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接种密度和比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谢慧锋 周伟 +1 位作者 白波 张姝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0-478,共9页
目的 综述软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接种密度和比例的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三维结构中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相关文献,对最常用的种子细胞接种密度与比例进行综述。结果 关节软骨细胞(articular chondrocytes,ACHs)和BMSCs是软骨组织工程... 目的 综述软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接种密度和比例的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三维结构中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相关文献,对最常用的种子细胞接种密度与比例进行综述。结果 关节软骨细胞(articular chondrocytes,ACHs)和BMSCs是软骨组织工程中最常用的种子细胞,体内、外实验显示两种细胞均具有一定形成透明软骨的能力。而种子细胞的接种密度和比例对最终形成的组织工程软骨质量有重要影响。ACHs或BMSCs细胞接种密度接近或高于正常关节软骨中的细胞密度时,可构建出质量较好的组织工程软骨。在相同培养条件下,BMSCs在单独应用时形成透明软骨的能力不如ACHs或两者共培养。结论 受支架材料、生长因子、细胞代次等因素影响,软骨组织工程中最优的细胞接种密度与比例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组织工程 关节软骨细胞 BMSCS 共培养 接种密度 细胞比例
原文传递
盘基网柄菌细胞分化及细胞比例的调控
2
作者 王一铮 张敏 侯连生 《生命科学》 CSCD 2006年第5期457-461,共5页
本文综述了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discoideum)发育过程中调控细胞分化及细胞比例的一些信号分子,包括分化诱导因子(DIF-1、SDF-2)、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环状亮氨酸拉链蛋白(rZIP)等,介绍了这些信号分子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关键词 盘基网柄菌 细胞分化 细胞比例 信号分子
下载PDF
老年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恒定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的比例、表型及功能状态
3
作者 朱雄林 冯显红 +2 位作者 杨梅 章革民 姚广冰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20期2409-2414,共6页
目的分析老年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恒定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iNKT)的比例、表型及功能状态。方法选取150例结核病患者,按照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结核病组(年龄≥60岁,n=68)、非老年结核病组(年龄<60岁,n=82),同时选取80例老年健康志愿者作为... 目的分析老年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恒定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iNKT)的比例、表型及功能状态。方法选取150例结核病患者,按照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结核病组(年龄≥60岁,n=68)、非老年结核病组(年龄<60岁,n=82),同时选取80例老年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研究对象外周血iNKT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及iNKT表型CD69、CD161、CD62L、CD122的表达;采用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分析各组iNKT在氟波醇乙酯(PMA)/离子霉素(Iono)刺激后分泌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能力,以及在α-半乳糖苷神经酰胺(α-GalCer)刺激后的扩增能力。结果(1)老年结核病组iNKT占淋巴细胞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与非老年结核病组,且iNKT表型CD69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老年结核病组与非老年结核病组之间iNKT表型CD69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MA/Iono刺激后,3组iNKT中INF-γ、IL-4分泌阳性细胞率均较刺激前增加(均P<0.05),但3组在刺激前、刺激后的INF-γ、IL-4分泌阳性细胞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α-GalCer刺激后,仅对照组iNKT占淋巴细胞比例较刺激前增加并高于老年结核病组与非老年结核病组(均P<0.05)。结论老年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iNKT比例下降明显,并呈过度活化状态,细胞因子分泌能力正常,但扩增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老年 恒定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 细胞比例 细胞表型 细胞功能
下载PDF
多索茶碱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8
4
作者 贾渭 蔡波 孙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6期792-796,共5页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片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00μg,...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片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00μ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多索茶碱片0.2 g,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嗜酸粒细胞比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细胞因子水平、肺功能和ACT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1%、9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哮鸣音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嗜酸粒细胞比例、FeNO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IL-4水平显著降低,IFN-γ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两组FVC、FEV1、FEV1%、PEF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两组ACT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片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可有效治疗支气管哮喘,降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FeNO、细胞因子,改善哮喘症状和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索茶碱片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支气管哮喘 嗜酸粒细胞比例 FENO 细胞因子水平 肺功能 ACT评分
原文传递
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对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41
