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的回声》的音色织体与结构途径——兼论现代音乐创作中织体的结构功能 被引量:12
1
作者 钱仁平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2-79,共8页
20世纪以来 ,现代音乐创作的突破口与着眼点主要集中在音高、节奏、音色等方面 ,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态势。刘健的《风的回声》则另辟蹊径 ,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放弃了复杂的音高逻辑 ,繁复的节奏组织 ,斑斓的音色调配基础 ,主要是在... 20世纪以来 ,现代音乐创作的突破口与着眼点主要集中在音高、节奏、音色等方面 ,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态势。刘健的《风的回声》则另辟蹊径 ,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放弃了复杂的音高逻辑 ,繁复的节奏组织 ,斑斓的音色调配基础 ,主要是在 16支大竹笛所构成的同一音色基调上 ,通过“常规”、“颤音”、“气声”以及“花舌”等四种主要演奏法所分别形成的音色“旋律线”,并以复调特别是微复调的方式所编织的不同音色“织体”,在空间中的“传递”、“渗透”、“扩散”、“分层”,来形成“声音 /画面”的运动感。本文主要通过对《风的回声》各段落织体的纵向构造形态与横向运动方式的考察 ,揭示作品各种织体形态——作为这部作品的首要结构力要素——整体上有机布局的内在逻辑 ,从而全面地展示作品微观与宏观层面上的结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健 《风的回声》 织体形态 织体运动 微复调 结构途径
下载PDF
主要音透视——尹伊桑音乐创作的观念与技法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罗新民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9-29,共11页
主要音透视——尹伊桑音乐创作的观念与技法研究罗新民一序言德籍韩裔作曲家尹伊桑(1917—1995)曾有一个著名的观点:一个单音,再加上一些演奏标记,就是音乐。重视并强调单音的艺术表现力,是尹伊桑音乐创作技法、亦即主要... 主要音透视——尹伊桑音乐创作的观念与技法研究罗新民一序言德籍韩裔作曲家尹伊桑(1917—1995)曾有一个著名的观点:一个单音,再加上一些演奏标记,就是音乐。重视并强调单音的艺术表现力,是尹伊桑音乐创作技法、亦即主要音技法的核心内容。但其全部内容比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尹伊桑 音乐创作 单音 《美学散步》 中国音乐 织体形态 宗白华 现代作曲技法 传统音乐 对立统一
原文传递
单声思维控制下的音响结构——郭文景歌剧《夜宴》音响结构技术特点 被引量:6
3
作者 娄文利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73,共12页
单声思维控制下的音响结构逻辑,是《夜宴》所有音响技术的核心理念所在。它表现在三个方面:就织体形态来说,单声织体、装饰性支声织体和主调型织体均体现出突出线性逻辑的特点;时值控制系统中不规则变换节拍、避免重音周期性起伏、符合... 单声思维控制下的音响结构逻辑,是《夜宴》所有音响技术的核心理念所在。它表现在三个方面:就织体形态来说,单声织体、装饰性支声织体和主调型织体均体现出突出线性逻辑的特点;时值控制系统中不规则变换节拍、避免重音周期性起伏、符合人物形象的节拍设计、板式或速度对位等手段,也与作曲家追求线性逻辑的单声思维相辅相成;在多声技法方面,注重色彩性、音响性的和声意识代替了功能性和声手段,其作用在于调节单声线条的粗细轻重,而复调多表现为在特定戏剧情节中特定主题间的对置,意在凸显各主题"暗示"或"隐喻"的戏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文景 歌剧《夜宴》 单声思维控制 音响结构 织体形态 时值控制系统 多声技法
原文传递
民歌素材创作现代音乐的可塑性——以朱践耳《南国印象》为例
4
作者 邓楠 《黄河之声》 2023年第5期34-41,共8页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一直是中国作曲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藏,在朱践耳的钢琴作品中,运用最广泛的便是云贵地区的民歌。本文主要聚焦于《南国印象》这部作品对民歌的运用、发展、重塑的可塑性,探索朱践耳先生将民族语言、风格与时...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一直是中国作曲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藏,在朱践耳的钢琴作品中,运用最广泛的便是云贵地区的民歌。本文主要聚焦于《南国印象》这部作品对民歌的运用、发展、重塑的可塑性,探索朱践耳先生将民族语言、风格与时代精神、现代技法的深层次融合发展的创作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民歌 结构特征 和声手法 织体形态
下载PDF
乐绘长征 谱写光荣——张千一《交响组曲》配器分析
5
作者 何耀辉 《黄河之声》 2023年第22期50-55,共6页
