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聚糖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朱景一 马振宇 +2 位作者 肖敏 王禄山 蒋绪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95-2005,共11页
目的壳聚糖(chitosan,CS)是一种天然的广谱抗菌活性物质。现有研究表明,壳聚糖与细菌细胞膜的相互作用是其发挥抗菌功能的关键。受限于传统实验技术的表征能力,壳聚糖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仍有待研究。本文旨在研究壳聚糖与... 目的壳聚糖(chitosan,CS)是一种天然的广谱抗菌活性物质。现有研究表明,壳聚糖与细菌细胞膜的相互作用是其发挥抗菌功能的关键。受限于传统实验技术的表征能力,壳聚糖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仍有待研究。本文旨在研究壳聚糖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利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主要探究了完全脱乙酰化的不同聚合度壳聚糖(八聚糖、十二聚糖和十六聚糖)与革兰氏阴性菌外膜(outer membrane,OM)和革兰氏阳性菌质膜(cytoplasmic membrane,CM)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结果壳聚糖主要依靠其氨基、碳6位羟基和碳3位羟基与OM和CM的头部极性区发生快速结合。随后壳聚糖末端糖基单元倾向于插入OM内部,深度约1 nm,并与脂质分子脂肪酸链上的羰基形成稳定的氢键相互作用。与之相比,壳聚糖分子难以稳定地插入CM内部。壳聚糖结合对膜结构性质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降低OM和CM的单分子脂质面积,显著减少OM和CM极性区的Ca2+和Na+数目,破坏阳离子介导的脂质间相互作用。结论本研究证明,壳聚糖带正电的氨基基团是介导其与膜相互作用的关键,并破环脂质间的相互作用,降低细菌膜结构稳定性。这些结果为从原子水平上理解壳聚糖的抗菌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细菌外膜 细菌质膜 分子动力学模拟 抗菌活性
下载PDF
细菌外膜囊泡的研究及其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畅 李桂玲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8年第5期452-457,共6页
细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是由革兰阴性细菌以出芽的方式分离出来的直径为20-300nm的球形双层纳米结构。细菌产生的膜囊泡保留了源细菌的理化特性,但不能再生和复制。
关键词 细菌外膜 医药生物技术领域 囊泡 应用 革兰阴性细菌 纳米结构 理化特性
下载PDF
中药抗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坤友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842-845,共4页
耐药大肠埃希菌是社区和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之一,其耐药机制复杂多变。中药及其方剂抗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机制主要有抑制超广谱β-内酰胺酶、消除R质粒、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干扰细菌的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消除炎症反应等。构建... 耐药大肠埃希菌是社区和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之一,其耐药机制复杂多变。中药及其方剂抗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机制主要有抑制超广谱β-内酰胺酶、消除R质粒、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干扰细菌的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消除炎症反应等。构建新的方剂,纯化中药的有效成分、明确其分子结构,探讨其消除耐药的机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耐药 中药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R质粒 细菌外膜 综述
下载PDF
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4
作者 周红 郑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1年第3期97-98,共2页
