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联系 被引量:110
1
作者 朱庆莉 姜玉新 +2 位作者 孙强 周炜洵 陈杰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9期674-677,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分类、分级之间的联系。方法前瞻性研究121个乳腺癌病变。病变的超声征象包括:形态不规则、小分叶、毛刺、强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微小钙化、导管扩张。病理学研究包括组织学分类,浸润性导...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分类、分级之间的联系。方法前瞻性研究121个乳腺癌病变。病变的超声征象包括:形态不规则、小分叶、毛刺、强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微小钙化、导管扩张。病理学研究包括组织学分类,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结果121例乳腺癌中,4例无肿块形成,117例形成明确的肿块,其中106例(90.6%)为不规则或小分叶状肿块,11例(9.4%)为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导管内癌、低分化浸润性导管癌(IDC)以及特殊类型的浸润性癌,圆形或分叶状肿块的例数分别为15.4%(2/13)、15.4%(4/26)、40.0%(4/10),高于高分化IDC组和中分化IDC组(P=0.004)。117例乳腺癌中,28例(23.9%)具有毛刺,45例(38.5%)具有强回声晕。在不同分化程度的IDC之间,以及IDC与浸润性小叶癌(ILC)之间,毛刺、强回声晕的出现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导管内癌和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无毛刺和强回声晕表现。25例(21.4%)乳腺癌具有后方回声衰减,导管内癌和特殊类型浸润癌中,未见后方回声衰减征象。61例(50.4%)乳腺癌具有微小钙化,微小钙化的发生率依次为导管内癌62.5%、中分化IDC57.8%、高分化IDC57.1%、低分化IDC46.2%、ILC37.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特殊类型的乳腺癌中钙化的发生率为10.0%,低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P=0.026)。51例(42.1%)乳腺癌有导管扩张,导管内癌和高、中、低分化IDC导管扩张的发生率分别为75.0%、40.5%、52.6%、34.6%,ILC无导管扩张出现。不同类型的导管扩张在不同分化浸润性导管癌中的发生频率无显著性意义(α校正=0.003)。结论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变化密切相关,肿块的超声形态特点对组织学类型和分级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征象 病理组织学类型 组织学分级 声像图表现 导管扩张
原文传递
2015版WHO肺癌组织学分类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8
2
作者 杨欣 林冬梅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2-336,共5页
由于过去十几年间对肺癌认识的巨大发展,尤其是在肿瘤内科学、分子生物学和放射学等领域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不仅病理学而是整合多学科研究成果的肺癌新分类。因此,刚刚出版的2015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肺、胸膜... 由于过去十几年间对肺癌认识的巨大发展,尤其是在肿瘤内科学、分子生物学和放射学等领域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不仅病理学而是整合多学科研究成果的肺癌新分类。因此,刚刚出版的2015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肺、胸膜、胸腺和心脏肿瘤分类与2004 WHO分类相比有很多重要变化。新版分类在促进学科领域发展、影响学科研究、优化患者治疗和辅助评估预后方面都有显著提升。文章简要介绍重要变化如下:(1)2011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IASLC/ATS/ERS)分类推荐的腺癌分类主要变化;(2)将鳞状细胞癌重新分类为角化型、非角化型和基底样亚型,非角化型需免疫组化证明有鳞状分化;(3)严格限定大细胞癌的诊断只能在切除标本中做出,并对其进行瘦身,原大细胞癌分类中仅保留缺乏任何明确形态和免疫组化分化的部分;(4)将神经内分泌肿瘤划分到同一分类下;以及(5)目前对肺癌组织学分级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O分类 肺肿瘤 组织学分级
下载PDF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活检黏膜的组织学分级与临床分级和内镜分级的关系 被引量:47
3
作者 钟英强 朱兆华 +3 位作者 幸连春 陈其奎 占俊 李楚强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目的 研究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AUC)患者的活检黏膜的组织学分级与临床分级和内镜下分级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分级的方法来描述133例AUC患者的病理、临床和内镜特征,采用记分方法描述各临床表现,运用Spearman等... 目的 研究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AUC)患者的活检黏膜的组织学分级与临床分级和内镜下分级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分级的方法来描述133例AUC患者的病理、临床和内镜特征,采用记分方法描述各临床表现,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33例AUC的组织学分级为Ⅰ级29例,Ⅱ级45例,Ⅲ级37例,Ⅳ级22例;临床分级为Ⅰ级85例,Ⅱ级39例,Ⅲ级9例;肠镜分级为Ⅰ级8例,Ⅱ级30例,Ⅲ级16例,Ⅳ级79例。组织学分级与血便程度(r=0.49,P=0.000)、排便次数(r=0.30,P=0.001)、血沉(r=0.42,P=0.000)、临床活动指数(r=0.56,P=0.000)、临床分级(r=0.52,P=0.000)、结肠镜分级(r=0.35,P=0.000)均有正相关性,与血清白蛋白(r=-0.31,P=0.000)有负相关性,而与血红蛋白(r=-0.13,P=0.125)无明显相关。轻中度患者经柳氮磺胺吡啶治疗6周后,在临床为完全缓解的68例中,组织学分级为0级仅19例,肠镜分级为0级仅16例,大部分患者仍有组织学与肠镜分级Ⅰ级的改变。临床缓解和肠镜分级为0级的16例中,仍有7例组织学分级为Ⅰ级。临床缓解、肠镜分级和组织学分级均为0级者仅有9例。结论 AUC患者的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级、内镜分级的分布有不一致性。组织学分级与血便的程度、大便的次数、血沉、临床活动指数、临床分级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期 溃疡性结肠炎 活检 黏膜 组织学分级 临床分级 内镜分级
