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ⅡA、ⅡB族第一激发态原子中的角动量耦合 被引量:2
1
作者 翁斯灏 陈肇鹤 +2 位作者 郑锡林 翁晓隽 赵长根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9-12,共4页
随着主量子数n增大.ⅡA、ⅡB族第一激发态原子中价壳层电子间库仑排斥作用减弱,电子自身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相对增强,从而导致其对LS耦合方式的逐渐偏离和jj耦合方式的逐渐介入.组态混合方法可用来定量计算LS耦合方式的偏... 随着主量子数n增大.ⅡA、ⅡB族第一激发态原子中价壳层电子间库仑排斥作用减弱,电子自身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相对增强,从而导致其对LS耦合方式的逐渐偏离和jj耦合方式的逐渐介入.组态混合方法可用来定量计算LS耦合方式的偏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耦合 组态混合 原子 角动量
下载PDF
钡原子高激发态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戴长建 吕俊 +3 位作者 李从奇 许旭恒 胡素芬 刘正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47-250,共4页
采用多步激发方式研究了钡原子高激发态光谱特性和组态相互作用,并运用多通道量子亏损理论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自电离探测方式可对束缚Rydberg系列和自电离Rydberg系列同时进行研究。
关键词 钡原子 高激发态 组态混合
下载PDF
Hg原子6~3P_1→6~1S_0态的系际交叉跃迁及其6~1P_1态与6~3P 被引量:1
3
作者 翁斯灏 陈肇鹤 +2 位作者 郑锡霖 翁晓隽 赵长根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20-20,19,共2页
Hg原子6 ̄3P_1→6 ̄1S_0态253.652nm紫外辐射是系际交叉跃迁最著名的一例,可归因于其单重态6 ̄1P_1与三重态6 ̄3P_1的组态混合.计算结果表明,对于Hg原子的6s6p组态,LS耦合方式仍是其较好描述.
关键词 系统交叉跃迁 组态混合 紫外辐射 汞原子
下载PDF
组态混合对三轴超形变带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邢正 王子兴 +1 位作者 陈星蕖 徐进章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029-1034,共6页
考虑了不同j壳之间的组态混合,用粒子-转子模型研究了三轴超形变带.为了确认三轴超形变,应同时拟合能谱和跃迁几率的实验数据.
关键词 原子核结构 超形变 三轴形变 组态混合
原文传递
d^4(D_(2d))EPR理论及ZnS:Cr^(2+)的光-磁性质研究
5
作者 吴平锋 王慧素 赵尚勃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285-286,共2页
ZnS:Cr^(2+)半导体是重要的光——电器件材料。由于Zn离子处在四硫配位的D畸变四面体位置,所以许多工作企图用D四面体模型(T_2为基态)对Cr^(2+)杂质的光学谱和电子顺磁共振(EPR)实验资料进行理论解释,但都未成功。本文改用D八面体模型(... ZnS:Cr^(2+)半导体是重要的光——电器件材料。由于Zn离子处在四硫配位的D畸变四面体位置,所以许多工作企图用D四面体模型(T_2为基态)对Cr^(2+)杂质的光学谱和电子顺磁共振(EPR)实验资料进行理论解释,但都未成功。本文改用D八面体模型(~5E→~5B_2为基态),利用赵等的简化强场方法及全组态混合EPR理论方法建立的含T(t_2~4)激态的d^4-D(s=2)强场矩阵[A_1(6)、B_1(4)、A_2(4)、B_2(4)、E(8)]的本征矢和本征值,并借助自旋哈米顿=DS_2~2+E(S_x^2-S_y^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质 EPR ZnS:Cr d^4 本征矢 本征值 组态混合 场方法 器件材料 理论解释
下载PDF
激光场中Li^(3+)与H的电荷转移
6
作者 刘艳侠 林在昆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113-114,共2页
激光场中原子碰撞过程是近些年来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存在激光场情况下的电荷转移过程近几年国外已有人做了一些理论研究。本文考虑激光场对入射粒子的影响同时考虑了激光场对原子体系的影响(修饰效应),计算了Li<sup>3+</sup... 激光场中原子碰撞过程是近些年来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存在激光场情况下的电荷转移过程近几年国外已有人做了一些理论研究。本文考虑激光场对入射粒子的影响同时考虑了激光场对原子体系的影响(修饰效应),计算了Li<sup>3+</sup>+H(ls)→Li<sup>2+</sup>+H<sup>+</sup>过程的电荷转移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场 LI 电荷转移过程 原子碰撞 入射粒子 组态混合 单模 理论研究 矢势 阳线
下载PDF
单胶子交换和单π交换夸克模型中核子负宇称共振态的电磁跃迁振幅(英文)
7
作者 董宇兵 何军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7-158,共2页
分别利用单胶子交换和单π交换夸克模型计算了核子负宇称激发态的电磁跃迁振幅 ,讨论了两个模型所给出的不同的组态混合角 .结果表明 ,单胶子交换模型所给出的重子波函数比单π交换夸克模型的波函数更为合理 .
