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雷他定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梅 刘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吸入激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雷他定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2例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患儿分为氯雷他定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氯雷他定和安... 目的探讨小剂量吸入激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雷他定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2例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患儿分为氯雷他定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氯雷他定和安慰剂治疗3个月。记录患儿的哮喘症状评分、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间、感冒样症状发作次数、喘鸣发作次数、β2-受体激动剂的用量,并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浓度。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哮喘症状、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间、哮喘发作次数、感冒样症状发作次数、β2-受体激动剂用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sICAM-1浓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血清sICAM I-1浓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剂量吸入激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雷他定能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患儿的症状,降低血清sICAM-1浓度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雷他定 支气管哮喘 变应性鼻炎 细胞粘附因子-1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血管糖基化终产物含量与其受体和ICAM-1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建伟 孙仁宇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1-135,共5页
探讨糖尿病大鼠血管组织糖基化终产物 (AGEs)含量与其受体 (RAGE)和细胞间粘附因子 1(ICAM 1)表达的关系。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 ,采用荧光法、RT PCR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主动脉及心肌组织的AGEs含量以及RAGE和ICAM 1基因的表达。发现糖... 探讨糖尿病大鼠血管组织糖基化终产物 (AGEs)含量与其受体 (RAGE)和细胞间粘附因子 1(ICAM 1)表达的关系。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 ,采用荧光法、RT PCR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主动脉及心肌组织的AGEs含量以及RAGE和ICAM 1基因的表达。发现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和心肌组织AGEs含量升高 (P <0 0 1) ;RAGE和ICAM 1基因表达增强 (P <0 0 5~ 0 0 1) ;AGEs含量与RAGE及ICAM 1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 ;氨基胍治疗可缓解上述指标的变化。提示AGEs可诱导RAGE和ICAM 1的表达。推测AGEs RAGE相互作用是引起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损伤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糖基化终产物 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细胞粘附因子-1 糖尿病
下载PDF
伊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氧化应激、NF-κB活性和ICAM-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曾龙驿 舒冏 +4 位作者 林可意 穆攀伟 张国超 陈燕铭 王曼曼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NF-κB活性和ICAM-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3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糖尿病组(D)和伊贝沙坦组(I)。糖尿病大鼠模型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饲养12周后,观察24h尿...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NF-κB活性和ICAM-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3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糖尿病组(D)和伊贝沙坦组(I)。糖尿病大鼠模型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饲养12周后,观察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取出肾脏作肾组织病理检查,测定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肾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mRNA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核因子(NF)-κB的活性。【结果】UAER在D组(378±100)及I组(149±58)均显著高于C组(30±13),P<0.01;I组UAER较D组显著降低,P<0.01。与C组大鼠比较,D组大鼠肾组织MDA含量显著增高(5.8±0.9vs3.5±0.2),P<0.01;SOD、CAT及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22.3±3.1,11.7±0.7,11.3±1.7vs39.2±2.0,18.2±0.5,23.2±3.9),P<0.01;Ⅰ组肾组织MDA含量(4.3±0.6)明显低于D组,P<0.01;SOD、CAT及GSH-PX活性(30.7±1.6,13.3±0.4,15.8±2.8)明显高于D组,均P<0.01。NF-κB活性在D组大鼠肾组织(44.3±0.4)明显高于C组(14.6±0.8),P<0.01;Ⅰ组(37.7±0.3)明显低于D组,P<0.01。D组肾组织ICAM-1mRNA表达(2.14±0.2)明显高于C组(0.36±0.1),P<0.01;Ⅰ组肾组织ICAM-1 mRNA(1.37±0.1)表达明显低于D组,P<0.01。【结论】伊贝沙坦可能部分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以及下调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NF-κB的活性,降低ICAM-1 mRNA的表达水平实现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伊贝沙坦 氧化应激 因子(NF)-kB 细胞粘附因子-1
