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世界文学史的轴心时刻?——《哈姆雷特》、《堂吉诃德》与《西游记》中的“故事套故事”
被引量:
8
1
作者
艾瑞克.齐奥科斯基
吴冠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62,共12页
本文在比较几部无共源关联的文本的框架下,讨论其所包含的一个基本问题,即文学,或者讲故事的艺术本身,是否在其本性中有某种难以抑制的企图,企图在讲故事或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复制讲故事这一叙事行为?我希望通过考察三部重要文学经典的一...
本文在比较几部无共源关联的文本的框架下,讨论其所包含的一个基本问题,即文学,或者讲故事的艺术本身,是否在其本性中有某种难以抑制的企图,企图在讲故事或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复制讲故事这一叙事行为?我希望通过考察三部重要文学经典的一个关键的共同点来考察这一问题,其中的一部出自中国,另两部出自欧洲。它们产生的年代虽可追溯至前后二十年间,却是在彼此文化隔绝的状态下出现的。第一部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西游记》,刊印于1592年。第二部是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一般认为作于1599~1601年,该剧两种不同的四开本出版于1603~1604年。第三部是塞万提斯的讽刺小说《堂吉诃德》,该书两部分分别于1605年和1615年面世。通过比较考察这三部作品中故事套故事(或叙事内镜)和经书化的现象,本文认为它们代表了中西文学中的一个轴心时刻,即自十六世纪最后十年至十七世纪开始的几十年,它们通过自身内部的自我复制来炫耀其文学性:《哈姆雷特》里的戏中戏,《堂吉诃德》中的小说里的小说,以及《西游记》里的经书中的经书。我在本文结论中表明,文本套文本这一现象与这些作品根植其中的佛教和基督教传统有关,是具体的宗教传统为文学作品提供了概念层面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承恩
塞万提斯
莎士比亚
叙事内镜
经书
性
原文传递
题名
世界文学史的轴心时刻?——《哈姆雷特》、《堂吉诃德》与《西游记》中的“故事套故事”
被引量:
8
1
作者
艾瑞克.齐奥科斯基
吴冠文
机构
拉菲特学院宗教系
复旦大学古籍所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62,共12页
文摘
本文在比较几部无共源关联的文本的框架下,讨论其所包含的一个基本问题,即文学,或者讲故事的艺术本身,是否在其本性中有某种难以抑制的企图,企图在讲故事或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复制讲故事这一叙事行为?我希望通过考察三部重要文学经典的一个关键的共同点来考察这一问题,其中的一部出自中国,另两部出自欧洲。它们产生的年代虽可追溯至前后二十年间,却是在彼此文化隔绝的状态下出现的。第一部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西游记》,刊印于1592年。第二部是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一般认为作于1599~1601年,该剧两种不同的四开本出版于1603~1604年。第三部是塞万提斯的讽刺小说《堂吉诃德》,该书两部分分别于1605年和1615年面世。通过比较考察这三部作品中故事套故事(或叙事内镜)和经书化的现象,本文认为它们代表了中西文学中的一个轴心时刻,即自十六世纪最后十年至十七世纪开始的几十年,它们通过自身内部的自我复制来炫耀其文学性:《哈姆雷特》里的戏中戏,《堂吉诃德》中的小说里的小说,以及《西游记》里的经书中的经书。我在本文结论中表明,文本套文本这一现象与这些作品根植其中的佛教和基督教传统有关,是具体的宗教传统为文学作品提供了概念层面的先驱。
关键词
吴承恩
塞万提斯
莎士比亚
叙事内镜
经书
性
Keywords
Wu Cheng-en
Cervantes
Shakespeare
mise en abyme
scripturality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世界文学史的轴心时刻?——《哈姆雷特》、《堂吉诃德》与《西游记》中的“故事套故事”
艾瑞克.齐奥科斯基
吴冠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