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肿瘤药物新靶点:表观遗传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被引量:9
1
作者 郑一超 马金莲 +3 位作者 王志茹 李金凤 赵文 刘宏民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30-36,4,共7页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histone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一个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依赖的氨基氧化酶,能够特异性去除组蛋白H3K4和H3K9的单、双甲基化。利用RNA干扰技术和小分子LSD1抑制剂调节LSD1的表达量和...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histone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一个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依赖的氨基氧化酶,能够特异性去除组蛋白H3K4和H3K9的单、双甲基化。利用RNA干扰技术和小分子LSD1抑制剂调节LSD1的表达量和活性,能够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同时,由于LSD1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靶向LSD1的抗肿瘤治疗方案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因此,LSD1可能成为表观遗传学抗肿瘤药物的新靶点。本文对近年来LSD1的结构、功能研究及最新的LSD1抑制剂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甲基化酶1 肿瘤 抑制剂
下载PDF
蓝萼甲素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鲍刚 吴沁航 +2 位作者 高芙蓉 潘扬 王小龙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19-1423,共5页
目的研究蓝萼甲素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蓝萼甲素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cyclin B1、cyclin D1、细胞周期素依... 目的研究蓝萼甲素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蓝萼甲素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cyclin B1、cyclin D1、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2(CDK2)、CDK4、p53、p21、p27、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二甲基化(H3K4me2)、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二甲基化(H3K9me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蓝萼甲素能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提高G2/M期细胞比例;上调p53、p21、p27、H3K4me2、H3K9me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cyclin B1、cyclin D1、CDK2、CDK4、LSD1蛋白表达水平。结论蓝萼甲素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阻滞MDA-MB-231细胞周期于G2/M期,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53的表达及调控组蛋白的甲基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萼甲素 三阴性乳腺癌 MDA-MB-231细胞 细胞周期 p53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甲基化酶1
原文传递
α-苯巯基-α-氨基乙酸乙酯类LSD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3
作者 李中华 秦婷婷 +6 位作者 王真真 乔永辉 胡锴 苏运芳 张宁宁 张紫娟 马金莲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设计构建α-苯巯基-α-氨基乙酸乙酯类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抑制剂,并进行生物活性评价与计算机模拟研究。方法以乙醛酸乙酯、氨和芳基硫酚为原料,采用三组分一锅法构建α-苯巯基-α... 目的设计构建α-苯巯基-α-氨基乙酸乙酯类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抑制剂,并进行生物活性评价与计算机模拟研究。方法以乙醛酸乙酯、氨和芳基硫酚为原料,采用三组分一锅法构建α-苯巯基-α-氨基乙酸乙酯类小分子化合物。采用课题组构建的筛选平台,测试目标化合物在5和1μmol·L^(-1)浓度下对LSD1的抑制率,将活性最好的化合物测试其半数抑制浓度值(IC_(50)),并通过分子模拟研究其结合机制。利用稀释法评价抑制剂的可逆性,通过迁移(transwell)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试验评价抑制剂对肿瘤细胞的抗转移和上皮-间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结果共合成11个目标化合物,多数化合物具有很好的LSD1抑制活性。活性最好的化合物4j的IC_(50)值为0.28μmol·L^(-1),能够可逆性作用于LSD1,在细胞水平能通过抑制LSD1来提高H3K4me2的表达水平。此外,化合物4j能够抑制肺癌细胞H1299的转移能力和EMT过程。结论α-苯巯基-α-氨基乙酸乙酯类结构是一类结构新颖的LSD1抑制剂骨架,为进行后续结构优化和构效关系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甲基化酶1 抑制作用可逆性 分子模拟 抗肿瘤作用
原文传递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夕梅 安心丽 +1 位作者 祝顺琴 刘堰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6-240,共15页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A (Histone 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1A,KDM1A)作为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Histonelysine-specificdemethylase)家族的一员,在信号传导、染色体重构、胚胎发育、造血和糖脂代谢等生物学过程...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A (Histone 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1A,KDM1A)作为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Histonelysine-specificdemethylase)家族的一员,在信号传导、染色体重构、胚胎发育、造血和糖脂代谢等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及临床证据表明,KDM1A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通过与不同的复合物结合并介导不同的下游信号通路,对多种肿瘤的生长增殖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例如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和肝癌等。在大多数情况下,KDM1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促癌基因角色。文中结合近年来有关文献,阐述了KDM1A在多种肿瘤发生及发展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其作用机制,并对以KDM1A为靶点的抑癌治疗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甲基化酶1A 肿瘤发生 肿瘤发展 组蛋白甲基化酶