张千一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其对各种创作技法的娴熟运用,作品风格的精准把控,中西创作理念的兼收并蓄,“可听性”与“专业性”处理的有节有度,体现在他那一首首经典之作中。其中,张千一创作的《交响组曲》以其独具一格的配器风格著... 张千一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其对各种创作技法的娴熟运用,作品风格的精准把控,中西创作理念的兼收并蓄,“可听性”与“专业性”处理的有节有度,体现在他那一首首经典之作中。其中,张千一创作的《交响组曲》以其独具一格的配器风格著称。本文以作品呈现的织体形态与音色的个性化使用两个角度为切入点,对《交响组曲》的配器进行分析,试图解读此作品配器技术运用的独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千一 交响组曲 配器分析 织体形态 音色个性化使用
下载PDF
贝多芬《第二十七钢琴奏鸣曲》创作技法分析
6
作者 闫凤英 《黄河之声》 2023年第1期62-65,共4页
贝多芬创作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被后人誉为“新约全书”,在音乐史上享有非常尊崇的地位,是贝多芬一生创作“灵魂”的集结。本文以贝多芬晚期的《第二十七钢琴奏鸣曲》为例,通过作曲技法分析,让我们深刻体会这位时代巨匠在音乐作... 贝多芬创作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被后人誉为“新约全书”,在音乐史上享有非常尊崇的地位,是贝多芬一生创作“灵魂”的集结。本文以贝多芬晚期的《第二十七钢琴奏鸣曲》为例,通过作曲技法分析,让我们深刻体会这位时代巨匠在音乐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精湛创作手法,以及他富有哲理性的情绪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奏鸣曲式 主题发展 织体形态
下载PDF
李斯特平行进行的形态特征及其功能指向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翠华 王中余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93-103,共11页
作为一种多声音乐的创作思维与作曲技法,平行进行在李斯特晚期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应用与发展。文章从结构形态和织体形态两个层面研究平行进行在李斯特晚期作品中的具体表现,进而揭示李斯特平行进行对现代音乐创作的指向性作用。
关键词 李斯特 平行进行 结构形态 织体形态 指向性功能
下载PDF
音乐作品中的角色意义:谱式·织体·姿态·隐喻·意象——拉威尔《自然界的故事》之角色化创作策略探赜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小卜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9-179,共11页
作曲家在音乐作品中将某种情形转译为音乐的语言,创作出带有指向性和象征意义的音乐姿态以及具有角色特点的音响与谱式,这使得音乐作品充满了角色意义。莫里斯·拉威尔试图在《自然界的故事》中表达儒勒·雷纳尔用诗词所要表达... 作曲家在音乐作品中将某种情形转译为音乐的语言,创作出带有指向性和象征意义的音乐姿态以及具有角色特点的音响与谱式,这使得音乐作品充满了角色意义。莫里斯·拉威尔试图在《自然界的故事》中表达儒勒·雷纳尔用诗词所要表达的意象,将诗词文本转化为音乐谱式,将散文诗中所讲述的故事映射到音乐中,以音乐诠释《自然界的故事》中的"布景、动物角色与行动剧本",并利用音响造型带来的听觉意象来塑造音乐体验,使聆听者能够从作品中听到故事,即具有象征意义的音乐形象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威尔 《自然界的故事》 音乐意象 角色隐喻 织体形态
下载PDF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西贝柳斯交响诗《图奥涅拉的天鹅》的油画式音色处理
9
作者 林桢邦 《音乐生活》 2020年第4期39-46,共8页
音色[1]是衡量声音品质的一个重要维度。对于作曲家来说,管弦乐队是一个具有丰富乐器音色的调色盘。西贝柳斯创作于1893-1895年的《天鹅》,采用"层层铺进"的音色处理方式,呈现作品音色的立体感,赋予欣赏者庄严、神秘、忧伤的... 音色[1]是衡量声音品质的一个重要维度。对于作曲家来说,管弦乐队是一个具有丰富乐器音色的调色盘。西贝柳斯创作于1893-1895年的《天鹅》,采用"层层铺进"的音色处理方式,呈现作品音色的立体感,赋予欣赏者庄严、神秘、忧伤的聆听体验。"铺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这里所讲的"层层铺进",指的是将运动着的织体层进行交叠。"铺进"包括了下文中的"覆盖"、"涂抹"、"叠入"等含义。本曲采用的乐队编制为不完整的双管编制,谱例中的乐器用实音记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体形态 《图奥涅拉的天鹅》 和声色彩 音色变化 作曲家 高音区 音色处理 和声织体 交响诗 演奏法 德彪西
原文传递
论钢琴音乐织体的风格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庆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13-224,共12页
