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革命时代的焦虑——历史语境中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及其论争 被引量:8
1
作者 徐刚 徐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59-65,共7页
对于建国初期的毛泽东来说,"党的官僚化和知识分子的贵族化"是后革命中国的最大焦虑。在毛泽东无产阶级"继续革命"的理论视野中,王蒙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及其所引起的论争,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这种后革... 对于建国初期的毛泽东来说,"党的官僚化和知识分子的贵族化"是后革命中国的最大焦虑。在毛泽东无产阶级"继续革命"的理论视野中,王蒙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及其所引起的论争,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这种后革命时代的政治焦虑。一方面,小说以"反官僚主义"的艺术姿态触动了当时人们敏感的政治神经,与毛泽东建国以来"反官僚主义"的思想脉络形成契合。另一方面,王蒙的小说原意对"小资产阶级狂热"也有着自觉的拒斥。这一"革命"的文本招致"反右"批判的命运,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小说的改写、批评生态及"反右扩大化"等诸多历史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组织部青年人 毛泽东 后革命 焦虑
下载PDF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编辑学案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频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1,158,共17页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因其编辑加工而成为中国当代编辑出版史上的著名事件。其编辑加工自觉强化小说反官僚主义的主题,凝聚了《人民文学》执行主编秦兆阳自觉的编辑追求。毛泽东提议"公开批评"后,中国作家协会坚持编辑理性...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因其编辑加工而成为中国当代编辑出版史上的著名事件。其编辑加工自觉强化小说反官僚主义的主题,凝聚了《人民文学》执行主编秦兆阳自觉的编辑追求。毛泽东提议"公开批评"后,中国作家协会坚持编辑理性,以座谈会形式研讨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首倡编辑"无名英雄",在中国当代编辑观念演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部青年人 编辑加工 秦兆阳 王蒙 茅盾 “双百”方针
原文传递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新解 被引量:4
3
作者 毕光明 《中文自学指导》 2005年第5期50-53,共4页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表现的是一个年轻人的人生实现愿望,同以政治形式反映出来的传统文化规范的冲突和摩擦。这种似乎是个人理想与外部现实的冲突,贯穿了王蒙后来的很多小说,这也是王蒙小说为当代丈学提供的一个解读中国社会冲突...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表现的是一个年轻人的人生实现愿望,同以政治形式反映出来的传统文化规范的冲突和摩擦。这种似乎是个人理想与外部现实的冲突,贯穿了王蒙后来的很多小说,这也是王蒙小说为当代丈学提供的一个解读中国社会冲突的重要的主题线索。在《组织部》里,“年轻人”——林震,是这个小说的原发点,这篇小说是由他的感受、体验而产生的,或者说,小说的动机与意向性,都产生于林震的内心经验,作品反映的是一个心理事件,因而是一篇心态小说。但在客观论的片面认识论的时代思潮中,小说不可能不被错读和误读。刘世吾的真正悲剧是被组织,被革命话语所异化,而非“革命意志衰退”。林震是个个人主义者。个人主义同集体主义时代必然构成冲突,林震的喜剧性遭遇由此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部青年人 王蒙 小说 文学评论
下载PDF
《文艺学习》从创刊到停刊——一份“青年刊物”的夭折
4
作者 张棣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5,共10页
《文艺学习》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刊物,主编韦君宜,于1954年4月创刊,1957年12月停刊,发行始终仅3年有余。但从刊物定位(面向全国的作协直管刊物)、编委级别(主要负责编委都是局级以上)、印数(最高为1957年第3期,314180册),以及相... 《文艺学习》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刊物,主编韦君宜,于1954年4月创刊,1957年12月停刊,发行始终仅3年有余。但从刊物定位(面向全国的作协直管刊物)、编委级别(主要负责编委都是局级以上)、印数(最高为1957年第3期,314180册),以及相关文学事件(《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来看,《文艺学习》是在20世纪50年代文艺乃至社会领域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刊物。显然,刊物的重要程度与发行短暂形成了“反常现象”,直接提示着以下问题:“青年刊物”正值“青年时期”,为何停刊?为何以并入《人民文学》的特殊方式停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文学》 刊物定位 文学刊物 组织部青年人 中国作家协会 反常现象 韦君宜 文学事件
原文传递
应尊重文学史的基本史实——关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与《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被引量:3
5
作者 郭铁成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5-98,共4页
关键词 组织部青年人 年轻 民文学出版社 史实 尊重 民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20世纪中国 短篇小说 中国文学史 1956年 1989年 1999年 大学出版社 小说选集 作品选 主编 编辑 王蒙