下载PDF
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细胞间粘附因子-1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晓明 李源 +2 位作者 李慧芳 龚卫琴 马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1-53,共3页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细胞间粘附因子 1(sICAM 1)水平的影响及心脏保护机制。 方法 :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 42例服用培哚普利的CHF患者、42例常规治疗CHF患者治疗前后及 30例健康者血浆中sICAM 1水平。 结果 ...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细胞间粘附因子 1(sICAM 1)水平的影响及心脏保护机制。 方法 :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 42例服用培哚普利的CHF患者、42例常规治疗CHF患者治疗前后及 30例健康者血浆中sICAM 1水平。 结果 :① 84例CHF患者血浆中sICAM 1为 ( 5 87.6± 15 2 .1) μg/L ,较健康者 ( 16 7.4± 34.6 ) μg/L显著增高 ( P<0 .0 0 1) ,且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升高 ,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②CHF培哚普利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中sICAM 1浓度〔分别为 ( 5 91.8± 15 5 .2 )、( 332 .1± 115 .8) μg/L ;( 5 80 .0± 134.4)、( 4 2 3.1± 118.1) μg/L〕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且培哚普利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中sICAM 1降低更为明显 (P <0 .0 1)。 结论 :培哚普利具有抑制CHF患者sICAM 1水平的作用 ,从而减缓心室重塑的进程 ,保护和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培哚普利 细胞粘附因子-1 影响
原文传递
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大鼠心肌细胞间粘附因子-1的变化 被引量:8
5
作者 彭泽胄 常芸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1-294,337,共5页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大鼠心肌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表达的变化特点。方法:10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一次力竭游泳运动组(n=40)、2周反复力竭游泳运动组(n=40)及相应对照组(n=20),对照组不运动。分别于力竭运动后0、6、12...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大鼠心肌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表达的变化特点。方法:10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一次力竭游泳运动组(n=40)、2周反复力竭游泳运动组(n=40)及相应对照组(n=20),对照组不运动。分别于力竭运动后0、6、12及24小时取材,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研究大鼠心肌ICAM-1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种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肌细胞快速表达,运动后6小时后达到峰值,蛋白含量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除反复力竭后24小时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时相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比较两种力竭运动后ICAM-1蛋白含量发现,反复力竭后即刻大鼠心肌各部位ICAM-1蛋白含量均高于一次力竭后即刻组(P<0.01),力竭后6小时组各部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2小时和24小时组,一次力竭后大鼠心肌各部位ICAM-1蛋白含量要高于反复力竭(P<0.01)。结论:不同力竭运动后心肌细胞ICAM-1水平的升高可以诱导细胞因子的激活,介导心肌细胞的粘附和浸润等炎症反应,构成运动性心肌微损伤的发生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心肌微损伤 细胞粘附因子-1
下载PDF
氯雷他定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梅 刘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06X期21-22,25,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吸入激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雷他定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2例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患儿分为氯雷他定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氯雷他定和安... 目的探讨小剂量吸入激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雷他定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2例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患儿分为氯雷他定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氯雷他定和安慰剂治疗3个月。记录患儿的哮喘症状评分、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间、感冒样症状发作次数、喘鸣发作次数、β2-受体激动剂的用量,并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浓度。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哮喘症状、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间、哮喘发作次数、感冒样症状发作次数、β2-受体激动剂用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sICAM-1浓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血清sICAMI-1浓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剂量吸入激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雷他定能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患儿的症状,降低血清sICAM-1浓度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雷他定 支气管哮喘 变应性鼻炎 细胞粘附因子-1
