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2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4个大城市空气PM_(2.5)、PM_(10)污染及其化学组成 被引量:237
1
作者 魏复盛 滕恩江 +5 位作者 吴国平 胡伟 W.E.Wilson R.S.Chapman J.C.Pau J.Zhang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T01期1-6,共6页
报告了 1 995~ 1 996年在中国的广州、武汉、兰州、重庆 4大城市 8个采样点 PM2 .5 、PM2 .5~ 1 0 和 PM1 0 的监测结果。结果表明 ,1 995年 PM2 .5 年均值浓度为 57~ 1 60 μg/m3,比美国 1 997年颁布的标准值 (1 5μg/m3)高 2 .8~ ... 报告了 1 995~ 1 996年在中国的广州、武汉、兰州、重庆 4大城市 8个采样点 PM2 .5 、PM2 .5~ 1 0 和 PM1 0 的监测结果。结果表明 ,1 995年 PM2 .5 年均值浓度为 57~ 1 60 μg/m3,比美国 1 997年颁布的标准值 (1 5μg/m3)高 2 .8~ 9.7倍。PM1 0 年日均值为 95~ 2 73μg/m3。除武汉市 1个对照点外 ,其余 7个监测点的 PM1 0 均超过我国空气质量二极标准 (1 0 0μg/m3)2 8%~ 1 73 % ,比美国标准 (50μg/m3)超过更多 ,说明污染是相当严重的。用 XRF分析了 PM2 .5 、PM2 .5~ 1 0 中 4 2种化学元素 ,结果表明 ,燃煤、燃油和其它工业污染的元素 As、Pb、Se、Zn、Cu、Cl、Br、S在这些颗粒物中有明显富集 ,特别是在PM2 .5 中的富集倍数达数十倍至数万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监测 颗粒物 颗粒物 元素富集 化学组成 PM
下载PDF
我国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210
2
作者 胡敏 唐倩 +3 位作者 彭剑飞 王锷一 王淑兰 柴发合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年第5期15-19,共5页
我国大气颗粒物来源复杂,呈现大气复合型污染特征,对主要污染源进行识别和定量,是制定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措施的基础。本研究总结了2000年以来我国近30个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气颗粒物PM10主要来自六类源:扬... 我国大气颗粒物来源复杂,呈现大气复合型污染特征,对主要污染源进行识别和定量,是制定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措施的基础。本研究总结了2000年以来我国近30个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气颗粒物PM10主要来自六类源:扬尘(土壤尘、道路尘、建筑尘);燃煤;工业排放;机动车排放;生物质燃烧;SO2、NOx、VOCs氧化产生的二次颗粒物。研究还表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和相对贡献存在差异。近年来随着大气颗粒物控制措施的实施,城市PM10污染状况已明显改善,大气细颗粒物PM2.5越来越受关注,在制定空气质量达标方案时,各类燃烧源和二次颗粒物的重要性将进一步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源解析 受体模型 颗粒物
下载PDF
北京PM_(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_(10)、TSP的关系 被引量:161
3
作者 杨复沫 贺克斌 +2 位作者 马永亮 张强 余学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6-510,共5页
在连续2年进行累积1周同步采样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城区和居住区2个采样点环境空气中PM2.5的浓度及其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PM2.5周平均浓度的变化范围为37~346μg/m3,年均浓度接近或超过PM10的二级年均标准.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 在连续2年进行累积1周同步采样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城区和居住区2个采样点环境空气中PM2.5的浓度及其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PM2.5周平均浓度的变化范围为37~346μg/m3,年均浓度接近或超过PM10的二级年均标准.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即冬季最高,夏季最低.2个采样点PM2.5浓度的周变化与季节变化均相似.PM2.5与PM10、TSP的比值均在冬季最高,春季最低,反映采暖燃烧源对细颗粒物的贡献较大,而沙尘天气对粗颗粒物的贡献较大;其年均值分别为55%和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PM2.5浓度 PM10 TSP 颗粒物 质量浓度 时间变化 可吸入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物 大气污染
下载PDF
电厂湿法脱硫系统对烟气中细颗粒物脱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8
4
