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TiO_2对造纸白水中DCS的除去与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小泉 沈文浩 +1 位作者 刘焕彬 寇顺利 《造纸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109,120,共4页
造纸白水封闭循环是解决纸厂节约用水的有效途径之一,除去与控制白水中DCS是其关键技术。实验室模拟循环抄纸过程,应用常规助留助滤剂与纳米TiO2胶体及其二元复配助留助滤剂体系,测定白水中COD值,以其表征DCS浓度随着抄纸循环次数增加... 造纸白水封闭循环是解决纸厂节约用水的有效途径之一,除去与控制白水中DCS是其关键技术。实验室模拟循环抄纸过程,应用常规助留助滤剂与纳米TiO2胶体及其二元复配助留助滤剂体系,测定白水中COD值,以其表征DCS浓度随着抄纸循环次数增加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不使用或使用常规助留助滤剂时,白水中的DCS浓度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但当使用纳米TiO2胶体或其相应二元复合体系作为助留助滤剂时,白水中的DCS在初始阶段增加,随即达到稳定值。这一研究结果说明纳米TiO2胶体具有除去与控制白水中DCS的功能。纳米TiO2胶体对DCS溶液自动滴定作用机理研究显示,这一功能是通过吸附絮凝起作用的,絮凝过程并非电荷中和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胶体 DCS 白水封闭循环 机理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胶体对脱墨浆中DCS絮聚去除的GC-MS研究(英文)
2
作者 寇顺利 陈小泉 +1 位作者 刘焕彬 李翠翠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6-21,共6页
采用GC-MS表征絮聚前后DCS组分变化的方法研究了纳米TiO2胶体对脱墨浆中DCS絮聚去除的机理.结果表明,该脱墨浆中DCS可硅烷化主要组分为树脂酸、脂肪酸、苯二甲酸酯类物质、2,2-双(4-羟苯基)丙烷和甾醇类等物质;纳米Ti O2胶体对上述多数... 采用GC-MS表征絮聚前后DCS组分变化的方法研究了纳米TiO2胶体对脱墨浆中DCS絮聚去除的机理.结果表明,该脱墨浆中DCS可硅烷化主要组分为树脂酸、脂肪酸、苯二甲酸酯类物质、2,2-双(4-羟苯基)丙烷和甾醇类等物质;纳米Ti O2胶体对上述多数组分有较强的絮聚去除能力,去除机理主要为"桥连絮聚"作用,且去除效果随组分分子极性增大而增强,随分子结构的位阻屏蔽作用增强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胶体 溶解与胶粘性物质 絮聚 气质联用
下载PDF
造纸污水光催化处理及过程控制系统
3
作者 沈文浩 陈小泉 《中华纸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30,共4页
在用GC-MS方法分析广州某二次纤维造纸厂各工段污水成分的基础上,利用自制的纳米TiO2胶体分别光催化处理二次纤维造纸混合污水及经过SBR生化处理后的造纸污水;利用金卤灯模拟太阳光,进行了太阳光光催化处理造纸污水的研究;并设计了间歇... 在用GC-MS方法分析广州某二次纤维造纸厂各工段污水成分的基础上,利用自制的纳米TiO2胶体分别光催化处理二次纤维造纸混合污水及经过SBR生化处理后的造纸污水;利用金卤灯模拟太阳光,进行了太阳光光催化处理造纸污水的研究;并设计了间歇式光催化处理造纸污水系统及其自动控制系统。研究表明,光催化氧化法处理污水,尤其是造纸过程产生的含有大量木质素、有机氯酚高分子化合物的污水,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污水 光催化 纳米tio2胶体 控制系统
下载PDF
纳米TiO_(2)胶体光催化-磁絮凝回收深度处理造纸废水 被引量:5
4
作者 林英行 陈小泉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9-117,共9页
以纳米TiO_(2)(Nano-TiO_(2))为光催剂、Fe_(3)O_(4)/SiO_(2)(FS)为磁性絮凝剂,提出了一种通过调节pH值来实现Nano-TiO_(2)磁絮凝回收及解絮凝释放的回收再利用系统;研究了FS/Nano-TiO_(2)质量比和相同质量比下Nano-TiO_(2)浓度对系统... 以纳米TiO_(2)(Nano-TiO_(2))为光催剂、Fe_(3)O_(4)/SiO_(2)(FS)为磁性絮凝剂,提出了一种通过调节pH值来实现Nano-TiO_(2)磁絮凝回收及解絮凝释放的回收再利用系统;研究了FS/Nano-TiO_(2)质量比和相同质量比下Nano-TiO_(2)浓度对系统絮凝性能的影响,考察了造纸废水预处理方式对Nano-TiO_(2)光催化-磁絮凝回收循环光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S/Nano-TiO_(2)质量比越大或相同质量比下NanoTiO_(2)浓度越高,两者形成的FS/Nano-TiO_(2)絮凝体的沉降速率越快,越有利于Nano-TiO_(2)的磁絮凝回收;经浓度为0.6 g/L Nano-TiO_(2)絮凝处理后的造纸废水(SBR-T)在光催化降解180 min后,其COD_(Cr)、固体悬浮物、浊度及色度分别下降了89.2%、98.2%、99.3%和99.3%,基本实现造纸废水的深度处理;相较于离心处理的造纸废水(SBR-C)的光催化降解性能(下降了25.2%),SBR-T的光催化降解性能仅下降了11.4%,表明预先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可减少回收再利用过程中Nano-TiO_(2)的流失,使系统保持较高的降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_(2)胶体 Fe_(3)O_(4)/SiO_(2) 光催化 磁性絮凝 造纸废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