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SP工艺生产低碳钢中的纳米碳化物及其对钢的强化作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傅杰 康永林 +3 位作者 柳德橹 周德光 王中丙 陈贵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8-331,共4页
用化学相分析及x射线小角散射法研究了CSP工艺生产HSLC钢中碳化物的成分、数量及粒度分布,发现尺寸小于18 nm的碳化物含量大于文献中测定的CSP含Nb的HSLA钢中尺寸小于18nm的Nb(CxNy)含量.对纳米级碳化物对钢的强化作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低碳钢 CSP工艺 纳米碳化物 强化作用 化学相分析 X射线小角散射法
下载PDF
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27
2
作者 霍向东 夏继年 +2 位作者 李烈军 彭政务 陈松军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5-112,共8页
简要回顾了国内外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的发展历程,详细论述了700 MPa以上级别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的研发现状,着重阐述了钛微合金化高强钢中纳米碳化物析出行为(形变诱导析出与相间析出)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钛微合金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旨在进... 简要回顾了国内外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的发展历程,详细论述了700 MPa以上级别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的研发现状,着重阐述了钛微合金化高强钢中纳米碳化物析出行为(形变诱导析出与相间析出)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钛微合金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旨在进一步完善钛微合金化物理冶金学理论,为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的发展和工业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钛微合金化 控轧控冷工艺 纳米碳化物 形变诱导析出 相间析出
原文传递
CSP生产Ti微合金化高强钢中纳米碳化物 被引量:20
3
作者 霍向东 毛新平 +2 位作者 吕盛夏 林振源 陈麒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41-946,共6页
采用光学金相、电子显微术和化学相分析的方法并结合热力学计算,分析了紧凑式带钢生产(CSP)的Ti微合金化高强钢中的析出物及其析出规律.研究发现:高强钢中存在微米尺寸的立方TiN析出和大量纳米尺寸的析出物粒子;钢中MX相(M=Ti,Mo,Cr;X=C... 采用光学金相、电子显微术和化学相分析的方法并结合热力学计算,分析了紧凑式带钢生产(CSP)的Ti微合金化高强钢中的析出物及其析出规律.研究发现:高强钢中存在微米尺寸的立方TiN析出和大量纳米尺寸的析出物粒子;钢中MX相(M=Ti,Mo,Cr;X=C,N)的质量分数为0.0927%,其中10 nm以下的析出物占26.9%;均热之前和均热过程TiN已基本全部析出,连轧前TiC不具备析出的热力学条件;降低钢中N和S含量、严格控制卷取温度可增加TiC的体积分数,降低γ→α相变温度可以阻止细小碳化物长大.结果表明,析出物总的沉淀强化效果约为156 MPa,并能通过化学成分和工艺的控制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紧凑式带钢生产 微合金化 纳米碳化物 沉淀强化
原文传递
超快速冷却条件下Ti微合金钢中纳米碳化物及其强化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杜开平 于月光 +2 位作者 张淑婷 王昭东 傅杰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4期27-32,共6页
