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种可食性海洋动物氨基酸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吕慈仙 李太武 苏秀榕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7年第3期315-319,共5页
分析比较了枝吻类组虫的氨基酸成份,并与沙蚕、星虫、泥蚶、鲍鱼4种可食性海洋动物间不同的氨基酸成分.结果表明:5种动物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且8种必需氨基酸的总百分数分别为34.31%、39.35%、33.14%、36.15%、32.9... 分析比较了枝吻类组虫的氨基酸成份,并与沙蚕、星虫、泥蚶、鲍鱼4种可食性海洋动物间不同的氨基酸成分.结果表明:5种动物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且8种必需氨基酸的总百分数分别为34.31%、39.35%、33.14%、36.15%、32.94%;鲜味氨基酸总百分含量分别为48.81%、46.02%、47.51%、44.67%、52.23%.纽虫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36.65.综合分析可见:纽虫的营养价值符合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鲜味氨基酸含量非常高,仅低于鲍鱼,高于其他3种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 鲜味氨基酸
下载PDF
中国单针类纽虫一新记录 被引量:6
2
作者 孙世春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3期436-438,共3页
中国单针类纽虫一新记录孙世春(水产学院微藻研究所)1991年4月于青岛太平角(36°04'N.120°19'E)海滨采到一种小型纽虫,经鉴定为一国内新记录──山冈四眼纽虫(Tetrastemmayamaoka... 中国单针类纽虫一新记录孙世春(水产学院微藻研究所)1991年4月于青岛太平角(36°04'N.120°19'E)海滨采到一种小型纽虫,经鉴定为一国内新记录──山冈四眼纽虫(TetrastemmayamaokaiIwata,1954)(图1-4)。虫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针炎 新种
下载PDF
浙江沿海一新纽虫的18S rDNA序列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孟前 李太武 +5 位作者 江锦坡 苏秀榕 杜莉利 贺静静 刘兵 吕慈仙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71,共5页
为进一步确定浙江沿海发现的一新纽虫的分类地位,本文根据GenBank中已报道的纽虫18SrDNA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该纽虫的18S rDNA部分序列,对该纽虫的18SrRNA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将该纽虫18S rDNA基因的序列与NCBI... 为进一步确定浙江沿海发现的一新纽虫的分类地位,本文根据GenBank中已报道的纽虫18SrDNA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该纽虫的18S rDNA部分序列,对该纽虫的18SrRNA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将该纽虫18S rDNA基因的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已收纽虫的18S rDNA基因进行了比较,分析该纽虫与其他纽虫的同源性。利用系统进化树和形态学的研究结果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该纽虫属于异纽目(Heteronemertea)纵沟虫科(Lineidae)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SrDNA 系统进化树
下载PDF
台湾海峡纽形动物初报 被引量:3
4
作者 孙世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5-48,共4页
首次报道台湾海峡产的纽形动物,包括沙栖原细首纽虫、浮游拟脑纽虫、 椒状岩田纽虫、中华平裂纽虫和马顿氏潘丁纽虫,共5种。除椒状岩田纽虫在琉球群 岛有报道外,均为东海新记录。
关键词 形动物门 台湾海峡 东海
下载PDF
青岛海滨动物实习浅议
5
作者 王绪祖 李景栓 《运城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24-26,共3页
学生学完“无脊椎动物”课程以后,按要求都应进行一次海滨动物实习。学生在实习中通过对自然环境中动物的观察、认识,既可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的目的,又可以丰富、补充课堂之不足。这是因为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既能看到课本所讲的代表动... 学生学完“无脊椎动物”课程以后,按要求都应进行一次海滨动物实习。学生在实习中通过对自然环境中动物的观察、认识,既可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的目的,又可以丰富、补充课堂之不足。这是因为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既能看到课本所讲的代表动物及其在自然界的生活状态,又可看到课本所未及的动物及其生活环境。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动物形态结构和环境统一性的认识,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对以后继续学习专业课、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都大有好处。所以,海滨动物实习,是学习、研究生物科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位于山东半岛西南边上的青岛气候温和,波稳浪轻,海湾曲折,内湾众多,是动物优良的栖息、产卵和繁育场所。在那里形成了富饶的动物群落,是比较理想的海滨动物实习基地。为了使学生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实习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动物 动物群落 生物科学 实习效果 动物种类 实习基地 海豆芽 关公蟹 海洋动物
