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与痛 因与果
1
作者 麻树文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8年第2期48-50,共3页
疼痛是人体最为常见的病症,可发生于多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中医认为其病因是多方面的,除气滞、血瘀、食积等外,更多的是感受寒邪而发病的。《黄帝内经·举痛论》专题论述了寒邪客于脏腑经脉所引起的多种疼痛,并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疼痛是人体最为常见的病症,可发生于多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中医认为其病因是多方面的,除气滞、血瘀、食积等外,更多的是感受寒邪而发病的。《黄帝内经·举痛论》专题论述了寒邪客于脏腑经脉所引起的多种疼痛,并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为后世医家对寒邪致病的认识,治疗和预防因寒而痛的各种病证,提供了理想依据,至今在临床上仍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邪 举痛论 食积 经脉 邪客 专题论述 血瘀 病症 黄帝内经
下载PDF
心脉绌急致胸痹心痛的病机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李锡光 杨清华 《广西中医药》 1997年第4期42-43,共2页
心脉绌急致胸痹心痛的病机探讨李锡光杨清华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30023南宁市园湖路2号关键词胸痹心痛;病因病机;心脉绌急;冠状动脉痉挛心痛之名首见于《内经》,又有“卒心痛”、“厥心痛”之称,是指心本身病损所致的... 心脉绌急致胸痹心痛的病机探讨李锡光杨清华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30023南宁市园湖路2号关键词胸痹心痛;病因病机;心脉绌急;冠状动脉痉挛心痛之名首见于《内经》,又有“卒心痛”、“厥心痛”之称,是指心本身病损所致的一种病证,以“两乳之中,鸠尾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 病因病机 心脉
下载PDF
通心络超微粉对大鼠络脉绌急模型的通络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3
作者 韩玉莲 程超 +5 位作者 谭红梅 吴伟康 吴以岭 孙慧兰 孙娟 陈俊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2404-2408,2426,共6页
目的:建立络脉绌急大鼠模型及探讨通心络超微粉对其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蛋氨酸灌胃法复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内皮损伤大鼠模型。取大鼠胸主动脉段进行血管舒张功能检测,并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一氧化氮(... 目的:建立络脉绌急大鼠模型及探讨通心络超微粉对其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蛋氨酸灌胃法复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内皮损伤大鼠模型。取大鼠胸主动脉段进行血管舒张功能检测,并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一氧化氮(NO)含量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然后在蛋氨酸灌胃基础上予精氨酸加压素(AVP)静脉注射建立络脉绌急模型。通心络治疗组加通心络超微粉0.4 g.kg-1.d-1灌胃1周。各组记录AVP注射后标准肢体Ⅱ导联心电图30 m in。以心电图S波改变和T波压低作为心肌缺血指标。测定各组血浆NO水平,RT-PCR检测心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结果:4周蛋氨酸灌胃造成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浆vWF水平显著升高,NO水平降低,血管内皮依赖的舒张反应明显减弱,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内皮损伤基础上给予AVP引起的S波改变和T波压低幅度都较内皮正常者严重,而通心络超微粉可减弱络脉绌急引起的S波改变和T波压低幅度。通心络组NO水平及心肌eNOS mRNA表达水平较络脉绌急组显著升高。结论:通过对内皮损伤大鼠静脉注射精氨酸加压素的方法建立了络脉绌急模型;通心络超微粉可能通过促进心肌组织eNOS mRNA表达,提高NO水平,发挥其通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超微粉 内皮损伤 络脉
下载PDF
心脉绌急致胸痹心痛的病机及临床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振千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35-136,共2页
胸痹心痛的发生 ,除了心脉痹阻这一病机外 ,心脉绌急也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受寒、情志所伤等可导致心脉绌急而发为胸痹心痛 ,临床上可根据发病特点、心电图改变、冠状动脉造影及诱发试验等作出心脉绌急致胸痹心痛的诊断。治疗包括芳香... 胸痹心痛的发生 ,除了心脉痹阻这一病机外 ,心脉绌急也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受寒、情志所伤等可导致心脉绌急而发为胸痹心痛 ,临床上可根据发病特点、心电图改变、冠状动脉造影及诱发试验等作出心脉绌急致胸痹心痛的诊断。治疗包括芳香温通、熄风解痉、调肝舒脉等法 ,同时还应戒烟、避寒、畅情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 病机 临床 冠状动脉痉挛
下载PDF