原文传递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4
4
作者 张斌 张强 +4 位作者 赵林 龙飞 李爽 姜大庆 徐宏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67-870,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评价方法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探讨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71例Ⅱ、Ⅲ期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分别行CEF、NE和TEC方案新辅助化疗。完成2个周期化疗者11例,3个周期者111例,≥4个周期者49例。采用触诊、超声和病... 目的分析不同评价方法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探讨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71例Ⅱ、Ⅲ期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分别行CEF、NE和TEC方案新辅助化疗。完成2个周期化疗者11例,3个周期者111例,≥4个周期者49例。采用触诊、超声和病理学方法评价疗效。化疗效果影响因素的判定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触诊评价完全缓解(CR)32例(18.7%),总有效率为88.3%。超声评价CR 7例(4.1%),总有效率为74.9%。病理组织学评价CR 26例(15.2%)。触诊和超声评价与病理组织学评价的CR符合率分别为43.8%和42.9%。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大小是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CR的独立因素。结论化疗疗效的临床评价与病理组织学评价缺乏很好的一致性,触诊和超声评价CR易高估和低估。肿瘤大小是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CR的独立因素,肿块小易达到病理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药物疗法 组织学分级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DCE-MRI及DWI影像特征对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及Ki-67表达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45
5
作者 赵文芮 许茂盛 +2 位作者 王世威 范明 厉力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6-183,共8页
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特征,通过建立模型,分别对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以及Ki-67的表达进行预测。对144例未经过任何手术或化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均采用3T扫描... 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特征,通过建立模型,分别对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以及Ki-67的表达进行预测。对144例未经过任何手术或化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均采用3T扫描仪进行术前乳腺MRI检查,从中获取DCE-MRI以及DWI影像,并从DWI中计算得到表观扩散系数(ADC)。对不同参数磁共振影像进行肿瘤分割,并分别从整个肿瘤区域中提取纹理特征、统计特征、形态特征等。采用无监督判别特征选择方法(UDFS)和Fisher Score算法进行特征选择,将分类模型分别应用于DCE-MRI及DWI图像数据,将得到的不同分类器进行多分类器模型融合,最终得到多参数图像的联合预测结果。为了评估所建立模型的分类性能,通过留一法交叉验证(LOOCV)的方法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对于分级任务,DCE-MRI的第二增强序列达到0.780的最优AUC,(特异度为0.647,灵敏度为0.934);对于Ki-67预测任务,DWI序列达到0.756的最优AUC(特异度为0.806,灵敏度为0.695)。经过融合,分级的预测结果提高到AUC为0.808(特异度为0.706,灵敏度为0.895),Ki-67的预测结果提高到AUC为0.783(特异度为0.778,灵敏度为0.722)。结果表明,相比采用单一参数的磁共振图像数据,DCE-MRI和DWI的影像特征联合可以提高分类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DCE-MRI DWI 组织学分级 KI-67
下载PDF
浸润性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Nottingham组织学分级系统 被引量:39
6
作者 梅放 柳剑英 薛卫成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59-664,共6页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对浸润性乳腺癌的预后评估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目前国际通用的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系统为Nottingham组织学分级系统,该系统通过对浸润性乳腺癌的腺管形成的比例、核多形性以及核分裂象计数三个参数的半定量综合评估,得...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对浸润性乳腺癌的预后评估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目前国际通用的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系统为Nottingham组织学分级系统,该系统通过对浸润性乳腺癌的腺管形成的比例、核多形性以及核分裂象计数三个参数的半定量综合评估,得出较为客观的组织学分级.该分级系统从首次提出到现在已有将近30年的时间,我国病理界也广泛采纳并应用该分级系统.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病理医师并不能精确掌握该分级系统,对该分级系统中各个评判指标的理解存在很大模糊性及误区,这势必大大削弱组织学分级对临床预后评估的指导意义,甚至会误导临床对预后的判断.该文旨在引导病理医师精确理解并正确应用Nottingham组织学分级系统,以提高其对临床预后评估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组织学分级 分级系统 预后评估 病理医师 核分裂象 半定量 多形性
