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澳大利亚Danielle Mazza教授全科医疗案例分析--乳腺癌筛查 被引量:5
1
作者 丹尼尔.马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6,共4页
作为全科医生,要想给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保健建议,就需要有详尽的、多学科的临床知识。面对妇女健康领域的诸多问题,我们需要学习并掌握全面的、最新的妇女保健知识,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医学、护理和卫生科学部全科医学系主任丹尼尔·... 作为全科医生,要想给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保健建议,就需要有详尽的、多学科的临床知识。面对妇女健康领域的诸多问题,我们需要学习并掌握全面的、最新的妇女保健知识,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医学、护理和卫生科学部全科医学系主任丹尼尔·马扎(Danielle Mazza)教授为我们提供了一本很实用的学习用书,其主编的《Women's Health in General Practice》涵盖了从少女至更年期妇女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包括月经问题、避孕、流产、不孕不育、孕前及产后保健、乳腺疾病、泌尿系疾病以及家庭暴力等。本书以病例解析的形式详细阐述了全科医生是如何对上述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评估和管理的。为方便广大全科医生学习,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委托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对此书进行了翻译,其中文版《全科医学之妇女保健》现已在国内出版发行,并受到了全科医生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本刊对该书中的部分病例进行了整理并陆续刊出,以供国内全科医生借鉴,使其在全科医疗中为来诊者提供具有最新证据支持的高质量的保健咨询服务。更多案例分析详见我刊网站(http://www.chinagp.net)"期刊检索/电子期刊"版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普查 X 线透视检查
下载PDF
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的X线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范煜昕 陈宏亮 +2 位作者 吕游 郭开今 袁峰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年第5期422-425,共4页
目的:总结 X 线透视下经椎板关节突螺钉(TLFS)成功置入时的正位、侧位、斜位影像学标准,为临床置钉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6具成人防腐保存椎体标本(L2~ S1),男5具、女1具,年龄31~61岁,均经 X 线摄片排除畸形、骨折、肿瘤及其他腰椎... 目的:总结 X 线透视下经椎板关节突螺钉(TLFS)成功置入时的正位、侧位、斜位影像学标准,为临床置钉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6具成人防腐保存椎体标本(L2~ S1),男5具、女1具,年龄31~61岁,均经 X 线摄片排除畸形、骨折、肿瘤及其他腰椎病变。直视下 L3/4、L4/5、L5/ S1随机单侧置入4 mm 螺钉,TLFS 进钉点选择在一侧椎板与棘突交界中下1/3处向后0.5 cm,外倾角和下倾角为 CT 片和 X 线片测量所得,以 X 线透视安全置入 TLFS 全过程,并分析其标准腰椎前后位、侧位和斜位 X 线影像特征。结果 TLFS 进针完成满意后,正位片显示钉尖位于下位椎弓根投影外上缘与横突上缘之间,侧位示钉尖位椎弓根后上缘,斜位片示钉尖过下位小关节间隙中点,至上关节突投影前缘。结论术中 X 线透视可能为 TLFS 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供重要帮助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内固定器 经椎板关节突螺钉 X 线透视检查
原文传递
90°旋转透视法确定螺钉误入髋臼的初步基础研究
3
作者 郑占乐 于贤 +2 位作者 任志鑫 李升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963-964,F0003,共3页
切开复位接骨板螺钉内固定是目前治疗髋臼骨折的首选方法,但由于髋臼部位深在,术中暴露困难,判断螺钉是否误入髋臼比较困难。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术中投照骨盆侧位 X 线片,但当遇到螺钉被髋臼前后壁遮挡的情况则难以判断。有学者报道... 切开复位接骨板螺钉内固定是目前治疗髋臼骨折的首选方法,但由于髋臼部位深在,术中暴露困难,判断螺钉是否误入髋臼比较困难。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术中投照骨盆侧位 X 线片,但当遇到螺钉被髋臼前后壁遮挡的情况则难以判断。有学者报道螺钉轴位可以具有与 CT 相似的判断能力,而对于螺钉方向指向髋臼且没有穿入髋臼的情况则不能判断。为此,我们通过研究髋臼的空间结构,总结出90°旋转透视法来确定螺钉是否进入髋臼,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X 线透视检查 旋转 螺钉
下载PDF
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X射线钡餐诊断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郑步军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18期2798-2799,共2页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憩室的X 射线钡餐诊断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7 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X 射线钡餐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探讨.结果 57 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共检出61 个憩室,单发性51 例(89.47%).位于升段、水...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憩室的X 射线钡餐诊断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7 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X 射线钡餐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探讨.