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 increasing protein,BPI)存在于人或哺乳动物中性粒细胞(PMN)嗜天青颗粒中,是机体抵抗细菌侵袭的具有抗菌作用的多肽家族的重要一员.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内源性抗菌物质存在于从原核细胞... 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 increasing protein,BPI)存在于人或哺乳动物中性粒细胞(PMN)嗜天青颗粒中,是机体抵抗细菌侵袭的具有抗菌作用的多肽家族的重要一员.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内源性抗菌物质存在于从原核细胞、植物和昆虫到哺乳动物的整个进化过程中,但是哺乳动物的抗菌物质只有少数在体内实验中证实确实有效.正因为PMN抗菌多肽"军火库”的多数只在体外实验中具有杀菌作用,而在体内实验中无效,因此对某一单独成分的实际作用需要认真、全面的分析.BPI之所以在PMN抗菌多肽"军火库”中引人注目,就在于其选择性地对革兰阴性杆菌(Gra m-negative bacteia,GNB)具有杀菌作用以及对GNB外膜上LPS的强大亲和力(Kd<5nM),故B PI有着"超级抗生素”之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透性 BPI 蛋白 革兰氏阳性球菌 内毒素血症 杀菌性 脓毒血症 正电荷 阳电荷 细菌外膜 动物实验 生物检验 PMN 细菌 功能区 出血性休克 血源性休克 大白鼠 家鼠属
下载PDF
脂多糖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孙艳华 《黑龙江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128-130,共3页
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兰阴性细菌外膜的主要成分,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0-抗原三部分组成。类脂A是LPS的毒性和生物活性中心,它由2分子葡萄胺、磷酸盐和一定量的脂肪酸构成。
关键词 脂多糖 临床应用 脂肪酸构成 细菌外膜 革兰阴性 0-抗原 活性中心 类脂A
下载PDF
疫苗
6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89年第9期96-100,共5页
892910 细菌外膜蛋白表达的外源抗原决定簇[英]/Hofnung,M.//J.Microbiol.-1988,54(5).-441~445[译自 DBA,1989,8(3),89-01348]本文描述了在大肠杆菌内转运麦芽糖和麦芽糖糊精的各种蛋白,提出了具微孔、受体和运载体功能的 Lam B 蛋白... 892910 细菌外膜蛋白表达的外源抗原决定簇[英]/Hofnung,M.//J.Microbiol.-1988,54(5).-441~445[译自 DBA,1989,8(3),89-01348]本文描述了在大肠杆菌内转运麦芽糖和麦芽糖糊精的各种蛋白,提出了具微孔、受体和运载体功能的 Lam B 蛋白的组织模式。使用遗传技术,在蛋白的"允许的部位"局部化,将 Lam B 构建成表达载体。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接种 抗原决定簇 麦芽糖糊精 细菌外膜 表达载体 单克隆抗体 痘苗病毒载体 密码子 抗体反应 重组痘苗病毒
下载PDF
氧氟沙星和托氟沙星在氟喹诺酮耐药大肠杆菌中的蓄积研究
7
作者 夏培元 冯平 +2 位作者 钟利 吕晓菊 雷秉钧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1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研究大肠杆菌耐药菌株蓄积亲水性氟喹诺酮药物氧氟沙星和疏水性药物托氟沙星的机制有无差异.
关键词 喹诺酮 耐药大肠杆菌 氧氟沙星 疏水性药物 耐药菌 敏感菌 缺失突变株 耐药株 细菌外膜 敏感株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54
8
作者 汪玥 孙自镛 +6 位作者 陈中举 王斌 田磊 朱旭慧 李丽 张蓓 朱琴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9-344,共6页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机制,建立获得性碳青霉烯酶流行监测体系。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临床分离非重复肠杆菌科细菌5604株,其中美罗培南抑菌环直径≤21mm的肠...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机制,建立获得性碳青霉烯酶流行监测体系。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临床分离非重复肠杆菌科细菌5604株,其中美罗培南抑菌环直径≤21mm的肠杆菌科细菌100株。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出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碳青霉烯酶基因和基因附属结构进行分析;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Southern印迹杂交方法分析耐药菌质粒;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型及分析同源性;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对菌株的外膜孔道蛋白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CRE11株,其中克雷伯菌属细菌7株。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所有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最低抑菌浓度美罗培南8—64mg/L,亚胺培南4—64mg/L,厄他培南4~64mg/L,对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则变化较大。PCR检出IMP-4阳性菌株6株,KPC-2阳性菌株3株,其中1株ST476型肺炎克雷伯菌同时携带blaIMP-4和blaKPG-2。对基因附属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blakpc-2基因位于由Tn3转座子和Tn4401部分片段构成转座子上。