关键词 组份夸克模型 组态混合 跃迁振幅 单胶子交换 负宇称激发态 负宇称共振态
下载PDF
^(110,112,114)Cd核低能激发谱的n-p-hIBM的唯象研究
8
作者 王培珍 姚士淮 李先胤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3期28-32,88,共6页
本文在目前唯(?)IBM—2组态混合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质子与质子空穴的自由度。计算^(110’112’114)Cd 核的低能激发谱,并与实验进行比较;分析影响闯入态形成的因素,在计算方法上做出必要的改进。
关键词 闯入态 组态混合 低能激发谱 镉核
下载PDF
形变核组态混合与原子核磁矩
9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60年第1期57-62,共6页
我们用Nilsson波函数作为零级波函数,考虑到核子间剩余相互作用导致的组态混合,计算了轻核大形变区(A~24)的Ne^(21),Na^(23),Mg^(25)及Al^(27)的磁矩。计算结果表明,改正方向是正确的。在取适当的剩余相互作用强度以后,改正的结果可相... 我们用Nilsson波函数作为零级波函数,考虑到核子间剩余相互作用导致的组态混合,计算了轻核大形变区(A~24)的Ne^(21),Na^(23),Mg^(25)及Al^(27)的磁矩。计算结果表明,改正方向是正确的。在取适当的剩余相互作用强度以后,改正的结果可相当接近实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相互作用 组态混合 形变 实验值 核磁矩 核性质 粒子波函数 原子 分子
下载PDF
近满壳偶偶核闯入态及组态混合的微观分析
10
作者 李先胤 赵晓凤 +1 位作者 王玉成 刘庸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928-936,共9页
本文应用一种描述近满壳偶偶核的闯入态的微观理论,计算了对应于^(110)Cd组态的低能谱及波函数。系统地考察了各种因素对闯入态形成的影响、产生组态混合的机制及强度。通过与唯象工作的比较,考察了微观s-d哈密顿量。
关键词 偶偶核 闯入态 组态混合 微观分析
原文传递
一些近期发现的同核异能态的壳模型解释
11
作者 袁岑溪 刘梦兰 葛育霖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7-454,共8页
近期,在^(101)In、^(123,125)Ag和^(218)Pa等核中,首次观测到同核异能态。本工作通过原子核壳模型解释In、Ag同位素和N=127同中素中的这些同核异能态及相关的同核异能态背后的物理原因。^(101-109)In这五个奇A核In同位素中,观测到的_(1/... 近期,在^(101)In、^(123,125)Ag和^(218)Pa等核中,首次观测到同核异能态。本工作通过原子核壳模型解释In、Ag同位素和N=127同中素中的这些同核异能态及相关的同核异能态背后的物理原因。^(101-109)In这五个奇A核In同位素中,观测到的_(1/2)^(-)同核异能态的激发能非常接近。这可以通过引入中子0g_(7/2)和1d_(5/2)轨道间的很强的组态混合来解释。更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奇A核In同位素中,从9/2^(+)基态到_(1/2)^(-)同核异能态,一个质子从1p_(1/2)轨道激发到0g_(9/2)轨道。这一质子组态变化可能引发中子0g_(7/2)和1d_(5/2)轨道的单粒子能变化。这样一个原子核内的组态依赖的壳演化被称为第二类壳演化。与In同位素类似,^(123,125)Ag的同核异能态被发现是_(1/2)^(-)态,对应着一个质子空穴在1p_(1/2)轨道。但之前观测到的^(115,117)Ag的_(1/2)^(-)态是基态。这意味着质子1p_(1/2)轨道和0g_(9/2)轨道在N=72附近发生了反转。壳模型分析表明张量力是造成这两个轨道反转的决定性原因。之前观测到的奇奇核N=127同中素^(210)Bi、^(212)At、^(214)Fr和^(216)Ac中,基态是1-态,同时存在高自旋的同核异能态。然而,基于α衰变性质和壳模型计算,推荐^(218)Pa中的基态和新发现的同核异能态分别为8-态和1-态。奇奇核N=127同中素基态和同核异能态的演化是由质子中子相互作用从粒子粒子形式转化为空穴粒子形式以及质子组态混合所导致。总的来说,壳模型对这些双幻核^(100)Sn、^(132)Sn和^(208)Pb附近核中新发现的同核异能态有较好的描述。双幻核附近核中的同核异能态,也称为壳模型同核异能态,是核结构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同核异能态常常提供了中重质量区域极端丰中子和缺中子原子核中的第一个谱学性质,并包含了丰富的物理信息,比如质子中子相互作用及其在壳演化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核壳模型 同核异能态 壳演化 组态混合 核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组态混合作用对原子精细结构的影响