心络绌急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朋 杨明会 +3 位作者 李绍旦 霍旺 刘毅 张俊修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建立心络绌急动物模型,观察心络绌急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大剂量静脉注射建立心络绌急动物模型,观测心电图变化、心肌表面微循环及心脏表面血流量,评价大鼠模型;通过TUNEL染色及电镜技术手段,观察心... 目的建立心络绌急动物模型,观察心络绌急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大剂量静脉注射建立心络绌急动物模型,观测心电图变化、心肌表面微循环及心脏表面血流量,评价大鼠模型;通过TUNEL染色及电镜技术手段,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心电图ST段显著抬高,心肌表面微动脉收缩,心脏表面血流量减少,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心肌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增加,透射电镜下可见肌纤维排列紊乱,线粒体聚集、肿胀,部分膜破裂,嵴降解等超微结构变化。结论心络绌急大鼠模型成功建立,心肌细胞凋亡参与了心络绌急心肌缺血损伤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络 冠脉痉挛 动物模型 细胞凋亡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基于络病理论探析支气管哮喘病机 被引量:6
6
作者 杨继 张垚 王强 《山东中医杂志》 2019年第11期1006-1009,共4页
络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不断总结阐发,提出"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的观点。笔者受此启发,通过文献回顾,总结支气管哮喘的病机,认为其存在"肺络绌急-肺络瘀滞-络毒蕴结"的阶段性变化,其中肺络绌急是发病基础... 络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不断总结阐发,提出"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的观点。笔者受此启发,通过文献回顾,总结支气管哮喘的病机,认为其存在"肺络绌急-肺络瘀滞-络毒蕴结"的阶段性变化,其中肺络绌急是发病基础,肺络瘀滞是病情加重的关键,络毒蕴结是病情恶化的终末环节,各种致病因素均与肺相关,造成哮喘迁延难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支气管哮喘 病机 肺络 肺络瘀滞 络毒蕴结
下载PDF
通络单味药与复方通心络的通络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蓝涛华 谭红梅 +3 位作者 吴伟康 吴以岭 孙娟 韩玉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42-1847,共6页
目的探讨具有通络作用的单味代表药的通络效果,并将其与复方通心络的通络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建立内皮损伤、内皮损伤合并微血栓形成(络脉瘀阻)及内皮损伤合并急性心肌缺血(络脉绌急)大鼠模型,分别检测血管舒张功能、血浆NO和血管性假血... 目的探讨具有通络作用的单味代表药的通络效果,并将其与复方通心络的通络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建立内皮损伤、内皮损伤合并微血栓形成(络脉瘀阻)及内皮损伤合并急性心肌缺血(络脉绌急)大鼠模型,分别检测血管舒张功能、血浆NO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水平;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PLT),镜下观测肠系膜微循环,监测心电图T波改变。结果内皮损伤模型中,各用药组最大舒张率、血浆NO值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其中通心络组升高更为明显;各用药组血浆v WF值显著低于模型组,其中通络组降低更为明显。在络脉瘀阻模型中,各用药组肠系膜微循环血液流态较模型组均有明显改善;各用药组的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通心络组和水蛭组血浆v WF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LT显著高于模型组。在络脉绌急模型中,通心络组在30 s^3 min各时间点T波压低幅度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蜈蚣组在注射精氨酸加压素(AVP)后30 s^2min时T波压低幅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各用药组血浆NO值均显著高于模型组,但通心络组升高更为明显。结论通络单味代表药人参、薤白、蜈蚣、水蛭对血管内皮损伤、络脉瘀阻以及络脉绌急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其作用弱于复方通心络。通心络的通络效应优于各单一的通络药物,证明组方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 通心络 内皮损伤 络脉瘀阻 络脉 人参 薤白 蜈蚣 水蛭
原文传递
络脉理论与老年冠心病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朝阳 张六通 邱幸凡 《河南中医》 2007年第4期13-14,共2页
络脉理论是《黄帝内经》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分析认为,阳气不足、络脉空虚是老年冠心病发病的基础,络脉阻滞是老年冠心病的基本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心络瘀阻和心络绌急两个方面。冠心病心绞痛之病位在心之络脉,多为久病入络或... 络脉理论是《黄帝内经》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分析认为,阳气不足、络脉空虚是老年冠心病发病的基础,络脉阻滞是老年冠心病的基本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心络瘀阻和心络绌急两个方面。冠心病心绞痛之病位在心之络脉,多为久病入络或久痛入络的络虚证,故通络是治疗大法,临床上常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脉理论 老年冠心病 心络瘀阻 心络 络虚证 通络法
下载PDF
从络病探析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9
作者 张景 曾禹沙 +5 位作者 李婧婧 许新意 朱沁兵 刘辰圆 田珂 薛雅红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1386-1390,共5页