原文传递
吲哚类LSD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酶抑制活性评价
5
作者 王林 王靖凯 +3 位作者 张子恒 张翔宇 孙印 赵冬梅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8期600-607,共8页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吲哚类衍生物,以期得到对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具有较好抑制活性的新化合物。方法 以4-溴-3-氯苯胺为起始原料,经过重氮化、还原、亲核加成、还原消除、Fischer吲哚环合、取代、Suzuki-Miyaura偶联...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吲哚类衍生物,以期得到对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具有较好抑制活性的新化合物。方法 以4-溴-3-氯苯胺为起始原料,经过重氮化、还原、亲核加成、还原消除、Fischer吲哚环合、取代、Suzuki-Miyaura偶联、水解反应得到相应的羧酸,再与不同的胺发生缩合反应、脱除保护基得到目标化合物,并测试目标化合物对LSD1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与质谱确证,其中化合物10b对LSD1表现出强效的抑制活性(IC_(50)=0.053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甲基化酶1 吲哚类化合物 抗肿瘤 合成
原文传递
LSD1在急性肾损伤肾纤维化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6
作者 赵晴 刘晓宇 +2 位作者 刘航 杨海燕 徐岩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在急性肾损伤(AKI)大鼠肾纤维化中的保护作用,并探讨机制。方法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KI 1d组、AKI 1周组、AKI 2周组、AKI 4周组、AKI 8周组;对照组切除左侧肾脏,右肾不做处理;AK... 目的探讨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在急性肾损伤(AKI)大鼠肾纤维化中的保护作用,并探讨机制。方法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KI 1d组、AKI 1周组、AKI 2周组、AKI 4周组、AKI 8周组;对照组切除左侧肾脏,右肾不做处理;AKI 1 d组、AKI 1周组、AKI 2周组、AKI 4周组、AKI 8周组切除左侧肾脏后,夹闭右侧肾蒂40 min,分别于1 d、1周、2周、4周、8周后心脏采血并处死大鼠留取肾组织。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对照组、AKI组、AKI+空质粒组、AKI+LSD1过表达组,对照组正常培养HK-2细胞;AKI组HK-2细胞缺氧培养12 h后正常培养1 h;AKI+空质粒组HK-2细胞转染空白质粒后缺氧培养12 h后正常培养1 h;AKI+LSD1过表达组HK-2细胞转染LSD1质粒后缺氧培养12 h正常培养1 h。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肾组织及HK-2细胞中LSD1、H3K4me1、H3K4me2、TGF-β1及纤维化指标的表达,观察AKI后肾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LSD1表达、组蛋白甲基化情况及其变化对纤维化的影响;应用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 IP)技术探索LSD1对肾脏纤维化影响的机制。结果动物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AKI 1、2、4、8周组纤维化指标均升高(P均<0.05),TGF-β1、LSD1及H3K4甲基化标志物H3K4me1、H3K4me2表达均增多(P均<0.05),而AKI 1 d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实验中,与AKI组、AKI+空质粒组相比,AKI+LSD1过表达组纤维化指标水平下降,TGF-β1、H3K4me1及H3K4me2表达均下降(P均<0.05);细胞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AKI组及AKI+空质粒组TGF-β1启动子上H3K4me1及H3K4me2表达增加(P均<0.05);与AKI组及AKI+空质粒组相比,AKI+LSD1过表达组TGF-β1启动子上H3K4me1及H3K4me2表达下降(P<0.05)。结论 LSD1通过引起H3K4me1及H3K4me2去甲基化使TGF-β1表达下降,从而在AKI后肾纤维化中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纤维化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甲基化酶1 表观遗传修饰 组蛋白 甲基化
下载PDF
LSD1和PDPN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7
作者 王坤龙 张洋 +2 位作者 宿伟鹏 刘攀 赵化荣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264-271,共8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平足蛋白(PDPN)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67例舌鳞状细胞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 目的探讨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平足蛋白(PDPN)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67例舌鳞状细胞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SD1、PDPN的表达情况,并长期随访患者,分析LSD1和PDPN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互关系。结果LSD1和PDPN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089,P<0.001;Z=5.781,P<0.001)。LSD1和PDPN的表达强度在不同临床分期(χ2=11.487,P=0.001;χ2=8.111,P=0.004)、淋巴结转移(χ2=4.772,P=0.029;χ2=6.206,P=0.013)、肿瘤大小(χ2=5.985,P=0.014;χ2=4.247,P=0.039)患者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SD1的表达强度在不同分化程度患者中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60,P=0.010)。单因素分析中,LSD1表达强度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呈负相关(χ2=18.930,P<0.001;χ2=16.257,P<0.001),PDPN表达强度与患者PFS及OS呈负相关(χ2=31.720,P<0.001;χ2=18.390,P<0.001),肿瘤大小与患者PFS和OS呈负相关(χ2=5.326,P=0.021;χ2=8.843,P=0.003);术后放疗、临床分期分别与患者的OS呈正、负相关(χ2=4.197,P=0.040;χ2=6.355,P=0.012)。