下载PDF
纵沟纽虫科(Lineidae)具分枝吻纽虫的一新属新种—疣多枝吻纽虫(Polydendrorhynchus papillaris)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尹左芬 曾棻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6年第4期1-9,i004-i005,共11页
在我国内海新发现了一种具分枝吻的纽虫——疣多枝吻纽虫(Polydendrorhynchus papillaris)。这种新发现的纽虫在分枝吻的形式上与枝吻纽虫属(Dendrorhynchus)的种类相似,但在吻的组织结构上和神经系统上则完全不同。这种新发现的分枝吻... 在我国内海新发现了一种具分枝吻的纽虫——疣多枝吻纽虫(Polydendrorhynchus papillaris)。这种新发现的纽虫在分枝吻的形式上与枝吻纽虫属(Dendrorhynchus)的种类相似,但在吻的组织结构上和神经系统上则完全不同。这种新发现的分枝吻纽虫吻主枝的基部仅有一层纵肌;吻主枝基部以上的部分则有三层肌肉,吻主枝的环肌层没有肌肉交叉,却有一肌肉质疣状突起(muscle papilla)。脑的腹神经纤维髓周围有2对巨型神经索细胞。本文主要描述了这种新发现的分枝吻纽虫在形态学和组织学上的特点以及构成新属和新种的分类依据,并将这种新发现的分枝吻纽虫与已报道的中华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sinensis)做了系统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多技吻 纵沟 生理特征 肌肉结构 无脊椎动物
下载PDF
浙江沿海最新发现一种枝吻类纽虫 被引量:8
7
作者 吕慈仙 李太武 +1 位作者 江锦坡 苏秀榕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52-654,共3页
在浙江省东部奉化市沿海的虾塘中发现了一种中间为肉红色,两端为橘红色的扁平且细,能在水里同蛇一样的侧泳动物。刺激该动物时,就会把乳白色、树枝状结构的吻喷出体外。吻结构和运动均同目前已报到的湛江中华枝吻纽虫、湛江枝吻纽虫、... 在浙江省东部奉化市沿海的虾塘中发现了一种中间为肉红色,两端为橘红色的扁平且细,能在水里同蛇一样的侧泳动物。刺激该动物时,就会把乳白色、树枝状结构的吻喷出体外。吻结构和运动均同目前已报到的湛江中华枝吻纽虫、湛江枝吻纽虫、疣多枝吻纽虫有很大差别。暂定该纽虫为浙江枝吻纽虫,详细的分类地位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刺纲异 枝吻
下载PDF
重金属对扁额细首纽虫金属硫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海一 孙世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5,共3页
生物体内金属硫蛋白含量变化,可作为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标志物。通过暴露实验研究了扁额细首纽虫Cephalothrix simula暴露在不同浓度的铜,锌和镉溶液96 h,其体内金属硫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离子的胁迫作用均导致... 生物体内金属硫蛋白含量变化,可作为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标志物。通过暴露实验研究了扁额细首纽虫Cephalothrix simula暴露在不同浓度的铜,锌和镉溶液96 h,其体内金属硫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离子的胁迫作用均导致金属硫蛋白含量增加,在实验初期(6~24 h),金属硫蛋白含量达到高峰;金属硫蛋白含量与暴露溶液金属浓度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金属离子浓度越高,金属硫蛋白含量越高;锌离子诱导金属硫蛋白合成的作用大于铜、镉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额细首 金属硫蛋白
下载PDF
浙江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zhejiangensis)凝溶胶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晔 陈蕾 +4 位作者 李振 苏秀榕 周君 李太武 江锦坡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6-760,共5页