原文传递
两朵带刺的玫瑰——《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与《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之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南先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45-50,共6页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在《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的影响下问世的 ,两篇小说在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但作家王蒙不是拙劣地模仿来自苏联的文学作品 ,相反 ,他的作品不少地方还有所超越。总的说来 ,两篇小说各有千秋。
关键词 组织部青年人 《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 苏联 中国 小说 主题 情节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权力的表达、运作与想象——《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及其它“逆流小说” 被引量:3
7
作者 曹清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王蒙著《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及其他"逆流小说"一个长期以来被研究者忽视的方面,在于对权力以及权力的表达与运作方式的质疑、解剖和挑战,与小说作为表达的一种,其本身所展现的表达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联。这些小说一面质疑... 王蒙著《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及其他"逆流小说"一个长期以来被研究者忽视的方面,在于对权力以及权力的表达与运作方式的质疑、解剖和挑战,与小说作为表达的一种,其本身所展现的表达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联。这些小说一面质疑现实权力的表达与运作方式,一面又贯穿着对于权力的"想象",担负起与实践中的"权力网络"相类似的征询功能。与此同时,小说一面被权力者纳入权力清洗系统当中,一面又为权力组织所不容,成为权力再清洗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权力 表达 想象 组织部青年人
下载PDF
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隐形叙事 被引量:2
8
作者 曹书文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围绕官僚主义问题,叙述了主人公林震从小学走进组织部成长的心路历程,重点描写了在他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青年文化与中年文化的碰撞以及青年男女之间纯洁爱情潜滋暗长的合理性,这种潜藏在政治主题背... 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围绕官僚主义问题,叙述了主人公林震从小学走进组织部成长的心路历程,重点描写了在他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青年文化与中年文化的碰撞以及青年男女之间纯洁爱情潜滋暗长的合理性,这种潜藏在政治主题背后的青年文化叙事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部青年人 文化叙事 隐形 青年文化 成长过程 官僚主义 心路历程 政治主题
原文传递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隐含文本论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武彦君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73-76,共4页
王蒙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发表后 ,批评家的阐释已成定论 ,但当代读者的阅读经验却与之悖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作品具有两重结构、双重视角———显在的和潜在的。显在结构呈现的是青年人林震同区委组织部存在的官... 王蒙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发表后 ,批评家的阐释已成定论 ,但当代读者的阅读经验却与之悖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作品具有两重结构、双重视角———显在的和潜在的。显在结构呈现的是青年人林震同区委组织部存在的官僚主义和干部思想老化现象的斗争 ,潜在结构隐含的是刘世吾对自己的革命热情衰退的不满。显在结构和隐含结构的互补互动构成了作品的隐含文本 :林震实为过去时态的“少共”王蒙的象征 ,刘世吾则是现在时态中作家心灵冲突的投影 ,通过对自身成长链条上的两个环节的描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在结构 隐含结构 隐含文本 短篇小说 官僚主义 生活体验 王蒙 组织部青年人
下载PDF
现实批判、浪漫书写与“人性循环”——对《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一种理解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春林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33,共8页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王蒙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曾被看作是一部具有“反官僚主义”思想内涵的作品。这样说当然没有错,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同样具有“反官僚主义”主题内涵的作品可以说非常之多,但为什么只...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王蒙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曾被看作是一部具有“反官僚主义”思想内涵的作品。这样说当然没有错,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同样具有“反官僚主义”主题内涵的作品可以说非常之多,但为什么只有王蒙这部作品能够跨越半个多世纪,成为“十七年”期间屈指可数的一部文学经典?又或者说,既然《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已然成为一部经过了时间与历史残酷淘洗的文学经典,那么,它肯定具有并非“反官僚主义”这五个字所能概括的深厚思想艺术内涵。迄今为止,关于这部作品的评论,陈思和与洪子诚两位的见解具有启示性的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组织部了个年轻 组织部青年人 陈思和 民文学》 文学经典 现实批判 洪子诚