5
作者 何丽菊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在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鉴别诊断中血清淀粉样蛋白(SAA)、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的诊断意义,为早期鉴别诊断小儿感染性腹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155例急性... [目的]探讨在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鉴别诊断中血清淀粉样蛋白(SAA)、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的诊断意义,为早期鉴别诊断小儿感染性腹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155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性痢疾组35例,轮状病毒肠炎组93例,大肠埃希菌肠炎组27例。另外选取医院同时期40例非感染性腹泻患儿作为对照,分别进行血常规及血清SAA、CRP水平检测,并分析其对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意义。[结果]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SAA、CRP水平、外周血WBC、N%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血清SAA、CRP水平细菌性痢疾组>大肠埃希菌肠炎组>轮状病毒肠炎组(P<0.05),外周血WBC计数、N%细菌性痢疾组、大肠埃希菌肠炎组明显高于轮状病毒肠炎组(P<0.05),WBC计数、N%细菌性痢疾组与大肠埃希菌肠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性痢疾组SAA、CRP异常率较高,SAA、CRP对细菌性腹泻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及特异度高于WBC计数、N%(P<0.05)。[结论]血清SAA、CRP、外周血WBC计数、N%在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早期诊断鉴别方面有重要意义,SAA、CRP对细菌性腹泻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高于WBC计数、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比例 感染性腹泻
原文传递
急性阑尾炎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6
作者 齐凤芹 马燕 李秀敏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563-565,共3页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的判别意义及对手术时机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行阑尾切除术并同时检测了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和CRP的患儿206例,根据术后病理类型分为坏疽性阑尾炎组(5...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的判别意义及对手术时机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行阑尾切除术并同时检测了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和CRP的患儿206例,根据术后病理类型分为坏疽性阑尾炎组(53例)和非坏疽性阑尾炎组(153例),将206例患儿的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RP水平等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分析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坏疽性阑尾炎组和非坏疽性阑尾炎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水平是判断小儿坏疽性阑尾炎的危险因素(P =0.000,OR=1.071);ROC曲线显示CRP对判断小儿坏疽性阑尾炎的作用优于中性粒细胞比例和白细胞计数(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1、0.659、0.599),其最佳诊断临界值为44.4 mg/L,敏感度75.5%,特异性93.5%.结论 CRP水平有助于判别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类型,可以作为选择是否手术的一个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比例 小儿急性阑尾炎 手术
原文传递
NLR联合MLR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5
7
作者 黄振华 何关 +3 位作者 许丽霞 岳周倩 余静 王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7期13-19,共7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LR)联合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例(MLR)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81例第一次...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LR)联合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例(MLR)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81例第一次行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患者,根据90 d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63例和死亡组1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相关因素与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患者疾病转归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联合ML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两者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人工肝治疗死亡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NLR、MLR、C反应蛋白(CRP)均高于生存组(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NLR[OR=3.719(95%CI:3.525,3.942)]和MLR[OR=2.335(95%CI:2.161,2.596)]为预测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90 d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TA[OR=0.729(95%CI:0.550,0.967)]为预测其预后的保护因素。AUC显示:NLR联合MLR的AUC相对最高,为0.921(95%CI:0.876,0.966)。NLR联合MLR可提高预测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敏感性[76.0%(95%CI:0.723,0.806)和特异性[92.0%(95%CI:0.882,0.957)]。结论PTA和系统性炎症指标(NLR、MLR)与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短期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衰竭 急性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例 人工肝 预后
下载PDF
甲型流感患者感染初期血常规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8
作者 申学基 李成德 +3 位作者 刘健 李海珠 吴小文 莫燕芳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663-665,共3页