络病广泛存在于各类外感重症及内伤疑难杂病之中,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作为肛肠科非器质性难治性疾病,往往缠绵难愈,给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其契合络病“久病入络”的病程演变规律。现代医学认为其主要与肠-脑互动异常... 络病广泛存在于各类外感重症及内伤疑难杂病之中,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作为肛肠科非器质性难治性疾病,往往缠绵难愈,给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其契合络病“久病入络”的病程演变规律。现代医学认为其主要与肠-脑互动异常、盆腔神经肌肉功能紊乱、精神心理等因素相关。本文重点阐述从络病论治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理论,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肠络,络中气血升降失常,清阳浊阴交争导致络脉绌急是本病发生的关键。对于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治疗策略应当以复通络脉中气血升降有序为着眼点,病在局部而治在整体,采用补虚以荣络、辛温以通络、祛瘀以通络、藤虫以搜络等法,充分展现中医辨证论治以及络病学说的特色,以期对临床诊疗提供进一步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学说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疼痛 脑-肠轴 络脉 升降散
下载PDF
“心络绌急”动物模型建立及通心络对其预防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晓 吴永健 +3 位作者 郑磊 宋光远 尤士杰 叶赞凯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建立"心络绌急"动物模型,观察通心络对其预防作用。方法小型猪14头随机分为模型组、通心络组。模型组给予正常饲料的饮水通心络组动物喂服通心络胶囊超微粉0.5 g/kg 15 d。动物麻醉,左侧股动脉鞘管送入Pig导管测定左心室... 目的建立"心络绌急"动物模型,观察通心络对其预防作用。方法小型猪14头随机分为模型组、通心络组。模型组给予正常饲料的饮水通心络组动物喂服通心络胶囊超微粉0.5 g/kg 15 d。动物麻醉,左侧股动脉鞘管送入Pig导管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最大压力(LVP_(max))、左室最低压力(LVP_(min),左室压力最大变化速率(dp/dt_(max))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右侧股动脉鞘管送入微导管,在前降支中段注射神经肽Y(NPY)3 nmol/3min。采用静脉心肌声学造影(MCE)在注射前,注射10、30 min测定微血管容积(α)、充填速率(β)和微循环血流量(MBF),同时记录心电图、BP、HR、LVEDP、LVP_(max)、LVP_(min)、dp/dt_(max)。在注射NPY前及注射后30 min,留取冠脉内血液标本2 ml,检测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模型组小型猪4头,通心络组5头完成实验。(1)与注射前比较,模型组在10 min时SBP、DBP、HR升高(P<0.05,P<0.01),dp/dt_(max)下降(P<0.05),30 min后恢复至基线水平(P>0.05);心电图、LVEDP、LVP_(max)、LVP_(min)等没有明显变化(P>0.05)。通心络组10 min时血压升高(P<0.05),在30 min后恢复;心电图、HR、LVEDP、LVP_(max)、LVP_(min)、dp/dt_(max)等无明显变化(P>0.05)。(2)与注射前比较,模型组10 min时α、MBF降低(P<0.05,P<0.01),30 min时α降低(P<0.05)。通心络组10 min时α、β、MBF无明显变化(P>0.05),30 min时MBF明显升高(P<0.05)。2组10 min时△α、△MB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30 min,仅△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治疗前比较模型组ET-1明显升高(P<0.05),通心络组无明显差异(P>0.05)。2组NO注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型猪冠脉前降支中段注射NPY,可建立"心络绌急"模型。通心络对NPY诱发的微血管痉挛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络 动物模型 微血管痉挛 通心络 小型猪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的辨治体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锡光 《中医药通报》 200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栓形成及/或冠脉痉挛),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从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它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栓形成及/或冠脉痉挛),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从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它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等.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其临床经过急骤而凶险,急性期病死率在10%以上.30%~40%的患者发病前有明显诱发因素(重体力劳动、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感染以及消化道出血等),有相当一部分冠心病患者在寒冷及持续低温、阴雨及大风气候变化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心肌梗死 中医药疗法 气虚血瘀 心脉 中西医结合治疗 心电图
下载PDF
心之络病“孙络绌急”模型大鼠血浆ET-1、TXB_2、6-keto-PGF_(1α)及AngⅡ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霍旺 杨明会 +3 位作者 李绍旦 王朋 张俊修 刘毅 《北京中医药》 2013年第10期789-792,共4页