原文传递
DCE-MRI定量参数分析子宫内膜癌影像与病理特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郭永梅 尹进学 +4 位作者 江新青 魏新华 黄云海 杨蕊梦 徐向东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46-1550,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Tofts两室模型定量参数分析子宫内膜癌的影像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搜集32例首诊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均行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采用Tofts药代模型测得感兴趣区的定量灌注参数值:容量转移常数...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Tofts两室模型定量参数分析子宫内膜癌的影像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搜集32例首诊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均行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采用Tofts药代模型测得感兴趣区的定量灌注参数值: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值。根据病理组织分化程度对该组资料进行分组,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定量参数与不同病理组织分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CE定量参数K^(trans)值、K_(ep)值及Ve值在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组间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K^(trans)值、K_(ep)值、Ve值均小于低分化组,中分化组介于两者之间。ROC曲线分析得出K^(trans)对应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6)。当K^(trans)为0.40 min^(-1)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3%、88.9%。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各定量参数K^(trans)、K_(ep)、Ve值与病理分化程度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值分别为-0.743、-0.707、-0.668(P<0.01)。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值有助于对子宫内膜癌病理分化程度的进一步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 药代模型 灌注 组织学分级
原文传递
老年乳腺癌诊断治疗基本原则和新进展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涛 江泽飞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9年第2期120-122,共3页
关键词 老年乳腺癌 诊断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RECEPTOR 恶性肿瘤 细胞增殖率 组织学分级 雌激素受体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的纹理分析在膀胱癌不同病理级别鉴别中的价值 被引量:23
9
作者 刘震昊 石家源 +5 位作者 王海屹 叶慧义 王湛博 杨铁 马鑫 白旭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目的探讨CT图像纹理分析方法在鉴别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病理学级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的53个病灶,其中高级别尿路上皮癌(HGUC)27个,低级别尿路上皮癌(LGUC)26个。所有患者在同一台CT机上,以... 目的探讨CT图像纹理分析方法在鉴别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病理学级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的53个病灶,其中高级别尿路上皮癌(HGUC)27个,低级别尿路上皮癌(LGUC)26个。所有患者在同一台CT机上,以同样的扫描参数进行盆腔CT平扫和增强扫描。2名影像科医师分别利用软件工具在CT平扫和增强图像上对病灶进行勾画,并获得感兴趣容积(VOI),生成基于特征类的92个参数,取2名影像科医师测量数据的平均值。采用非参数检验筛选HGUC组和LGUC组间的差异参数,绘制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差异参数的最佳界值,并对诊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筛选出HGUC组和LGUC组间的差异纹理参数9个,其中平扫图像参数5个,分别是偏度、均方根、集群阴暗度、区域百分比和大面积高灰度增强;增强图像参数4个,分别是偏度、峰度、集群阴暗度和区域百分比。根据平扫图像VOI获得偏度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40±0.058(95%可信区间:0.726~0.955)。偏度的最佳界值为0.186 5,诊断HGUC的敏感度为92.59%,特异度为73.08%,阳性预测值为78.13%,阴性预测值为90.48%,准确性为83.02%。结论基于CT图像的纹理分析方法可有效区分膀胱LGUC与HGUC,其中偏度这一参数诊断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鉴别 组织学分级 定量纹理分析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常见病变的病理诊断与分级指南(Ⅰ) 被引量:20