作者 王珲 宋蔷 +1 位作者 姚强 陈昌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共7页
采用Andersen8级撞击器对某300MW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wet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WFGD)系统前后的飞灰颗粒物进行采集,获得了烟气中飞灰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特性。采样工况分别为100%和70%锅炉负荷。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 采用Andersen8级撞击器对某300MW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wet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WFGD)系统前后的飞灰颗粒物进行采集,获得了烟气中飞灰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特性。采样工况分别为100%和70%锅炉负荷。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对颗粒物进行了形貌分析和主、次量元素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WFGD系统入口飞灰质量粒径呈典型的双峰分布,峰值分别在1和3μm处,颗粒多呈规则球形,PM2.5与PM10质量比为0.434,飞灰总浓度约为85mg/m3标准状态;出口处飞灰质量粒径分布也呈现双峰性,其中细颗粒比例增大,PM2.5与PM10质量比为0.764,细颗粒间相互聚集粘连形成不规则的块状结构,飞灰总浓度在23mg/m3(标准状态)以下,总飞灰的脱除效率为74.5%,分级脱除效率随粒径减小而明显下降。经过WFGD系统后,细颗粒上S和Ca元素含量增大,而Al,Ba,Fe,Mn和Si元素的含量降低。计算表明,WFGD出口烟气中新增的石灰石与石膏颗粒分别占颗粒物质量的47.5%和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烟气脱硫 颗粒物 粒径分布 颗粒组成 PM2.5
下载PDF
大气复合污染及灰霾形成中非均相化学过程的作用 被引量:140
5
作者 朱彤 尚静 赵德峰 《中国科学: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31-1740,共10页
城市和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特征为污染源排放的一次污染物通过大气中的化学反应生成高浓度的氧化剂(臭氧等)及细颗粒物等二次污染物,它们在静稳天气下积累,导致低能见度的灰霾现象并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气候.大气复合污染中同时存在高浓... 城市和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特征为污染源排放的一次污染物通过大气中的化学反应生成高浓度的氧化剂(臭氧等)及细颗粒物等二次污染物,它们在静稳天气下积累,导致低能见度的灰霾现象并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气候.大气复合污染中同时存在高浓度的一次排放和二次转化的气态及颗粒污染物,这为细颗粒表面非均相反应提供了充足的反应物;而气态污染物在细颗粒表面的非均相反应可改变大气氧化性及颗粒物的化学组分、物化性质和光学性质,从而可能对大气复合污染和灰霾的形成起到促进的作用.利用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和单颗粒显微拉曼原位在线技术,我们对大气气态污染物NO2、SO2、O3、甲醛在CaCO3、高岭石、蒙脱石、NaCl、海盐、Al2O3和TiO2等大气主要颗粒物表面的反应进行了系统的反应动力学和机制研究,我们发现反应主要产物为硫酸盐、硝酸盐或甲酸盐,它们可极大改变颗粒物吸湿性和消光性质.通过分析这些非均相反应的动力学过程,我们识别出NO2-颗粒物-H2O、SO2-颗粒物-O3、有机物/SO2-颗粒物-光照等三元反应体系的协同作用机制,这些协同机制对于阐明大气复合污染及灰霾形成的反馈机制和非线性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二次污染 氧化性 三元反应 非线性过程
原文传递
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水平、成分、来源及污染特征 被引量:110
6
作者 杨春雪 阚海东 陈仁杰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5-738,F0003,共5页
细颗粒物由于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对人体的危害性大等特点而受到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该文总结了我国有关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研究现状,主要围绕细颗粒物PM2.5的水平、成分、来源以及污染特征等进行了论述,并对其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空气污染 颗粒物 PM2.5 来源
原文传递
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 被引量:109
7
作者 贺泓 王新明 +3 位作者 王跃思 王自发 刘建国 陈运法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年第3期344-352,共9页