结果 57 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共检出61 个憩室,单发性51 例(89.47%).位于升段、水平段以及降段的憩室分别为3、17 和41 个.所有憩室直径均在0.2~7.6 cm.结论 对于疑似十二指肠憩室患者进行X 射线钡餐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对于大多数患者均适合,简单易行、快速,且不适感较轻微.同时,X 射线钡餐检查的精度和准确度较高,十二指肠憩室的大小、形状、出现部位等性状能够更明显地通过肉眼观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疾病 憩室 放射摄影术 硫酸钡 诊断应用 X 线透视检查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及康复效果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李冰洁 张通 +2 位作者 李胜利 蒋贵钧 王宝华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ideofluoroscopicswallowingstudy,VFSS)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观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情况,康复前后患者吞咽功能变化。方法脑卒中患者70例及健康成人80名分别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ideofluoroscopicswallowingstudy,VFSS)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观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情况,康复前后患者吞咽功能变化。方法脑卒中患者70例及健康成人80名分别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进行VFSS,比较两组误吸等VFSS异常征象的发生情况。对发现误吸患者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4周,训练后复查VFSS,比较训练前后吞咽异常的发生情况变化。结果对照组渗透或误吸、口腔滞留、咽腔滞留的发生率为5.0%,13.4%,25.3%。主要为轻度渗透及口咽腔滞留。研究组渗透或误吸、口腔滞留、咽腔滞留发生率为45.0%,46.5%,48.9%,主要为重度渗透或误吸,中重度口咽腔滞留。其中隐匿性误吸为10次(占总误吸的24.4%)。误吸患者康复治疗后渗透或误吸发生率较康复治疗前减少(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在康复期仍较为常见,可表现为多种影像学异常。VFSS可确切诊断吞咽异常,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使患者吞咽功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吞咽障碍 X线透视检查
原文传递
纤维内镜检查在吞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强笔 田兴德 +1 位作者 汪华 雷红卫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内镜检查吞咽状况(fibreoptic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swallowing,FEES)在吞咽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筛选有吞咽障碍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2日内行FEES和X线造影录像(videofluoroscopy)吞咽功能检查,... 目的探讨纤维内镜检查吞咽状况(fibreoptic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swallowing,FEES)在吞咽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筛选有吞咽障碍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2日内行FEES和X线造影录像(videofluoroscopy)吞咽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EES吞咽前咽渗漏25例次(48.1%),咽潴留39例次(75.0%),喉渗入36例次(69.2%),误吸29例次(55.8%),静息性误吸15例次(28.8%);X线造影吞咽检查以上各项分别为23例次(44.2%)、33例次(63.5%)、30例次(57.7%)、24例次(46.2%)、11例次(21.2%)。以X线造影吞咽检查结果为金标准,FEES对于喉渗入、误吸和静息性误吸的敏感度(分别为90.0%、87.5%、90.9%、)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3%、87.0%、97.3%)很高。将患者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分为无喉渗入、喉渗入、误吸、静息性误吸4个等级,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FEES和X线造影吞咽评估结果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0.452,加权Kappa=0.713)。结论FEES可有效评估吞咽功能障碍,有利于指导患者的饮食管理和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内窥镜检查 X线透视检查
原文传递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影像观察 被引量:28
7