PFGE显示大多数CRE含有3个或3个以上质粒。MLST分型发现2株肺炎克雷伯菌同属于ST476型。SDS—PAGE提示1株产酸克雷伯菌(Kox656)存在外膜孔道蛋白(OmpK35和OmpK36)双缺失。结论本院CRE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碳青霉烯酶是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IMP-4是其主要酶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的出现和传播对治疗和感染控制造成巨大威胁,应重视医院细菌耐药性特点及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细菌 质粒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外排泵高表达和外膜蛋白缺失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耐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31
9
作者 衣美英 王鹏远 +1 位作者 黄汉菊 刘玉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57-462,共6页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外科监护室(SICU)分离株对碳青霉烯的耐药机制。方法用W estern印迹和逆转录PCR测定外膜蛋白OprD、OprN表达水平和基因m exA的mRNA水平;用PCR扩增IMP、VIM金属酶基因和主动外排系统M exAB-OprM调控基因m exR,...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外科监护室(SICU)分离株对碳青霉烯的耐药机制。方法用W estern印迹和逆转录PCR测定外膜蛋白OprD、OprN表达水平和基因m exA的mRNA水平;用PCR扩增IMP、VIM金属酶基因和主动外排系统M exAB-OprM调控基因m exR,并测序。结果从SICU分离的49株PA,42株对碳青霉烯耐药,其OprD表达除PA42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或缺失,而正常表达OprD的7株菌,均对2种碳青霉烯敏感。27株菌高表达主动外排系统M exAB-OprM,高表达组对亚胺培南耐药率81.5%(22/27)与低表达组耐药率86.4%(19/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943);而高表达组对美罗培南耐药率44.4%(12/27)与低表达组耐药率13.6%(3/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7,P=0.020)。14株表达了M exEF-OprN,但表达组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与未表达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8株高表达M exAB-OprM主动外排系统的调控基因m exR发生变异,其中7株出现氨基酸替换,1株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未发现产IMP、VIM金属酶菌株。结论本院SICU分离的PA,对碳青霉烯耐药主要是由外膜蛋白OprD表达降低或缺失引起,与IMP、VIM金属酶无关;主动外排系统M exAB-OprM的高表达对美罗培南的耐药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与调控基因m exR变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卡巴配能类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主动外排系统
原文传递
阴沟肠杆菌外膜蛋白缺失与头孢西丁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向阳 杨锦红 +1 位作者 陶洪群 缪汉强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9-341,共3页
目的 了解阴沟肠杆菌外膜上的外膜蛋白与头孢西丁耐药的关系。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M1 0 0 S9文件的确认试验测定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 ;超声破碎法提取ESBLs和外膜蛋白 (OMP)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ESBLs活性 ,... 目的 了解阴沟肠杆菌外膜上的外膜蛋白与头孢西丁耐药的关系。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M1 0 0 S9文件的确认试验测定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 ;超声破碎法提取ESBLs和外膜蛋白 (OMP)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ESBLs活性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分析OMP的成分。结果 头孢西丁耐药的 9株阴沟肠杆菌菌株中 ,有 6株菌株缺少分子量为 1 80 0 0蛋白区带 ,不产生头孢西丁水解酶 ,其中有 5株产生ESBLs;2株菌株有 1 80 0 0蛋白区带 ,产生头孢西丁水解酶 ;1株菌株不缺少外膜蛋白 ,产生ESBLs,但不产生头孢西丁水解酶。对头孢西丁敏感的产ESBLs菌株 ,不产生头孢西丁水解酶 ,也不缺少外膜蛋白。结论  1 8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细菌外膜蛋白质 耐药性 Β内酰胺酶 头孢西丁
