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塞氏病患者血清t-PA、PA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王红 李启宁 +2 位作者 丁从珠 孙凌云 张杏书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4-405,共2页
目的 检测白塞氏病 (BD)患者血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PAI)水平的变化 ,并探讨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 2 4例BD患者血清t PA、PAI水平 ,并分疾病活动组、稳定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目的 检测白塞氏病 (BD)患者血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PAI)水平的变化 ,并探讨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 2 4例BD患者血清t PA、PAI水平 ,并分疾病活动组、稳定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BD组t P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而PAI水平则显著升高 (P <0 0 5 ) ,BD活动组t PA水平较稳定组非常显著降低 (P <0 0 1) ,PAI水平则非常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纤溶凝血系统可能在BD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并与疾病活动有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氏病 组织纤溶激活剂 组织纤溶激活剂抑制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pA、PAI活性和D-dimer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康东红 李茂欣 邱明才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24-26,32,共4页
目的 :探讨T2DM患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 - 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 (PAI)活性和D -二聚体(D -dimer)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根据WHO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和分型 ,选择89例T2 DM微血管病变病人,根据尿白蛋白(UAER)排泄率分为单... 目的 :探讨T2DM患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 - 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 (PAI)活性和D -二聚体(D -dimer)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根据WHO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和分型 ,选择89例T2 DM微血管病变病人,根据尿白蛋白(UAER)排泄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DN1)(UAER=20μg-200μg/min)和临床蛋白尿组(DN2)(UAER>200μg/min)。此外 ,还选择了38例DM2 大血管病变病人 (DM +A组 )。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测定血浆t-pA和PAI的活性 ,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定量血浆D -dimer的水平。结果:(1)对照组、DM、DN1 和DN2 组血浆t-pA活性递减 ,PAI的活性和D -dimer水平递增 ,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DM组血浆D -dime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DM +A组血浆t- pA活性降低 ,PAI活性和d -dimer水平升高 ,与DM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t- pA与UAER呈负相关 ,PAI和D -dimer与UAER呈正相关。空腹血糖 (FBG)进入纤溶指标(t - pA、PAI、D -dimer)3个变量的回归方程。结论 :T2DM患者血浆t- pA活性降低、PAI活性升高和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纤溶激活剂 组织纤溶激活剂抑制 D-二聚体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择时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武晓莉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5年第4期126-129,共4页
目的:基于时间生物学理论,依据正常血糖昼夜节律,探讨择时有氧运动对12DM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特异性指标P-selectin、TAT、t-PA、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空白组(N=12,H组)和糖尿病造模组(N=68,G组)。4周... 目的:基于时间生物学理论,依据正常血糖昼夜节律,探讨择时有氧运动对12DM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特异性指标P-selectin、TAT、t-PA、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空白组(N=12,H组)和糖尿病造模组(N=68,G组)。4周后将G组造模成功的56只T2DM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C组),6:00运动组(SM组),12:00运动组(SN组)和18:00运动组(SE组)。第6周末,各组禁食12h后尾静脉取血测空腹血糖,心尖采血分离血浆待测。结果:1.6周择时有氧运动干预后,SN、sE组FPG水平低于SM组(P<0.05);FINS水平运动三组较C组均有降低(P<0.01),但运动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SE组Homa-IR水平显著低于SM组(P<0.05),运动三组IAI水平无明显变化。2.血浆P-selecfin、TAT、PAI-1水平运动组较C组降低(P<0.01),而血浆t-PA水平升高(P<0.01)。运动组组间比较,SE组升高最明显,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1.T2DM大鼠血糖升高,血糖波动节律紊乱,胰岛素抵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失衡,血液呈高凝状态。2.六周择时有氧运动可有效降低血糖,缓解胰岛素抵抗。18:00或12:00效果优于6:00,但对血糖水平波动的生物周期节律无调节作用。3.六周择时有氧运动可以改善T2DM大鼠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血小板功能,促使凝血纤溶系统功能趋于平衡,保证血流畅通。18:00有氧运动干预效果好于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 组织纤溶激活剂 组织纤溶激活剂抑制 择时有氧运动
下载PDF
心病血瘀证与纤溶系统活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5
4
作者 林雪娟 陈群 +2 位作者 莫传伟 刘梅 武哲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67-869,共3页
目的:从纤溶系统活性探讨心病血瘀证及其不同证型的病理机制。方法:随机选择72例心病血瘀证患者、20例心病非血瘀证患者与20例健康人,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抑制物(PAI-1)。结果:①心病血瘀证组的t-PA显著低... 目的:从纤溶系统活性探讨心病血瘀证及其不同证型的病理机制。方法:随机选择72例心病血瘀证患者、20例心病非血瘀证患者与20例健康人,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抑制物(PAI-1)。结果:①心病血瘀证组的t-PA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和心病非血瘀证组(P<0.01),PAI-1、PAI-1/t-PA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心病非血瘀证组(P<0.01)。②心病血瘀证不同证型组的t-PA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PAI-1、PAI-1/t-PA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纤溶系统活性降低是心病血瘀证形成的重要因素。综合分析t-PA、PAI-1、PAI-1/t-PA的水平对心病血瘀证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心病 纤溶系统 组织纤溶激活剂 组织纤溶激活剂抑制