10
作者 丛文铭(整理)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1,共3页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于2007年6月22—24日在上海召开了首届“全国肝脏移植病理诊断学术研讨会”,根据目前肝移植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重点对肝移植病理诊断的基本规范、供肝脂肪变的分级...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于2007年6月22—24日在上海召开了首届“全国肝脏移植病理诊断学术研讨会”,根据目前肝移植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重点对肝移植病理诊断的基本规范、供肝脂肪变的分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级、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的Banff评分、中央静脉周围炎的分级、胆管并发症的病理诊断以及程序性肝穿刺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制定相应的病理工作规范和组织学分级指南以及肝移植病理检查申请单,供临床病理诊断时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病理诊断 肝移植术后 指南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组织学分级 病变 慢性排斥反应 术研讨会
原文传递
影响人脑胶质瘤的预后因素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杜谋选 袁军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研究影响人脑胶质瘤预后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自2000年1月至2000年6月在南方医科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89例原发性星形细胞肿瘤病人的资料。生存分析单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采用对数秩(Logra... 目的研究影响人脑胶质瘤预后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自2000年1月至2000年6月在南方医科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89例原发性星形细胞肿瘤病人的资料。生存分析单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采用对数秩(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机能状况(KPS)评分、术前癫痫、组织学分级、术后放疗等因素与患者预后有关(P<0.01);多因素分析示患者的年龄、术前KPS评分、组织学分级均为独立的预后因素,而术前癫痫、术后放疗则未显示出与预后有关。性别、肿瘤部位、肿瘤范围、手术治疗方式等因素两种分析均未发现与预后有关。结论患者年龄、术前KPS评分、组织学分级对预后影响较大;而术前癫痫史、术后放疗对判断预后价值有限;患者的性别、肿瘤部位和范围、手术治疗方式与预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 预后因素 患者 组织学分级 术后放疗 人脑胶质瘤 癫痫 发现 对数 逐步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MR增强图像肝细胞癌直方图纹理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宋文龙 郭大静 +3 位作者 陈倩羽 张静 刘倩 唐茁月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48-135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增强扫描肝细胞癌(HCC)直方图特征与组织病理学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6例单发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高分化11例,中分化33例,低分化22例。所有患者行MRI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 目的:探讨基于MRI增强扫描肝细胞癌(HCC)直方图特征与组织病理学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6例单发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高分化11例,中分化33例,低分化22例。所有患者行MRI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各期图像上HCC病灶进行直方图分析,比较三组间各项直方图参数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各项参数鉴别低分化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动脉期直方图参数中,低分化HCC的均值及第1、10和50百分位数值(Perc1、Perc10和Perc50)均显著低于高分化和中分化HCC(P<0.05),而低分化HCC的偏度显著高于高、中分化HCC(P<0.05);门脉期直方图参数中,低分化HCC的Perc1和Perc10低于中、高分化HCC(P<0.05)。动脉期图像上病灶的偏度值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600,P=0.000),而均值(r=-0.407,P=0.001)、Perc1(r=-0.408,P=0.001)、Perc10(r=-0.427,P=0.000)和Perc50(r=-0.422,P=0.000)及门脉期Perc1(r=-0.587,P=0.000)和Perc10(r=-0.547,P=0.000)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各项直方图参数中,以Perc1鉴别低分化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最高(AUC=0.796,P<0.05),临界值为774.5,敏感度为0.818,特异度为0.682。