原文传递
血清抗微生物抗体检测对炎症性肠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俞静华 单国栋 +6 位作者 楼滨 陈洪潭 胡凤玲 杨铭 陈文果 陈李华 许国强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大肠埃希菌外膜孔道蛋白 C 抗体(anti-Omp C)、荧光假单胞菌相关序列 I2抗体(anti-I2)、细菌鞭毛蛋白抗体(anti-CBirl)在 IBD 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3年 IBD 患者87例,分为 ... 目的:探讨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大肠埃希菌外膜孔道蛋白 C 抗体(anti-Omp C)、荧光假单胞菌相关序列 I2抗体(anti-I2)、细菌鞭毛蛋白抗体(anti-CBirl)在 IBD 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3年 IBD 患者87例,分为 CD 组、UC 组,其中 CD 组66例,UC 组21例,并根据IBD 患者的年龄及男女比例收集健康对照组62名。空腹采集受试者静脉血2 mL,使用 ELISA 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的 ASCA,anti-OmpC,anti-I2和 anti-CBirl 4种抗微生物抗体的表达。分别绘制 ROC 曲线比较各抗体对 IBD,以及 UC 与 CD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结果ASCA 在区分 IBD 与健康对照组、CD 组与 UC 组的 AUC 分别为0.580,0.512,有较低的诊断准确性。anti-CBirl 在区分 IBD 与健康对照组的 AUC 为0.617,其余血清抗体在各组间比较无鉴别诊断意义。ASCA 在 IBD 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2.1%(54/8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8.7%(24/62)。anti-OmpC,anti-I2在 IBD 组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其余各对比组间血清抗体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ASCA 阳性鉴别 CD 与 UC 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2.4%、66.7%、81.48%、33.33%,anti-OmpC,anti-I2和 anti-CBirl 鉴别 CD 和 UC 的特异度在81.0%~100.0%,敏感度在9.1%~37.9%。联合 ASCA 阳性或 anti-I2阳性诊断 CD 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1%、86.4%、82.6%、50.0%。CD 患者中 ASCA 或 anti-I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 UC 组[84.8%(56/66)比57.1%(1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3,P =0.018)。结论ASCA 阳性对于中国 IBD 患者的检测有一定意义,检测 anti-I2可用于 ASCA 阴性 CD 患者的辅助诊断。anti-OmpC和 anti-CBirl 由于敏感度和阳性率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疾病 诊断 鉴别 抗体 真菌 抗体 细菌 抗酿酒酵母抗体 细菌外膜孔道蛋白C 荧光假单胞菌相关序列12
原文传递
外膜蛋白疫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洁 陈旻湖 +1 位作者 朱森林 陈为 《胃肠病学》 2001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 pylori)外膜蛋白(OMP)加大肠杆菌不耐热内毒素(LT)经口免疫对小鼠H. pylori感染的保护作用。探讨定量细菌培养在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从H. Pylori NCTC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 pylori)外膜蛋白(OMP)加大肠杆菌不耐热内毒素(LT)经口免疫对小鼠H. pylori感染的保护作用。探讨定量细菌培养在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从H. Pylori NCTC11637菌株制备OMP和全菌超声粉碎抗原,LT作为粘膜免疫佐剂。通过灌胃分别以H. Pylori全菌超声粉碎抗原1mg加LT 10μg(A组)、H. Pylori OMP 0.5 mg加LT 10μg(B组)和生理盐水(C组)免疫小鼠(n=30),每周1次,共4次。免疫完成后4周以H. pylori Sydney Strain1菌株攻击小鼠1次(1×107 CFU/只),攻击后4周处死小鼠,取胃分别作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检查及定量细菌培养,观察H.Pylori定植情况。结果: C组小鼠H.Pylori定植密度为2.40×107CFU/g胃组织,A组和B组小鼠分别为2.03×105 CFU/g和6.76×105CFU/g胃组织,免疫组的定植密度明显降低。结论:口服H. pylori OMP加LT对小鼠H. Pylori感染具有一定免疫保护作用,但不能完全预防感染,需进一步筛选更为有效的抗原和佐剂。定量细菌培养可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菌外膜蛋白质炎 肠毒素炎 免疫法 定量培养
