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CagA和VacA多样性与胃部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刘丹凤 郑奎城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6-20,共5页
幽门螺杆菌(HP)是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全球50%以上的人口感染该菌。大量研究表明,HP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及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些年,关于HP毒力因子致病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此文... 幽门螺杆菌(HP)是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全球50%以上的人口感染该菌。大量研究表明,HP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及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些年,关于HP毒力因子致病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此文就HP最重要的毒力因子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和空泡细胞毒素(VacA)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HP) 胃部疾病 胃癌 细胞毒相关蛋白(caga) 空泡细胞毒(VacA)
原文传递
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结合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克霞 陈琳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7期487-489,共3页
目的筛选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基因结合蛋白,探索CagA致病机理。方法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片段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人胃细胞cDNA文库进行4轮"吸附-洗脱-扩增"富集,噬斑裂解液PCR扩增后... 目的筛选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基因结合蛋白,探索CagA致病机理。方法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片段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人胃细胞cDNA文库进行4轮"吸附-洗脱-扩增"富集,噬斑裂解液PCR扩增后,进行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性生物信息学搜索,确定编码结合蛋白的种类。结果噬菌体经富集后,筛选出36个阳性克隆,构建了克隆载体。序列测定后经过同源性搜索,确定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共编码核纤层蛋白B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两种已知蛋白。结论用噬菌体人胃cDNA文库筛选得到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DNA结合蛋白,为研究CagA致病机理,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制和治疗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相关蛋白(caga) 结合蛋白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菌型与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谢亨银 李舒刚 +6 位作者 潘梅英 邱清标 李晋才 兰光军 陈伟军 王坚 张斌豪 《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4年第6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能产生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与细胞空泡毒素(VacA)的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分析经尿素酶及组织学Giemsa染色证实HP阳性的血清标本共117份,其中慢性胃炎68份,消化性溃疡49份。观察两种疾病中... 目的探讨能产生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与细胞空泡毒素(VacA)的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分析经尿素酶及组织学Giemsa染色证实HP阳性的血清标本共117份,其中慢性胃炎68份,消化性溃疡49份。观察两种疾病中CagA与VacA阳性的HP检测结果。结果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的CagA与VacA阳性的HP感染率分别为35.29%(24/68)和61.12%(30/4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具有CagA与VacA的HP的菌株与消化性溃疡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HP) 细胞毒相关蛋白(caga) 细胞空泡(VacA) 消化性溃疡
下载PDF
应用SAS软件分析CagA蛋白序列可变区的多态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徐顺福 张国新 +2 位作者 施瑞华 郝波 苗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21-1227,共7页
目的:应用SAS软件进行数据挖掘,系统阐明幽门螺杆菌(H.pylori)CagA序列多态性及其特性。方法:采用SAS软件数据加工整理技术与生物信息学软件序列分析比对相结合的方法,对NCBI、swiss_prot/tremble、DDBJ三大蛋白数据库有关CagA蛋白序列... 目的:应用SAS软件进行数据挖掘,系统阐明幽门螺杆菌(H.pylori)CagA序列多态性及其特性。方法:采用SAS软件数据加工整理技术与生物信息学软件序列分析比对相结合的方法,对NCBI、swiss_prot/tremble、DDBJ三大蛋白数据库有关CagA蛋白序列数据进行整理,建立含97条完整序列及268条3’端部分序列的数据仓库,并对其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通过SAS程序对数据的整理加工后观察、统计分析,明确了可变区的位置及长度,准确地得出了EPIYA基序的重复频率、多态性及概率分布,EPIYA基序间隔序列的种类、特征及频度。CagA蛋白氨基酸序列长短不等主要是由于可变区的变化引起,可变区平均长度115.76±27.38aa。365例H.pylori菌株CagA可变区内EPIYA基序平均重复3.28±0.72次,最少1次,最多7次。EPIYA有9种突变型,占总数的7.18%。2个EPIYA基序之间的间隔序列,主要有7种,其中R3C、R4C中"FPLKRHDKVDELIKVG"及"TIDDLGGP"是西方株的特征基序,R3D中的"KIASAGKGVGGFSGAG",R4D中的"FPLRRSAAVNDLSKVG"及"TIDFDEAN"则是东亚株特征序列。EPIYA及其间隔序列不同组合构成CagA可变区17种不同的类型。在东亚株中EPIYA基序重复次数及EPIYA-D位点数明显少于西方株,EPIYA-A、EPIYA-B位点则多于西方株。结论:应用SAS软件可有效地对CagA蛋白可变区的多态性分析,从整体上把握了CagA可变区的序列特征,较以往的描述更详细、系统、合理。由于CagA序列可变区多态性的特点及与细胞毒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可能揭示更多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相关蛋白(caga) 多态性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CagA对胃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定宇 何小凤 +4 位作者 张瑜 赵艳 王琴容 周建奖 谢渊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对胃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用CagA基因失活突变Hp菌株(1004Hp△cagA)和野生型1004Hp菌株分别感染人胃上皮细胞GES-1和AGS 24 h,收集标本。Western blot检测各...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对胃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用CagA基因失活突变Hp菌株(1004Hp△cagA)和野生型1004Hp菌株分别感染人胃上皮细胞GES-1和AGS 24 h,收集标本。