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纤维化的逆转策略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63
1
作者 聂青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65-1174,共10页
肝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目前我国的发生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肝硬化的病理学基础是肝纤维化,后者是各种损肝因素(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某些代谢性疾病、药物及化学毒物损伤及肝寄生虫病等)引起的肝脏损害和炎症,进... 肝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目前我国的发生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肝硬化的病理学基础是肝纤维化,后者是各种损肝因素(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某些代谢性疾病、药物及化学毒物损伤及肝寄生虫病等)引起的肝脏损害和炎症,进而导致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病理过程.目前认为,肝纤维化时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ECM)的病理性改变是由于控制ECM形成及降解的稳态机制失调所致,任何原因使得ECM形成过多或降解减少均可导致ECM过度沉积.近十多年来,我们对肝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学机制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其诊断与治疗也有了一定进展.但是,迄今为止HBV、HCV和HBV/HDV感染人体后导致肝硬化的机制还未完全阐明,尚存在许多问题,说明病毒性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复杂性.肝星形细胞(HSC)已公认为肝内ECM堆积的关键因素.随着HSC生物特性的深入了解,更多新的抗纤维化治疗方法被设计出来.当前的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其次是抑制ECM生成、促进纤维降解、抑制HSC活化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逐渐得以阐明,从而使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成为可能.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主要起到阻止纤维化发展、刺激肝细胞分裂和肝组织结构重建三方面的作用.目前,常用的方法一般是通过缺陷病毒(如腺病毒)转入特定的细胞因子和酶的基因,通过靶细胞表达这些因子作用于受损的肝脏,达到延缓和治愈肝纤维化之目的.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对治疗肝纤维化大有希望,但其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将来,不仅病因可以祛除,其他的目标也可以达到. 但是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尚有许多工作需要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细胞外基质(ECM) 分子生物 逆转 基因治疗 病理基础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病 代谢性疾病 病理性改变 细胞学机制 诊断与治疗 HDV感染 肝星形细胞 细胞分裂 肝硬化 人类健康 肝脏损害 寄生虫病 毒物 病理过程
下载PDF
被子植物的无融合生殖和它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31
2
作者 母锡金 蔡雪 +2 位作者 孙德兰 时光春 朱至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90-599,共10页
无融合生殖是植物以无性繁殖产生种子的一种生殖方式。被子植物的无融合生殖以其发生的细胞学机制分为 :未减数配子体无融合生殖 ;减数配子体无融合生殖和珠心胚结构 (或孢子体无融合生殖 )三种不同的基本类型。体细胞无孢子生殖 ,二倍... 无融合生殖是植物以无性繁殖产生种子的一种生殖方式。被子植物的无融合生殖以其发生的细胞学机制分为 :未减数配子体无融合生殖 ;减数配子体无融合生殖和珠心胚结构 (或孢子体无融合生殖 )三种不同的基本类型。体细胞无孢子生殖 ,二倍体孢子生殖和珠心胚结构是被子植物常见的无融合生殖类型。这三种常见类型发生的细胞学机制和遗传特性有可能用于作物育种 ,固定杂种优势 ,因此引起了国内外植物学家和育种学家的重视。从 18世纪到现在 ,在揭示无融合生殖的细胞学机制 ,遗传特性和应用上的研究已有大量积累。近年来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无融合生殖的细胞学过程和遗传基础也有零星报道。本文介绍 :1、无融合生殖 ;2、无融合生殖类型及其研究现状 ;3、无融合生殖的细胞学机制 ;4、无融合生殖的遗传学基础 ;5、控制无融合生殖基因转移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融合生殖 生殖生物 被子植物 类型 细胞学机制 遗传基础 基因转移
下载PDF
