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纳米管中纳米空间的物质结构 被引量:3
1
作者 施祖进 邱汉迅 顾镇南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99-512,共14页
填充碳纳米管不但能改变碳纳米管本身的电学和力学性质,而且能改变被填充物质的性质。本文就有关多层、双层、单层碳纳米管的管内填充,主要以TEM为表征技术,对碳纳米管内纳米限域空间中物质的结构、性质等的研究作了简要的总结。
关键词 纳米 填充 电子显微镜 纳米空间 物质结构
下载PDF
微/纳流控单细胞分析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林玲 《生命科学仪器》 2020年第4期19-26,11,共9页
活体单细胞分析是细胞生物学、疾病病理学、药物研发、医学诊疗等研究学科的热点,对于揭示生命体规律与探究重大疾病机理等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单细胞分析主要针对大量的细胞样本或者裂解单个细胞,获得细胞的平均信息,掩盖了单个细胞... 活体单细胞分析是细胞生物学、疾病病理学、药物研发、医学诊疗等研究学科的热点,对于揭示生命体规律与探究重大疾病机理等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单细胞分析主要针对大量的细胞样本或者裂解单个细胞,获得细胞的平均信息,掩盖了单个细胞之间的差异、实时、连续的数据分析,使得生物医学等很多领域的发展受到限制。微/纳流控芯片技术作为细胞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可将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中的多种单元技术灵活的集成在一个可控的微小平台上,具有集成度高、检测时间短、试剂消耗少、并且能够与较多检测装置联用等优势。因此微/纳流控芯片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在单细胞捕获、分离和单细胞检测等复杂的操作。本篇综述了目前微/纳流控技术在单细胞分析的应用,重点阐述单细胞捕获、操作和生化研究,并对微/纳流控技术在单细胞分析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纳流控 单细胞 生化分析 纳米空间
下载PDF
在纳米空间分散:——基于微乳化技术的新性能密封胶
3
《化工流程》 2002年第03M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纳米空间 分散 微乳化技术 性能 密封胶 全氟弹性体
下载PDF
延长油田长7致密油储层CO_2驱替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党海龙 肖前华 +2 位作者 高瑞民 戚志林 畅斌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8-303,共6页
常规开发方式难以动用致密油储层流体,原油采出程度低.为探索更高效的驱油方式,以延长油田长7致密油储层为研究对象,选取实际储层样品,对比研究了单纯CO_2驱替与水驱替至含水率(体积分数)为60%时转CO_2-水交替驱替的长岩心驱替的实验研... 常规开发方式难以动用致密油储层流体,原油采出程度低.为探索更高效的驱油方式,以延长油田长7致密油储层为研究对象,选取实际储层样品,对比研究了单纯CO_2驱替与水驱替至含水率(体积分数)为60%时转CO_2-水交替驱替的长岩心驱替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单纯CO_2驱替和CO_2-水交替驱替2种方式的驱油效率明显高于单纯水驱替效率.其中,CO_2驱替效率可达50%以上;水驱替至含水率为60%时转CO_2-水交替驱替,驱油效率可达60%以上.通过核磁共振结合高速离心等测试手段对储层流体可动用性分析发现,储层中60%以上的流体赋存于纳米级空间,纳米级空间的可动用量仅有7%左右,储层流体极难动用. CO_2与原油间的物理化学作用起到了原位改质的效果,驱油效率得到了提升. CO_2-水交替存在造成贾敏效应,减缓水驱突进,强化纳米级低速渗流通道向储层必然渗流通道转变,驱油效率同样可得到提升.研究结果可为延长油田长7致密油储层CO_2驱替先导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CO2驱替 CO2-水交替驱替 可动流体 核磁共振 纳米空间可动用量
下载PDF
肽适体修饰纳米孔道对L⁃精氨酸的灵敏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忠 郭佩弦 +6 位作者 薛书蕾 肖忠良 谭淑琪 亢璇 冯泽猛 印遇龙 马天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2,共8页
氨基酸是生命之源,其中L⁃精氨酸(L⁃Arg)是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一种重要氨基酸,同时也是重要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因此,开发高选择性的L⁃Arg检测方法在生物分析领域十分重要.本文在Uniprot数据库29185个蛋白质序列中筛选出特异性结合L⁃Arg... 氨基酸是生命之源,其中L⁃精氨酸(L⁃Arg)是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一种重要氨基酸,同时也是重要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因此,开发高选择性的L⁃Arg检测方法在生物分析领域十分重要.本文在Uniprot数据库29185个蛋白质序列中筛选出特异性结合L⁃Arg的多肽序列(序列为CFGHIHEGY),经ITC验证后,将其作为识别元件固定在子弹形纳米孔道尖端表面.在纳米空间限域效应下,利用多肽与L⁃Arg特异性结合前后构象由伸展状态向蜷缩状态的变化,调控纳米孔道离子输运特性变化,从而实现对L⁃Arg的选择性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多肽修饰纳米孔道对L⁃Arg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线性范围为1~100 nmol/L,检出限低至1 nmol/L.该研究为氨基酸高选择性、高灵敏检测提供了新方法,同时也为多肽修饰仿生离子通道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道 离子通道 纳米空间限域效应 多肽 L⁃精氨酸检测