目的了解甲型流感患者感染初期血常规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至今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感染初期的血常规指标。甲流感染组,其中H1N1 46例,H7N9 3例,H5N6 1例;细菌感染组36例;一般病毒感染组3... 目的了解甲型流感患者感染初期血常规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至今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感染初期的血常规指标。甲流感染组,其中H1N1 46例,H7N9 3例,H5N6 1例;细菌感染组36例;一般病毒感染组33例;30名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组。分析各组血常规指标。结果甲流感染组淋巴细胞比例(LY%)明显下降(P<0.05),血小板(PLT)数目显著减少(P<0.05);细菌感染组白细胞数目(WBC)明显升高(P<0.05),血小板没显著变化;一般病毒感染组白细胞数目相对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结论甲型流感患者初期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下降,血小板数目显著减少,可以与细菌感染组和一般病毒感染组相鉴别,有利于感染初期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H1N1禽流感病毒 淋巴细胞比例
下载PDF
槐米提取物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细胞周期和PC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金念祖 茅力 +5 位作者 朱燕萍 赵人 赵鸿雁 余静 陈景衡 方泰惠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目的研究槐米提取物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细胞周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槐米提取物对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Lewis肺癌的小鼠模型,以不同剂量的槐米提取物在移植前后连续灌胃,顺铂治疗采取腹腔注... 目的研究槐米提取物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细胞周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槐米提取物对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Lewis肺癌的小鼠模型,以不同剂量的槐米提取物在移植前后连续灌胃,顺铂治疗采取腹腔注射给药方式。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瘤重,计算抑瘤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PC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槐米提取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能显著性抑制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槐米提取物中剂量+顺铂治疗组的作用更加显著。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CNA指数明显降低。结论槐米提取物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槐米提取物对肿瘤细胞周期和PCNA表达水平的调控有关。槐米提取物与顺铂联合使用,对肿瘤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肺癌 槐米提取物 PCNA表达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流式细胞仪分析 移植瘤生长 肺癌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分布 免疫组化方法 S期细胞比例 PCNA指数 肿瘤细胞周期 肿瘤抑制作用 小鼠模型 方法建立 不同剂量 给药方式 腹腔注射
下载PDF
痰热清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蒋旭宏 黄小民 何煜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5-838,共4页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SD雄性大鼠56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干预组。模型组、干预组分别给予内毒素(LPS)尾静脉注射,1h后,干预组给予痰热清...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SD雄性大鼠56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干预组。模型组、干预组分别给予内毒素(LPS)尾静脉注射,1h后,干预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尾静脉注射。三组分别选取2,4,6h三个观察点,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IL-1β,IL-8的含量及Wright—Giermsa染色计中性粒细胞的比例(ωPMN),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测湿干质量比值(W/D)。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4,6h三个观察点,模型组BALF中TNF—α,IL-1β,IL-8的含量及ωPMN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肺组织W/D明显增加(P〈0.01),且病理损伤程度明显重于空白组。干预组BALF中TNF-α,IL-1β,IL-8的含量及ωPMN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肺组织W/D明显减少(P〈0.01)且病理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抑制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肺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急性肺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脂多糖 急性肺损伤 炎症因子 TNF—α IL-1β IL-8 中性粒细胞比例
原文传递
呼出气一氧化氮联合肺功能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检测在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11
作者 蒋国路 陈小菊 +2 位作者 蒋莉 刘琴 李奉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6-492,共7页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联合肺功能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检测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1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门诊诊断为慢性咳嗽的患者267例[分为CVA组(n=60)与非咳嗽变异性...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联合肺功能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检测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1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门诊诊断为慢性咳嗽的患者267例[分为CVA组(n=60)与非咳嗽变异性哮喘组(非CVA组,n=207)],另选择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行FeNO、常规肺功能、脉冲振荡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检测,并分析CVA患者FeNO值与肺功能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的相关性。结果CVA组FeNO值、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非CVA组及对照组[45(34.3,74.8)μg/L vs.14(10.0,19.0)μg/L vs.10(7.0,18.0)μg/L,P<0.001;5.9%±2.3%vs.2.3%±1.6%vs.2.6%±1.3%,P<0.001]。