12
作者 杨力 《教学与科技》 1992年第1期178-180,共3页
关键词 组态混合 原子结构 精细结构
下载PDF
锗烯X_2Ge(X=H、CH_3、F、Cl、Br)与乙烯环加成反应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耿志远 王永成 汪汉卿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17-1422,共6页
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G的水平上,对锗烯X2Ge(X=H、CH3、F、Cl、Br)与C2H4的环加成反应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锗烯的基态是单重态,取代基的电负性越强,单-三态的能量差越大;控制反应的因素是电子效应,而不是... 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G的水平上,对锗烯X2Ge(X=H、CH3、F、Cl、Br)与C2H4的环加成反应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锗烯的基态是单重态,取代基的电负性越强,单-三态的能量差越大;控制反应的因素是电子效应,而不是立体效应;取代基的电负性越强,反应的活化能越高,放热越少;该反应由两步组成,第一步生成中间配合物,是一个无势垒的放热过程,第二步经过渡态生成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烯 乙烯 密度泛函理论(DFT) 环加成反应 组态混合模型
下载PDF
锗烯X_2Ge与环硫乙烷硫转移反应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方冉 耿志远 +4 位作者 王永成 张兴辉 王冬梅 高立国 陈晓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31-1336,共6页
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6-311++G(d,p)的水平上对锗烯X2Ge(X=H、CH3、F、Cl、Br、OH、OCH3)与SC2H4的硫转移反应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锗烯的基态是单重态,取代基的电负性越强,单-三态的能量差越大;反应的活化... 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6-311++G(d,p)的水平上对锗烯X2Ge(X=H、CH3、F、Cl、Br、OH、OCH3)与SC2H4的硫转移反应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锗烯的基态是单重态,取代基的电负性越强,单-三态的能量差越大;反应的活化能越高,放热越少;控制反应的因素是电子效应,而不是立体效应;该硫转移反应由两步组成,第一步生成中间配合物,是一个无势垒的放热过程,第二步经过渡态生成产物.并用组态混合模型对反应机理和势垒进行了解释.同时讨论了该反应中环硫乙烷的C—S键解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烯 环硫乙烷 密度泛函理论 组态混合模型
下载PDF
用玻色子组态混合和玻色子表面δ相互作用研究核谱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庆营 符力平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用玻色子组态混合波函数和玻色子表面δ相互作用研究了三玻色子核46Ti和54Cr的sdgIBMI的能谱和E2跃迁概率,理论计算结果令人满意,比sdIBMI能拟合出更多的能级和E2跃迁概率,而且它们的误差更小。说明g玻色... 用玻色子组态混合波函数和玻色子表面δ相互作用研究了三玻色子核46Ti和54Cr的sdgIBMI的能谱和E2跃迁概率,理论计算结果令人满意,比sdIBMI能拟合出更多的能级和E2跃迁概率,而且它们的误差更小。