织体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音乐中织体因素的变化不仅是音乐结构的变化而且还具有典型的风格特征。钢琴音乐的织体形态及其变化充分地展现出织体形态所展现的风格特征。一方面,钢琴音乐的织体形态与钢琴乐器制造的发展息息相关;另一方... 织体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音乐中织体因素的变化不仅是音乐结构的变化而且还具有典型的风格特征。钢琴音乐的织体形态及其变化充分地展现出织体形态所展现的风格特征。一方面,钢琴音乐的织体形态与钢琴乐器制造的发展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不同历史阶段的钢琴音乐,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织体上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不同作曲家的钢琴作品在织体上也体现出一定的个人风格特征与时代印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体形态 风格特征 钢琴音乐
下载PDF
《大提琴协奏曲》创作技法研究(上)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芷若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45-54,共10页
《大提琴协奏曲》是作曲家张千一1987年-1988年间创作而成的,最初是为电影《多梦时节》而专门创作的一部完整的大提琴协奏曲。文章主要对其创作技法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主要从曲式结构、音高材料、节拍节奏、偶然音乐技法、织体形态... 《大提琴协奏曲》是作曲家张千一1987年-1988年间创作而成的,最初是为电影《多梦时节》而专门创作的一部完整的大提琴协奏曲。文章主要对其创作技法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主要从曲式结构、音高材料、节拍节奏、偶然音乐技法、织体形态及音色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总结作曲家的创作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音组 节拍节奏 偶然音乐 织体形态
下载PDF
浅谈音色-音响性音乐中“场”的形态与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戴维一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60-71,共12页
20世纪音色-音响性音乐的发展历程中,不同作曲家以自己独特的理念和创作手法,不懈探索各种取代音高或者调性在传统音乐中的结构地位的可能性。在多元而纷杂的音乐理念和思维背后,始终存在一种普遍而具有结构功能的创作思维——"场&... 20世纪音色-音响性音乐的发展历程中,不同作曲家以自己独特的理念和创作手法,不懈探索各种取代音高或者调性在传统音乐中的结构地位的可能性。在多元而纷杂的音乐理念和思维背后,始终存在一种普遍而具有结构功能的创作思维——"场",通过对不同阶段音色-音响性音乐的形态与构建特点,梳理"场"的形态与构建,对今日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体形态 组织结构 音群作曲法 随机音乐
下载PDF
杰尼索夫《大提琴协奏曲》音色布局特征
13
作者 曾岩 《黄河之声》 2022年第20期76-79,共4页
爱迪生·杰尼索夫(Edison Denisov 1929-1996)是二十世纪后半叶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他一生共创作15部协奏曲,是同时代作曲家以协奏曲体裁创作数量最多的,堪称是协奏曲创作的“先锋者”。1972年创作的《大提琴协奏曲》是杰尼... 爱迪生·杰尼索夫(Edison Denisov 1929-1996)是二十世纪后半叶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他一生共创作15部协奏曲,是同时代作曲家以协奏曲体裁创作数量最多的,堪称是协奏曲创作的“先锋者”。1972年创作的《大提琴协奏曲》是杰尼索夫第一部协奏曲,充分表现作曲家内心世界的独白,也是他对独奏乐器和乐队音色追求的初步尝试,已体现出杰尼索夫对大型作品创作的声音主义观念。本文从织体形态及音色布局的角度对该部作品结构进行分析,揭示作品写作技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尼索夫 大提琴协奏曲 音色布局 织体形态
下载PDF
拉威尔艺术歌曲《自然界的故事》结构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张娴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4-96,共3页
拉威尔艺术歌曲《自然界的故事》的调性布局和曲式结构具有缜密的逻辑性。他在使用传统曲式构架的基础上,对其结构的创新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如结构内部段落界限的模糊,又如在传统的调性布局中加入远关系或极远关系的转调,表现出印象主义... 拉威尔艺术歌曲《自然界的故事》的调性布局和曲式结构具有缜密的逻辑性。他在使用传统曲式构架的基础上,对其结构的创新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如结构内部段落界限的模糊,又如在传统的调性布局中加入远关系或极远关系的转调,表现出印象主义色彩性的调性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结构 旋律材料 调性布局 织体形态