具有较高强度的Ti微合金钢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及国防工业的各个领域.针对超快速冷却条件下(轧制冷却速度高达64℃/s)的Ti微合金钢,采用无损电解提取技术获得Ti微合金钢中的纳米碳化物.在此基础上,运用化学相分析、X射线小角散射及透... 具有较高强度的Ti微合金钢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及国防工业的各个领域.针对超快速冷却条件下(轧制冷却速度高达64℃/s)的Ti微合金钢,采用无损电解提取技术获得Ti微合金钢中的纳米碳化物.在此基础上,运用化学相分析、X射线小角散射及透射电镜综合分析纳米碳化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并考察其强化作用.结果表明:Ti微合金钢中存在大量纳米尺寸的FexC、TiC析出物,其平均粒度分别为76.06 nm和133.95 nm;同时,超快速冷却条件强化了FexC的析出行为,使得其析出强化增量达到243.8 MPa,而TiC的析出强化增量仅为63.1 MPa;然而,钢中每增加0.01%(质量分数)的TiC析出物(<40 nm)却可大幅贡献强化增量77.1 MPa,远高于Fe_xC析出物(<40 nm)的强化贡献量.因此,强化TiC的析出行为在提高钢屈服强度方面具有重要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微合金钢 纳米碳化物 析出强化 超快速冷却
下载PDF
石油焦反应研磨合成纳米碳化物 被引量:5
5
作者 崔晓龙 崔立山 +2 位作者 王来 齐民 王燕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7,共4页
对石油焦与Ti、Si混合粉末的反应研磨分别进行了研究 ,并对反应研磨过程中纳米碳化物的合成机理进行了探讨。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和BET法粒度测试结果表明 ,对两种混合粉末的反应研磨分别合成了纳米级六方晶型α SiC及立方晶型TiC。
关键词 石油焦 碳化钛 碳化硅 纳米粉末 反应研磨 纳米碳化物
下载PDF
高附加值石油焦新材料 被引量:6
6
作者 郑雁军 崔立山 +1 位作者 崔晓龙 徐春明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0-96,共7页
石油焦是一种廉价的石油副产品,主要成分为碳。在快速发展的材料科学中,石油焦作为碳源材料显示出独特的作用,可以用来制备包括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纳米碳化物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电流变材料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在内的新材料。这些... 石油焦是一种廉价的石油副产品,主要成分为碳。在快速发展的材料科学中,石油焦作为碳源材料显示出独特的作用,可以用来制备包括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纳米碳化物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电流变材料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在内的新材料。这些利用途径都大大提高了石油焦的附加值,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是石油焦传统应用领域以外的引人注目的新的应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活性炭 纳米碳化物 复合材料 电流变材料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轧制水冷速度对Ti微合金钢中纳米碳化物及其强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陆阳 郭占成 +2 位作者 高金涛 赵世强 杜开平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6期56-61,共6页
析出强化对于Ti微合金钢的强韧化具有重要贡献.针对不同轧制水冷速度下的Ti微合金钢,在明确其显微结构的基础上,采用非水溶液无损电解提取技术获得Ti微合金钢中的纳米碳化物,并根据纳米碳化物的物相组成和粒度分布特征计算出析出强化增... 析出强化对于Ti微合金钢的强韧化具有重要贡献.针对不同轧制水冷速度下的Ti微合金钢,在明确其显微结构的基础上,采用非水溶液无损电解提取技术获得Ti微合金钢中的纳米碳化物,并根据纳米碳化物的物相组成和粒度分布特征计算出析出强化增量.研究结果表明:Ti微合金钢中存在大量纳米尺寸的M_3C和MC类析出物,但较快的水冷速度抑制了二者的析出行为,使得二者占钢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同时,水冷速度的提高可细化M_3C类析出物粒度,但MC类析出物粒度与水冷速度无明显关系;整体而言,尽管高水冷速度强化了M_3C类析出物强化效果,并相对弱化了MC类析出物强化效果,但仍不可忽视MC类析出物的强化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微合金钢 纳米碳化物 析出强化 水冷速度
下载PDF
桁架用Nb-Mo微合金中锰钢强化机理及碳化物析出行为
8
作者 刘敏 郑志鹏 +5 位作者 甘利红 刘胤辰 刘震 张阳 冯波 刘春泉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8-203,共6页
