及术后1、6、12个月伤椎压缩程度、Cobb角、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ODI较术后1个月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感染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内固定失败,骨折均愈合良好。结论Wiltse入路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康复迅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固定 Wiltse入路
下载PDF
经伤椎固定及植骨治疗胸腰椎Magerl A3型骨折 被引量:27
9
作者 胡生庭 丁真奇 +2 位作者 康两期 郭林新 沙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总结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及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治疗新鲜胸腰椎Magerl A3型骨折的疗效,并与传统跨伤椎4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比较。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8月,对54例Magerl A3型胸腰段(T12~L2)骨折患者... 目的:总结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及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治疗新鲜胸腰椎Magerl A3型骨折的疗效,并与传统跨伤椎4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比较。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8月,对54例Magerl A3型胸腰段(T12~L2)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后路传统跨伤椎4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减压复位、植骨融合术(A组)或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减压复位、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术(B组)治疗。A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8~54岁,平均43.9岁;T128例,L115例,L27例;Cobb角18.2°~27.4°,平均22.3°;伤椎前缘高度46.2%~68.4%,平均51.9%;椎管占位率18.8%~48.9%,平均24.1%;3例合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均为FrankelD级。B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9~61岁,平均41.0岁;T125例,L110例,L29例;Cobb角18.4°~28.9°,平均19.8°;伤椎前缘高度47.6%~70.5%,平均52.4%;椎管占位率19.7%~49.6%,平均24.9;3例合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FrankelC级1例,D级2例。随访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A组手术时间86~131min,平均102min;B组72~123min,平均94min。术中失血量A组215~1005ml,平均485ml;B组100~880ml,平均420ml。两组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A组Cobb角矫正至5.1°±1.3°,B组矫正至3.2°±1.5°;椎体前缘高度A组恢复至80.7%,B组恢复至89.7%;椎管占位率A组为(8.2±1.6)%,B组为(4.9±1.8)%。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管占位率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术后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1年的随访,A组平均随访34个月,B组32.6个月,末次随访时A组Cobb角为8.2°±1.5°,B组4.1°±1.6°;椎体前缘高度A组79.3%,B组88.1%;椎管占位率A组为7.8%,B组为4.2%。末次随访时A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管占位率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有2例在末次随访时后凸角度丢失>10°,3例内固定失败,而B组没有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经伤椎置钉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 爆裂骨折 固定 植骨 后凸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5
10
作者 朱立帆 曾金才 +4 位作者 朱晓东 蒋富贵 沈鹏程 翁峰标 徐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93-898,共6页
目的:对比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传统短节段内固定、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及经伤椎置钉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7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其中30例行... 目的:对比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传统短节段内固定、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及经伤椎置钉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7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其中30例行传统短节段内固定(A组),25例行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B组),32例行经伤椎置钉内固定(C组)。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测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AVH)、区域后凸角(LKA)等影像学指标,在末次随访时观测CT矢状位及横断位上伤椎骨缺损程度及位置,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背痛症状等。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5.5±2.3个月(13~21个月)。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的手术时间比A、C两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术前、术后AVH、LKA无统计学差异(19〉0.05),而末次随访时在AVH、LKA及汉化ODI评分等方面,A组均比B组、C组差(P〈0.05),B、C两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三组患者CT显示伤椎骨缺损在矢状面上主要位于椎体上1/3中部,在横断面上主要位于前柱的中央前缘部。A、B、C三组末次随访伤椎骨缺损程度分别为(18.6±7.3)%、(11.8±4.3)%、(8.4±2.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B、C两组无一例出现断钉断棒等现象,而A组则有3例断钉。结论:在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与传统短节段内固定相比,结合椎体成形术或经伤椎置钉均能有效维持矫正效果、重建椎体高度及减少内固定并发症,两者临床疗效相当;但经伤椎置钉固定因操作简单、安全,并能进一步有效降低伤椎骨缺损程度,更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短节段内固定 固定
下载PDF
微创经伤椎椎弓根植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4
11
作者 黄剑峰 宁锦龙 +5 位作者 易椿均 植汉兴 钟向球 骆志明 何木良 党业天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22期6642-6647,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经伤椎椎弓根植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4月,选择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微创经伤椎椎弓根植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组(A组,27例)和传统开放跨伤椎四钉椎弓根...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经伤椎椎弓根植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4月,选择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微创经伤椎椎弓根植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组(A组,27例)和传统开放跨伤椎四钉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组(B组,25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VAS疼痛评分等。结果 A组与B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日、术后3d伤口疼痛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术前、术后的矢状面指数、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的矢状面指数、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取内固定后3个月,两组的矢状面指数、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术后1个月时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术后1个月以后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微创经伤椎椎弓根植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操作简便、疼痛轻、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内固定失败率较低,伤椎高度恢复良好,利于维持后凸畸形的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固定 固定 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经伤椎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12
作者 黎昭华 汤勇智 +3 位作者 杨立群 王贵清 利洪艺 王湘江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528-529,共2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及Cobb角... 目的探讨经伤椎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及Cobb角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Cobb角度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两组末次随访时比较,观察组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及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 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利民 戴冠东 刘国辉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463-466,共4页
目的评价经多裂肌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技术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1例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从后路行短节段内固定手术,传统后正中入路伤椎不置钉27例(A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 目的评价经多裂肌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技术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1例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从后路行短节段内固定手术,传统后正中入路伤椎不置钉27例(A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44例(B组),分别记录两组的术后1周和术后1年伤椎Cobb角矫正率、椎体坍塌矫正率、疼痛感觉程度评分(VAS)。对两组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胸腰椎骨折均骨性愈合,无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钉断棒;两组术后1周伤椎Cobb角矫正率、椎体坍塌矫正率、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的Cobb角矫正率、椎体坍塌矫正率、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手术创伤小、入路简单、术后遗留腰疼并发症少,伤椎置钉技术有助于骨折椎体复位,增加固定节段稳定性,减少后凸畸形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肌间隙入路 胸腰骨折 固定 固定