结论:基于增强MRI的直方图分析有助于术前评估肝细胞癌的病理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组织学分级 直方图 纹理分析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早期宫颈鳞癌患者微淋巴管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建平 吕卫国 +2 位作者 陈怀增 周彩云 谢幸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551-155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鳞癌微淋巴管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Ⅰb、Ⅱa期的宫颈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存档蜡块切片,用Podoplanin单抗免疫染色微淋巴管,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癌内、癌周的淋巴管,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1)形态学观察示癌...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鳞癌微淋巴管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Ⅰb、Ⅱa期的宫颈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存档蜡块切片,用Podoplanin单抗免疫染色微淋巴管,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癌内、癌周的淋巴管,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1)形态学观察示癌周淋巴管较癌内淋巴管粗大、密集。有淋巴结转移者,癌内淋巴管可见癌细胞。(2)宫颈鳞癌癌周淋巴管密度(LVD)为(31±10)条/mm2,癌内淋巴管密度为(20±10)条/mm2(P<0.01);癌周相对淋巴管面积(LVA)为(0.75±0.40)%,癌内LVA为(0.19±0.11)%(P<0.01)。(3)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的癌内及癌周的LVD、LVA分别为(29±7)条/mm2,(40±5)条/mm2,(0.27±0.10)%,(1.23±0.36)%,无淋巴结转移者为(16±8)条/mm2,(28±9)条/mm2,(0.16±0.09)%,(0.56±0.20)%,(P<0.01,0.01,<0.05及P<0.01)。(4)组织学分级Ⅰ、Ⅱ、Ⅲ级者的癌周LVA及癌内LVD、LVA分别为(0.42±0.10)%,(9±3)条/mm2,(0.06±0.04)%;(0.77±0.37)%,(21±8)条/mm2,(0.21±0.09)%;(0.83±0.46)%,(22±11)条/mm2,(0.21±0.12)%。Ⅱ、Ⅲ级与Ⅰ级比较的P均<0.05,而Ⅱ、Ⅲ者间比较的P>0.05。结论早期宫颈鳞癌高淋巴管分布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意义 微淋巴管 癌患者 早期 Podoplanin 盆腔淋巴结转移 淋巴管密度 宫颈鳞癌 图像分析系统 无淋巴结转移 P〉0.05 内淋巴管 淋巴管形成 癌周淋巴管 形态观察 组织学分级 淋巴管分布 LVA 免疫染色 定量分析 资料分析
原文传递
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4
作者 倪韵碧 曾婉珊 谢文杰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33-436,共4页
乳腺癌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在病理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由于个体化医疗模式的要求,评估乳腺癌的传统指标,包括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激... 乳腺癌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在病理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由于个体化医疗模式的要求,评估乳腺癌的传统指标,包括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状态、HER2及Ki-67阳性指数等指标不能充分反应乳腺癌的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分子分型 病理组织形态 个体差异 肿瘤大小 组织学类型 组织学分级 生物特征
原文传递
208例低危型宫颈癌患者的辅助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孙菲 李艳芳 +1 位作者 刘继红 熊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1-405,共5页
目的:探讨辅助化疗对低危型(指不具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组织受累、手术切缘阳性、原发肿瘤大(&gt;4 cm)、宫颈间质深层浸润以及淋巴脉管浸润)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8例低危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 目的:探讨辅助化疗对低危型(指不具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组织受累、手术切缘阳性、原发肿瘤大(&gt;4 cm)、宫颈间质深层浸润以及淋巴脉管浸润)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8例低危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辅助化疗的指征及其与复发和生存的关系。结果208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73个月,总复发率为4.8%,5年总生存率为96.0%。69例术后接受了方案为Taxol+Cisplatin的辅助化疗,中位疗程数2.5疗程(2~4疗程)。组织学Ⅲ级的患者接受辅助化疗的比例为50/114,Ⅰ~Ⅱ级者为19/9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与是否接受了辅助化疗显著相关(P&lt;0.001)。114例组织学Ⅲ级的患者中,辅助化疗组复发率为4.0%,5年总生存率97.0%,而未接受辅助化疗组复发率为4.7%,5年总生存率95.0%,两组复发率及5年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all, P&gt;0.05)。208例患者中肿瘤≤2 cm的患者复发率为1.1%,5年总生存率100%,而肿瘤&gt;2 cm的患者复发率为7.5%,5年总生存率为93.0%,肿瘤大小与患者复发率、5年总生存率显著相关(P=0.034,P=0.042)。139例仅接受了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组织学分级、年龄、FIGO分期、大体类型、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与复发和5年生存率均无显著相关(all, P&gt;0.05)。结论宫颈癌的组织学分级作为低危型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指征依据不足,术后根据组织学分级给予的辅助化疗亦无益于减少复发或改善远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化疗 组织学分级