下载PDF
血清Endocan、ICAM-1、sdLDL-C对冠心病软斑块形成及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常蕊 孙凤荣 +1 位作者 常亮 李开敏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9期1502-150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冠心病软斑块形成及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117例冠心病患者,对比...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冠心病软斑块形成及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117例冠心病患者,对比不同斑块类型、不同病情患者血清Endocan、ICAM-1、sdLDL-C水平,分析其与冠心病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软斑患者血清Endocan、ICAM-1、sdLDL-C水平较非软斑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75,9.906,13.263,P<0.05);血清Endocan、ICAM-1、sdLDL-C水平: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多支>双支>单支,重度冠脉狭窄>中度>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423,27.937,62.585,44.089,35.295,38.269,33.380,22.238,18.840,P<0.05);血清Endocan、ICAM-1、sdLDL-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三者血清联合诊断冠心病软斑形成的AUC为0.888,较各指标单独诊断价值显著提高(P<0.05)。结论血清Endocan、ICAM-1、sdLDL-C与冠心病软斑块形成及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可为冠心病诊治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细胞粘附因子-1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心病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治疗深Ⅱ度烧伤的效果及对血清ICAM-1、EPO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秦伟 王玮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2期72-74,共3页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治疗深Ⅱ度烧伤的效果及对血清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Ⅱ度烧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治疗深Ⅱ度烧伤的效果及对血清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Ⅱ度烧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VSD治疗,观察组采用VSD联合rhGM-CS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4d后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两组的PT及APTT显著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21d后,观察组创面瘢痕的色泽、厚度、柔软度、血管分布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两组的血清ICAM-1水平显著降低,血清EPO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联合rhGM-CSF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ICAM-1水平,提高EPO水平,改善血凝功能,进而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 深Ⅱ度烧伤 细胞粘附因子-1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NF-κB、ICAM-1在实验性SAH后基底动脉壁上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健 王中 +3 位作者 周岱 孙晓欧 卞杰勇 朱昀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4-688,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炎症反应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新西兰家兔经枕大池二次注血制成SAH动物模型。在各相应时间点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 目的探讨免疫炎症反应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新西兰家兔经枕大池二次注血制成SAH动物模型。在各相应时间点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HE染色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兔基底动脉管壁形态以及核转录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细胞间粘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在管壁上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在SAH后第3天基底动脉血管腔已开始狭窄,第7天达到高峰,之后狭窄渐减轻,14d时基本接近正常。SAH后3d NF-κB表达增加,5~7d表达持续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随后开始下降;ICAM-1表达变化趋势与NF-κB相似,但在表达高峰时相上稍迟于后者。结论NF-κB、ICAM-1在血管壁上的表达变化与CVS的发生时相密切相关,提示由其参与介导的血管壁炎症反应可能在CV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KAPPAB 细胞粘附因子-1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和组织粘附分子在慢性排斥移植肾中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越 邢俊平 赵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在慢性排斥移植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0例慢性排斥移植肾活检组织中TNF-α、ICAM-1和VCAM-1表达进行检测。12例正常肾...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在慢性排斥移植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0例慢性排斥移植肾活检组织中TNF-α、ICAM-1和VCAM-1表达进行检测。