下载PDF
Interaction of Neuronal Tau with DNA in Nano-Space
6
作者 QuM.H. HuaQ. +1 位作者 LiH. HeR.Q. 《Science Foundation in China》 CAS 2004年第1期56-56,共1页
In this study, the binding oftau to DNA is investi-gated by the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Using polynucleotide as probe, we find that tau bound to dou-ble-stranded DNA but not to single-stranded DNA. For-m... In this study, the binding oftau to DNA is investi-gated by the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Using polynucleotide as probe, we find that tau bound to dou-ble-stranded DNA but not to single-stranded DNA. For-mation of tau-polynucleotide complex is interfered at alkaline pH and high concentration of NaCl, but is not affected by dithiothreiotol.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s that the protein associated with the nucleic acid in a necklace manner. Neverthel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DNA 纳米空间 结构分析 多聚核苷酸探针
原文传递
中国大型气田的分布规律及下一步勘探方向 被引量:29
7
作者 魏国齐 李君 +7 位作者 佘源琦 张光武 邵丽艳 杨桂茹 关辉 杨慎 蔺洁 王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25,共14页
随着我国天然气业务的快速发展及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规模储量的发现难度越来越大。为了加强天然气勘探规模接替新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在梳理天然气勘探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现今规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的主要领域、研究大型气田统计规律... 随着我国天然气业务的快速发展及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规模储量的发现难度越来越大。为了加强天然气勘探规模接替新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在梳理天然气勘探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现今规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的主要领域、研究大型气田统计规律及成藏特征等的基础上,划分了中国大型气田形成体系并总结了不同体系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克拉通盆地碳酸盐岩古隆起、大面积平缓斜坡致密砂岩、前陆盆地逆冲构造为我国现今规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的主体领域;(2)大型气田形成体系可划分为"克拉通裂陷与古隆起、低坡敞流湖稳定斜坡、山前断陷逆冲构造、陆内拉分断陷断隆与火山岩、陆缘走滑断陷背斜构造"五大常规大型气田形成体系,以及"纳米微空间吸聚"非常规气形成体系;(3)每个地质旋回时代都存在着一个常规大气田形成的核心体系;(4)单个体系内往往形成源内未运移、规模输导终止点两大层次气田的群体聚集,而多体系叠合区则由多种因素控制形成序列聚集;(5)多体系叠合区为大气田富集领域,中部多应力枢纽区是天然气的汇聚区。进而指出了未来我国天然气勘探新方向及领域:(1)"克拉通裂陷与古隆起"体系,包括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塔里木盆地寒武系、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奥陶系;(2)"山前断陷逆冲构造"体系,包括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逆冲构造转换带、四川盆地西北部、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等;(3)"陆缘走滑断陷背斜构造"体系,如东部海域盆地;(4)"纳米微空间吸聚"体系,包括中国南方富有机质页岩和中部鄂尔多斯盆地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型气田 分布规律 新领域 克拉通裂陷与古隆起 山前断陷逆冲构造 陆缘走滑断陷背斜构造 纳米空间吸聚