探讨了自制移动式伞型跨越架桁架用Nb-Mo微合金中锰钢在快速加热淬火和奥氏体逆相变(RH-ART)处理后的强化机理和碳化物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微合金试验钢中的(Nb, Mo)C不仅在铁素体晶粒内部以及位错线上析出,起到阻碍位错移动的作用,进... 探讨了自制移动式伞型跨越架桁架用Nb-Mo微合金中锰钢在快速加热淬火和奥氏体逆相变(RH-ART)处理后的强化机理和碳化物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微合金试验钢中的(Nb, Mo)C不仅在铁素体晶粒内部以及位错线上析出,起到阻碍位错移动的作用,进而使得试验钢强度提升;并且(Nb, Mo)C在奥氏体与铁素体的晶界处析出,起到拖拽作用,抑制了奥氏体晶粒粗化速率。同时,在快速加热淬火和奥氏体逆相变处理后,大量的纳米级渗碳体析出,这有利于增加中锰钢中残留奥氏体含量。此外,在690℃温度下进行奥氏体逆相变,此时基体存在一定量的亚稳态碳化物颗粒,这有助于提高奥氏体的形核速率,还降低了C的平均扩散距离,即提高了奥氏体的生长速率,从而获得更多含量的残留奥氏体。试验钢具有超过49%的残留奥氏体含量,展现出了拉伸强度为779 MPa,断后伸长率为77.7%的优异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越架 中锰钢 强韧机制 纳米碳化物 析出物
原文传递
高速钢析出的纳米碳化物对刀具使用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敏纯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研究了高速钢刀具在超低温处理工艺条件下基体组织析出纳米碳化物结构的相变过程。析出的纳米结构不仅强化了刀具基体组织,显著增加了刀具的耐磨性,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切削刀具的使用寿命,表现出纳米结构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能。在超低温温... 研究了高速钢刀具在超低温处理工艺条件下基体组织析出纳米碳化物结构的相变过程。析出的纳米结构不仅强化了刀具基体组织,显著增加了刀具的耐磨性,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切削刀具的使用寿命,表现出纳米结构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能。在超低温温度场中,钢组织结构的转变是随机、超显微的,而且是一种逐渐的转变过程。以钢的"磨损量-时间"关系建立起高速钢超低温工艺条件下的组织结构转变特性图,为指导、制订出各种高速钢切削刀具的超低温处理工艺规范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钢 纳米碳化物 刀具 使用寿命 组织结构 超低温处理工艺
下载PDF
低合金钢中纳米碳化物相间析出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董浩凯 陈浩 +1 位作者 张弛 杨志刚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3-409,共7页
低合金钢中的相间析出现象自发现以来,凭借其独特的相变模式及规则分布的析出产物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又凭借其强度贡献高、扩孔性能好等优点而受到了汽车行业的广泛青睐。然而由于对其背后的物理机制尚不清楚,从而对相间... 低合金钢中的相间析出现象自发现以来,凭借其独特的相变模式及规则分布的析出产物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又凭借其强度贡献高、扩孔性能好等优点而受到了汽车行业的广泛青睐。然而由于对其背后的物理机制尚不清楚,从而对相间析出型高强钢的组织调控和性能优化提出了挑战。首先归纳了相间析出的典型形貌特征,描述了析出相的片间距、尺寸随温度的变化趋势;随后重点介绍了已有的解释相间析出现象的各类模型,并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同时提出了在基于溶质拖曳理论的基础上可定量描述铁素体长大与碳化物析出耦合相变动力学的建模设想;最后介绍了相间析出在工业上的应用,展望了其未来在含铁素体相高强钢的强度提升及抗氢脆性能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间析出 纳米碳化物 低合金钢 模型 工业应用
下载PDF
Ti-Mo微合金钢连续冷却过程中纳米碳化物的析出行为 被引量:4
11
作者 卜凡征 王玉斌 +3 位作者 吴庆美 王学敏 郑连辉 郭强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5-208,共4页