大气灰霾如何产生以及如何控制,不仅是大气科学研究面临的前沿课题,也是我国政府和公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中科院开展的"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将以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生成、演化和控制为核心科学问题,以... 大气灰霾如何产生以及如何控制,不仅是大气科学研究面临的前沿课题,也是我国政府和公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中科院开展的"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将以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生成、演化和控制为核心科学问题,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研究区域,通过可控实验、外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确定致霾污染物的组成及来源,阐明区域灰霾形成的关键物理化学机制,识别关键污染物和污染源,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气灰霾监测技术以及预测预警及控制决策模型,研发致霾关键污染物的源控制和过程控制技术,为控制灰霾污染提供科学可行的技术和政策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复合污染 灰霾 颗粒物 致霾机制 源解析 数值模式 控制技术
原文传递
京津冀地区城市臭氧污染趋势及原因探讨 被引量:107
8
作者 余益军 孟晓艳 +2 位作者 王振 周崴 于红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14,共9页
采用Kolmogorov-Zurbenko(KZ)滤波分析了2013~2018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臭氧最大日8h滑动平均(O3-8h)序列,评估污染趋势并探讨原因.KZ滤波分离出的O3-8h短期、季节和长期等3个分量分别占原始序列总方差的32.7%、63.9%和3.4%,各分量之... 采用Kolmogorov-Zurbenko(KZ)滤波分析了2013~2018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臭氧最大日8h滑动平均(O3-8h)序列,评估污染趋势并探讨原因.KZ滤波分离出的O3-8h短期、季节和长期等3个分量分别占原始序列总方差的32.7%、63.9%和3.4%,各分量之间相互独立;以滤除了中短期过程影响的长期分量进行比较,京津冀地区远高于柏林、巴黎和伦敦等欧洲城市与美国洛杉矶20世纪90年代初和最近4年状况相当,普遍低于上海和南京等长三角主要城市.但是,2013~2018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臭氧污染加剧显著,长期分量升高速率达2.31~7.12μg·(m3·a)-1,均值为4.97μg·(m3·a)-1,快于长三角地区.拟合结果提示臭氧浓度升高受气象条件影响不大(贡献比均值约为9.6%),主要由大气污染排放变化造成(90.4%),将该排放变化拆分为PM2.5下降和臭氧前体物排放变化两项,其贡献比均值分别是27.3%和63.1%,其中北京-廊坊-天津城市带PM2.5下降对臭氧升高贡献较大,分别为50.8%、32.5%和36.7%衡水则达到48.6%.PM2.5浓度降低已成为北京、衡水等地臭氧升高的最关键因素这意味着需进一步减少前体物排放,以抵消PM2.5降低导致臭氧增加的反作用.需要指出,该结果尚待实验和模型模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Z滤波法 气象要素 臭氧 京津冀地区 颗粒物
原文传递
北京冬季PM2.5重污染时段不同尺度环流形势及边界层结构分析 被引量:97
9
作者 王跃 王莉莉 +4 位作者 赵广娜 王跃思 安俊琳 刘子锐 唐贵谦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3-184,共12页
城市重霾污染事件的发生除排放源内在原因之外,气象条件是最直接的客观外因。本文以2013年2月21~28日北京地区典型细颗粒物(即PM2.5)重污染过程为例,基于颗粒物水平和垂直监测数据,常规及加密自动气象站数据和高时间分辨率风廓线... 城市重霾污染事件的发生除排放源内在原因之外,气象条件是最直接的客观外因。本文以2013年2月21~28日北京地区典型细颗粒物(即PM2.5)重污染过程为例,基于颗粒物水平和垂直监测数据,常规及加密自动气象站数据和高时间分辨率风廓线数据,分析了重污染过程中不同尺度环流形势以及边界层结构的变化对细颗粒物重度污染形成、累积和消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弱低压场或弱高压场控制下,局地西南风和东南风输送与北部山区偏北风在山前的汇聚,配合边界层低层顺时针方向的风切变,易发生大气中细颗粒物的爆发性增长;而均压场控制和近地层持续偏南气流输送,配合高层持续稳定的西北风,是污染长时间持续稳步增长的主因。此外,近地层低风速、高湿度和逆温的维持是区域霾污染爆发增长和长时间持续增长的关键气象因素。高压前部的系统性西北大风是污染得以驱散的直接外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颗粒物 环流形势 边界层结构
下载PDF
夏季广州城区细颗粒物PM_(2.5)和PM_(1.0)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 被引量:90
10
作者 陶俊 张仁健 +4 位作者 董林 张涛 朱李华 韩静磊 许振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17-1424,共8页