凝溶胶蛋白(Gelsolin)作为一种重要的肌动蛋白调节蛋白,在机体的多种生理和病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采用细胞MTT染色法,Hoechst33342/PⅠ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浙江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zhejiangensis)的gelsolin基因的... 凝溶胶蛋白(Gelsolin)作为一种重要的肌动蛋白调节蛋白,在机体的多种生理和病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采用细胞MTT染色法,Hoechst33342/PⅠ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浙江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zhejiangensis)的gelsolin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r-gelsolin)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30μg/ml的r-gelsolin作用于胃低分化粘液腺癌MGC803细胞24h后,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达到最高,约为34.53%。荧光染色显示,r-gelsolin使MGC803细胞的正常形态发生改变,细胞核出现核固缩,破裂,产生凋亡小体等现象。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仪证实,r-gelsolin可以阻滞MGC803细胞于S、G2期,影响细胞分裂的进程,并促使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枝吻 凝溶胶蛋白 胃癌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基于28SrRNA基因对3种枝吻纽虫的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斌 徐敬明 周浩郎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62,共5页
中华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sinensis)、湛江枝吻纽虫(D.zhanjiangensis)和疣多枝吻纽虫(Polydendrorhynchus papillaris)因其在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上差异较小,致使其分类地位存在争议。基于28S rRNA基因序列及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对... 中华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sinensis)、湛江枝吻纽虫(D.zhanjiangensis)和疣多枝吻纽虫(Polydendrorhynchus papillaris)因其在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上差异较小,致使其分类地位存在争议。基于28S rRNA基因序列及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对采自北海和湛江的3种枝吻纽虫进行分类地位鉴定,结合来自GenBank的其它纽虫序列,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中华枝吻纽虫21个个体共检测到长度为1 045 bp的2个单倍型;湛江枝吻纽虫的4个个体的长度均为1 038 bp,共检测到2个单倍型;1个疣多枝吻纽虫个体的长度亦为1 038 bp。中华枝吻纽虫的2个单倍型以及湛江枝吻纽虫的2个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均为0.001;而3种枝吻纽虫28S rRNA基因序列的遗传差异很大,彼此之间的遗传距离都在0.098以上。分子系统树(NJ)的拓扑结构也显示,3种枝吻纽虫没有聚成1支,而是各自成支,结果支持3种枝吻纽虫分别为独立有效物种;同时也表明3种枝吻纽虫并非单系,乃至枝吻纽虫属(Dendrorhynchus)的2种枝吻纽虫也并非单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枝吻 湛江枝吻 疣多枝吻 28S RRNA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基因的三种枝吻纽虫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11
作者 吴斌 徐敬明 周浩郎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31-336,共6页
测定了湛江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zhanjiangensis)、中华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sinensis)及疣多枝吻纽虫(Polydendrorhynchus papillaris)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片段序列,结合从GenBank下载的其他纽虫序列,对它们之间的系... 测定了湛江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zhanjiangensis)、中华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sinensis)及疣多枝吻纽虫(Polydendrorhynchus papillaris)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片段序列,结合从GenBank下载的其他纽虫序列,对它们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26个中华枝吻纽虫个体共检测到长度为467-468 bp的9个单倍型,5个湛江枝吻纽虫个体的长度均为469 bp,共检测到3个单倍型,2个疣多枝吻纽虫个体的长度均为474 bp,共享1个单倍型;核苷酸序列A、T、G、C的含量相似,碱基组成均表现出AT含量偏倚,即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中华枝吻纽虫9个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和湛江枝吻纽虫3个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均为0.002 1-0.004 3;而3种枝吻纽虫16S rRNA基因序列彼此之间的遗传距离却均超过0.24,显示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特别大,分子系统树(NJ)的拓扑结构也显示,3种枝吻纽虫没有聚成1支,而是各自成支,结果支持3种枝吻纽虫分别为独立有效物种.