下载PDF
古拜杜琳娜钢琴作品《音乐玩具》中材料与结构的关联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小卜 《当代音乐》 2018年第1期96-101,共6页
在钢琴作品《音乐玩具》中,古拜杜琳娜通过对材料"趣味性"的形式化塑造,强化并巩固了"玩具"独特的音乐形象与结构。本文立足材料研究视角,梳理《音乐玩具》中"材料"的发展脉络,通过对其表层现象的考察和... 在钢琴作品《音乐玩具》中,古拜杜琳娜通过对材料"趣味性"的形式化塑造,强化并巩固了"玩具"独特的音乐形象与结构。本文立足材料研究视角,梳理《音乐玩具》中"材料"的发展脉络,通过对其表层现象的考察和内在结构的分析,追踪材料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逻辑形式,研究材料在结构中的作用与功能认知,进而探求材料与结构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结构 古拜杜琳娜 织体形态 音乐玩具
下载PDF
《波约拉的女儿》主题的织体-音色形态及其衍变
16
作者 林桢邦 《音乐生活》 2022年第4期20-27,共8页
西贝柳斯交响诗代表作《波约拉的女儿》的主、副部主题都具有乐器交替演奏的线状织体形态,以及乐器色彩更替的音色形态。首先,文章在分析主、副部主题织体—音色形态的基础上,研究其在乐曲中的衍变;其次,将本曲主题塑造手法与西贝柳斯... 西贝柳斯交响诗代表作《波约拉的女儿》的主、副部主题都具有乐器交替演奏的线状织体形态,以及乐器色彩更替的音色形态。首先,文章在分析主、副部主题织体—音色形态的基础上,研究其在乐曲中的衍变;其次,将本曲主题塑造手法与西贝柳斯其他交响诗中的同类手法进行对比,探究该手法在本曲中使用的特点;再次,研究主题的音色形态在全曲中的布局;最后,综合论述本曲主题织体—音色形态衍变技法使用的前瞻性及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贝柳斯 副部主题 织体形态 塑造手法 交响诗 音色 乐器 综合论述
原文传递
多声音乐理论定量研究前景展望——关于定量研究若干课题的简介、预测和联想
17
作者 蓝光明 《中国音乐学》 1987年第1期49-50,共2页
本文涉及的范围是:从排除八度差别的12个不同音高抽象出12个音级PC,以此为基础按严格的形式化规则对音乐的形态而非形式关系进行的研究。
关键词 多声音乐 定量研究 形式化 形态关系 音高 音级 听觉 非形式 织体形态 前景展望
原文传递
拂云
18
作者 张旭儒(曲)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100,共10页
《拂云》是为管风琴、人声与打击乐队而作的《拂云鸣钟》的第二乐章。该乐章以点、线、块、面等多种织体形态,将管风琴的基础音栓、混合音栓、变化音栓与多种打击乐音色以及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人声音色相互碰撞、融合,以不拘泥于故有形... 《拂云》是为管风琴、人声与打击乐队而作的《拂云鸣钟》的第二乐章。该乐章以点、线、块、面等多种织体形态,将管风琴的基础音栓、混合音栓、变化音栓与多种打击乐音色以及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人声音色相互碰撞、融合,以不拘泥于故有形式、结构的创作方法,力图将东方与西方、优雅与世俗、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擦出属于当代音乐作品架构中带有中国民族特色元素的火花,让管风琴这件古老的西方乐器为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栓 织体形态 打击乐 西方乐器 管风琴 中国民族特色 当代音乐作品 东方与西方
下载PDF
音乐主题旋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19
作者 江宇藩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6期92-93,共2页
主题旋律性格的变异规律,是初学者容易忽视并较难掌握的一项教学内容。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起学生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认识改变主题旋律性格的各种因素,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其变化规律。
关键词 主题旋律 音乐主题 重要问题 作曲家 管弦乐法 乐曲 教学中 再现部 性格 织体形态
下载PDF
浅析尹明五《交响音画--韵》的音色对比特征
20
作者 许梦娇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1-103,共3页
文章从音色对比的角度全面分析了尹明五《交响音画一韵》,通过织体与音色一音响的对比变化证明了音色全曲起着结构性的作用,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体现出作曲家独特的创作思维和精湛的管弦乐配器技术。
关键词 尹明五 音色对比 织体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