下载PDF
O157:H7大肠杆菌外膜蛋白对小鼠免疫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燕 卢思奇 +2 位作者 张永振 赵斌秀 徐建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 研究经不同免疫途径 ,O1 5 7:H7大肠杆菌外膜蛋白 (OMP)对小鼠接受致死剂量该菌攻击后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用外膜蛋白分别通过鼻腔、口腔和皮下途径对雌性BALB/c小鼠免疫 3次 ,采用ELISA测定血、阴道冲洗液和粪便内抗体水平 ;... 目的 研究经不同免疫途径 ,O1 5 7:H7大肠杆菌外膜蛋白 (OMP)对小鼠接受致死剂量该菌攻击后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用外膜蛋白分别通过鼻腔、口腔和皮下途径对雌性BALB/c小鼠免疫 3次 ,采用ELISA测定血、阴道冲洗液和粪便内抗体水平 ;用Western 印迹方法分析诱导小鼠产生抗外膜蛋白特异性抗体的抗原 ;用致死剂量O1 5 7:H7大肠杆菌活菌经口腔攻毒 ,观察记录动物的发病与死亡情况 ;观察受染动物器官病理变化。结果 ELISA结果表明 ,经鼻腔与口腔免疫 ,能有效诱导抗外膜蛋白IgA和IgG免疫应答 ,鼻腔免疫更为有效。经皮下免疫仅能诱导血中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IgG抗体。攻毒后 ,鼻腔和口腔免疫组小鼠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86 7%比 4 0 % ,P <0 0 1和 73 3%比 4 0 % ,P <0 0 5 ) ,鼻腔免疫组更高 (86 7%比 73 3% ,P <0 0 5 )。而皮下免疫组存活率甚至低于对照组 (1 3 3%比 4 0 % ,P <0 0 5 )。结论 O1 5 7:H7大肠杆菌外膜蛋白对实验小鼠的该菌株致死剂量攻击有较强的保护作用。鼻腔免疫途径为O1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细菌外膜蛋白质 免疫保护 特异性抗体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PELA-OmpK微球疫苗的部分特征及其对鲫鱼的口服免疫效果 被引量:11
14
作者 任燕 张小江 +4 位作者 常藕琴 陶家发 赖迎迢 石存斌 吴淑勤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306-1309,共4页
目的研究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DL-polylactide-co-polyethylene glycol,PELA)包裹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Vh)重组外膜蛋白OmpK制备的微球疫苗的部分特性及其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口服免疫效果。方法用可生物降... 目的研究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DL-polylactide-co-polyethylene glycol,PELA)包裹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Vh)重组外膜蛋白OmpK制备的微球疫苗的部分特性及其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口服免疫效果。方法用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材料PELA,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包裹OmpK,制备微球疫苗,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计算蛋白包裹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粒径大小及其在4℃保存不同时间的形貌。取鲫鱼随机分为3组:微球疫苗组、OmpK蛋白组和空白对照组,前两组采用疫苗或蛋白拌饲投喂方式口服免疫,投喂3 d,间隔7 d,再投喂3 d加强免疫;对照组投喂不含疫苗的饲料。加强免疫4周和8周后,经腹腔注射20 LD50的Vh EcGS020802株攻击,记录各组鱼死亡数,计算相对免疫保护率。结果制备的PELA-OmpK微球疫苗中OmpK蛋白的包裹率达78%。微球粒径小于12μm,且90%微球的粒径小于5μm。4℃保存10 d微球表面光滑、圆整;保存30 d PELA微球降解,粒径较大的微球表面出现空洞;保存60 d可见大量碎片,微球表面毛糙松散,出现多个空洞。微球疫苗加强免疫鲫鱼4周和8周后,对活菌攻击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0%和48%,而口服OmpK蛋白组和空白对照组鱼全部死亡。结论用PELA包裹裸疫苗制备成微球疫苗,对抗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PELA用作鱼类口服疫苗的投递载体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微球疫苗 口服免疫
原文传递
问号钩端螺旋体lipL21基因改建及其表达产物免疫原性变化和定位 被引量:9
15
作者 罗冬娇 胡野 +1 位作者 Dennin R H 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58-464,共7页