下载PDF
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飞 沈铿 +2 位作者 郎景和 黄惠芳 吴鸣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257-1260,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发现、术后治疗及预后情况。其中典型的子宫内膜癌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25例(A组),子宫和/或卵巢的非...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发现、术后治疗及预后情况。其中典型的子宫内膜癌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25例(A组),子宫和/或卵巢的非子宫内膜样癌11例(B组)。结果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意义,36例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32/36)、83%(30/36)、75%(26/36),与Ⅰ期卵巢癌相似。肿瘤浸润程度、组织学分级、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结果阳性以及子宫深肌层浸润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原发性双癌的预后较好,应将其与Ⅱ期卵巢癌和Ⅲ期子宫内膜癌区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原发性双癌 预后因素分析 临床特点 卵巢子宫内膜样癌 子宫内膜癌 肿瘤浸润程度 临床表现 回顾性分析 组织学分级 腹腔冲洗液 治疗方法 术中发现 术后治疗 总生存率 肌层浸润 检查结果 卵巢癌 癌患者 细胞
原文传递
3.0T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17
作者 于学娟 柳善刚 +5 位作者 陈兆秋 张品良 张建波 徐亮 刘增军 任瑞美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06-611,共6页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成像(3.0T-MR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患者术前均行常规3.0T-MRI和扩散加...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成像(3.0T-MR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患者术前均行常规3.0T-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扩散敏感系数(b值)为0和800s/mm^2,在ADC图上,于病灶最大层面和(或)其上下两层面选取感兴趣区(ROI)测量ADC值。分析其与病理分级和生物因子表达问的相关性。结果I、Ⅱ、Ⅲ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分别为(1.152±0.072)×10^-3、(1.102±0.101)×10^-3和(1.035±0.107)×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Ⅲ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与I、Ⅱ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06),I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与Ⅱ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与ADC值呈负相关(r=-0.342,P〈0.001)。12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雌激素受体(ER)阳性组和阴性组的ADC值分别为(1.060±0.089)×10^-3和(1.130±0.115)×10^-3mm^2/s(P〈0.001),孕激素受体(PR)阳性组和阴性组的ADC值分别为(1.055±O.096)×10^-3mm^2/s和(1.121±0.106)×10^-3mm^2/s(P〈0.001),Ki-67阳性组和阴性组的ADC值分别为(1.063±0.101)x10^-3mm^2/s和(1.153±0.090)×10^-3mm^2/s(P〈0.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与ER、PR和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r分别为-0.311、-0.317、-0.414,均P〈0.001)。结论ADC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和ER、PR、Ki-67的表达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表观扩散系数 组织学分级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孕激素 KI-67
原文传递
胆管癌组织Smad4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Ⅱ型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炳远 张建余 +1 位作者 赵凯 吴力群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讨Smad4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Ⅱ型受体(TGFβRⅡ)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胆管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及SABC法检测47例胆管癌及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中的Smad4和TGFβ1、TβRⅡ的表达,并分析比较... 