下载PDF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程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21期65-66,69,共3页
目的分析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以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 目的分析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以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后Cobb角、术后即刻矫正度、治疗6个月后矫正丢失度及治疗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结果两组的治疗前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Cobb角、术后即刻矫正度、治疗6个月后矫正丢失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相对高度、术后即刻矫正度、治疗6个月后矫正丢失度的伤椎前后缘高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固定 固定
下载PDF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在胸腰椎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9
15
作者 周全 周礼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228-1230,1233,共4页
目的:比较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3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术中采取跨伤椎固定技术或经伤椎固定技术固定骨折,其中经伤椎体固定组54例,跨伤椎固定组44例。比较患者... 目的:比较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3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术中采取跨伤椎固定技术或经伤椎固定技术固定骨折,其中经伤椎体固定组54例,跨伤椎固定组44例。比较患者术前VAS疼痛评分、术前伤椎后凸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周VAS评分、术后1年伤椎后凸角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均可以减少VAS评分(P〈0.05),同时减少伤椎后凸角度(P〈0.05)。跨伤椎固定组与经伤椎固定组在术前及术后第1周2个时间点的vA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伤椎后凸角、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固定组术中失血低于经伤椎固定组(P〉0.05),但内固定断裂风险高于经伤椎固定组(P〈0.05)。结论: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两种手术方式固定胸腰椎骨折均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维持伤椎矫正度,但经伤椎固定技术的术后内固定失败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 固定 胸腰骨折
下载PDF
椎弓根钉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广积 林明侠 +2 位作者 沈宁江 林庆彪 王先安 《实用骨科杂志》 2009年第9期690-691,共2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用伤椎及上下邻近椎体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伤椎固定螺钉不经过骨折线,多位于椎体下半部,同时进行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用伤椎及上下邻近椎体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伤椎固定螺钉不经过骨折线,多位于椎体下半部,同时进行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经过6~28个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术后cobb's角恢复较佳。结论椎弓根钉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可行的,可使脊柱骨折复位良好,能增加术后稳定性,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可减少内固定的折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纵韧带 固定
下载PDF
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经伤椎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璐萍 杨英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9期952-954,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7-01诊治的36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均行后路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其中20例经伤椎固定(观察组),16... 目的比较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7-01诊治的36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均行后路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其中20例经伤椎固定(观察组),16例跨伤椎固定(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伤椎Cobb角。结果 36例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伤椎Cobb角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可以更好地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脊柱稳定性维持良好,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神胸腰骨折 弓根钉 短节段内固定 固定 固定
原文传递
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体会 被引量:17
18
作者 辛宏力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9期155-156,158,共3页
目的总结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8年2月~2011年2月共对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后路手术治疗,年龄20~72岁,平均39.6岁,男51例,女9例。其中跨伤椎固定38例,经伤椎固定置钉22例。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 目的总结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8年2月~2011年2月共对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后路手术治疗,年龄20~72岁,平均39.6岁,男51例,女9例。其中跨伤椎固定38例,经伤椎固定置钉22例。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个月。通过对两种手术方法术前术后的伤椎椎体前缘与后缘高度比值和矢状位后凸Cobb角比较,显示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后,椎体高度恢复和矫正后凸畸形效果好于跨伤椎组(P<0.01)。经伤椎组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跨伤椎组发生断钉1例,松动1例。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行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较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有较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固定 疗效
下载PDF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7
19
作者 章有才 杨祖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6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将33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组(A组,11例);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不置钉组(B组...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将33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组(A组,11例);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不置钉组(B组,11例);经后正中入路伤椎不置钉组(C组,11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Cobb角矫正率、术后椎体坍塌矫正率及术后疼痛VAS评分。结果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 5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9个月。均未出现钉棒系统松动、断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B组均优于C组(P <0. 05)。末次随访时,患者Cobb角及椎体坍塌矫正率A组优于B、C组(P <0. 05)。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术后腰疼症状较轻等优势;结合伤椎置钉能有效维持椎体复位,加强伤椎的稳定性,减小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肌间隙入路 胸腰骨折 固定
下载PDF
经伤椎固定修复胸腰段椎体骨折对脊柱稳定性及修复后腰背痛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丁青华 高宏斌 +2 位作者 胡祥怀 张运峰 吕作刚 《西部医学》 2019年第8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固定修复胸腰段椎体骨折对脊柱稳定性及修复后腰背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骨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41),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而对照组... 目的探讨经伤椎固定修复胸腰段椎体骨折对脊柱稳定性及修复后腰背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骨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41),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而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和后凸Cobb角在治疗前后及修复矫正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和后凸Cobb角在末次随访中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优于观察组(P<0.05);组内比较中,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治疗前和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治疗后和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研究对象中1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结论经伤椎固定在维持脊柱高度和曲度方面优势更明显,更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性,能有效控制修复后腰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 胸腰骨折 脊柱稳定性 修复后腰背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