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CagA蛋白、线粒体融合分裂蛋白Mfn1、Mfn2、Fis1和Drp1的表达情况;加入JC-1荧光探针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ATP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中ATP生成水平的变化。结果Western blot鉴定显示野生型1004Hp中有CagA的表达,而1004Hp△cagA无CagA的表达。1004Hp感染组与1004Hp△cagA感染组比较,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Mfn2表达下降(P<0.05),线粒体分裂蛋白Fis1、Drp1表达上升(P<0.05),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且在GES-1和AGS两株细胞结果一致。1004Hp感染组和1004Hp△cagA中AGS和GES-1细胞ATP相对生成量分别为0.30±0.03、0.64±0.04和0.64±0.01、1.23±0.19,AGS中1004 Hp感染组较1004 Hp△cagA感染组ATP生成水平下降53.1%,GES-1中1004 Hp感染组较1004 Hp△cagA感染组ATP生成水平下降48.0%(P<0.05)。结论Hp/cagA影响线粒体动态平衡,诱发功能障碍,可能是Hp引起胃部病理变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相关蛋白caga 线粒体融合 线粒体分裂 线粒体膜电位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毒力蛋白cagA基因敲除突变株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抄 陈定宇 +4 位作者 张晓怡 赵艳 王琴容 周建奖 谢渊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25-131,共7页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Hp)毒力蛋白cagA基因敲除突变株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基因打靶技术,从Hp 1004基因组扩增cagA基因的上、下游同源重组臂序列,从pACYC184质粒上扩增氯霉素(Cm)序列,通过融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获得cagA基因敲...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Hp)毒力蛋白cagA基因敲除突变株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基因打靶技术,从Hp 1004基因组扩增cagA基因的上、下游同源重组臂序列,从pACYC184质粒上扩增氯霉素(Cm)序列,通过融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获得cagA基因敲除打靶片段,克隆入载体pUCmT,得到打靶载体pUCmT-ΔcagA::Cm;再通过电转化法将pUCmT-ΔcagA::Cm质粒直接转入Hp 1004,氯霉素抗性平板筛选cagA基因敲除株并命名为Hp/ΔcagA::Cm;采用PCR进行鉴定,并用Hp/ΔcagA::Cm和Hp/cagA感染原代胃癌细胞,检测胞内cagA的表达和对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融合PCR构建打靶片段长度为1794 bp,打靶载体转化Hp并筛选后,用cagA外侧引物PCR扩增Hp/ΔcagA::Cm和野生型Hp/cagA,产物长度分别为2150 bp和5014 bp;Hp/ΔcagA::Cm和Hp/cagA分别感染细胞后,细胞死亡数量多于感染Hp/ΔcagA::Cm突变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野生型Hp/cagA菌株及其感染细胞内cagA蛋白表达水平较Hp/ΔcagA::Cm突变型菌株及其感染细胞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构建Hp/ΔcagA::Cm突变株,并在感染细胞中得到验证,表明cagA蛋白对细胞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基因打靶 感染 细胞毒相关蛋白caga 聚合酶链式反应 电转化
下载PDF
CagA作用于胃癌细胞调控miR-142-3p表达及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蕾蕾 姜飞 +3 位作者 陈晓伟 沈伟涛 许锐 沈孝兵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66-1571,共6页
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主要毒力因子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CagA)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微小RNA(miRNA)可通过影响下游mRNA分子的表达进而发挥促癌或抑癌作用,本研究探讨CagA相关... 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主要毒力因子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CagA)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微小RNA(miRNA)可通过影响下游mRNA分子的表达进而发挥促癌或抑癌作用,本研究探讨CagA相关的miRNA及其参与胃癌进展的作用机制,以期为CagA感染胃癌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GEO数据库和TCGA数据库中筛选与Hp和胃癌均相关的miRNA,并对其进行基于TCGA数据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构建CagA原核表达系统,以不同浓度CagA转染胃癌AGS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目标miRNA的表达。最后借助DIANA mirPath 3.0在线网站对miRNA进行GO和KEGG分析。结果通过GEO、TCGA数据库及细胞实验确认miR-142-3p与感染CagA的胃癌相关。人群水平上发现mir-142与男性胃癌Ⅰ期患者、女性45~54和55~64岁胃癌患者预后均明显相关(P<0.05)。细胞水平上发现miR-142-3p在胃癌AGS细胞中表达上调(P<0.01),且表达水平受CagA蛋白感染的影响(P<0.01)。预测发现PIK3R2、PIK3R5和PIK3CD可能作为miR-142-3p下游靶标参与miR-142-3p在胃癌进展中的作用。结论miR-142-3p可能是CagA感染胃癌患者的潜在的治疗靶标,并可能通过PIK3R2/PIK3R5/PIK3CD发挥对胃癌进展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Hp) 细胞毒相关蛋白A(caga) GEO TCGA miR-142-3p
原文传递
三联不同疗程清除儿童Ⅰ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黄良锦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7期1013-1013,共1页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洛赛克)、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1周和2周疗法清除儿童I型幽门螺杆菌(HelicabocterPylori,Hp)感染的疗效。方法经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证实为I型Hp感染的再发性腹痛儿童61例,随机分为A组27例,B组34例,A组接受洛赛克、克拉...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洛赛克)、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1周和2周疗法清除儿童I型幽门螺杆菌(HelicabocterPylori,Hp)感染的疗效。方法经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证实为I型Hp感染的再发性腹痛儿童61例,随机分为A组27例,B组34例,A组接受洛赛克、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1周治疗,B组接受洛赛克、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2周治疗,均停药一月后复查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抗体、空泡毒素(VacA)抗体。结果A组和B组临床总有率分别为85.18%和86.36%,Hp根除率分别为88.89%和90.9%。结论洛赛克、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1周和2周疗法清除儿童I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率高,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洛赛克) 克拉霉 甲硝唑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相关蛋白(caga) 空泡(Vac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