中华枝吻纽虫与2种脑纹纽虫(Cerebratulus lacteus、C.marginatus)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54、0.169,明显低于与其同属的湛江枝吻纽虫的遗传距离(0.242),表明中华枝吻纽虫与前两者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而与后者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在NJ树上,中华枝吻纽虫没有与湛江中华枝吻纽虫聚为1支,而是其9个单倍型聚为1支后,与2种脑纹纽虫(C.lacteus、C.marginatus)聚为1支,且有高达94%的支持率,这表明枝吻纽虫属(Dendrorhynchus)并非单系,也提示将中华枝吻纽虫划入脑纹纽虫属(Cerebratulus)会更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湛江枝吻 中华枝吻 疣多枝吻 线粒体DNA 16S RRNA 系统发生
下载PDF
我国首次发现淡水纽虫
12
作者 蔡柏岐 丘慧英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纽形动物Nemertini,约550钟。十九世纪未由德人(O.Burger)著的《那不勒斯湾纽虫》一书奠定本门基础。纽形动物是个小门,但在动物的进化中是个重要环节。纽虫很似涡虫,可是已有了血管和肛门,也就是说在整个动物界中,首先出现了完整的消... 纽形动物Nemertini,约550钟。十九世纪未由德人(O.Burger)著的《那不勒斯湾纽虫》一书奠定本门基础。纽形动物是个小门,但在动物的进化中是个重要环节。纽虫很似涡虫,可是已有了血管和肛门,也就是说在整个动物界中,首先出现了完整的消化系统;首先出现了封闭式循环系统;及有成对的肠盲囊和生殖腺的排列,开始有了分节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 水体
下载PDF
浙江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zhejiangensis)凝溶胶蛋白和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蕾 李晔 +6 位作者 苏秀榕 江锦坡 李太武 李振 周君 刘艳 夏长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3-200,共8页
利用已构建的浙江枝吻纽虫cDNA文库,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gelsolin和actin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其中,gelsolin的cDNA全长1947bp,5′-非翻译区62bp,3′-非翻译区778bp,开放阅读框1107bp,编码369个氨基酸;actin的cDNA全长为1830bp,5′-非... 利用已构建的浙江枝吻纽虫cDNA文库,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gelsolin和actin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其中,gelsolin的cDNA全长1947bp,5′-非翻译区62bp,3′-非翻译区778bp,开放阅读框1107bp,编码369个氨基酸;actin的cDNA全长为1830bp,5′-非翻译区167bp,3′-非翻译区532bp以及1131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77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gelsolin包含3个gelsolin-like(G)结构域,分别含有Ca2+、actin、PIP2结合位点,actin序列中包含了gelsolin、ATP、profiling结合位点。比对结果表明,actin基因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的同源性达到94%—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枝吻 凝溶胶蛋白 肌动蛋白 基因克隆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I)基因的两种枝吻纽虫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斌 阎冰 周浩郎 《广西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215-218,共4页
为了探讨纽虫之间的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对取自北海和湛江的中华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sinensis)26个样本和湛江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zhanjiang Pnsis)3个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COD基因部分片段进行序列测定,... 