12例正常肾脏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发生慢性排斥的移植肾组织中,大多数病例有活动性间质及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和小管局部炎症,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浸润细胞TNF-α、ICAM-1和VCAM-1表达程度和分布普遍增强,但主要见于间质浸润细胞、肾小管损伤部位上皮细胞、炎症区域管周毛细血管和微小动脉内皮细胞,与正常对照有明显差异。结论细胞免疫可能在慢性排斥发病中起作用,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则是一过程中的重要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肾 慢性排斥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粘附因子-1 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因子-1在高血压致炎症和心脏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文美 贾立昕 +4 位作者 李涛涛 赵伟 杜杰 肖传实 边云飞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626-630,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ICAM-1)在高血压致炎症与心脏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将12只野生小鼠和12只ICAM-1敲除小鼠随机分成四组:野生对照组,野生血管紧张素Ⅱ灌泵组,ICAM-1敲除对照组,ICAM-1敲除...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ICAM-1)在高血压致炎症与心脏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将12只野生小鼠和12只ICAM-1敲除小鼠随机分成四组:野生对照组,野生血管紧张素Ⅱ灌泵组,ICAM-1敲除对照组,ICAM-1敲除血管紧张素Ⅱ灌泵组,给予血管紧张素Ⅱ(1500ng/kg*min,7d)及乙酸溶液(对照组)微量泵灌注,在灌注后第7天通过小鼠尾动脉套法测定各组血压,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观察小鼠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马松染色、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心脏纤维化,免疫组化α-SMA染色观察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成,HE染色和免疫组化Mac-2、IL-1β、TGF-β染色观察炎症细胞浸润及炎症因子分泌。结果血管紧张素Ⅱ灌注第7天,灌泵组较对照组血压升高,说明造模成功。ICAM-1敲除灌泵组较野生灌泵组炎症细胞浸润增多(p<0.05n=6),尤其是Mac-2+巨噬细胞(p<0.05n=6),炎症因子TGF-β、IL-1β分泌增多(p<0.05n=6),α-SMA+肌成纤维细胞增多(p<0.05n=6)。结论在高血压致心脏纤维化过程中,ICAM-1敲除后,加重以Mac-2+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增加炎症因子(TGF-β、IL-1β)分泌,导致心脏组织中α-SMA+的肌成纤维细胞形成,最终加重心脏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因子-1 血管紧张素Ⅱ 高血压 炎症 纤维化
原文传递
细胞间粘附因子-1在门静脉高压患者脾静脉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德旭 杨镇 +1 位作者 吴小勇 李海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7-268,F003,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因子 1(ICAM 1)在门静脉高压患者脾静脉的表达及其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意义。方法 对 34例门静脉高压患者和 34例单纯脾破裂患者的脾静脉行苏木素 伊红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 ;行ICAM 1原位杂...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因子 1(ICAM 1)在门静脉高压患者脾静脉的表达及其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意义。方法 对 34例门静脉高压患者和 34例单纯脾破裂患者的脾静脉行苏木素 伊红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 ;行ICAM 1原位杂交并行定量分析 ,术后观察门静脉血栓的发生 ,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门静脉高压患者脾静脉中膜平滑肌增生 ,内膜增厚 ,门静脉高压组和脾破裂组之间脾静脉内皮细胞ICAM 1mRNA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脾破裂组术后无门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高压组有 8例门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高压组内有无门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之间脾静脉内皮细胞ICAM 1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门静脉高压性血管病变及其内皮细胞ICAM 1mRNA过度表达可能是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因子—1 门静脉高压 脾静脉 血栓形成 原位杂交 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薯蓣皂苷元对白细胞的粘附与迁移及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和NF-κB活化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佳希 马丽 +1 位作者 寇俊萍 余伯阳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42-149,共8页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的抗炎活性及其可能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采用酵母多糖A诱导的小鼠腹膜腔白细胞游走模型,评价薯蓣皂苷元的体内抗炎活性;利用白细胞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活化的内皮细胞粘附的实验,验证薯蓣皂...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的抗炎活性及其可能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采用酵母多糖A诱导的小鼠腹膜腔白细胞游走模型,评价薯蓣皂苷元的体内抗炎活性;利用白细胞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活化的内皮细胞粘附的实验,验证薯蓣皂苷元的抗炎活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流式细胞术,考察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测定细胞核中转录因子NF-κB/p65的表达及细胞裂解液中NF-κB/p65的磷酸化情况,以探讨薯蓣皂苷元抗炎的可能机制。结果:薯蓣皂苷元1,3mg·kg1灌胃给药1次,可显著减少酵母多糖A诱导的小鼠腹腔内白细胞数量;薯蓣皂苷元0.1,1μmol·L1体外加药5h,显著抑制人HL-60细胞与TNF-α活化的ECV304细胞的粘附,但对ECV304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也不影响HL-60细胞与静息状态ECV304细胞的粘附。同时,薯蓣皂苷元0.1,1μmol·L1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ECV304细胞ICAM-1mRNA和蛋白的过量表达,1μmol·L1可抑制NF-κB/p65的核转移;薯蓣皂苷元明显减少TNF-α刺激10~30min诱导的NF-κB/p65的磷酸化,并呈一定浓度依赖性。结论:薯蓣皂苷元具有显著抑制白细胞的黏附迁移活性,其部分机制与抑制内皮细胞NF-κB活化,下调ICAM-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苷元 细胞粘附和迁移 细胞粘附因子-1 因子--κB