原文传递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载脂蛋白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的相关性
5
作者 季建中 侯惠敏 +2 位作者 李冬梅 杨志锋 曹保森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2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1、B100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的关系。方法:对5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50例健康人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载脂蛋白A1、B100浓度,并以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1、B100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的关系。方法:对5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50例健康人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载脂蛋白A1、B100浓度,并以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抑制物的活性。结果: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载脂蛋白B100,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载脂蛋白A1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均降低(P<0.05和P<0.01),相匹配的缺血性脑卒中及对照组19例的相关分析发现载脂蛋白B100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无关,而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呈正相关(r=0.8330),载脂蛋白A1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呈负相关(r=-0.6734)。结论:载脂蛋白A1、B100浓度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而载脂蛋白B100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呈正相关,载脂蛋白A1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载脂蛋白 组织纤溶激活剂 组织纤溶激活剂抑制
下载PDF
蝎毒素IV对血管内皮细胞介导纤溶作用的影响
6
作者 王巧云 吕欣然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3-355,共3页
目的 研究蝎毒素IV纤溶作用的内皮细胞介导机制。方法 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与剂量为 0 ,1,2 ,4 ,8mg/L的蝎毒素IV孵育后 ,测定蝎毒素IV对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 1)的... 目的 研究蝎毒素IV纤溶作用的内皮细胞介导机制。方法 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与剂量为 0 ,1,2 ,4 ,8mg/L的蝎毒素IV孵育后 ,测定蝎毒素IV对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 1)的影响。结果 蝎毒素IV在低剂量能降低t PA和PAI 1活性 ,但t PA/PAI 1比值较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结论 蝎毒素IV能够通过影响内皮细胞功能 ,发挥纤溶作用 ,提示其为纤溶促进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素Ⅳ 血管内皮细胞 组织纤溶激活剂 组织纤溶激活剂抑制
下载PDF
TAT、PIC、TM、t-PAIC四种分子标志物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3
7
作者 蒋冬雪 翟志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4-478,共5页
目的探讨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dulin,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α2-plamininhibitor-plasmin complex,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物(tiss... 目的探讨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dulin,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α2-plamininhibitor-plasmin complex,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物(tissue plaminogen antivator inhibitor complex,t-PAIC)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scular coagulation,DIC)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33例有出血倾向或血栓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2017年版中国DIC诊断积分系统(CDSS),分为显性DIC组、前DIC组和非DIC组,采用新的自动化技术检测实验室指标,包括TAT、TM、PIC、t-PAIC,比较各组间实验室指标的差异,评估其在DI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在显性DIC患者中,TAT、TM、PIC水平显著高于非DIC患者,t-PAIC在两组中无统计学意义;在前DIC患者中,TAT、TM、PIC、t-PAIC水平显著高于非DIC患者;ROC曲线显示,TAT、TM、PIC及t-PAIC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887,联合凝血酶原时间(prothom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可达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933.结论TAT、TM、PIC及t-PAIC联合检测可提高DIC早期诊断率,为临床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 血栓调节蛋白 纤溶酶-α2纤溶抑制复合 组织纤溶激活剂-抑制复合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胡慧霞 郭晓倩 李艳 《微循环学杂志》 2019年第2期63-65,68,共4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变化。方法:2018-01-2018-12本院收治的166例CHD患者,按照是否合并T2DM将其分为单纯CHD组(CHD组,n=101)和CHD合并T2DM组(CHD+T2DM组,n=65),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变化。方法:2018-01-2018-12本院收治的166例CHD患者,按照是否合并T2DM将其分为单纯CHD组(CHD组,n=101)和CHD合并T2DM组(CHD+T2DM组,n=65),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82)。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两步法检测各组受检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物(tPAI-C)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各组TM、TAT、PIC和tPAI-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呈对照组<CHD组<CHD+T2DM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HD组与CHD+T2DM组PIC水平除外)。结论:CHD和T2DM患者均存在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监测血浆TM、TAT、PIC和tPAI-C水平对评估患者出凝血状态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 组织纤溶激活剂抑制复合