作者 盛太平 冯俊奇 武玉明 《中医正骨》 2010年第10期3-5,共3页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经舒筋止疼液中频离子导入治疗前后膝关节的影像学变化,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分析提供依据。方法:对7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自制舒筋止疼液中频离子导入治疗,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周对其进行X线和MR I检查,比较患...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经舒筋止疼液中频离子导入治疗前后膝关节的影像学变化,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分析提供依据。方法:对7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自制舒筋止疼液中频离子导入治疗,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周对其进行X线和MR I检查,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胫股关节间隙、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及关节滑膜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膝局部软骨下骨质水肿、关节腔积液及滑膜水肿改善明显;关节软骨水肿、软骨形态、关节间隙改善不明显。结论:影像学检查能准确显示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病变部位的变化,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痹证 X线透视检查 磁共振成像 中药离子透入
下载PDF
X线透视与计算机导航系统引导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亚军 田伟 +7 位作者 刘波 李勤 胡临 李志宇 袁强 行勇刚 王永庆 孙玉珍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328-1330,共3页
目的对X线透视下和计算机导航系统引导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精确性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 X线透视引导下145枚和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置入的159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进行经椎弓根螺钉水平的CT平扫或术后C型臂透视3D重建,观察椎弓根螺... 目的对X线透视下和计算机导航系统引导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精确性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 X线透视引导下145枚和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置入的159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进行经椎弓根螺钉水平的CT平扫或术后C型臂透视3D重建,观察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结果 X线透视引导组螺钉置入满意率为91.7%,CT三维导航系统引导组螺钉置入满意率为97.5%,两组满意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对其中20例病例进行了术中导航操作时间和导航精确性的监测,术中工具注册和参考点照合时间平均3.5 min(2~8 min),位置误差率平均0.31 mm(0.12~0.56 mm).每颗椎弓根螺钉定位针置入所需时间平均2 min(1~3.5 min).术中只需进行两次C型臂透视印证螺钉定位针和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结论采用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内固定器 X线透视检查 判定 计算机辅助 椎弓根
原文传递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婧 王拥军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5-308,共4页
目的明确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在X线透视影像学上的表现及特点。方法对56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及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X线电视透视检查,记录异常表现,测量定量参数。统计方法采用秩和检验、t检验、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脑卒中... 目的明确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在X线透视影像学上的表现及特点。方法对56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及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X线电视透视检查,记录异常表现,测量定量参数。统计方法采用秩和检验、t检验、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脑卒中后所有吞咽器官都表现功能异常,口期吞咽异常者46例,咽期异常者56例。与正常组对照,误吸组喉上抬幅度、速度降低,环咽肌打开宽度减少,吞咽潜伏期延长。34例存在误吸。误吸与舌运动减弱(P=0.021)、舌与硬腭接触不良(P=0.021)、声门关闭不全(P=0.011)、喉上抬慢且幅度降低(P=0.003)、吞咽延迟(P=0.001)及穿透(P=0.000)有关。结论脑卒中可损伤所有参与吞咽的器官,咽期吞咽更易受损,舌肌无力、声门关闭不全、喉结构上抬差及吞咽延迟可造成误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吞咽障碍 X线透视检查
原文传递
B超及X线检查对判定异常节育环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18
10
作者 胡兵 刘小菊 +1 位作者 张在沛 卢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3期358-359,共2页
目的 探讨超声、X线透视检查对判定节育环异常的价值。方法 本组对 6 2例病人进行了B超及X线透视检查 ,其中至少有一种检查结果显示节育环异常。结果 B超检查节育环异常 5 0例 ,X线透视检查节育环异常 41例 ,B超诊断节育环异常准确率... 目的 探讨超声、X线透视检查对判定节育环异常的价值。方法 本组对 6 2例病人进行了B超及X线透视检查 ,其中至少有一种检查结果显示节育环异常。结果 B超检查节育环异常 5 0例 ,X线透视检查节育环异常 41例 ,B超诊断节育环异常准确率为 80 .6 4% ,X线透视诊断节育环异常准确率为 6 6 .13 %。结论 超声、X线透视对节育环异常的判定各有特点 ,B超检查对判断节育环异常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育环异常 B超检查 X线透视检查 检查手段
下载PDF
群检胸部X射线透视检查的阳性率调查 被引量:18
11
作者 应正巨 董文骏 陈富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6-207,共2页
关键词 群检 胸部 X线透视检查 阳性率 调查
原文传递