中药黄柏的光敏抗癌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廖静 鄂征 +2 位作者 宁涛 聂毓秀 陈玉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53-155,共3页
以 B G C823 人胃癌细胞为实验材料,研究黄柏在480 n m 和650 nm 光照下对癌细胞的光敏作用。结果:黄柏加药照光组对癌细胞生长、癌细胞噻唑蓝代谢活力均有光敏抑制效应。同时,黄柏实验组癌细胞酸性磷酸酶含量明显... 以 B G C823 人胃癌细胞为实验材料,研究黄柏在480 n m 和650 nm 光照下对癌细胞的光敏作用。结果:黄柏加药照光组对癌细胞生长、癌细胞噻唑蓝代谢活力均有光敏抑制效应。同时,黄柏实验组癌细胞酸性磷酸酶含量明显减少( P< 0 .01) ,癌细胞3 H Td R 掺入量显著降低( P< 0 .01) ,100 m L/ L 黄柏对染色体并无光敏致粘连畸变作用,但能延缓 S 期细胞周期过程( P< 0 .01) 。透射电镜发现:10 m L/ L 和100 m L/ L 黄柏使实验组细胞线粒体、内质网广泛肿胀、扩张,细胞核糖体明显减少。提示黄柏对 B G C823 人胃癌细胞的确具有光敏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黄柏 光敏抗癌 细胞学机制 抗癌作用
下载PDF
人外周血CD8^+T细胞CD28、CD56及CD57表达水平的老年性改变 被引量:12
4
作者 邱海霞 何贤辉 +4 位作者 刘毅 蔡小嫦 肇静娴 王南 曾耀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7-480,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健康老年人与青年人外周血CD8+T细胞CD2 8、CD5 6及CD5 7表达水平的比较性研究 ,探讨免疫衰老的细胞学机制。方法 :采用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青年组 ( 2 0 - 35岁 )与老年组 ( 6 0 - 75岁 )外周血CD8+CD2 8+、CD8... 目的 :通过对健康老年人与青年人外周血CD8+T细胞CD2 8、CD5 6及CD5 7表达水平的比较性研究 ,探讨免疫衰老的细胞学机制。方法 :采用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青年组 ( 2 0 - 35岁 )与老年组 ( 6 0 - 75岁 )外周血CD8+CD2 8+、CD8+CD5 6 +及CD8+CD5 7+T细胞水平。结果 :老年组外周血CD8+CD2 8+T细胞明显低于青年组 ,阳性百分率分别为 34 0 7± 5 2 9和 49 84± 7 43(P <0 0 5 ) ;而老年组CD8+CD5 6 +T细胞及CD8+CD5 7+T细胞均明显高于青年组 ,前者阳性百分率分别为 6 6 0± 2 40和 2 10± 0 35 ,后者阳性百分率分别为 41 82± 6 0 1和2 2 89± 2 80 (P <0 0 5 )。结论 :老年人CD8+T细胞CD2 8、CD5 6及CD5 7的表达率均随年龄增长有明显改变 ;CD2 8表达下降可能是引起免疫系统功能降低的重要原因 ,而CD5 6、CD5 7表达水平的增加则可能是机体对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一种代偿性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外周血 CD8^+T细胞CD28 CD56 CD57 表达 老年性改变 免疫衰老 细胞学机制
下载PDF
心电图心室复极波的细胞离子流机制与临床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东琦 姚青海 +1 位作者 崔长琮 严干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年第6期472-476,共5页
心电图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无创性检查手段.虽然心电图不是直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但其每一个波形都反映了心脏电场在体表电位的变化.心电图的波形可分为两大类,即除极波和复极波.心室的除极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RS波,心室的复极波则为J波、S... 心电图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无创性检查手段.虽然心电图不是直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但其每一个波形都反映了心脏电场在体表电位的变化.心电图的波形可分为两大类,即除极波和复极波.心室的除极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RS波,心室的复极波则为J波、ST段、T波和U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复极 细胞学机制 临床研究 心电图 离子流 检查手段 体表电位 QRS波 不均一性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水稻卷叶细胞学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周亭亭 饶玉春 任德勇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8-855,共8页