于2008年7月1~31日在广州城区每天采集PM2.5和PM1.0样品.利用离子色谱分析了样品中Na+、NH4+、K+、Mg2+、Ca2+、F-、Cl-、NO3-和SO24-等9种离子组分质量浓度,并同步收集气象因子、大气散射系数、大气能见度以及SO2、NO2、O3气体污染物... 于2008年7月1~31日在广州城区每天采集PM2.5和PM1.0样品.利用离子色谱分析了样品中Na+、NH4+、K+、Mg2+、Ca2+、F-、Cl-、NO3-和SO24-等9种离子组分质量浓度,并同步收集气象因子、大气散射系数、大气能见度以及SO2、NO2、O3气体污染物质量浓度等数据.结果表明,PM2.5和PM1.0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总浓度分别为(25.5±10.9)μg·m-3和(22.7±10.5)μg·m-3,分别占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47.9±4.3)%和(49.3±4.3)%.SO42-占PM2.5和PM1.0中质量浓度百分比最高,分别为(25.8±4.0)%和(27.5±4.5)%.较高的温度和O3浓度有利于SO24-的生成,较高相对湿度有利于NO3-的生成.PM2.5和PM1.0中亲水性较强的SO42-、NH4+和NO3-对散射系数和能见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水溶性无机离子 气体污染 散射系数 能见度
原文传递
卫星观测在全球细颗粒物浓度长期暴露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84
11
作者 Aaron van Donkelaar Randall V.Martin +4 位作者 Michael Brauer Brian L.Boys 王晓宇 张伊人 金泰廙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01-805,F0004,共6页
[背景]十余年的卫星观测提供了全球细颗粒物(PM2.5)人群暴露趋势和大小的信息。[目的]利用多个卫星的测量值推断的PM:5浓度,建立和改进大气PM2.5质量和趋势的全球暴露评估。[方法]结合3个卫星反演的PM25源数据,得出1998-2012年10km... [背景]十余年的卫星观测提供了全球细颗粒物(PM2.5)人群暴露趋势和大小的信息。[目的]利用多个卫星的测量值推断的PM:5浓度,建立和改进大气PM2.5质量和趋势的全球暴露评估。[方法]结合3个卫星反演的PM25源数据,得出1998-2012年10km×10km尺度上全球PM2.5估计值。对每一个源数据,通过GEOS—Chem化学物运输模型把气溶胶光学厚度总柱反演与近地面PM2.5联系起来,以表示当地的气溶胶光学性能和垂直廓线。从文献中收集210个全球基于地面的PM2.5观测值,用北美和欧洲之外其他地区的测量值来评估基于卫星的估计值。[结果]1998--2012年,全球人口加权的大气PM25浓度每年增加0.55gg/m3(95%CI:0.43~0.67)(2.1%/年;95%CI:1.6%-2.6%)。尽管在一些发达地区PM2.5减少,但在一些发展中地区PM2.s的增加推动了这一全球性的变化。在东亚,PMzs水平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一个中期目标35μg/m3的人口比例从1998--2000年的51%上升到2010---2012年的70%。相比之下,北美高于WHO空气质量指南10μg/m3的人口比例,从1998--2000年的62%下降到2010---2012年的19%。北美及欧洲以外地区的卫星反演估计值和地面测量值之间存在关联(r=0.81;n=210;斜率=0.68)。卫星反演的估计值偏低,提示真实的全球浓度可能更高。[结论]卫星观测值提供了大气PM2.5浓度的全球性长期变化的新认识。从这项研究中获得的PM2.5的卫星反演估计值和地面观测值可供公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卫星 浓度 评估 长期暴露 观测 PM2.5 应用
原文传递
评估大气细颗粒物暴露引起的全球疾病负担的一个综合风险函数 被引量:84
12
作者 Richard T.Burnett C.Arden Pope III +21 位作者 Majid Ezzati Casey Olives Stephen S.Lim Sumi Mehta Hwashin H.Shin Gitanjali Singh Bryan Hubbell Michael Brauer H.Ross Anderson Kirk R.Smith John R.Balmes Nigel G.Bruce Haidong Kan Francine Laden Annette Prüss-Ustün Michelle C.Turner Susan M.Gapstur W.Ryan Diver Aaron Cohen 何蓉 张伊人 金泰廙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98-903,共6页
[背景]评估由于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长期暴露引起的疾病负担,需要了解相对风险度(RR)函数的图形和幅度。然而,在世界上很多观察到高PM2.5环境浓度的地方,都缺乏足够的直接证据确定死亡RR函数的图形。[目的]建立可用于全球PM2.... [背景]评估由于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长期暴露引起的疾病负担,需要了解相对风险度(RR)函数的图形和幅度。然而,在世界上很多观察到高PM2.5环境浓度的地方,都缺乏足够的直接证据确定死亡RR函数的图形。[目的]建立可用于全球PM2.5暴露范围内成人死因的RR函数:缺血性心脏病(IHD)、脑血管疾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肺癌(LC)。建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发病的RR函数,用于估算〈5岁的儿童中死亡率和健康生活损失年数。[方法]通过整合现有的来自于环境空气污染(AAP)、二手烟草烟雾、家用固体烹饪用燃料和主动吸烟(AS)等研究的RR信息,拟合综合暴露-反应(IER)模型。采用颗粒物质的吸入剂量,通过转化AS暴露来估计全年PM2.5的暴露当量。在估算全球环境PM2.5浓度的基础上,得出各国的人群归因分数(PAFs)。[结果]与以往负担评估中使用的其他7种模型相比,IER模型是一种优越的RR预测方法。在不同国家中,归因于AAP暴露的PAF百分数各不相同,分别为:IHD,2~41;脑卒中,1~43;COPD,〈1~21;LC,〈1~25;ALRI,〈1~38。[结论]我们建立了一种以细颗粒物为基础的RR模型,它通过整合来自不同类型的燃烧所产生颗粒物排放的RR信息,涵盖全球范围的暴露。当获得新的RR信息时,可以对这个模型进行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环境空气污染 风险函数 全球疾病负担 相对风险 慢性阻塞性肺病 全球环境 缺血性心脏病 颗粒物 烟草烟雾
