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影响因素及3种模型对再出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朱思奇 赵祥安 王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6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影响因素,评估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MELD-Na)、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Child-Turcotte-Pugh评分(CTP评分)对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96例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 目的探讨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影响因素,评估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MELD-Na)、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Child-Turcotte-Pugh评分(CTP评分)对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96例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对其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对出血组患者进行随访,评估3种模型对内镜治疗后半年和1年内再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出血组与未出血组的MELD-Na评分、MELD评分、CTP评分、肝性脑病、曲张静脉血管有红色征、血红蛋白、总胆红素、肌酐、血清钠、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红色征、总胆红素、合并肝性脑病、MELD评分、CTP评分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ELD-Na、MELD评分预测半年内再出血的价值高于CTP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62、3.368,P=0.015、0.001);MELD-Na评分预测1年内再出血的价值高于CTP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7,P=0.008)。结论CTP评分、MELD评分、胃镜下出现红色征、血红蛋白、总胆红素、肌酐、血清钠、年龄是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危险因素,而胃镜下发现红色征、MELD评分、CTP评分、肝性脑病、总胆红素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3种评分系统中,MELD-Na评分对半年内或1年内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终末期肝病血清模型 终末期肝病模型 Child-Turcotte-Pugh评分 肝性脑病 总胆红素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血清钠评分联合血清内毒素和胆固醇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伏玲 余学春 董静武 《中国综合临床》 2012年第9期933-936,共4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血清钠(MELD-Na)评分联合血清内毒素、胆固醇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156例的临床资料,分别根据随访6、12、24个月的生存、死亡情况分组,通过测定相关指标计...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血清钠(MELD-Na)评分联合血清内毒素、胆固醇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156例的临床资料,分别根据随访6、12、24个月的生存、死亡情况分组,通过测定相关指标计算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MELD-Na分值,测定血清内毒素、胆固醇浓度,分析MELD-Na分值联合血清内毒素、胆固醇浓度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随访6个月,19例死亡;随访12个月,59例死亡;随访24个月,77例死亡。6、12、24个月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MELD—Na分值、血清内毒素、血清胆固醇浓度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68、-9.22、11.40,-4.65、-19.60、16.20,-20.0、-18.7、17.3,P均〈0.05)。MELD.Na分值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32分,MELD.Na分值增高患者死亡风险也增加;血清内毒素预测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2ng/L,血清胆固醇预测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70mmol/L,血清胆固醇降低、内毒素浓度增高可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结论MELD.Na评分联合血清内毒素、胆固醇浓度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有较高的判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固醇 内毒素 终末期肝病血清模型
原文传递
MELD-Na联合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范辉 徐伟松 +4 位作者 刘玉峰 王一平 李振东 王申 沈云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8期2920-2922,共3页
目的探讨MELD-Na评分联合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176例,分别根据随访6月、12月及18月的生存、死亡情况分组,通过测定相关指标计算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MELD-N... 目的探讨MELD-Na评分联合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176例,分别根据随访6月、12月及18月的生存、死亡情况分组,通过测定相关指标计算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MELD-Na分值,测定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探求MELD-Na分值联合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随访6月,25例患者死亡;随访12月,59例患者死亡;随访18月,97例患者死亡,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MELD-Na分值、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判定MELD-Na分值、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对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死亡有很大应用价值。MELD-Na分值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30,MELD-Na分值增高患者死亡风险也增加;血清D-Dimer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4mg/L,血清胆固醇预测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65μmol/L,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增高可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结论 MELD-Na评分联合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有较高的判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固醇 D-二聚体 终末期肝病血清模型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对肝硬化伴门静脉血栓预测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君茹 陈科利 高建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17期2955-2960,共6页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对门静脉血栓(P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21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满足纳入标准的179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是否伴发PVT分为PVT组(87例)和无PVT组(92例),采...