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Asp50与BH150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其对患者2hPG、sI—CAM-1、sVCAM-1、MCP-1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付冬霞 郭宁宁 +2 位作者 苏娜 许金秀 王光亚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459-463,共5页
【目的】探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50(BIAsp50)与双时相人胰岛素50(BH150)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餐后2h血糖(2hPG)、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目的】探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50(BIAsp50)与双时相人胰岛素50(BH150)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餐后2h血糖(2hPG)、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既往未行胰岛素治疗的66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BIAsp50组与BH150组各33例。分别给予BIAsp50、BHl50每日两次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2hPG及增幅、餐后2h内的增幅曲线下面积(IAUC)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血清siCAM-1、sVCAM-1、MCP-1和TNF-α等炎症指标的水平。【结果】①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各指标(FPG、2hPG、2hPG的振幅、IAUC及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周,两组各个血糖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BIAsp50组治疗后6、12周的2hPG、2hPG的增幅、2h内的IAUC均显著低于BH150组;治疗后12周的HbA1c显著低于BH15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IAsp50组低血糖事件的总发生率为12.1%,显著低于BH150组的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两组各炎症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周,两组的各个炎症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BIAsp50组治疗后12周的各炎症指标均显著低于BH150组,治疗后6周的sVCAM-1、TNF-α显著低于BH15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BH150相比,BIAsp50对T2DM患者具有更好的餐后血糖控制效果,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更低,且治疗后的siCAM-1、5VCAM-1、MCP-1和TNF-α水平更低,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炎症反应的改善效果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药物疗法 胰岛素/理学 胰岛素/类似物和衍生物 饭后期间 血糖/代谢 细胞黏附分子/药物作用 趋化因子CCL2/药物作用
下载PDF
参麦总皂苷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傅华洲 蒋福升 +3 位作者 张扬卿 金莉 陈铌铍 丁志山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1年第6期480-482,456,共3页
目的:研究参麦总皂苷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MA-1)表达的影响,探讨参麦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制备参麦总皂苷,以炎症因子TNF-α为诱导物,用一系列浓度的参麦总皂苷进行干预处理HUVEC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 目的:研究参麦总皂苷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MA-1)表达的影响,探讨参麦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制备参麦总皂苷,以炎症因子TNF-α为诱导物,用一系列浓度的参麦总皂苷进行干预处理HUVEC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VCMA-1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情况。结果:TNF-α可剂量依赖性诱导HUVEC细胞表达VCMA-1,其中20ng/ml为合适诱导浓度;参麦总皂苷可以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VCMA-1表达,并且与剂量呈正相关,但对正常HUVEC细胞的VCMA-1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参麦总皂苷对TNF-α诱导的HUVEC细胞VCMA-1表达有抑制作用,提示其具有抗肿瘤转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总皂苷/理学 细胞黏附分子/药物作用 脐静脉 体外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