CVA组MEF75pre、MEF50pre、MEF25pre、FEV1pre、PEFpre和MMEFpre均明显低于正常范围,且均低于非CVA组及对照组(P<0.01),而R20pre较非CVA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137.6%±40.7%vs.127.5%±40.1%vs.128.5%±45.4%,P<0.05)。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CVA组FEV1、MEF75、MEF50、MEF25及MMEF的改善率较非CVA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VA组FeNO值与FEV1pre、FEV1/FVC、PEFpre、MEF75pre、Z5、X5、R5pre、R20pre、Fres无相关性(P>0.05),而与MEF50pre、MEF25pre、MMEFpre呈负相关(P<0.05),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863,P<0.001)。结论FeNO、肺功能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检测均可作为慢性咳嗽患者筛选CVA的指标,三者联合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咳嗽 咳嗽变异性哮喘 呼出气一氧化氮 肺功能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峰 吴立连 朱立新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97例HN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NLR分为低NLR组(NLR≤5)和高NLR组(NLR〉5...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97例HN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NLR分为低NLR组(NLR≤5)和高NLR组(NLR〉5),其中低NLR组69例,高NLR组28例。分析NLR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高NLR组与低NLR组患者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发病部位、淋巴结转移、吸烟和饮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NLR为影响HNSCC患者3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因素(均P〈0.05)。高NLR组和低NLR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42.9%和91.3%,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4.2%和8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和NLR为影响HN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NLR与HNSCC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高NLR为影响HN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鳞状细胞 预后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
原文传递
D-二聚体和白细胞计数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3
作者 周晓峰 孟庆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收治的76例急性肠系膜动、静脉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根据CT血管造影(CTA)或手术所见分为...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收治的76例急性肠系膜动、静脉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根据CT血管造影(CTA)或手术所见分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组(动脉栓塞组,n=30)、急性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组(动脉血栓形成组,n=24)和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组(静脉血栓形成组,n=22)。比较各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入院后即刻测定的静脉血D-dimer及WBC、N%。结果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和静脉血栓形成三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D-dimer及N%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三组间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肠系膜动脉栓塞组及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组发病至就诊时间显著延长、D-dimer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肠系膜动脉栓塞及动脉血栓形成两组在发病至就诊时间、D-dimer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肠系膜动脉栓塞组比较,静脉血栓形成组N%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若以D-dimer 3.0μg/ml为截值,肠系膜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三组>3.0μg/ml患者分别占23.3%、16.7%和77.3%。与肠系膜动脉栓塞组及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组D-dimer>3.0μg/ml患者构成比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肠系膜动脉栓塞组D-dimer>3.0μg/ml患者构成比与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发病后就诊时间较肠系膜动脉闭塞患者明显滞后,D-dimer>3.0μg/ml可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或静脉闭塞患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 急性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 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比例
下载PDF
COPD急性加重期CRP、WBC、中性粒细胞比例检测的意义及比较 被引量:13
14
作者 周晓峰 刘弢 +2 位作者 李宏飞 张海霞 陈鸿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16期106-107,132,共3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1例,比较治疗前及自觉症状好转时血清CRP水平、末梢血WBC总数、N%动态变化情况,观察上述...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1例,比较治疗前及自觉症状好转时血清CRP水平、末梢血WBC总数、N%动态变化情况,观察上述指标在急性加重期的阳性率以及自觉症状好转时的阴性率。结果①CRP、WBC、N%水平在自觉症状好转时均明显低于COPD急性加重期(P均<0.01)。