卷叶性状是水稻(Oryza sativa)重要的育种指标之一。研究表明,水稻叶片适度卷曲对植株的光合作用、株型及增产等均具有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水稻叶片卷曲的相关研究进展,对水稻叶片卷曲的细胞学形成机制和相关调控基因的分子机制进行了... 卷叶性状是水稻(Oryza sativa)重要的育种指标之一。研究表明,水稻叶片适度卷曲对植株的光合作用、株型及增产等均具有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水稻叶片卷曲的相关研究进展,对水稻叶片卷曲的细胞学形成机制和相关调控基因的分子机制进行了阐述,以期深入阐明水稻叶片卷曲的细胞学和分子机制,促进卷叶性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卷叶 细胞学机制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茶树抗寒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新超 王璐 +4 位作者 郝心愿 李娜娜 丁长庆 黄建燕 杨亚军 《茶叶通讯》 2022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低温是影响茶树生长发育、产量、种植范围和茶叶品质的重要环境胁迫之一。茶树的低温胁迫主要分为越冬期胁迫和芽萌发以后的“倒春寒”胁迫两种。在遭受低温胁迫时,茶树会在细胞学、生理学、分子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响应以应对低温的影响... 低温是影响茶树生长发育、产量、种植范围和茶叶品质的重要环境胁迫之一。茶树的低温胁迫主要分为越冬期胁迫和芽萌发以后的“倒春寒”胁迫两种。在遭受低温胁迫时,茶树会在细胞学、生理学、分子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响应以应对低温的影响。本文简要综述了茶树抗寒的机制研究进展,特别是最新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重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低温胁迫 抗寒性 细胞学机制 生理机制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心电图心室复极波段异常的细胞学机制与心律失常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英杰 刘仁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5期461-463,共3页
关键词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复极 异常J波 心电图 细胞学机制 长QT间期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 QT间期延长
下载PDF
大白菜2n配子发生的细胞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玉海 曹彩霞 +3 位作者 牟金贵 刘学岷 王明秋 刘晓东 《河北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研究了大白菜(BP058株系等)2n配子发生的细胞学机制。结果表明,由于中期II纺锤体定位方向变异,导致二极体和三极体形成,最终形成2n雄配子。其中三极体为2n雄配子形成的主要途径,比率高达86·5%。2n雌配子遗传传递率65·18%,远高... 研究了大白菜(BP058株系等)2n配子发生的细胞学机制。结果表明,由于中期II纺锤体定位方向变异,导致二极体和三极体形成,最终形成2n雄配子。其中三极体为2n雄配子形成的主要途径,比率高达86·5%。2n雌配子遗传传递率65·18%,远高于2n雄配子的传递率(23·29%)。二、四倍体杂交2n卵(2x=20)×n花粉(2x=20),其杂交胚乳和杂种胚能正常发育;而二倍体n配子与四倍体n配子杂交,虽能受精形成三倍体杂种合子,但授粉后15d胚乳完全解体,致使胚乳败育不能形成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2n配子 细胞学机制 三极体
下载PDF
水稻卷叶类型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秋雨 肖应辉 《作物研究》 2021年第4期376-384,共9页
叶片是水稻(Oryza sativa L.)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形态的改变如适度卷曲可增加水稻群体的光合效率,并最终实现增产。综述了水稻卷叶的类型和细胞学机制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阐明了水稻叶片卷曲的主要原因,总结了已定位和克... 叶片是水稻(Oryza sativa L.)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形态的改变如适度卷曲可增加水稻群体的光合效率,并最终实现增产。综述了水稻卷叶的类型和细胞学机制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阐明了水稻叶片卷曲的主要原因,总结了已定位和克隆的水稻卷叶相关基因及功能,旨在为水稻卷叶基因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卷叶基因 细胞学机制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子宫内膜蜕膜化的分子细胞学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婧婧 侯丽辉 +2 位作者 丛晶 李威 匡洪影 《医学研究杂志》 2009年第10期126-127,3,共3页