下载PDF
“你”从“春天”来——多重阐释语境下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再解读
11
作者 丁宁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11,128,共4页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自发表之日起,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学界的关注。评论界对它的解读一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小说刚发表时,特定时代的文艺政策和文学大环境的限制使得大多数批评家都把它解读为对官僚主义...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自发表之日起,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学界的关注。评论界对它的解读一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小说刚发表时,特定时代的文艺政策和文学大环境的限制使得大多数批评家都把它解读为对官僚主义的批评。到了新时期,对小说的评析终于有了新的思路和突破。最具代表性的是从心理角度、成长角度来解读它。面对多年来对《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多重阐释,笔者试图从三个方面对小说进行再解读:“新来”和“青年人”所包含的意义,作者的时间点设置,以及小说中重复出现的意象——春。多次的解读再一次证明了小说细节描写的功力和对多重阐释空间的预留,也让这篇小说不断沉淀新的内容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组织部青年人 多重阐释 再解读
下载PDF
青年、革命与社会主义治理探索——以《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丽敏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38,共13页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在类似于"时间开始了"的新的历史意识下,有关社会主义的想象与实践,构成了"十七年文学"的基本书写内容,并指向了一种不同于"现代文学"传统的"当代文学"建构。这一"当...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在类似于"时间开始了"的新的历史意识下,有关社会主义的想象与实践,构成了"十七年文学"的基本书写内容,并指向了一种不同于"现代文学"传统的"当代文学"建构。这一"当代文学"同步于并且内在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实践,因其鲜明的特征而产生了一系列知识、理论乃至美学上的挑战性。如何从历史的"内在视野"出发来把握这些挑战性,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理解当代文学何以为当代文学的关键点所在,也是今天建构"当代文学七十年"整体研究视野所需要面对的瓶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部青年人 当代文学 十七年文学 书写内容 时间开始了 现代文学 研究视野 瓶颈问题
原文传递
广义修辞学阐释:《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批评话语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瑞兰 《闽江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78-86,共9页
从广义修辞学角度阐释《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批评话语:在语词层面,"真实"、"不真实"、"歪曲"构建了批评主体的精神世界;在语句层面,"反诘句"、"否定句"突显了批评的话语方式;在语... 从广义修辞学角度阐释《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批评话语:在语词层面,"真实"、"不真实"、"歪曲"构建了批评主体的精神世界;在语句层面,"反诘句"、"否定句"突显了批评的话语方式;在语篇层面,政治标准、教育功能、党性立场推动了批评的意识形态化。本文亦在阐释,在特定的修辞语境中,批评话语如何参与了批评文本和话语主体精神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部青年人 批评话语 修辞阐释
下载PDF
王蒙创作道路上的“转机”——也谈《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14
作者 丁茂远 《远程教育杂志》 1985年第5期29-30,共2页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表时题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收入一九五六年《短篇小说选》时恢复了原稿的名称)是王蒙的成名作。它在《人民文学》一九五六年九月号发表以后,很快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时,《文艺学习》、《人民...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表时题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收入一九五六年《短篇小说选》时恢复了原稿的名称)是王蒙的成名作。它在《人民文学》一九五六年九月号发表以后,很快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时,《文艺学习》、《人民日报》、《文汇报》、《延河》等报刊,均就作品足否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和对人物的性格应怎样理解,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部了个年轻 创作道路 组织部青年人 王蒙 民文学》 《文艺学习》 民日报》 《文汇报》