目的探讨心之络病"孙络绌急"模型大鼠血浆微血管舒缩因子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规律。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5 min组、造模10mi... 目的探讨心之络病"孙络绌急"模型大鼠血浆微血管舒缩因子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规律。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5 min组、造模10min组、造模20 min组、造模30 min组。采用股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Pit)方法制备心之络病"孙络绌急"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1、TXB2、6-keto-PGF1α、AngⅡ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孙络绌急"各模型组血浆ET-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且于5 min时达到高峰。血浆TXB2在造模5 min组显著升高(P<0.01),而在30 min组其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浆6-keto-PGF1α水平在造模10 min后开始显著下降(P<0.05或P<0.01),并在30 min时达到低峰(P<0.01)。TXB2/6-keto-PGF1α在造模后5 min至20 min显著升高(P<0.01或P<0.05),并于5 min时达到高峰,而在30 min时恢复至正常水平。AngⅡ水平在造模后5 min内并无显著变化,而在造模后10 min开始其水平显著升高(P<0.05),并呈递增趋势,且于30min时达到高峰(P<0.01)。结论微血管舒缩因子表达异常、动态平衡破坏提示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在"孙络绌急"急性期病理变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浆AngⅡ显著升高亦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系统)在"孙络绌急"早期即可被激活,从而参与并加剧缺血心肌的进一步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络 内皮素-1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Α 血管紧张素Ⅱ 大鼠
下载PDF
通络单味药与复方通心络的通络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冬梅 韦红 +1 位作者 黎鄂垣 黎雯婧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2期2283-2285,共3页
目的研究单味药与复方通心络的通络效果。方法建立内皮损伤模型、内皮损伤并微循环障碍模型、内皮损伤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别检测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目的研究单味药与复方通心络的通络效果。方法建立内皮损伤模型、内皮损伤并微循环障碍模型、内皮损伤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别检测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计数(PLT)、脑利钠肽(BNP)、大内皮素1(Big ET-1)、C反应蛋白(CRP)。结果①内皮损伤模型:通心络组、人参组、水蛭组、蜈蚣组NO水平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vWF水平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②内皮损伤并微循环障碍模型:通心络组的PT、APTT水平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FG、TT、PLT水平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③内皮损伤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通心络组、人参组、水蛭组、蜈蚣组BNP、Big ET-1、CRP水平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且通心络组BNP、Big ET-1、CRP水平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复方通心络与单味药比较,对血管内皮损伤、络脉瘀阻以及络脉绌急具有更好的通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络病 内皮损伤 络脉瘀阻 络脉
下载PDF
心之络病“孙络绌急”模型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霍旺 杨明会 +1 位作者 李绍旦 王朋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561-565,共5页
目的探讨心之络病"孙络绌急"大鼠模型下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特征。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5分钟组、10分钟组、20分钟组、30分钟组5组,每组6只。采用大鼠股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方法制备心之络病"孙络绌急&... 目的探讨心之络病"孙络绌急"大鼠模型下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特征。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5分钟组、10分钟组、20分钟组、30分钟组5组,每组6只。采用大鼠股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方法制备心之络病"孙络绌急"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Nagar-Olse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损伤程度,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光镜下心肌组织HE染色切片在各模型组均未见明显的形态学改变。Nagar-Olsen染色后,各模型组心肌组织均可见到缺血红染的阳性反应区域,并尤以10、20分钟组最为明显。透射电镜下,各模型组均可见心肌细胞凋亡;线粒体嵴排列紊乱、模糊断裂;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吞饮小泡数量显著增加等超微结构改变。结论心之络病"孙络绌急"大鼠模型初期即可出现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并由此呈现出明显心肌缺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络 动物模型 超微结构 大鼠
下载PDF