下载PDF
肺血栓栓塞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1在肺动脉中的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倪松石 江爱桂 +1 位作者 黄剑飞 姜生扬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38-840,F0002,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兔实验性肺血栓栓塞(PTE)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在肺动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了解急性肺栓塞后机体纤溶能力的变化。方法将48只日本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栓塞组和对照组。栓塞组利用自体血栓经股... 目的通过研究兔实验性肺血栓栓塞(PTE)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在肺动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了解急性肺栓塞后机体纤溶能力的变化。方法将48只日本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栓塞组和对照组。栓塞组利用自体血栓经股静脉输入建立PTE模型,对照组输入生理盐水。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对照组及栓塞后即刻、4、8、24h栓塞部位肺动脉组织中t-PA及PAI-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PA在栓塞后即刻和4h未见明显表达,8h和24h表达明显增强;半定量蛋白结果显示t-PA在栓塞后4h表达开始增高,8h进一步增强,24h达高峰。与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AI-1在栓塞后即刻及24h均见明显表达,而在栓塞后4h和8h表达明显减少;半定量蛋白结果显示PAI-1在栓塞后4h开始降低,8h降至低峰,与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AI-1在栓塞后24h表达有所恢复。结论兔急性肺栓塞后,t-PA表达水平随时间而逐渐增高,PAI-1表达呈现一过性降低,表明了在肺动脉栓塞早期,机体的纤溶功能明显增强,这与肺血管的t-PA和PAI-1表达平衡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纤溶激活剂 组织纤溶激活剂抑制-1 肺栓塞
下载PDF
脑心多泰胶囊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建梅 王国印 +2 位作者 王佑华 苑素云 周端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382-3385,共4页
目的:探讨脑心多泰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小板a-颗粒膜糖蛋白(CD62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中医证型为阳亢血瘀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2例随机分为脑心... 目的:探讨脑心多泰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小板a-颗粒膜糖蛋白(CD62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中医证型为阳亢血瘀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2例随机分为脑心多泰胶囊+培哚普利组(治疗组)和培哚普利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2例。观察患者服药8周前后临床症状,血压,血浆PAI-1,vWF和CD62p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浆PAI-1,vWF和CD62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压降低,但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血浆PAI-1,vWF,CD62p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心多泰胶囊有治疗阳亢血瘀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作用,对改善阳亢血瘀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高血压病 阳亢血瘀 脑心多泰胶囊 组织纤溶激活剂抑制-1(PAI-1)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血小板a-颗粒膜糖蛋白(CD62p)
原文传递
兔实验性肺栓塞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在肺动脉中的动态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爱桂 倪松石 +2 位作者 卢慧宇 黄剑飞 姜声扬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研究兔实验性肺血栓栓塞(PTE)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在肺动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日本健康大耳白兔48只随机平均分为栓塞组和对照组,栓塞组利用自体血栓经股静脉输入建立PTE模型,对照组输入生理盐水。用免... 目的:研究兔实验性肺血栓栓塞(PTE)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在肺动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日本健康大耳白兔48只随机平均分为栓塞组和对照组,栓塞组利用自体血栓经股静脉输入建立PTE模型,对照组输入生理盐水。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对照组及栓塞后即刻、4、8和24 h栓塞部位肺动脉组织中PAI-1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PAI-1在栓塞后即刻及24 h均见明显表达,而在栓塞后4 h和8 h表达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检测PAI-1蛋白在栓塞后4 h开始降低,8 h降低至低峰,与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急性肺栓塞后,机体抑制纤溶能力表现为一过性降低,说明在肺动脉栓塞后,特别是严重的大面积栓塞后,单纯依靠肺动脉局部的纤溶抑制系统平衡变化不能达到溶解全部栓子的目的,其原因可能与PAI-1表达呈一过性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组织纤溶激活剂抑制-1 肺动脉 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
下载PDF
尿液基质成分的测定在肾脏疾病中的意义初探
12
作者 奚华明 解冰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尿液 基质成分 测定 肾脏疾病 IV型胶 组织型纤维酶激活剂 组织纤溶激活剂抑制-1 肾小球疾病
下载PDF