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对门静脉血栓(P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21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满足纳入标准的179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是否伴发PVT分为PVT组(87例)和无PVT组(92例),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VT的危险因素,并纳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价值。结果与无PVT组比较,PVT组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MELD-NA)评分、Child-pugh评分、国际化标准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更高,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更低,凝血速率反应时间(K值)更大,最大振幅(MA)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MA、MELD-NA评分、Child-Pugh评分为肝硬化伴PVT的影响因素(P<0.05)。MA、MELD-NA评分、MA联合MELD-NA评分的AUC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中的MA降低为肝硬化伴PVT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较好地预测PVT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最大振幅 肝硬化 血栓 终末期肝病血清模型评分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评分联合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对预测肝硬化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姚利琴 冯文明 +1 位作者 鲍鹰 唐成武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6期48-50,共3页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MELD-Na)评分联合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对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0例(存活组49例,死亡组21例),分别计算MELD-Na评分,测定血清CHE水平。分析MELD-Na评分和CHE水...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MELD-Na)评分联合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对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0例(存活组49例,死亡组21例),分别计算MELD-Na评分,测定血清CHE水平。分析MELD-Na评分和CHE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MELD-Na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CHE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随MELD-Na评分升高CHE降低,且死亡率上升。2项指标与预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MELD-Na评分和CHE与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68和0.878,提示二者在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时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而二者联合预测时AUC为0.972,准确性大于其中任何一项单独预测(P<0.05)。结论 MELD-Na评分和CHE水平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有重要的相关性,二者联合可明显提高对预后判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救治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血清模型评分 预后 血清胆碱酯酶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初始治疗时机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董绉绉 石林惠 +2 位作者 叶龙强 徐志伟 周丽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56-1060,共5页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需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RRT)的危险因素,探讨初始RRT时机对肝移植术后AK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和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收治的13...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需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RRT)的危险因素,探讨初始RRT时机对肝移植术后AK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和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收治的132例接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受体的临床数据,按照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标准诊断术后7d内是否发生AKI并进行分期。根据是否接受RRT将AKI患者分为RRT组和非RRT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术前终末期肝病联合血清钠模型评分(MELD—Na评分)和血肌酐(SCr),以及术中去甲肾上腺素(NE)用量、出血量、总入量、无肝期时间和手术时间;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肝移植术后AKI患者需要接受RRT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项危险因素的检验效能。根据KDIGO 2期时是否接受初始RRT,将KDIGO 2期及3期患者分为早期组(KDIGO2期接受初始RRT者)和延时组(KDIG02期未行RRT自行好转者和KDIGO 3期接受初始RRT者),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时间、AKI持续时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和28d病死率。结果132例受体均纳入最终分析,其中77例患者发生AKI,发生率58.3%;RRT组52例(占67.5%),非RRT组25例(占32.5%)。单因素分析显示,RRT组术前MELD—Na评分(分:21.6±4.4比18.0±4.3)及术中NE用量(μg·kg^-1·h^-1:7.5±1.2比5.2±1.7)、出血量[mL:3000(2200,4000)比2600(1800,3200)]、总入量[mL:6400(4500,7800)比5600(4200,6800)]和无肝期时间(min:65.6±4.5比63.0±5.0)均较非RRT组明显增加(均P<0.05);而两组性别、年龄、BMI、术前SCr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MELD—Na评分[优势比(OR)=1.398,95%可信区间(95%CI)=1.062~1.841,P=0.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替代治疗 肝移植 急性肾损伤 终末期肝病联合血清模型评分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NLR联合iMELD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辛雪萍 王帅 +2 位作者 王亚如 张威 张帆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联合Integrated终末期肝病模型(integrated MELD,iMELD)评分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联合Integrated终末期肝病模型(integrated MELD,iMELD)评分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严重程度相关性评估。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119例,分为早期(n=50)、中期(n=39)、晚期(n=30)。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价NLR联合iMELD对HBV-ACLF患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早期HBV-ACLF患者的NLR、iMELD评分、NLR+iMELD评分的ROC下AUC分别是0.817、0.786、0.892;中期HBV-ACLF患者的NLR、iMELD评分、NLR+iMELD评分的ROC下AUC分别是0.795、0.862、0.888;晚期HBV-ACLF患者的NLR、iMELD评分、NLR+iMELD评分的ROC下AUC分别是0.778、0.773、0.800。结论NLR+iMELD评分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疾病严重程度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终末期肝病血清年龄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