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黏合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纺黏非织造材料性能及其过滤机制
1
作者 刘金鑫 周雨萱 +2 位作者 朱柏融 吴海波 张克勤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为研究热黏合加固技术对双组分纺黏非织造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聚乙烯(PE)为皮层组分、聚丙烯(PP)为芯层组分,采取热轧和热风2种热黏合方式制备了PE/PP皮芯型双组分纺黏非织造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自动滤料测试仪、孔径测试仪... 为研究热黏合加固技术对双组分纺黏非织造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聚乙烯(PE)为皮层组分、聚丙烯(PP)为芯层组分,采取热轧和热风2种热黏合方式制备了PE/PP皮芯型双组分纺黏非织造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自动滤料测试仪、孔径测试仪、渗水性测定仪等对2种方法制备的纺黏非织造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并对造成过滤性能不同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阐释纤维滤材的过滤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面密度的增加,热轧黏合纺黏非织造材料的平均孔径逐渐减小,耐静水压逐渐增加,其中面密度为80 g/m^(2)时,平均孔径为25.74μm,耐静水压为3.14 kPa;热风黏合纺黏非织造材料在低阻力、高容尘、品质因数方面的表现均优于热轧黏合纺黏非织造材料,其中面密度为80 g/m^(2)时,以质量中值直径为0.26μm的NaCl气溶胶为过滤媒介,在32 L/min的测试流量下,电晕驻极后热风黏合纺黏非织造材料的过滤效率为76.62%,过滤阻力仅为15.85 Pa;纤维过滤材料的孔隙率越大其过滤阻力越小,容尘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聚丙烯 双组分纤维 非织造材料 空气过滤材料 过滤机制 电晕驻极
下载PDF
聚苯胺/MXene@聚丙烯复合非织造柔性pH值传感器的制备及其传感性能
2
作者 朱祥祥 孙辉 于斌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19-426,共8页
为制备基于聚丙烯纺黏非织造材料(Polypropylene spunbonded nonwoven fabric,PP SF)的双电极柔性pH值传感器,在PP SF表面涂覆油性聚氨酯(Oil-based polyurethane,OPU),制备得到OPU/PP SF,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将作为参比电极的银/氯化银(Ag... 为制备基于聚丙烯纺黏非织造材料(Polypropylene spunbonded nonwoven fabric,PP SF)的双电极柔性pH值传感器,在PP SF表面涂覆油性聚氨酯(Oil-based polyurethane,OPU),制备得到OPU/PP SF,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将作为参比电极的银/氯化银(Ag/AgCl)浆料和导电碳浆料分别移印至OPU/PP SF表面;利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酸掺杂聚苯胺(Polyaniline,PANI),将其与经超疏水改性的F-Ti_(3)C_(2)T_(x)MXene结合,再涂覆在C层表面,形成PANI/F-Ti_(3)C_(2)T_(x)MXene@PP SF柔性pH值传感器。结果表明:PANI/F-Ti_(3)C_(2)T_(x)MXene@PP SF柔性pH值传感器表面呈现珊瑚状结构,在pH值为2~10时,PANI/F-Ti_(3)C_(2)T_(x)MXene@PP SF柔性pH值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比PP SF有所提高,灵敏度(-37.07 mV/pH)高,线性度(R2=0.98)好,具有低电位变化率(0.092 mV/h)和良好的重现性(灵敏度标准偏差为0.36%)。该研究可为基于聚丙烯纺黏非织造材料基材的柔性pH值传感器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非织造材料 柔性pH值传感器 聚苯胺 MXene 银/氯化银 丝网印刷
下载PDF
双组分纺黏非织造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尤鑫鑫 吴海波 +1 位作者 朱宏伟 乔国华 《产业用纺织品》 2022年第10期11-16,共6页
介绍了目前市场上主流的3种双组分纤维,分别为皮芯型、并列型和基质-原纤型(海岛型、橘瓣型),概述了影响双组分纤维性能的主要因素——纤维的组成成分及比例、纤维截面形状、纤维组分间界面及纺丝组件,介绍了近10年来双组分纺黏法非织... 介绍了目前市场上主流的3种双组分纤维,分别为皮芯型、并列型和基质-原纤型(海岛型、橘瓣型),概述了影响双组分纤维性能的主要因素——纤维的组成成分及比例、纤维截面形状、纤维组分间界面及纺丝组件,介绍了近10年来双组分纺黏法非织造材料的进展,及其在医疗卫生、空气过滤等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性能 非织造材料 双组分纤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