②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CRP、N%阳性率均高于WBC阳性率,且与后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③COPD患者经治疗自觉症状好转时CRP、WBC阴性率均高于N%阴性率,且与后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血清CRP既可作为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感染的敏感指标,又是反映急性加重期治疗效果的早期评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比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 急性加重期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左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筱笛 刘闺男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NLR)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性期左心功能不全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21例,分为左心功能不全组和非左心功能不全组,对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NLR)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性期左心功能不全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21例,分为左心功能不全组和非左心功能不全组,对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LR及其他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血脂达标、贫血、肾功能、药物治疗、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情况和再灌注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期左心功能不全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LR的绝对值较高(均P=0.000)。ROC曲线显示,NLR较其他指标能更准确地预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对年龄、估算肾小球率过滤(eGFR)、Syntax积分及PCI/CABG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上各指标均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NLR均为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急性期左心功能不全的独立预测因子,且NLR的OR值较高,为较强的独立预测因子(OR=7.005,95%CI=2.306~21.276,P=0.000)。结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NLR均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急性期左心功能不全的独立预测因子,且NLR预测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左心功能不全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重症肺炎患者血浆内脂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谢娟 陆一鸣 +2 位作者 施劲东 邓星奇 龙威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7-64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重症肺炎患者血浆内脂素(Visfatin)浓度变化,探讨Visfatin在重症肺炎中的作用以及在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上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住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ICU、普... 目的通过观察重症肺炎患者血浆内脂素(Visfatin)浓度变化,探讨Visfatin在重症肺炎中的作用以及在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上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住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ICU、普通病房的70例肺炎患者,其中重症肺炎组(A组)40例、非重症肺炎组(B组)30例,另选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C组)。所有人选者均排除严重心、脑、肾疾病,以及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1个月内特殊治疗史者。所有人群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Visfatin、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浆CRP并测定血常规。肺炎患者再进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U评分)。组间资料比较用采用成组t检验、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结果A组血浆Visfatin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高于C组(P〈0.01)。A组血浆中Visfatin水平与CRP、TNF-ft.、APACHEⅡ评分、PMN%呈正相关(rho=0.653,r=0.554,r=0.558,r=0.484,均P〈0.05),与Pa02、Pa02/Fi02呈负相关(rho=0.422,r=-0.543,均P〈0.05)。结论Visfatin可能作为促炎因子参与重症肺炎的全身炎症反应,在重症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判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内脂素 白介素6 白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 中性粒细胞比例
原文传递
感染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后降钙素原水平对再次加重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元元 贾练 +1 位作者 李亚伦 刘春涛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0-435,共6页
目的研究感染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接受常规疗程的静脉抗生素治疗后降钙素原(PCT)水平是否能够预测未来急性加重的风险,同时观察附加疗程的口服抗生素治疗是否能够降低急性加重风险。方法纳入2012年10月至2013... 目的研究感染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接受常规疗程的静脉抗生素治疗后降钙素原(PCT)水平是否能够预测未来急性加重的风险,同时观察附加疗程的口服抗生素治疗是否能够降低急性加重风险。方法纳入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华西医院住院治疗的感染性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停用末次静脉抗生素时血清PCT值、C反应蛋白(CRP)值、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查看患者出院医嘱是否带口服抗生素,定期随访,随访期1年,记录患者首次急性加重的时间和加重的次数。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总共纳入138例患者。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水平的PCT值(HR=1.462,P=0.035)和中性粒细胞比例(HR=1.673,P=0.005)与慢阻肺急性期后再次发生急性加重有显著相关性,CRP值(P=0.330)、白细胞计数(P=0.432)和口服抗生素(P=0.231)与急性加重无相关性。PCT水平较高时患者口服抗生素治疗能够降低急性加重风险(HR=2.29,P=0.004)。结论血清PCT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比例能够预测未来急性加重的风险,高水平PCT患者附加口服抗生素治疗有利于降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比例 抗生素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率的平衡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晶晶 牛倩 +4 位作者 唐笛娇 蒋能刚 金咏梅 粟军 贾永前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36-940,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l7)和CD4+CD25+Foxp3+渊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率的平衡关系及其在M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70例MM患者分为初发组30例,平台期组23例,复发/难治组17例,以20名健康体...