目的探讨Smad4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Ⅱ型受体(TGFβRⅡ)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胆管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及SABC法检测47例胆管癌及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中的Smad4和TGFβ1、TβRⅡ的表达,并分析比较与胆管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等的关系。结果47例胆管癌组织中TGFβ1阳性表达36例(76.6%),较癌旁正常胆管组织高,而Smad4和TGFβRⅡ表达减低,分别为14(29.8%)、28(59.6%)例(P<0.05)。TGFβ1表达与胆管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相关(均P<0.05),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TGFβRⅡ表达与胆管癌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无关(均P>0.05);Smad4表达与胆管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是否淋巴结和肝转移相关(均P<0.05)。结论Smad4、TGFβRⅡ和TGFβ1的表达与胆管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是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三者有助于判断胆管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组织 转化生长因子β1 Ⅱ型受体 表达及 TGFβRⅡ TGFβ1 组织学分级 淋巴结转移 SMAD4表达 临床分期 癌生物行为 免疫组织 SABC法 肝转移 方法应用 TβRⅡ 分析比较 病理分级 阳性表达 恶性程度 联合检测
原文传递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与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征象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5
19
作者 金全官 齐欣 +1 位作者 王可人 张乐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1期67-70,共4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12年报告的数据显示,女性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占首位,并且每四例女性恶性肿瘤中就有一例为乳腺癌[1]。因此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成为一个焦点。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DBT)成为一种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12年报告的数据显示,女性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占首位,并且每四例女性恶性肿瘤中就有一例为乳腺癌[1]。因此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成为一个焦点。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DBT)成为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并有着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数据显示 断层摄影 组织学分级 非特殊型 三维 女性恶性肿瘤 征象
下载PDF
KISS-1 mRNA和GPR54 m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20
作者 姜涛 张淑兰 +2 位作者 林蓓 孟丽荣 高红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 检测KISS- 1mRNA和GPR5 4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侵袭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 PCR)法,检测32例子宫内膜癌、1 0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EIN)和1 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KISS ... 目的 检测KISS- 1mRNA和GPR5 4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侵袭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 PCR)法,检测32例子宫内膜癌、1 0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EIN)和1 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KISS -1mRNA和GPR5 4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各种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KISS 1mRNA表达率(37.5 %)明显低于EIN者(80 .0 %)和正常内膜者(83.3%) ,其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肌层侵袭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 .0 5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GPR5 4mRNA表达率(78.1 %)高于EIN者(70 .0 %)和正常内膜者(6 6 .7%)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 5 )。GPR5 4m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侵袭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无相关性(P均>0 .0 5 )。结论KISS -1与其受体GPR5 4结合在抑制子宫内膜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SS-1 子宫内膜癌 MRNA 表达及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上皮内瘤样病变 子宫内膜组织 临床分期 淋巴结转移 组织学分级 表达情况 临床参数 转移过程 癌患者 表达率 组织 癌侵袭 统计 相关性 检测 肌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