心之络病“孙络绌急”模型大鼠血清NO水平及心肌组织NOS mRNA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毅 周登峰 +5 位作者 霍旺 张印 张俊修 高路 李绍旦 杨明会 《北京中医药》 2014年第11期803-806,共4页
目的探讨心之络病"孙络绌急"大鼠模型中血清一氧化氮(NO)及心肌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mRNA表达变化。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造模5 min组、10 min组、20 min组以及30 min组。采用大鼠股静脉注射垂体后叶... 目的探讨心之络病"孙络绌急"大鼠模型中血清一氧化氮(NO)及心肌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mRNA表达变化。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造模5 min组、10 min组、20 min组以及30 min组。采用大鼠股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法制备心之络病"孙络绌急"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O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e NOS mRNA、i NOS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血清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在心肌组织中,i NOS mRNA表达在造模5min组、10 min组显著上调(P<0.01),在30 min组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 NOS mRNA在各模型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结论 NO的调节与释放在"孙络绌急"微观病理演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疾病 孙络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 大鼠
下载PDF
络脉绌急模型大鼠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研究
16
作者 李劲平 吴伟康 +1 位作者 张洪建 吴以岭 《中医药导报》 2007年第9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络脉绌急模型大鼠血清中TNF-α、IL-2、IL-6和IL-10等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为阐明络脉绌急病理变化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模型组大鼠每天灌服L-蛋氨酸(1 g/kg),分别于第10 d、第20 d、第30 d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10 U/kg)... 目的:探讨络脉绌急模型大鼠血清中TNF-α、IL-2、IL-6和IL-10等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为阐明络脉绌急病理变化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模型组大鼠每天灌服L-蛋氨酸(1 g/kg),分别于第10 d、第20 d、第30 d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10 U/kg),正常组大鼠则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后1 h左颈总动脉采血,室温凝固后于4℃,2000转/min,离心15m in,分离血清检测TNF-α、IL-2、IL-6和IL-10的含量;结果:造模10 d时,模型组大鼠血清的TNF-α、IL-2、IL-6水平均升高,并且20 d、30 d时继续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IL-10水平在开始时升高(造模10 d、20 d),随后下降。结论:利用喂食蛋氨酸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复制络脉绌急大鼠模型时可能引发炎症反应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脉 蛋氨酸 细胞因子 动物病理模型
下载PDF
Bax、Bcl-2、p53蛋白在心络绌急大鼠心肌中的表达
17
作者 王朋 杨明会 +3 位作者 李绍旦 霍旺 刘毅 张俊修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11期1353-1355,共3页
目的探讨心络绌急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大剂量静脉注射建立心络绌急大鼠模型,运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Bax、Bcl-2、p5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 目的探讨心络绌急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大剂量静脉注射建立心络绌急大鼠模型,运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Bax、Bcl-2、p5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1),Bax、p5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Bcl-2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Bax/Bcl-2显著升高(P<0.01)。结论细胞凋亡是心络绌急心肌损伤的重要原因,p53、Bax、Bcl-2表达的变化参与了心络绌急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络 冠脉痉挛 细胞凋亡 BAX BCL-2 P53
下载PDF
与吴以岭教授对话——以络病理论为指导治疗冠心病、脑血栓
18
作者 福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03年第11期51-51,共1页
吴以岭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医杂志>编委、<疑难病杂志>主编.
关键词 络病理论 心脑血管病 通心络胶囊 冠心病 脑血栓 中药治疗 吴以岭 中医络病学说 络脉瘀阻药理机制 络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