原文传递
平衡针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清TNF-α,sICAM-1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文远 赵建明 齐迎春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通过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大鼠针刺前后的血清TNF α ,sICAM 1水平变化 ,探讨缺血性脑损伤机制及平衡针法在缺血性损伤中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 ,光化学法诱导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 目的 通过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大鼠针刺前后的血清TNF α ,sICAM 1水平变化 ,探讨缺血性脑损伤机制及平衡针法在缺血性损伤中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 ,光化学法诱导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ELISA法测量血清TNF α ,sICAM 1值。结果 血清TNF α ,sICAM 1水平模型组较空白组明显上升 (均P <0 .0 1) ,平衡针治疗组较模型组有所降低 (均P <0 .0 5 ) ,二者呈正相关 (r=0 .83 4,P <0 .0 5 )。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清TNF α ,sICAM 1含量明显上升 ,二者呈正相关。平衡针法治疗 ,降低其TNF α ,sICAM 1水平 ,从一定程度上抑制缺血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针法 局灶性脑缺血 大鼠 血清 TNF-Α SICAM-1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粘附因子-1
下载PDF
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对Ⅱ度烧伤患者血清TNF-α,IL-10及ICAM-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景峰 李涛 +2 位作者 李善友 张新建 陈泽群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4期4676-4679,4726,共5页
目的:探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在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0、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6例Ⅱ度烧伤患者并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 目的:探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在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0、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6例Ⅱ度烧伤患者并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凡士林油纱布包扎创面,对比两组创面愈合情况、血清TNF-α、IL-10及ICAM-1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7天,观察组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同时点对照组(P<0.01);治疗第15天、25天,观察组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点(P<0.05)。观察组浅Ⅱ度烧伤创面与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S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浅Ⅱ度和深Ⅱ度烧伤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10、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创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用于Ⅱ度烧伤患者中能加快创面愈合,预防创面感染,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烧伤 创面愈合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10 细胞粘附因子-1
原文传递
细胞间粘附因子-1在非小细胞肺癌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晓锋 王红卫 +1 位作者 李文军 张宏伟 《实用医药杂志》 2005年第10期875-877,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 olecule-1,ICAM-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癌组织中的ICAM-1的表达,用χ2...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 olecule-1,ICAM-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癌组织中的ICAM-1的表达,用χ2检验分析其表达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生存分析用Kaplan-M 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结果肺癌组织ICAM-1表达率为37.21%,鳞癌表达略高于腺癌;淋巴转移的肺癌组织ICAM-1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Ⅰ期肺癌中ICAM-1阳性率高于Ⅱ期,Ⅱ期高于Ⅲ期;术后转移组ICAM-1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无转移组;ICAM-1阳性表达患者术后转移率低于阴性患者;ICAM-1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ICAM-1阴性表达患者。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ICAM-1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与病理分期、淋巴转移呈负相关;与术后患者血行转移和生存时间呈负相关。ICAM-1是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转移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粘附因子-1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胆道闭锁肝内外胆系免疫炎性反应与临床预后相关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珊 罗义 +2 位作者 王玮 陈莲 肖现民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8-272,共5页