蜕膜对胎盘功能、胎儿生长和孕体变化起调节作用,为妊娠提供了物质基础。子宫内膜蜕膜化包括子宫腺的内分泌改变、基质细胞的分化、子宫自然杀伤细胞的积聚和血管再生。人类蜕膜化发生在月经周期的各个阶段,并受多种激素的调节,雌激... 蜕膜对胎盘功能、胎儿生长和孕体变化起调节作用,为妊娠提供了物质基础。子宫内膜蜕膜化包括子宫腺的内分泌改变、基质细胞的分化、子宫自然杀伤细胞的积聚和血管再生。人类蜕膜化发生在月经周期的各个阶段,并受多种激素的调节,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生,孕酮诱导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分化为蜕膜细胞。此时表现为细胞增大,并呈柱状,螺旋小动脉发育,最终分布于整个子宫内膜,受精卵着床,蜕膜覆盖整个子宫内膜,形成妊娠蜕膜。蜕膜基质细胞具有调节滋养层的功能,阻止受精卵被氧化,减少局部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 蜕膜化 细胞学机制 蜕膜基质细胞 子宫自然杀伤细胞 受精卵着床 分子 细胞分化
下载PDF
脊椎动物孤雌生殖杂交起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玉芹 李军 +3 位作者 石琼 王梦 刘谏君 聂刘旺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3-150,共8页
脊椎动物行孤雌生殖的物种中,绝大多数都是杂交起源的。本文从孤雌生殖物种的外部形态特点、同工酶分析、核酸分子标记、染色体涂染法等方面,综述了脊椎动物中孤雌生殖杂交起源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核内有丝分裂模式的细胞学机制。
关键词 脊椎动物 孤雌生殖 杂交起源 细胞学机制
原文传递
大鼠乳腺癌骨转移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13
作者 聂丽霞 杨保仲 李华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4期449-450,共2页
乳腺癌转移到骨最为常见,骨转移一旦发生,便很难逆转,患者的5年生存率由95%降至20%。骨转移瘤常引起痛觉过敏、顽固性疼痛、病理骨折和神经压迫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乳腺癌骨转移的防治已成为当前恶性肿瘤治疗的一个... 乳腺癌转移到骨最为常见,骨转移一旦发生,便很难逆转,患者的5年生存率由95%降至20%。骨转移瘤常引起痛觉过敏、顽固性疼痛、病理骨折和神经压迫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乳腺癌骨转移的防治已成为当前恶性肿瘤治疗的一个重点。乳腺癌骨转移有其特异的分子细胞学机制,深入研究这些机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对它的研究也将为骨转移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瘤 乳腺癌转移 转移模型 乳腺癌骨转移 大鼠 5年生存率 顽固性疼痛 细胞学机制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与肿瘤转移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彦青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I0067-I0068,共2页
肿瘤转移意味着病情恶化,它使治疗变得更加困难,是晚期癌症不能手术根治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肿瘤患者生存期的首要因素,已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随着对肿瘤转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极大增进了人类对于肿瘤转移机... 肿瘤转移意味着病情恶化,它使治疗变得更加困难,是晚期癌症不能手术根治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肿瘤患者生存期的首要因素,已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随着对肿瘤转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极大增进了人类对于肿瘤转移机制的认识,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肿瘤转移的分子和细胞学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随着干细胞领域研究的飞速发展,肿瘤干细胞在急性白血病及多种实体肿瘤中的相继分离成功,给肿瘤研究带来惊喜,同时也使人们对肿瘤认识发生观念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机制 肿瘤干细胞 细胞学机制 急性白血病 病情恶化 手术根治 晚期癌症 肿瘤患者
下载PDF
墨兰兔耳兰杂交后代2n雄配子发生及其细胞学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和蓉 朱娇 +4 位作者 杜国辉 黄紫婷 谢利 魏倩 张志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158,共7页