CT透视引导下经皮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家开 于淼 +2 位作者 肖越勇 杨立 张金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64-1668,共5页
目的探讨CT透视(CTF)引导下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肺恶性肿瘤患者施行CTF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125I永久植入进行组织间放疗,包括原发性肺癌15例(15个病灶),转移性肺癌9例(13个病灶),共28个病灶,最大直... 目的探讨CT透视(CTF)引导下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肺恶性肿瘤患者施行CTF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125I永久植入进行组织间放疗,包括原发性肺癌15例(15个病灶),转移性肺癌9例(13个病灶),共28个病灶,最大直径2.1~7.6cm(中位直径3.95cm),单个病灶的处方剂量80~100Gy。术后定期观察并发症情况,分析肿瘤局部控制率,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耐受手术,手术耗时30~75min(中位时间46min),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穿刺侧出现少量气胸,4例术后穿刺针道少量出血,无咯血;随访期间未发现放射性肺炎。中位随访时间31.5个月(8~46个月),病灶局部控制率78.57%(22/28);3年累积生存率为55.00%,中位生存时间为38个月(8~46个月),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肺癌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F为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植入提供实时引导和准确定位,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肺部恶性肿瘤125I粒子组织间放疗可达到理想的肿瘤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125I粒子 近程[放射]治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X线透视检查
下载PDF
Spyglass单人操作胆道镜系统激光碎石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拥军 李鹏 +3 位作者 吕富靖 李巍 冀明 张澍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67-669,共3页
目的探讨Spyglass监视与x线监视下激光碎石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39例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2组,分别在Spyglass监视下及X线监视下进行激光碎石治疗,比较2组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Spyglass监视组20... 目的探讨Spyglass监视与x线监视下激光碎石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39例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2组,分别在Spyglass监视下及X线监视下进行激光碎石治疗,比较2组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Spyglass监视组20例,取净结石17例(85.0%),X线监视组19例,取净结石16例(84.2%),2组间结石取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1)。2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急性胰腺炎和胆系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5和1.000)。结论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Spy^ass监视与X线监视激光碎石2种方法是同样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碎石术 激光 X线透视检查 Spyglass单人操作系统
原文传递
透视导航下微创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 被引量:13
14
作者 罗从风 周凯华 +3 位作者 高洪 胡承方 陈健 曾炳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3期3030-3034,共5页
目的研究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探讨手术指征及方法。方法采用 C 臂透视导航设备行导航下骨盆和髋臼骨折内固定术22例,包括36处骨折,其中耻骨支骨折15处,髋臼骨折12处,骶髂关节骨折9处。结果术后对导... 目的研究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探讨手术指征及方法。方法采用 C 臂透视导航设备行导航下骨盆和髋臼骨折内固定术22例,包括36处骨折,其中耻骨支骨折15处,髋臼骨折12处,骶髂关节骨折9处。结果术后对导航下行骨盆骨折手术相关资料进行统计。手术中每枚空心钉放置平均时间为22.7 min,X 线图象采集平均20.2 s。将导航下图像与真实 C 臂机摄片进行对照,放置空心钉后验证位置平均偏差距离为(2.9±1.2)mm,平均偏差角度(2.2±0.3)°,术中出血量少(<21.7 ml/枚),术中1例(2.4%)螺钉出现偏移,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透视导航技术手术治疗骨盆骨折,可使手术更加精确,安全有效,而且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 X 线暴露时间,更适合在创伤骨科中应用。但如要在创伤骨科手术中更好的应用需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以及完善术前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计算机辅助 X线透视检查 骨盆 髋臼 骨折 导航
原文传递
腕管位透视法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接骨板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涛 亢世杰 +5 位作者 黄东生 江涛 鲍飞龙 高伟 耿立杰 胡义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21-727,共7页