目的测定胆道闭锁(BA)肝组织和肝门纤维块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6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的含量,分析肝内外组织免疫炎性改变与临床预后相关性,旨在了解其在发病过程的重要性。方法取2005年7... 目的测定胆道闭锁(BA)肝组织和肝门纤维块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6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的含量,分析肝内外组织免疫炎性改变与临床预后相关性,旨在了解其在发病过程的重要性。方法取2005年7月至2006年5月在本院行BAKasai根治术的21例患儿的肝门纤维块及肝脏组织标本;对照组为5例胆汁淤积综合征患儿和10例胆总管囊肿患儿的肝脏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CD68、MCP-1和ICAM-1染色。选用LEICADM研究级生物显微镜,QWIN软件环境下测量抗体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和平均光密度。随访19例BA患儿术后3个月直接胆红素下降比率,与肝组织CD68、MCP-1和ICAM-1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A组肝组织CD68、MCP-1、ICAM-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但肝门纤维块几乎没有表达;CD68、MCP-1、ICAM-1阳性表达量和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ICAM-1最为显著;除了MCP-1外,CD68、ICAM-1在肝脏表达的表达量与表达强度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r=0.838,P=0.0002;r=0.565,P=0.035;BA组肝组织CD68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与术后3个月直接胆红素下降率呈负相关(r=-0.645,P=0.023)。结论CD68阳性表达是BA免疫炎性反应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MCP-1和ICAM-1在这一环节中起了一定的作用;肝组织CD68阳性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细胞粘附因子-1
原文传递
粘附分子ICAM-1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娄诚 《继续医学教育》 2003年第3期32-35,共4页
粘附分子细胞间粘附因子 - 1 (ICAM - 1 )在器官移植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是诊断排斥反应灵敏的指标 ,体液细胞间粘附因子 (sICAM - 1 )的监测对排斥反应的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同时应用ICAM -
关键词 粘附分子 ICAM-l 细胞粘附因子-1 免疫反应 诊断 体液 鉴别诊断 单克隆抗体 器官移植
下载PDF
山稔子油敷剂对深Ⅱ度烧伤小鼠TNF-α、ICAM-1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刁建新 钟超 +3 位作者 罗华丽 邹小宝 刘远亮 孙学刚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2-476,共5页
目的观察山稔子油敷剂对深Ⅱ度烧伤小鼠的疗效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的影响。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山稔子油敷剂组,正常组6只,其余两组各12只。造模4 h后给药干预,观察烧伤的一般指... 目的观察山稔子油敷剂对深Ⅱ度烧伤小鼠的疗效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的影响。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山稔子油敷剂组,正常组6只,其余两组各12只。造模4 h后给药干预,观察烧伤的一般指标。小鼠分两批处死,4 d时,模型组和山稔子油敷剂组随机处死6只,12 d后再处死余下的小鼠,眼球采血,分离烧伤组织,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Elisa)、免疫组化(IHC)检测烧伤组织TNF-α,ICAM-1的表达。结果 4 d和12 d山稔子油敷剂组创面积明显小于相对应模型组的面积(P<0.05,P<0.01),炎症细胞浸润减少,12 d个别小鼠创面全部愈合。4 d和12 d时山稔子油敷剂组ICAM-1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4 d时山稔子油敷剂组TNF-α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12 d时山稔子油敷剂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山稔子油敷剂具有抗炎、减少疤痕、缩短愈合时间的作用,急性期减少TNF-α,修复期维持其相对量的表达量。急性期、修复期均减少ICAM-1的表达。山稔子油敷剂对小鼠深Ⅱ度烧伤的疗效可能与TNF-α、ICAM-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稔子油敷剂 深Ⅱ度烧伤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粘附因子-1
原文传递
芪红脑苏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淑玲 廖菁 +3 位作者 范子煊 何林 钟海洛 伍文彬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1-175,共5页
目的:研究芪红脑苏汤活血化瘀作用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观察芪红脑苏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及脑组织中TNF-α、I... 目的:研究芪红脑苏汤活血化瘀作用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观察芪红脑苏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及脑组织中TNF-α、ICAM-1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芪红脑苏汤31.4g/kg、15.7g/kg、7.9g/kg剂量组均能降低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其病理评分分值;芪红脑苏汤31.4g/kg剂量组能降低缺血部位TNF-α表达,31.4g/kg、15.7g/kg剂量组能降低缺血部位ICAM-1的表达;芪红脑苏汤31.4g/kg、15.7g/kg、7.9g/kg剂量组均能降低缺血部位TNF-α含量,15.7g/kg、7.9g/kg剂量组能降低缺血部位ICAM-1的含量。结论:芪红脑苏汤的活血化瘀作用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内TNF-α、ICAM-1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红脑苏汤 活血化瘀 局灶性脑缺血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粘附因子-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