下载PDF
古龙页岩油有效开发关键理论技术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2
8
作者 袁士义 雷征东 +5 位作者 李军诗 么忠文 李斌会 王瑞 刘一杉 王青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2-572,共11页
针对古龙页岩油地下储集状态、开采机理、原油流动、高效采出4大问题,提出了高效开发面临的关键理论技术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页岩储集层不同储集空间中的流体赋存状态、流体相态变化、开采机理、原油启动机制、流态和流动规律、... 针对古龙页岩油地下储集状态、开采机理、原油流动、高效采出4大问题,提出了高效开发面临的关键理论技术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页岩储集层不同储集空间中的流体赋存状态、流体相态变化、开采机理、原油启动机制、流态和流动规律、开采方式和提高采收率途径等方面的重点探索研究,给出了页岩油多尺度赋存状态及纳米限域空间流体相态特征,明确了以压裂缝-页理缝-基质渗吸为核心的多相、多尺度流动模式及开采机理,初步建立了相应的多尺度流动数学模型和可采储量评价方法,探讨了早期补能开发模式及采收率达到30%的可行性。据此提出古龙页岩油有效开发进一步重点研究方向:(1)攻关岩心、流体原位原始状态取样及无损测试技术;(2)构建高温、高压、纳米尺度室内模拟实验方法;(3)研发融合多尺度、多流态的数值模拟技术与规模化应用软件;(4)攻关无水体系(CO_(2))压裂技术方法和增加垂直裂缝高度的压裂工艺;(5)探索早期补能提高采收率方法;(6)实施全生命周期技术经济评价。同时建议尽快开展多系列矿场试验,验证理论认识,优选开采方式,形成配套技术,提供可推广的开发模式,支撑和引领古龙页岩油规模有效开发上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油 陆相页岩油 纳米限域空间 开采机理 流动模式 早期补能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FIB-TOF-SIMS联用技术在矿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涛 葛祥坤 +1 位作者 范光 郭冬发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9年第4期247-252,共6页
基于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的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联用技术同时具备了聚焦离子束高空间分辨率以及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轻元素、同位素分析以及较低的元素检出限的优势。可以实现:扫描电镜下原位分析H、Li、Be、B等轻元素;元素分布... 基于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的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联用技术同时具备了聚焦离子束高空间分辨率以及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轻元素、同位素分析以及较低的元素检出限的优势。可以实现:扫描电镜下原位分析H、Li、Be、B等轻元素;元素分布的纳米级横向空间分辨率;元素三维空间分布。能够同时得到纳米级矿物的形貌、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空间分布信息,该技术在地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 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 元素三维空间分布 轻元素分析 纳米空间分辨率
下载PDF
限域传递机制初探:以限域状态为切入点描述传递阻力 被引量:2
10
作者 覃瑶 张禹萌 +4 位作者 潘雪玲 王文强 戴正兴 朱育丹 陆小华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85,共12页
纳米限域空间中分子的传递是新一代化工过程的共性问题。限域空间引入界面润湿性与限域自由度,导致固体-流体受到的非对称相互作用显著,使得流体状态大幅度偏离均一主体相,经典传递理论不再适用。面向限域的传递理论的缺失,已不能满足... 纳米限域空间中分子的传递是新一代化工过程的共性问题。限域空间引入界面润湿性与限域自由度,导致固体-流体受到的非对称相互作用显著,使得流体状态大幅度偏离均一主体相,经典传递理论不再适用。面向限域的传递理论的缺失,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工发展的需求。本文综述本团队及前沿的限域传递研究工作,并基于统计力学与非平衡热力学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前沿研究分别涵盖三个角度:新自由度下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决定流体反常状态,反常状态描述流体限域传递物性,反常传递物性描述限域传递阻力实现通量描述。针对三个角度,总结出限域传递阻力雏形,并从三个角度对限域热点工作初探分析,以限域状态为起点,将三个角度贯通是发展限域传递模型的方向,进而为现代化工发展基础数据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限域空间 限域传递 限域状态 传递阻力
下载PDF
微-纳米受限空间原油-天然气最小混相压力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兵 钟梦颖 +3 位作者 赵金洲 王典林 Kadet Valeriy 游君昱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04-1613,共10页