目的 探讨腕管位透视法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接骨板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手术治疗新鲜桡骨远端骨折62例,其中48例采用单纯掌侧接骨板固定的患者纳入研究,男21例,女27例;年龄17~75岁,平均(43.6±10.6)岁.... 目的 探讨腕管位透视法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接骨板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手术治疗新鲜桡骨远端骨折62例,其中48例采用单纯掌侧接骨板固定的患者纳入研究,男21例,女27例;年龄17~75岁,平均(43.6±10.6)岁.按照AO/OTA骨折分型,A型15例、B型11例、C型22例.手术均采用掌侧改良Henry入路,自桡侧屈腕肌和桡动脉之间进入,骨折复位后选用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均为双皮质钻孔,螺钉长度的选择以较测深尺测量的数据短1~2 mm为宜,以防止背侧皮质穿出.术中接骨板固定完成后常规行标准正、侧位和腕管位透视(前臂旋后,肘关节屈曲60°~70°,腕关节背屈,放射线球管对着大鱼际方向进行透视),将穿出皮质的螺钉更换为短螺钉后再行腕管位透视,直至无螺钉穿出背侧皮质为止;术后常规行CT扫描进一步验证腕管位透视法的有效性.分别统计正、侧位和腕管位透视螺钉穿出背侧皮质的百分率,对比正、侧位和腕管位透视的检出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正、侧位透视发现5例患者螺钉穿出背侧皮质(10.4%,5/48),腕管位透视发现包括上述5例在内的16例患者螺钉穿出背侧皮质(33.3%,16/48),两种透视方法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有2例患者螺钉进入下尺桡关节,这仅在腕管位透视中能发现.对于穿出背侧皮质和进入下尺桡关节的螺钉术中即更换为短螺钉,总体的螺钉更换率为37.5%(18/48)).此18例患者术后CT扫描未见螺钉穿出背侧皮质或进入下尺桡关节.结论 与正、侧位透视相比,腕管位透视法能可靠地探测到螺钉的背侧皮质穿出,并能对下尺桡关节提供良好的术中透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螺丝 X线透视检查
原文传递
经椎弓根精确截骨治疗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会仁 周晓岗 +2 位作者 董健 李熙雷 马易群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10-1115,共6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精确截骨治疗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32~67岁,平均(48.6~15.4)岁。后凸顶椎T12:5例,L19例,L24例。陈旧性骨折11例、陈旧性...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精确截骨治疗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32~67岁,平均(48.6~15.4)岁。后凸顶椎T12:5例,L19例,L24例。陈旧性骨折11例、陈旧性结核4例、半椎体畸形3例。均采用“C”型臂X线透视引导下经椎弓根精确截骨。比较手术前后矢状面Cobb角、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腰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手术时间(247.0±29-3)min,出血量(708.5±34.5)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5年,平均2.8年。截骨面均获得骨性融合;矢状面Cobb角由42.3°±5.7°矫正至术后3个月2.2°±1.9°,末次随访2.7°±2.1°;腰痛视觉模拟评分由(8.5±1.0)分降低至术后3个月(2.1±0.7)分,末次随访(1.9±0.6)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由72.8%±8.3%降至术后3个月21.6%±9.2%,末次随访19.3%±8.6%;术后3个月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改善1级7例、2级2例,末次随访改善1级5例、2级4例。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症状,其余病例均无明显神经损害、椎弓根钉松动、断裂及假关节形成。结论经椎弓根精确截骨治疗胸腰段后凸畸形矫形准确,截骨面融合率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截骨术 X线透视检查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内固定物尖端与股骨头边缘安全距离的几何学探讨 被引量:12
17
作者 毛玉江 危杰 +1 位作者 王满宜 李立罡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通过几何学模型探讨内固定物尖端与股骨头边缘的安全距离,以避免内固定物穿出股骨头。方法把股骨头作为一个球体处理,正、侧位投影所得为两个平面圆形影像。平面圆形影像所代表的空间结构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圆柱体,两者的公共部分... 目的通过几何学模型探讨内固定物尖端与股骨头边缘的安全距离,以避免内固定物穿出股骨头。方法把股骨头作为一个球体处理,正、侧位投影所得为两个平面圆形影像。平面圆形影像所代表的空间结构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圆柱体,两者的公共部分即为正、侧位影像所代表的空间区域。分析股骨头的正、侧位投影所得的二维影像与其三维空间结构的几何关系,通过两者立体结构及体积的比较,计算为确保内固定物位于股骨头内所要求的内固定物尖端与股骨头边缘的安全距离。结果股骨头的二维正、侧位影像所构成的空间结构为一个外切于股骨头球体的牟合方盖,其与股骨头球体的体积比为4:1π。正、侧位x线影像中内固定物尖端均位于股骨头内的情况下,其实际上穿出股骨头的危险性约为21.5%。为了降低内固定物穿出股骨头的危险性,必须使牟合方盖的体积变小,即内固定物的尖端距股骨头边缘有一定的距离。当牟合方盖小到恰好内切于球体时,内固定物穿出股骨头的危险性降为零。此时通过几何学计算可知X线影像上内固定物尖端与股骨头中心的距离约为股骨头半径的0.71倍。即当x线影像上股骨头直径为5cm时,内固定物尖端与股骨头边缘的距离约为0.7cm。结论为确保内固定物位于股骨头内,X线影像上内固定物尖端与股骨头中心的距离应小于股骨头半径的0.71倍。即当正、侧位X线影像上股骨头直径为5em时,内固定物尖端与股骨头边缘的安全距离应〉0.7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骨螺丝 X线透视检查
原文传递
吞咽造影检查联合内镜吞咽检查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8