下载PDF
拒绝堕落
15
作者 夏康达 《党课》 2011年第22期122-123,共2页
不知道为什么,我写这篇文章时,立即想到了王蒙先生1993年发在《读书》杂志上的《躲避崇高》。早年写了《青春万岁》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王蒙,怎么会主张“躲避崇高”呢?不过在当时的语境下,听到这句话,并不很吃惊。
关键词 组织部青年人 堕落 《读书》杂志 王蒙
原文传递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官僚主义”的再思考
16
作者 王晓瑜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74-78,共5页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刘世吾与官僚主义的表层特征有诸多不合,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官僚主义者,而是一个深谙权谋的权术玩得纯熟的干练官僚。刘世吾用权术手段收服了韩常新,在与林震的交往中也使用了恩威并施的权谋手段,并利用林震...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刘世吾与官僚主义的表层特征有诸多不合,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官僚主义者,而是一个深谙权谋的权术玩得纯熟的干练官僚。刘世吾用权术手段收服了韩常新,在与林震的交往中也使用了恩威并施的权谋手段,并利用林震与赵慧文的关系威胁林震。工作中,刘世吾的能力异化为一种捕捉上司意图的能力,这成为其工作的中心内容与动力。刘世吾性格形成的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中官场权谋文化的浸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部青年人 官僚主义 刘世吾 权谋 权谋文化
下载PDF
冷漠与热情——谈《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17
作者 王艳文 《咸宁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1-72,82,共3页
1956年,王蒙在敏锐观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写了"干预生活"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其中的刘世吾是一个冷漠、能而不为的官僚形象,林震是一个热情洋溢、敢作敢为的青年人典型,他们在生活中很具有代表性,给我们深刻的社会... 1956年,王蒙在敏锐观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写了"干预生活"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其中的刘世吾是一个冷漠、能而不为的官僚形象,林震是一个热情洋溢、敢作敢为的青年人典型,他们在生活中很具有代表性,给我们深刻的社会教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世吾 林震 冷漠 能而不为 热情洋溢 敢作敢为 组织部青年人 物形象 社会意义
下载PDF
青春万岁?青春已逝——评王蒙中篇小说《秋之雾》的文化心态
18
作者 朱献贞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6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文化心态 中篇小说 青春 王蒙 组织部青年人 《活动变形》 “季节系列” 《春之声》
下载PDF
王蒙 向时代和人心喊话
19
作者 曹雅丽 王蒙 《中国纪检监察》 2021年第3期61-63,共3页
有人说过,不管写什么,王蒙始终把自己的生命摆进去,而且有一种向时代和人心喊话的风格。从最早的《青春万岁》中的畅快呼喊,到后来《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真诚关切,再到后来《这边风景》《春之声》和最新《笑的风》等,这些作品都透... 有人说过,不管写什么,王蒙始终把自己的生命摆进去,而且有一种向时代和人心喊话的风格。从最早的《青春万岁》中的畅快呼喊,到后来《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真诚关切,再到后来《这边风景》《春之声》和最新《笑的风》等,这些作品都透露着人间烟火气,折射出对生命价值的终极关怀,流露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世道人心的热肠。毋庸置疑,王蒙是这个伟大时代的积极参与者、经历者与思考者。新年伊始,本刊记者采访了“人民艺术家”王蒙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艺术家 组织部青年人 王蒙先生 世道 思考者 积极参与者 《春之声》 终极关怀
原文传递
一部形象大于思想的杰作——重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20
作者 王福湘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77-81,共5页
重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应深入到对官僚主义的理论认知和文学书写。小说描写的形象所显示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作者王蒙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水平。中心人物刘世吾并非王蒙主观上要反对的官僚主义者,实际上是一个十分优秀的领导干部。对韩... 重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应深入到对官僚主义的理论认知和文学书写。小说描写的形象所显示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作者王蒙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水平。中心人物刘世吾并非王蒙主观上要反对的官僚主义者,实际上是一个十分优秀的领导干部。对韩常新和刘世吾这两个新旧副部长及其关系的真实描写,其深层的典型意义不在人物性格本身,而在他们身处其中的官僚体制。小说的现实主义超越了作者的思想水平而取得了意外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组织部青年人 刘世吾 韩常 林震 现实主义 官僚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