原文传递
超低排放燃煤火电机组湿式电除尘器细颗粒物脱除分析 被引量:82
13
作者 赵磊 周洪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8-473,共6页
采用DPI细颗粒物采样仪对某已实现超低排放标准的300 MW级别燃煤机组的湿式电除尘器进行现场采样测试,测量湿式电除尘器入口和出口处烟尘总体质量和按照粒径分级的分级质量,得到烟气中颗粒物的总体和分级脱除效率,并得到颗粒物粒径分布... 采用DPI细颗粒物采样仪对某已实现超低排放标准的300 MW级别燃煤机组的湿式电除尘器进行现场采样测试,测量湿式电除尘器入口和出口处烟尘总体质量和按照粒径分级的分级质量,得到烟气中颗粒物的总体和分级脱除效率,并得到颗粒物粒径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湿式电除尘器的除尘作用,烟气中颗粒物的质量浓度由16.1 mg/m3降低至1.8 mg/m3,脱除效率达到88%以上,充分满足超低排放的要求。其中PM2.5的脱除效率稳定在75%以上。机组负荷的变化也可以影响除尘效率。经过湿式电除尘器的除尘,10μm以上颗粒物质量浓度下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超低排放 燃煤 火电机组 湿式电除尘器(WESP) 热泳力 机组负荷
下载PDF
基于PMF模式的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源解析 被引量:81
14
作者 王苏蓉 喻义勇 +4 位作者 王勤耕 陆燕 殷丽娜 张予燕 陆小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35-3542,共8页
为研究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污染来源,分别在3个点位、4个季节开展了PM_(2.5)环境样品的采集,共获得170个有效样本对样本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包括Al、Fe、Na、Mg、K、Ba、Li、Tl、Mn、Co、Ni、Cu、Zn、Sb、Pb、Cr、Ce、Na^+、NH... 为研究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污染来源,分别在3个点位、4个季节开展了PM_(2.5)环境样品的采集,共获得170个有效样本对样本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包括Al、Fe、Na、Mg、K、Ba、Li、Tl、Mn、Co、Ni、Cu、Zn、Sb、Pb、Cr、Ce、Na^+、NH_4^+、Mg^(2+)、Ca^(2+)、SO_4^(2-)、NO_3^-、Cl^-、以及OC,EC,共计26种,首先采用OC/EC最小比值法估算出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含量;然后利用正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对PM_(2.5)的非SOA部分进行来源解析,共解析出6类因子:二次无机气溶胶(SIA),燃煤、机动车排放、地面扬尘、冶金和其它源,贡献率分别25.0%、23.5%、20.4%、17.1%、3.0%和11.0%;最后基于南京市SO_2、NO_x、VOCs三种主要前体污染物的排放量,分别对SIA和SOA在一次来源中进行再分配最终结果表明,南京市PM_(2.5)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扬尘、工业和其它源,其贡献率分别为29.6%,22.4%、14.6%、18.7%和1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解析 正矩阵因子分解法(PMF) 颗粒物
下载PDF
北京典型污染过程PM_(2.5)的特性和来源 被引量:80
15
作者 王志娟 韩力慧 +4 位作者 陈旭锋 程水源 李悦 田川 谢慧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2-126,共5页
通过采集北京2010年12月—2011年3月冬春季节大气细颗粒物PM.25样品,分析了冬春季典型污染时段灰霾和沙尘期间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质量浓度和其中元素、水溶性离子、有机组分OC和EC特性,及其季节变化和来源。结果表明,北京灰霾和沙尘期... 通过采集北京2010年12月—2011年3月冬春季节大气细颗粒物PM.25样品,分析了冬春季典型污染时段灰霾和沙尘期间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质量浓度和其中元素、水溶性离子、有机组分OC和EC特性,及其季节变化和来源。结果表明,北京灰霾和沙尘期间PM2.5日均质量浓度分别高达301.8μg/m3和284.8μg/m3,是美国EPAPM2.5日均质量浓度限值(35μg/m3)的8.62倍和8.14倍。灰霾时段,人为污染元素(S、Cu、Zn、As、Se、Cd、Sb、Pb)、二次无机离子(NH4+、NO3-、SO24-)和二次有机碳(SOC)的质量浓度均高于沙尘天气和非污染天气。沙尘天气时地壳元素(Na、Mg、Al、Ca、Fe等)的质量浓度高于灰霾天气和非污染天气。北京冬春季节PM2.5主要来源于燃煤和工业过程、二次转化、地面扬尘、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灰霾污染时段二次转化贡献率较高,沙尘污染时段地面扬尘贡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灰霾 沙尘 颗粒物 特性 二次转化 来源