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l7)和CD4+CD25+Foxp3+渊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率的平衡关系及其在M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70例MM患者分为初发组30例,平台期组23例,复发/难治组17例,以2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MM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Thl7和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结果初发组及复发,难治组患者外周I血Thl7细胞的比率分别为(1.62±0.65)%和(1.45±0.51)%,与正常对照组[(0.72±0,33)%]及平台期组[(0.74±0.29)%]比较,均明显增高(P值均〈0.05);Treg细胞比率分别为(0.55±0.23)%和(0.82±0.54)%,与正常对照组[(2.33±0.90)%]及平台期组[(1.69±0.70)%]比较,明显减低(P值均〈O.05),Thl7/Treg细胞比值明显增高(P值均〈0.05);平台期患者CD3+CD4+T细胞以及Thl7细胞比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eg细胞比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hl7/Treg细胞比值明冠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MM患者外周【衄T细胞亚群紊乱以CD4+T细胞减少为主,MM患者体内存在Thl7细胞比率升高和Treg细胞比率降低所致的Thl7/Treg细胞比例失衡,随疾病稳定而趋于正常,该免疫失衡可能在MM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TH17细胞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Th17/Treg细胞比例
原文传递
循环内皮脂酶阳性细胞比例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方玉强 黄岚 +5 位作者 李爱民 宋耀明 晋军 耿昭华 于学军 邓梦杨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44-646,共3页
目的随访检测冠心病患者内皮脂酶阳性的循环内皮细胞比例(EL+/CECs)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6个月以上,探讨二者在临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10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和6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证... 目的随访检测冠心病患者内皮脂酶阳性的循环内皮细胞比例(EL+/CECs)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6个月以上,探讨二者在临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10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和6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证实有明显冠脉狭窄;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脉造影选择82例对照组患者。采集肘静脉血液标本,检测hsCRP,分离循环内皮细胞(CEC),以免疫组化法检测CEC中EL的表达,并计算EL+/CECs。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以上随访,记录心脏事件(反复心绞痛发作、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分析hsCRP、EL+/CECs与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CRP、EL+/CE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以ACS组值最大,对照组值最小。所有研究对象随访结果发现,与低于hsCRP或EL+/CECs均值(hsCRP为2.64mg/L,EL+/CECs为25.27)的患者比较,高于均值的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均〈0.01)。回归分析发现,hsCRP与EL+/CECs均可作为心脏复合事件的预测因子,二者结合起来,可显著提高预测价值。结论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EL可能参与了冠心病发病,EL+/CECs可作为冠心病临床预后的预测因子,联合使用EL+/CECs与hsCRP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内皮脂酶 内皮脂酶阳性循环内皮细胞比例 超敏C-反应蛋白 预后
下载PDF
中性/淋巴细胞比例动态变化对结肠癌术后及化疗后患者无复发生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坚 贾英斌 +4 位作者 蔡潮农 关晓东 李培平 谢玉妍 张百萌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1171-1174,共4页
目的评价术前及术后化疗前外周血中性/淋巴细胞比例(NLR)的动态变化对结肠癌无复发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并术后6个疗程FOLFOX6方案(氟尿嘧啶、四氢叶酸和奥沙利铂... 目的评价术前及术后化疗前外周血中性/淋巴细胞比例(NLR)的动态变化对结肠癌无复发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并术后6个疗程FOLFOX6方案(氟尿嘧啶、四氢叶酸和奥沙利铂)化疗的149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第1次化疗前进行血常规检查以获得NLR值。分析NLR及其动态变化对患者无复发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149例结肠癌患者外周血NLR为2.8±1.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当NLR取3.5作为截点时,其对术后无复发生存的预测价值最高。按此最佳截点.将患者分为高NLR组和低NLR组。术前低NLR组(127例)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6.4%,明显高于术前高NLR组(22例)的50.9%(P=0.025)。化疗前低NLR组(115例)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1.4%,明显高于化疗前高NLR组(34例)的50.1%(P=0.032)。12例患者在手术后化疗前NLR值由术前大于3.5下降至小于3.5(降低组),其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9.5%,与化疗前低NL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8)。有16例患者NLR值由术前小于3.5上升至大于3.5(升高组),其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17.7%,与化疗前高NL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术后升高组与降低组5年无复发生存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化疗前,高NLR都提示结肠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状态不佳,动态检测其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并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中性 淋巴细胞比例 化学疗法 无复发生存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