说明g玻色子在振动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证明了这种玻色子组态混合模型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结构 能谱 玻色子组态混合 表面δ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N、Δ重子谱计算中高组态混合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子韬 董宇兵 刘宪辉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658-662,共5页
本文在N≤6的组态空间里对N、Δ能谱重新进行了计算,着重考查高组态的混合效应对能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计算的收敛性很好;在采用适当形式的禁闭位的前提下,高组态的引入可以使某些能级的计算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 重子谱 组态混合效应 三体
原文传递
镁原子3pns自电离光谱
17
作者 戴长建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3-50,共8页
利用多通道量子数学亏损理论对镁原子3pns自电离态的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首次报道了包括精细结构分辨的3pns态的能级位置和宽度,分析了所涉及的各通道之间的相互耦合现象,探索了相关的物理机制。关于镁原子3pns自电离跃... 利用多通道量子数学亏损理论对镁原子3pns自电离态的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首次报道了包括精细结构分辨的3pns态的能级位置和宽度,分析了所涉及的各通道之间的相互耦合现象,探索了相关的物理机制。关于镁原子3pns自电离跃迁线形的计算与最近报道的相关实验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电离光谱 组态混合效应 镁原子
下载PDF
组态混合模型及在亲核取代反应中的应用
18
作者 刘庆彬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9-13,共5页
自从价键理论及分子轨道理论建立以来,化学键的形成,结构及性质得到了本质性的认识。但由于有机反应的复杂性,有关有机反应性及控制因素的影响却了解甚少,对实验现象的解释还存在着许多矛盾。急需一种易被大家接受的简单的定性理论来解... 自从价键理论及分子轨道理论建立以来,化学键的形成,结构及性质得到了本质性的认识。但由于有机反应的复杂性,有关有机反应性及控制因素的影响却了解甚少,对实验现象的解释还存在着许多矛盾。急需一种易被大家接受的简单的定性理论来解释一些新现象和预测反应结果,前线轨道理论虽然很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态混合模型 亲核取代反应
原文传递
组态混合因子与辐射寿命、辐射波长的关系
19
作者 何训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8期56-57,共2页
本文指出文[1]中一个公式的错误,根据文[2]给出了正确公式的证明。
关键词 组态混合数值因子 辐射寿命 辐射波长
下载PDF
CsMgCl_3:Ni^(2+)的光学及顺磁性质研究
20
作者 董其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2期66-71,共6页
本文利用 D_h 点群表象,建立了 d^8-C_(30) ~*的强场矩阵,进而从理论上计算出 CsMgCl_3:Ni^(2+)的吸收谱,零场分裂参量 D,g 因子,Zeeman 能量修正及顺磁共振条件等.计算结果和观测结果一致,从而解释了吸收谱及顺磁性质的起源.并讨论了... 本文利用 D_h 点群表象,建立了 d^8-C_(30) ~*的强场矩阵,进而从理论上计算出 CsMgCl_3:Ni^(2+)的吸收谱,零场分裂参量 D,g 因子,Zeeman 能量修正及顺磁共振条件等.计算结果和观测结果一致,从而解释了吸收谱及顺磁性质的起源.并讨论了激发态对基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8(C30 *)强场矩阵 EPR 组态混合特征矢 零场分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