下载PDF
空气细颗粒物(PM_(2.5))污染特征及其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9
16
作者 张文丽 徐东群 崔九思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3,共5页
细颗粒物 (PM2 .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 2 .5 μm的颗粒物 ,其表面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并可通过呼吸沉积在肺泡 ,甚至可通过肺换气到达其他器官。由于细颗粒物的重要性 ,美国 EPA已经于 1 997年颁布了细颗粒物的空气质量标准 ,年... 细颗粒物 (PM2 .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 2 .5 μm的颗粒物 ,其表面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并可通过呼吸沉积在肺泡 ,甚至可通过肺换气到达其他器官。由于细颗粒物的重要性 ,美国 EPA已经于 1 997年颁布了细颗粒物的空气质量标准 ,年均值为 0 .0 1 5 mg/m3,日均值为 0 .0 65 mg/m3,然而我国至今仍未制定细颗粒物空气质量标准。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组分主要可分成自然来源及燃煤或燃油等人为污染来源两大类 ,特别是来自工业性和居住区燃煤及汽车燃油尾气。空气细颗粒物污染表现为形态各异、成分复杂等特征。细颗粒物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可引起机体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较为广泛的损害。细颗粒物与心肺疾病密切相关 ,如增加入院率、急诊次数、呼吸疾病及症状增加、肺功能下降 ,甚至于过早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空气污染 毒性机制
下载PDF
利用SPAMS研究石家庄市冬季连续灰霾天气的污染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65
17
作者 周静博 任毅斌 +5 位作者 洪纲 路娜 李治国 李雷 李会来 靳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972-3980,共9页
2014年11月18~26日石家庄市发生了连续的灰霾天气.利用位于石家庄市大气自动监测站(20 m)的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分析了细颗粒物的化学组成,根据石家庄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源谱库对主要成分进行了来源解析,并结合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气... 2014年11月18~26日石家庄市发生了连续的灰霾天气.利用位于石家庄市大气自动监测站(20 m)的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分析了细颗粒物的化学组成,根据石家庄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源谱库对主要成分进行了来源解析,并结合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气象条件研究了该地区冬季灰霾天气成因.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大气细颗粒物来源分为7类,各源示踪离子:燃煤源为Al,工业源为OC、Fe、Pb,机动车尾气源为EC,扬尘源为Al、Ca、Si,生物质燃烧源为K和左旋葡聚糖,纯二次无机源为SO-4、NO-2和NO-3,餐饮源为HOC.灰霾期间大气中主要含有OC、HOC、EC、HEC、ECOC、富钾颗粒、矿物质和重金属等8类颗粒,其中OC和ECOC颗粒最多,分别占到总数的50%和20%以上,OC颗粒主要来自燃煤和工业工艺,ECOC颗粒主要来自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灰霾发生时含有NH+4、SO-4、NO-2和NO-3等二次离子的颗粒物占比升高,其中含NH+4颗粒增幅最大;EC、OC与NO-3、SO-4、NH+4在灰霾天气下的混合程度均比干净天气高,其中与NH+4的混合程度加剧最为明显.冬季采暖期煤炭的大量燃烧、医化行业工艺过程及机动车尾气等污染源排放的一次气态污染物(SO2、NOx、NH3、VOCs)和一次颗粒物在静稳天气中难以扩散而迅速累积,气态污染物发生二次转化形成硝酸铵、硫酸铵,而颗粒物之间通过碰撞形成二次颗粒物并发生不同程度的混合,从而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以上是石家庄市冬季灰霾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颗粒物 污染特征 成因 SPAMS 石家庄市
原文传递
植物吸附大气颗粒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18