作者 代欣 魏冰 席家宁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8年第8期548-552,共5页
目的 探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联合内镜吞咽检查(FEES)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10月,将收治的10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VFSS进行评估,实验组采用VFSS... 目的 探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联合内镜吞咽检查(FEES)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10月,将收治的10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VFSS进行评估,实验组采用VFSS和FEES进行评估.所有患者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误吸检出率、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变化和疗效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22.22%)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误吸检出率(50.00%)明显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2,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总有效率(87.03%)高于对照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P=0.042).结论 VFSS联合FEES有助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评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X线透视检查 内镜吞咽检查
原文传递
术中透视在腹膜透析置管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成梅初 符晓 +3 位作者 陈俊香 李军 刘伏友 周循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置管时术中透视预防导管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168例终末期肾衰竭(ESRF)患者非随机分组:A组(常规手术组)和B组(常规手术+术中透视组)。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年。记录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和置管相关并发症以及导管功能障碍...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置管时术中透视预防导管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168例终末期肾衰竭(ESRF)患者非随机分组:A组(常规手术组)和B组(常规手术+术中透视组)。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年。记录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和置管相关并发症以及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9例出现出血性并发症(5.36%),其中出口处出血3例,切口血肿2例,血性引流液4例;膀胱穿孔和肠穿孔各1例(1.20%);透析液渗漏4例(2.38%),其中右侧胸腔积液2例,阴囊水肿2例;感染性并发症5例(2.98%),其中感染性腹膜炎1例,出口处感染4例,所有感染病例均得到控制。两组之间机械性并发症及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168例患者中无1例发生导管立即功能障碍,14例导管迟发功能障碍(8.33%),其中导管漂位9例(5.36%),其他原因所致5例(2.98%);11例患者导管功能障碍发生在术后30 d内,3例患者在术后30 d以后出现导管功能障碍(便秘所致)。A组患者导管迟发功能障碍12例(11.65%),其中导管漂位10例(83.33%),其他原因所致2例;B组患者导管迟发功能障碍2例,1例导管漂位,1例便秘,A组患者导管迟发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导管一次性到位率为91.3%。结论:导管功能障碍是腹膜透析通路的常见并发症,术中X线透视能及时发现置管时的导管位置异常,可有效预防迟发导管功能障碍,提高腹膜透析通路建立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置管 X线透视检查 并发症 导管功能障碍
下载PDF
小儿髋关节超声波与X线检查的衔接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宇琛 陈博昌 +5 位作者 王志刚 蔡海清 杨杰 李玉婵 徐蕴岚 葛翼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4期8372-8373,共2页
目的比较及评价超声波与X线检查在小儿髋关节发育异常(DDH)检查中的应用,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衔接性。方法门诊随机收集60例婴幼儿的髋关节超声波及X线影像资料,依据其年龄分为4~6个月组(A组)、6~8个月组(B组)及8个月以上组(C组),... 目的比较及评价超声波与X线检查在小儿髋关节发育异常(DDH)检查中的应用,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衔接性。方法门诊随机收集60例婴幼儿的髋关节超声波及X线影像资料,依据其年龄分为4~6个月组(A组)、6~8个月组(B组)及8个月以上组(C组),共计120髋,对髋关节的α角和髋臼指数(AI)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依据每侧髋关节α角和AI的测量结果,对其正常与否作出诊断,并将超声波诊断结果和X线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比较。A、B、C三组的结果一致率分别为47.62%、74.07%和54.17%,6~8个月组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率最高。结论超声波较之X线检查更真实地反映小婴儿髋关节的发育情况,两种方法在不同年龄段各具优势,其最适宜的衔接年龄段是6~8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超声检查 X线透视检查 婴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