微-纳米受限空间原油-天然气的最小混相压力(MMP)对致密/页岩油储层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参数优化、方案设计及产能预测至关重要,但至今尚缺少获取该参数的可靠方法。针对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一种微-纳米受限空间原油-天然气界面张力(IFT)... 微-纳米受限空间原油-天然气的最小混相压力(MMP)对致密/页岩油储层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参数优化、方案设计及产能预测至关重要,但至今尚缺少获取该参数的可靠方法。针对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一种微-纳米受限空间原油-天然气界面张力(IFT)计算方法,通过原油-天然气相平衡计算得到Parachor模型参数从而计算出IFT,并基于界面张力消失法(VIT)预测MMP。该方法改进了气液平衡计算及Peng-Robinson状态方程,考虑了毛细管压力并修正了流体的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简化了传统计算方法,并将气/液相压力考虑到平衡常数Ki的迭代公式中。通过设计8组不同组分天然气并以长庆油田原油和拟注入天然气为实例,分别计算了孔隙半径r_(p)为5000 nm、1000 nm、500 nm、100 nm、10 nm时的IFT和MMP。计算结果表明,压力越高,IFT越小;在r_(p)为100~5000 nm时,原油-天然气体系的IFT和MMP基本不受r_(p)的影响;当r_(p)≤100 nm时,IFT和MMP显著降低,MMP最大降幅达38.76%,说明致密/页岩油储层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相比常规储层注天然气更容易混相。原油-天然气体系的MMP与C2—C4含量呈现负相关性,且r_(p)越小,MMP递减速度越快,最大降幅达57.33%(r_(p)=10 nm,C2—C4摩尔分数增至40%)。将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数据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受限空间 天然气 界面张力 最小混相压力 长庆油田
原文传递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光阳极的几何参数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丁辉 王鸣 +1 位作者 杜兆富 赵栋梁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14年第2期41-51,共11页
高度有序的TiO2纳米管阵列因其能够减少纳米管间的连接,增强矢量电子传递,抑制电子复合过程和增强光的散射,被认为是制作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优秀材料。影响电池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纳米管厚度,纳米管长度,纳米管孔径,纳米管内... 高度有序的TiO2纳米管阵列因其能够减少纳米管间的连接,增强矢量电子传递,抑制电子复合过程和增强光的散射,被认为是制作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优秀材料。影响电池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纳米管厚度,纳米管长度,纳米管孔径,纳米管内空间。集中讨论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光阳极的几何参数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影响,目的是找出纳米管光阳极理论上最佳的几何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纳米管阵列 壁厚 纳米管长度 纳米管孔径 纳米管内空间
原文传递
纳米限阈下的水分子作为载体的信号转换、传导和放大
13
作者 涂育松 修鹏 方海平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68,共10页
通常各种信号处理器,如放大器、分流器等,都是利用电子或者光子进行信号的处理,当处理器小到纳米或分子尺度时,由于分子体系固有的复杂性,和来自热涨落和纳米尺度上区间信号的相互干扰等原因,分子层次上信号的准确传递、转换和放大常常... 通常各种信号处理器,如放大器、分流器等,都是利用电子或者光子进行信号的处理,当处理器小到纳米或分子尺度时,由于分子体系固有的复杂性,和来自热涨落和纳米尺度上区间信号的相互干扰等原因,分子层次上信号的准确传递、转换和放大常常是十分困难的.从分子层次的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看,与静电相互作用的慢衰减方式和范德华作用的快速衰减方式相比,极性分子的偶极相互作用是屏蔽热噪声的影响且有效地避免分支信号间的干扰而实现分子层次上的长程信号传递的有效方法.本文回顾了如何利用限阈于特定管径的碳纳米管内的水分子单链有效地进行将单电子电量大小的电信号转换成偶极信号,并在常温热噪声的环境中实现有效地分子层次的长程信号传导,并进一步利用Y型水分子单链实现分子层次信号的放大.本文还讨论了Y型水分子单链实现分子层次信号放大的鲁棒性,并利用在水分子之外的极性小分子链——尿素分子链,再次展现这种通过偶极相互作用来实现分子层次的信息处理方式.对于人们设计新型的纳米信号传输器件、理解生物信号传递机制,这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尺度信号 信号传递与放大 水分子偶极信号 分子极性 纳米受限空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