为了探讨纽虫之间的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对取自北海和湛江的中华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sinensis)26个样本和湛江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zhanjiang Pnsis)3个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COD基因部分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并结合从GenBank下载的其它纽虫序列,分析它们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中华枝吻纽虫26个个体共检测17个单倍型,湛江枝吻纽虫3个个体共检测到2个单倍型,其长度均为615bp;枝吻纽虫个体核苷酸序列A、T、G、C的含量相近,碱基组成均表现出A+T含量偏倚,即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中华枝吻纽虫的17个单倍型以及湛江枝吻纽虫的2个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0.013和0.008;而两种枝吻纽虫COI基因序列的遗传差异很大,彼此之间的遗传距离都在0.194以上,加之分子系统树(NJ)的拓扑结构也显示,作为同属的两种枝吻纽虫没有聚成1支,而是各自成支,这些表像都支持两种枝吻纽虫分别为独立有效物种的观点。中华枝吻纽虫的17个单倍型聚为1支后,与Cerebratulus marginatus,C.1acteus聚为1大支,而湛江枝吻纽虫的2个单倍型聚为1支后,与Lineus ruber和L.lon gissimus聚为1大支,表明枝吻纽虫属(Dendrorhynchus)并非单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枝吻 湛江枝吻 线粒体DNA COI基因 系统发生
下载PDF
温度和手术对扁额原细首纽虫渗透压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斌 孙世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2-228,共7页
研究3个温度下(5℃、15℃、25℃),扁额原细首纽虫在外界渗透压变化时体内渗透压的的变化以及手术(切头和中切)对其渗透压调节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对扁额原细首纽虫的渗透压调节具有较大影响。在25℃、96 h内,当纽虫处于低渗环境(... 研究3个温度下(5℃、15℃、25℃),扁额原细首纽虫在外界渗透压变化时体内渗透压的的变化以及手术(切头和中切)对其渗透压调节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对扁额原细首纽虫的渗透压调节具有较大影响。在25℃、96 h内,当纽虫处于低渗环境(盐度10和20)时,其体内渗透压先降后升,当其处于高渗环境(盐度40)时,其体内渗透压先升后降,表现为1个渗透压调节者。在15℃和5℃,纽虫的体内渗透压基本上是随着环境的渗透压变化而变化,表现为1个渗透压随变者。手术对扁额原细首纽虫的渗透压调节能力具有明显的影响。去头纽虫丧失了调节渗透压的能力,其体内渗透压随着环境渗透压变化而变化。当纽虫被中切为两段时,具有头部的身体前部能像完整纽虫一样调节其体内渗透压,而身体后段的渗透压随环境的渗透压变化而变化,没有明显的调节能力。结果显示头部器官(脑神经节)对这种纽虫维持渗透压调节能力是必要的,该纽虫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来调控其渗透压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额原细首 渗透压调节 手术 温度
下载PDF
中国沿海首次发现耳盲属(有针纲:单针目:耳盲科)间隙纽虫
16
作者 孙世春 许苹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9-254,共6页
耳盲属(Ototyphlonemertes)是一类体型细小、具平衡囊、于海洋沙间隙生活的特殊的纽虫,在全球沿海、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区广泛分布,但在中国沿海尚无报道。近年在青岛(36°03′N,120°21′E)潮间带粗沙中采到了耳盲纽虫标本,... 耳盲属(Ototyphlonemertes)是一类体型细小、具平衡囊、于海洋沙间隙生活的特殊的纽虫,在全球沿海、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区广泛分布,但在中国沿海尚无报道。近年在青岛(36°03′N,120°21′E)潮间带粗沙中采到了耳盲纽虫标本,经形态鉴定包含长座耳盲纽虫(Ototyphlonemertes dolichobasis)和马丁诺夫耳盲纽虫(O.martynovi)两种。长座耳盲纽虫过去仅在模式产地日本大土湾发现,与原始描述相比,青岛的标本个体较大,针座及主针略小,但针座长与针座宽、主针长与针座长的比例与原始描述一致。青岛的马丁诺夫耳盲纽虫标本与原始描述形态一致,唯个体较小,其头触毛公式与在越南文峰湾报道的近似种Ototyphlonemertes cf.martynovi不同。标本保存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动物门 耳盲科 长座耳盲 马丁诺夫耳盲 中国新纪录
原文传递
中国沿海三井卷曲纽虫的分布与COI序列分析
17
作者 高凯梦 孙世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32,共7页
本研究通过形态和DNA分类相结合的方法确认了三井卷曲纽虫(Emplectonema mitsuii)在中国沿海的分布,共在浙江泗礁山、嵊山岛、枸杞岛、东极岛、大陈岛、南麂岛、柴屿和海南文昌8地发现本种。中国标本的形态与三井卷曲纽虫的原始描述基... 本研究通过形态和DNA分类相结合的方法确认了三井卷曲纽虫(Emplectonema mitsuii)在中国沿海的分布,共在浙江泗礁山、嵊山岛、枸杞岛、东极岛、大陈岛、南麂岛、柴屿和海南文昌8地发现本种。中国标本的形态与三井卷曲纽虫的原始描述基本一致,但体型、吻针及针座明显较小。COI序列分析显示,中国沿海21个样品间COI序列平均遗传距离为0.0004(未校正p-距离),包含3个单倍型,其中90%的个体共享主单倍型1,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为0.186±0.110,平均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04±0.0002,说明其遗传分化很低,可能经历过瓶颈效应或种群是由少数个体通过奠基者效应形成。中国样品与韩国济州岛样品、日本忍路样品间的遗传差异较高(平均p-距离为0.01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井卷曲 地理分布 遗传多样性 东海 南海