多因素分析中,LSD1是患者PFS和OS的的独立危险因素(HR=5.743,95%CI为1.012~32.579,P=0.048;HR=17.759,95%CI为2.303~136.916,P=0.006),PDPN是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4.380,95%CI为1.258~15.254,P=0.020),术后放疗是患者PFS及OS的保护因素(HR=0.374,95%CI为0.157~0.895,P=0.027;HR=0.218,95%CI为0.091~0.521,P=0.001),临床分期是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37,95%CI为1.107~6.280,P=0.029)。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SD1与PDPN的表达呈正相关(rs=0.655,P<0.001)。结论LSD1和PDPN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LSD1是患者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DPN是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预后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甲基化酶1 平足蛋白
原文传递
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化酶1功能研究进展
8
作者 秦许可 吴英光 +5 位作者 钟广青 郭际 王磊 杜洋 陈志远 刘修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4期33-36,共4页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可以特异性去除组蛋白H3第4、第9位赖氨酸上的单、双甲基,从而调节基因转录。通过去甲基化作用,LSD1参与人类体内多种细胞活动,如细胞增殖、上皮间质转化、自噬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异常表达...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可以特异性去除组蛋白H3第4、第9位赖氨酸上的单、双甲基,从而调节基因转录。通过去甲基化作用,LSD1参与人类体内多种细胞活动,如细胞增殖、上皮间质转化、自噬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异常表达与多种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相关,而且LSD1是其中关键的调控因子。因此,一系列针对LSD1的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研究。然而,这些抑制剂大多以阻断其脱甲基酶活性为基础。最近的研究表明,LSD1还参与了一系列蛋白质间相互作用,且与其去甲基化作用无关。这极大地扩展了LSD1的生物学作用范围,也为LSD1抑制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将对LSD1功能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甲基化酶1 基因转录调控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肿瘤抑制
下载PDF
新型α-萘巯基氨基酸乙酯类LSD1抑制剂的构建、活性评价与分子模拟研究
9
作者 李中华 王真真 +8 位作者 秦婷婷 王潘 胡锴 谢治深 李立新 张效威 宋军营 任伟宏 马金莲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5-302,共8页
目的设计合成结构新颖的萘巯基氨基酸乙酯类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抑制剂,评价其LSD1抑制活性与选择性,并通过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探讨结合机制。方法基于先导化合物3a与LSD1蛋白的结合模... 目的设计合成结构新颖的萘巯基氨基酸乙酯类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抑制剂,评价其LSD1抑制活性与选择性,并通过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探讨结合机制。方法基于先导化合物3a与LSD1蛋白的结合模式,在化合物结构中固定平面疏水性的萘环,同时引入具有亲水性的氨基片段,采用三组份一锅法构建α-萘巯基氨基酸乙酯小分子化合物。采用课题组自主构建的LSD1筛选平台测试化合物在5.0,1.0μmol·L^(-1)浓度下对LSD1的抑制率,测试活性最好的化合物的IC_(50)值及对MAO-A和MAO-B的抑制活性,并通过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研究其结合机制。结果共合成13个目标化合物,均对LSD1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有9个化合物在1.0μmol·L^(-1)浓度下对LSD1抑制率>50.0%,且化合物3l活性最佳,IC_(50)值为0.17μmol·L^(-1),是阳性对照的174倍,对MAO-A和MAO-B有很好的选择性。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表明化合物3l通过多重作用与LSD1结合来抑制其活性。结论α-萘巯基氨基酸乙酯类结构可作为先导化合物或活性片段,为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进行后续LSD1抑制剂的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甲基化酶1(LSD1) 抑制剂 分子对接 动力学模拟
原文传递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KDM1家族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涵 陈玮钰 +3 位作者 付蕾 王萌 毛德文 姚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052-1056,共5页
肝细胞癌(HCC)作为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所有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85%~90%[1]。HC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7%~20%,位居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第4位,目前全球每年约有84万新增HCC病例,且这一趋势仍在进行性上升[2,3]。该病发病隐匿,早期... 肝细胞癌(HCC)作为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所有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85%~90%[1]。HC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7%~20%,位居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第4位,目前全球每年约有84万新增HCC病例,且这一趋势仍在进行性上升[2,3]。该病发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和特异性检测指标,被发现时通常已处于晚期阶段,并且由于目前治疗手段有限,费用高昂,俨然成为了影响公众健康的社会难题。目前分子靶向免疫治疗在HCC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是肝病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不断深入挖掘HCC进展过程中的调控分子,为新型抗癌药物的研发提供潜在治疗靶点,是今后肝病学科攻坚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甲基化酶 KDM1A KDM1B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