目的:改建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lipL21基因核苷酸序列以提高表达产量并了解基因改建前后表达产物免疫原性变化,确定外膜脂蛋白LipL21在钩体表面的定位。方法:参照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设计,合成lipL21基因核苷酸序列并构建其原... 目的:改建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lipL21基因核苷酸序列以提高表达产量并了解基因改建前后表达产物免疫原性变化,确定外膜脂蛋白LipL21在钩体表面的定位。方法:参照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设计,合成lipL21基因核苷酸序列并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和BioRad凝胶图象分析系统检测改建前后lipL21基因表达量变化。采用钩体TR/PatocI抗血清为一抗的Westernblot鉴定改建前后两种目的重组蛋白rLipL2ls的免疫反应性,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比较改建前后rLipL21s抗血清对不同钩体血清群的交叉免疫凝集效价变化。应用免疫电镜技术对LipL21进行定位。结果:改建前后lipL21基因表达量分别为细菌总蛋白的8.5%和46.5%。两种rLipL21均能与TR/PatocI抗血清发生免疫结合反应,免疫家兔后均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两种rLipL21兔抗血清对我国15群15型钩体参考标准株MAT效价相近,均为1:80~1:320。LipL21位于钩体外膜表面。结论:LipL21是钩体表面抗原。改建后的lipL21基因可明显提高原核表达产量,其产物可保持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其抗体具有广泛的交叉免疫凝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问号/免疫学 钩端螺旋体 问号/遗传学 克隆 分子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免疫学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生物合成 重组蛋白质类/免疫学 重组蛋白质类/生物合成 脂蛋白类/免疫学 脂蛋白类/生物合成
下载PDF
淋病奈瑟菌外膜Porin I蛋白基因的构建、表达和鉴定 被引量:8
16
作者 岑建萍 程浩 +5 位作者 曾凤英 方永明 周强 叶俊 高锦程 王琦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2-434,共3页
目的构建、克隆淋病奈瑟菌外膜PorinI(PI)蛋白基因,并进行表达、纯化和鉴定。方法用PCR法克隆淋病奈瑟菌外膜PI蛋白基因,再与pGEX-4T-2载体连接成表达重组体pGEX-4T-2/PI;经大肠杆菌P2392表达后,用SDS-PAGE、切胶、电洗脱回收等方法纯化... 目的构建、克隆淋病奈瑟菌外膜PorinI(PI)蛋白基因,并进行表达、纯化和鉴定。方法用PCR法克隆淋病奈瑟菌外膜PI蛋白基因,再与pGEX-4T-2载体连接成表达重组体pGEX-4T-2/PI;经大肠杆菌P2392表达后,用SDS-PAGE、切胶、电洗脱回收等方法纯化GST-PI融合蛋白;然后用特异性淋球菌外膜PI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斑点免疫层析试验鉴定该蛋白。结果成功地获取了pGEX-4T-2/PI表达重组体,经诱导表达后能获得高表达的GST-PI融合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0;斑点免疫层析试验显示其为淋病奈瑟菌外膜PI蛋白特异性的。结论本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淋病奈瑟菌外膜PI蛋白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菌 细菌外膜蛋白质 斑点免疫层析试验 重组融合蛋白质 基因构建 基因表达 淋病 诊断 鉴定
原文传递
76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B类碳青霉烯酶与耐药现状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丽娟 李武平 +4 位作者 史皆然 徐修礼 刘冰 孙慧英 马春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59-561,共3页
目的调查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及其B类碳青霉烯酶和膜孔蛋白基因的存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该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共76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 目的调查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及其B类碳青霉烯酶和膜孔蛋白基因的存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该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共76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及膜孔蛋白基因情况,并通过药物敏感试验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结果 76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ICU、神经内科ICU、烧伤科,分别占36.8%、25.0%、13.2%;所检菌株对多黏菌素B敏感,对其余9种抗菌药物均不同程度耐药;50株携带VIM基因,17株携带IMP基因,2株携带SIM基因,膜孔蛋白基因均未检出。