作者 吕铃钥 李洪远 杨佳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4-533,共10页
植物可以吸附大气颗粒物,对降低大气颗粒物污染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植被对颗粒物的吸附功能研究已成为当前城市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植物叶片吸附大气颗粒物的方式和途径出发,概述了植物叶片对颗粒物的吸附... 植物可以吸附大气颗粒物,对降低大气颗粒物污染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植被对颗粒物的吸附功能研究已成为当前城市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植物叶片吸附大气颗粒物的方式和途径出发,概述了植物叶片对颗粒物的吸附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以此为基础,从植物叶表面属性、植物种类及其物理属性、植物群落特征等植物内部因素,颗粒物的粒径组成和污染程度等外界环境因素,大风、降水、温湿度等气象因素这些方面来阐述植物对不同粒径颗粒物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最后,文章指出今后应在植物吸附大气颗粒物的机制、定量化分析以及更加科学系统的测定方法等方面加强研究,以期为能高效吸附颗粒物的植物种类和植物配置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 颗粒物 吸附能力
原文传递
郑州市冬季大气PM_(2.5)传输路径和潜在源分析 被引量:58
19
作者 段时光 姜楠 +1 位作者 杨留明 张瑞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6-93,共8页
针对郑州市2017年12月~2018年2月的冬季气象数据和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气象条件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通过混合型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HYSPLIT)方法模拟了郑州市冬季48 h的气流后向轨迹,同时进行了聚类分析,并使用... 针对郑州市2017年12月~2018年2月的冬季气象数据和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气象条件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通过混合型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HYSPLIT)方法模拟了郑州市冬季48 h的气流后向轨迹,同时进行了聚类分析,并使用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方法和浓度权重轨迹(CWT)方法分析了郑州市冬季PM_(2.5)的潜在污染来源和不同潜在源区对郑州市大气PM_(2.5)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低风速、高湿度和较少的降水是造成颗粒物污染严重的重要气象因素;超过60%的后向轨迹来自西北方向,其次是来自京津地区的轨迹占比为25.6%,而来自南边和东边的轨迹只占7.5%和6.1%,但对应着较高的PM_(2.5)浓度;郑州市冬季PM_(2.5)的潜在源区主要是北部的京津冀传输通道城市,包括焦作、开封、新乡、鹤壁、濮阳、安阳、邯郸和邢台,此外,相邻省份包括山西省、湖北省和安徽省部分区域对郑州市大气PM_(2.5)污染水平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 浓度权重轨迹(CWT)
原文传递
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与居民每日死亡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50
20
作者 钱孝琳 阚海东 +1 位作者 宋伟民 陈秉衡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综合分析国内外大气细颗粒物(PM2.5)短期暴露与人群死亡关系的流行病学资料,以获取大气PM2.5-居民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方法在联机检索文献的基础上,对多篇文献的综合评价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定量确定PM2.5-居民每日死亡的暴露... 目的综合分析国内外大气细颗粒物(PM2.5)短期暴露与人群死亡关系的流行病学资料,以获取大气PM2.5-居民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方法在联机检索文献的基础上,对多篇文献的综合评价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定量确定PM2.5-居民每日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建立了居民短期接触大气PM2.5污染的暴露-反应关系,即大气PM2.5浓度每升高100μg/m3,居民死亡发生增加的百分比为12.07%(95%可信区间:8.31%~15.8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暴露-反应关系,可用于我国及各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健康危险度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颗粒物 暴露-反应关系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