为更有效开展国兰多倍体育种,采用显微观测技术对‘小香墨兰’、兔耳兰及其31份杂交后代2n雄配子发生及其细胞学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小香墨兰’兔耳兰30份杂交后代2n雄配子发生率变幅为0%9.36%,3 a平均发生率为2.28%,显著高于母... 为更有效开展国兰多倍体育种,采用显微观测技术对‘小香墨兰’、兔耳兰及其31份杂交后代2n雄配子发生及其细胞学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小香墨兰’兔耳兰30份杂交后代2n雄配子发生率变幅为0%9.36%,3 a平均发生率为2.28%,显著高于母本(0.19%)和父本(0.22%),获得2n雄配子平均发生率大于3%的资源8份。不同杂交后代2n雄配子发生率差异显著,多数后代不同年份间2n雄配子发生率差异显著,说明杂种后代雄配子发生既受遗传控制也受环境条件影响。杂种2n雄配子通过二分体和三分体方式产生,但不同后代主要发生途径不完全相同。二分体方式形成2n雄配子主要是由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步导致一些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Ⅰ不分裂、减数分裂Ⅱ正常分裂所致,而三分体方式形成则是由于减数分裂Ⅱ纺锤体异常定向形成三极纺锤体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兰 多倍体育种 种间杂交 雄配子 远缘杂交 细胞学机制 有性多倍化
下载PDF
神经突生长抑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强 赵定麟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38-340,共3页
随着对神经突生长抑制的认识,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采取消除生长抑制的方法探索脊髓损伤修复的新方法。目前认为至少存在两种(类)功能上不同的抑制因素:(1)抑制生长锥的能动性装置;(2)破坏生长锥与基底面的稳定性。笔者复习近... 随着对神经突生长抑制的认识,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采取消除生长抑制的方法探索脊髓损伤修复的新方法。目前认为至少存在两种(类)功能上不同的抑制因素:(1)抑制生长锥的能动性装置;(2)破坏生长锥与基底面的稳定性。笔者复习近年有关神经突生长抑制的实验研究,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突生长抑制 细胞学机制 细胞外间质
原文传递
马铃薯的实生苗栽培与2n 配子(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启汉 《园艺与种苗》 CAS 1984年第3期12-16,共5页
众所周知,无性营养繁殖方式的主要优点是繁殖系数大,基因型比较稳定。但是,长期以来,无性营养繁殖在生产上存在着诸如病害、留种损失、播种机械化困难等一系列难以克服的问题。所以七十年代以来,国际上有人提出无性繁殖作物建立实生苗栽... 众所周知,无性营养繁殖方式的主要优点是繁殖系数大,基因型比较稳定。但是,长期以来,无性营养繁殖在生产上存在着诸如病害、留种损失、播种机械化困难等一系列难以克服的问题。所以七十年代以来,国际上有人提出无性繁殖作物建立实生苗栽培(TrueSeed Planting,即 TSP)的设想。国内外目前已有人在马铃薯上进行该方面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子形成 细胞学机制 Zn 减数分裂 成熟分裂 土豆 茄属 马铃薯 四倍体 实生苗
下载PDF
胰腺导管腺癌神经侵袭的细胞学机制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修齐 沈柏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3-838,共6页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作为最常见的一类胰腺恶性肿瘤,其神经侵袭的发生率高达80%~98%,远超任何其他实体瘤。而其神经侵袭被定义为在包绕神经/神经鞘的神经外膜、神经周围以及神经内膜部位发现PDAC细胞...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作为最常见的一类胰腺恶性肿瘤,其神经侵袭的发生率高达80%~98%,远超任何其他实体瘤。而其神经侵袭被定义为在包绕神经/神经鞘的神经外膜、神经周围以及神经内膜部位发现PDAC细胞。众多研究已证明,PDAC神经侵袭的发生与更快的疾病进展、更高的肿瘤局部复发率以及更加不良的患者预后均密切相关。PDAC的神经侵袭与胰腺肿瘤微环境中多种类型的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以及神经胶质相关细胞的行为/相互作用存在相关性,这些行为贯穿于PDAC进展的始终。研究显示,施万细胞、胰腺星状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甚至T细胞等众多肿瘤微环境的细胞组成成分,均与PDAC神经侵袭的发生有关。这些关联均是基于上述细胞的细胞间作用及一系列细胞内信号通路。该综述总结并介绍了近年来PDAC神经侵袭细胞学机制领域的研究进展。对其机制进行详尽的研究或有助于新靶点及治疗方式的发现,为未来控制甚至逆转PDAC的神经侵袭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并将改善PDAC患者的预后变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神经侵袭 肿瘤免疫微环境 细胞学机制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肌肉疲劳的细胞学机制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敬国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细胞学机制 肌肉疲劳 应对措施 肌钙蛋白 肌肉损伤 细胞 肌动蛋白 骨骼肌超微结构 β-胡萝卜素 肌球蛋白
下载PDF
长QT综合征的细胞学机制
20
作者 苗立夫 《世界医学杂志》 2002年第18期22-26,共5页
关键词 长QT综合征 细胞学机制 病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