MASP-1联合血栓分子标志物对脓毒症合并DIC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晓庆 李琪 +5 位作者 闫本纯 马思琦 李晨 李春燕 樊金宇 闫海润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2年第4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1(MASP-1)与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的关系,分析MASP-1与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物(t-PAIC)三项血栓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性,评估其...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1(MASP-1)与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的关系,分析MASP-1与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物(t-PAIC)三项血栓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性,评估其对脓毒症患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标准(ISTH)将患者分为DIC组(23例)和非DIC组(83例)。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患者MASP-1表达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TAT、TM和t-PAIC表达水平,分别比较上述指标在两组间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MASP-1与血栓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性,评估各指标对脓毒症合并DIC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DIC组患者的MASP-1、TAT、TM和t-PAIC表达水平均高于非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合并DIC患者的MASP-1与TAT、TM、t-PAIC水平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OC曲线显示,MASP-1和TAT、TM、t-PAIC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751)。结论MASP-1与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并且MASP-1联合TAT、TM、t-PAIC三项血栓分子标志物对脓毒症合并DIC的诊断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1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纤溶激活剂-抑制复合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沈新联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11期1653-1654,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等检测COPD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P-selectin,CD62P)、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等检测COPD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P-selectin,CD62P)、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抑制剂(PAI-1)和凝血四项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COPD患者CD62P的表达、血浆PAI-1、FIB三项指标均较正常组增高(P<0.05);而t-PA水平较正常组降低(P<0.05);COPD患者APTT和PT时间明显缩短(P<0.05);正常组与COPD组TT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测定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t-PA和PAI-1和凝血四项有助于早期发现COPD患者血栓前状态并有助于临床早期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栓前状态 P-选择素 组织纤溶激活剂抑制 纤维蛋白
下载PDF
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玉虹 江秀娟 +2 位作者 崔杰 姜俊峰 段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947-95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DLBCL患者60例血标本,其中初治组23例、缓解组24例、未缓解组13例;淋巴瘤并发血栓组23例,未并发血栓组37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化学免... 目的探讨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DLBCL患者60例血标本,其中初治组23例、缓解组24例、未缓解组13例;淋巴瘤并发血栓组23例,未并发血栓组37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化学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和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淋巴瘤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较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各组间的差异以及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淋巴瘤患者血浆TM、PI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初治和未缓解组TM、PIC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P<0.05);淋巴瘤并发血栓组TM、PIC、TAT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并发血栓组(P<0.05)。血浆TM、PIC与DLBCL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IC是独立预后因素(P<0.001)。TM、PIC与LDH预后指标有相关性(P<0.01)。结论DLBCL患者血浆TM、PIC水平明显升高,有望作为DLBCL疗效及预后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 组织纤溶激活剂/抑制-1复合 纤溶酶-α2纤溶抑制复合
下载PDF
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发血栓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玉虹 江秀娟 +4 位作者 崔杰 段赟 姜俊峰 郭炳涛 张彩琳 《甘肃医药》 2021年第8期722-723,72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发血栓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病理确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按是否并发血栓分为并发血栓组(23例)... 目的:探讨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发血栓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病理确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按是否并发血栓分为并发血栓组(23例)和未并发血栓组(37例)采用化学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和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比较两组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差异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并发血栓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血浆TM、PI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发血栓组TM、PIC、TAT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并发血栓组(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发血栓组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未并发血栓组(P<0.05)。结论:血浆TM、PIC、t-PAIC及TAT指标可早期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发潜在血栓,指导临床及时干预,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 组织纤溶激活剂/抑制-1复合 纤溶酶-α2纤溶抑制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