下载PDF
浙江枝吻纽虫吻的形态学研究
18
作者 李振 李晔 +1 位作者 江锦坡 李太武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3-46,共4页
采用组织学、电镜技术等手段对浙江枝吻纽虫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阐述浙江枝吻纽虫吻的结构与其他分枝纽虫吻的组织结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枝吻纽虫吻为一条长的肌肉组织的管道结构,一端连着头部组织,一端延伸在一个封闭的空... 采用组织学、电镜技术等手段对浙江枝吻纽虫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阐述浙江枝吻纽虫吻的结构与其他分枝纽虫吻的组织结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枝吻纽虫吻为一条长的肌肉组织的管道结构,一端连着头部组织,一端延伸在一个封闭的空腔中。吻腔环肌层与体壁环肌层没有交叉点,但是吻腔壁背面的环肌与体壁背面的环肌通过一束肌肉而交织在一起。在吻壁处富含大量的分泌细胞和神经细胞。当吻离体后,在普通海水中伸缩能维持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动物门 枝吻
下载PDF
浙江枝吻纽虫肌动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重组蛋白的体外自组装
19
作者 李晔 陈蕾 +3 位作者 周君 李成华 苏秀榕 李太武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3-118,共6页
肌动蛋白(actin)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细胞内肌动蛋白通过与actin结合蛋白(actin binding proteins,ABPs)相互作用,形成以F-actin为基础多种ABPs参与装配的高度有序的超分子聚合结构,行使各种重要生理功能。根据已获得的浙江枝吻纽虫a... 肌动蛋白(actin)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细胞内肌动蛋白通过与actin结合蛋白(actin binding proteins,ABPs)相互作用,形成以F-actin为基础多种ABPs参与装配的高度有序的超分子聚合结构,行使各种重要生理功能。根据已获得的浙江枝吻纽虫actin的全长cDNA序列,构建actin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A,并转化至E.coliBL21菌株,经IPTG诱导后,重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被大量表达。重组蛋白经Ni-NTA Agarose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后,进一步透析复性,SDS-PAGE显示纯化复性后的r-actin的相对分子量约为43 kD,在体外聚合条件下,采用激光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m icroscope,AFM)技术,对r-actin通过自装配过程形成的大尺度聚集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发现,r-actin在体外通过自装配过程除了形成无序的蛋白堆积物之外,还能够聚合形成复杂的离散结构,包括树状分支的纤维丛、无规卷曲的纤维簇等。Actin自装配过程反映了其固有的聚合热力学特性,深入探索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ABPs在体内actin超分子聚合结构体系装配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枝吻 肌动蛋白 原核表达 AFM 自组装
下载PDF
褪黑激素对香港细首纽虫(Cephalothrix hongkongiensis)性腺发育的影响及羟基吲哚-O-甲基转移酶(HIOMT)的测定
20
作者 李应东 孙世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53-1358,共6页
本文研究了去头术和外源褪黑激素对香港细首纽虫(Cephalothrix hongkongiensis)性腺发育的影响,并对褪黑激素合成酶HIOMT进行了Western blot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去除头部可快速诱导香港细首纽虫的性腺发育,处理40天后配... 本文研究了去头术和外源褪黑激素对香港细首纽虫(Cephalothrix hongkongiensis)性腺发育的影响,并对褪黑激素合成酶HIOMT进行了Western blot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去除头部可快速诱导香港细首纽虫的性腺发育,处理40天后配子完全成熟,而对照组(完整个体)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未发现性腺。这说明香港细首纽虫头部具有抑制性腺发育的物质(激素)。外源褪黑激素对香港细首纽虫的性腺发育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Western bolt结果显示,在38k Da处有阳性条带;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发现,脑神经节的几个神经细胞有阳性反应,说明香港细首纽虫的脑神经节中存在HIOMT,具有合成褪黑激素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头术 褪黑激素 性腺发育 羟基吲哚-O-甲基转移酶(HIOMT) 香港细首 形动物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