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及泛耐药现象严重,其原因可能与多耐药基因表达及膜孔蛋白缺失有关,耐药基因以VIM、IMP为主,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亚胺培南 碳青霉烯酶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抗药性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动力在胃黏膜定植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谷海瀛 李凡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33-736,共4页
幽门螺杆菌能在人类的胃定植并且在胃内存活数十年甚至一生,幽门螺杆菌有很多潜在的致病因子使其定植在胃的特殊环境中。动力是必须的定植因子,依据于幽门螺杆菌无动力突变株不能感染无菌乳猪,动力不能作为定植因子是因为在活体胃腔... 幽门螺杆菌能在人类的胃定植并且在胃内存活数十年甚至一生,幽门螺杆菌有很多潜在的致病因子使其定植在胃的特殊环境中。动力是必须的定植因子,依据于幽门螺杆菌无动力突变株不能感染无菌乳猪,动力不能作为定植因子是因为在活体胃腔内幽门螺杆菌的动力很快失去,幽门螺杆菌动力的作用尚未清楚。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对定植与幽门螺杆菌动力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胃黏膜 毒力因子类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尿毒酶
原文传递
细菌外膜囊泡在抗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毛露珈 史恩宇 +3 位作者 王瀚平 单天贺 王银松 王悦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0-105,共6页
细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是在细菌生长过程中分泌出的一种直径为20~300 nm的膜性小泡。由磷脂、脂多糖、蛋白质、RNA或DNA等组成。OMVs包含大量细菌抗原,通过启动信号转导通路增强细胞因子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促进... 细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是在细菌生长过程中分泌出的一种直径为20~300 nm的膜性小泡。由磷脂、脂多糖、蛋白质、RNA或DNA等组成。OMVs包含大量细菌抗原,通过启动信号转导通路增强细胞因子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促进抗原呈递,有效激活免疫系统。OMVs中的毒力因子可以传递给宿主细胞,刺激细菌-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内在的抗肿瘤活性。另外OMVs有利于进行工程设计,还可作为高效的药物运载体,实现免疫治疗和化疗-光疗的结合,从而提高药物的抗癌能力。OMVs在肿瘤免疫、肿瘤工程疫苗和载药等方面具有良好前景,被认为是抗肿瘤治疗的新型手段。从OMVs的结构组分、产生机制和抗肿瘤机制等方面概述了OMVs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将来OMVs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外膜囊泡 肿瘤治疗 肿瘤免疫 药物载体
原文传递
B群Nm 3407菌株外膜蛋白复合物(OMPC)的提取及免疫原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银燕 胡绪敬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23-427,共5页
目的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荚膜多糖作为菌苗候选成分效果不理想,有些非荚膜的抗原成分存在血清型和亚型的限制,为了能提取一种免疫原性强、并具有广泛的抗原交叉反应性的B群Nm外膜蛋白复合物(outermembranepro... 目的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荚膜多糖作为菌苗候选成分效果不理想,有些非荚膜的抗原成分存在血清型和亚型的限制,为了能提取一种免疫原性强、并具有广泛的抗原交叉反应性的B群Nm外膜蛋白复合物(outermembraneproteincomplex,OMPC)以研制更有效的B群Nm菌苗提供依据。方法比较了从病人分离的B群Nm3407菌株提取OMPC的3种方法,用ELISA、杀菌力试验、小鼠免疫试验、Westernbloting测定OMPC的抗原滴度和免疫原性。结果在提取OMPC的3种方法中,选用70%饱和硫酸铵初步沉淀细菌培养物的上清液,再经SephacrylS┐300HR纯化的方法,获得了3个洗脱峰。其中第一个洗脱峰中OMPC产量最高,溶解性最好。经SDS┐PAGE及Westernbloting测定,其主要含有分子量为(42,39,30,26和19)×103的蛋白和少量约(92和72)×103的蛋白。用ELISA测定此OMPC与兔抗菌株3407和542852血清反应的滴度分别为1∶32000和1∶64000;与小鼠抗此OMPC血清反应的滴度为1∶25600。另外,上述抗OMPC血清与菌株3407和542852反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瑟氏球菌 脑膜炎 细菌外膜蛋白质 免疫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