利用透射电镜对Ti-Mo微合金钢热轧后冷却过程中的析出相分布、形貌和尺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轧试验钢的基体组织主要由铁素体和少量贝氏体组成,较高的屈服强度主要得益于铁素体基体上形成的高体积分数的相间沉淀颗粒;这些粒子形成... 利用透射电镜对Ti-Mo微合金钢热轧后冷却过程中的析出相分布、形貌和尺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轧试验钢的基体组织主要由铁素体和少量贝氏体组成,较高的屈服强度主要得益于铁素体基体上形成的高体积分数的相间沉淀颗粒;这些粒子形成于热轧后的连续冷却过程中,主要是(Ti,Mo) C,尺寸约5~10 nm,对铁素体基体产生明显的沉淀强化作用。铁素体在相变初期由于较快的生长速度导致晶粒内很少形成相间沉淀,这类析出主要形成于相变中后期的铁素体基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o微合金钢 连续冷却 纳米碳化物 相间沉淀
原文传递
纳米硬质合金——21世纪的高科技产业
12
作者 刘舜尧 张春友 《新材料产业》 2001年第2期20-22,共3页
1 纳米硬质合金材料的兴起 纳米结构材料是80年代的重大发现。原因是材料的晶粒尺寸每下降一个数量级,强度将出现一个飞跃。这种控制结构微细化制作出来的材料既不同于长程有序的晶体,也不同于长程无序和短程有序的类气体(gas—like)固... 1 纳米硬质合金材料的兴起 纳米结构材料是80年代的重大发现。原因是材料的晶粒尺寸每下降一个数量级,强度将出现一个飞跃。这种控制结构微细化制作出来的材料既不同于长程有序的晶体,也不同于长程无序和短程有序的类气体(gas—like)固体结构。所以研究人员把它称之为“第三固态材料”。构想出这种物质新态的德国科学家是出诸于首先研制出了纳米尺寸的超微粉末,并在80年代初期,由联邦德国萨尔兰大学的Gleiter等人,用气体冷凝法制得了具有清洁表面的超微颗粒(Ultrafine Particale),在超高真空(UHV)和5GPa的压力下制得致密的、性能优良的多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硬质合金材料 纳米氮化物 应用 纳米碳化物 制备
下载PDF
微合金钢中纳米碳化物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开平 于月光 +1 位作者 张淑婷 史记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7年第1期35-41,共7页
针对Ti微合金钢,分别采用直接减薄、萃取复型以及无损电解等方法分析钢中纳米碳化物,并将三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直接减薄样品而言,可获得纳米碳化物与基体的取向关系,并分析纳米碳化物的形成过程;而萃取复型和无损电... 针对Ti微合金钢,分别采用直接减薄、萃取复型以及无损电解等方法分析钢中纳米碳化物,并将三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直接减薄样品而言,可获得纳米碳化物与基体的取向关系,并分析纳米碳化物的形成过程;而萃取复型和无损电解样品则可较为轻松的观察到直接减薄样品不易观察的微量MC型纳米碳化物(M3C/MC质量分数高达45).同时,由于直接减薄和萃取复型样品仅能观察某一平面的纳米碳化物,而无损电解可获得某一尺寸立方体内的纳米碳化物,故后者检测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和可重复性.此外,无损电解提取纳米碳化物后,结合化学相分析、X射线小角散射等方法可获得纳米碳化物的物相组成和粒度分布特征,检测结果更为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钢 纳米碳化物 直接减薄 萃取复型 无损电解
下载PDF
890MPa级纳米碳化物强化铁素体高强钢的研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振强 刘春明 +3 位作者 顾林豪 马长文 杨志刚 孙新军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7-123,共7页
通过Ti-V-Nb-Mo复合微合金化设计、控轧控冷(TMCP)及合理选择卷取温度,开发出抗拉强度为890 MPa级铁素体高强钢。结果表明,经两阶段控轧后冷却到600℃进行模拟卷取,钢板的屈服强度达到877 MPa,抗拉强度达到950 MPa,伸长率为20.0%,显微... 通过Ti-V-Nb-Mo复合微合金化设计、控轧控冷(TMCP)及合理选择卷取温度,开发出抗拉强度为890 MPa级铁素体高强钢。结果表明,经两阶段控轧后冷却到600℃进行模拟卷取,钢板的屈服强度达到877 MPa,抗拉强度达到950 MPa,伸长率为20.0%,显微组织为均匀细小的多边形铁素体+少量晶界渗碳体。强化机理分析表明,析出强化和细晶强化是铁素体高强钢的主要强化方式,其中析出强化增量高达38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化物 铁素体钢 高强钢 析出硬化
原文传递
Nb-Mo微合金高强钢强化机理及其纳米级碳化物析出行为 被引量:40
15
作者 张正延 孙新军 +3 位作者 雍岐龙 李昭东 王振强 王国栋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0-418,共9页
采用SEM,EBSD,HRTEM和物理化学相分析等技术分别对0.1%Nb和0.1%Nb-0.19%Mo微合金低碳热轧钢进行了微观组织形貌、钢中析出相及强化机理的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Nb钢相比,Nb-Mo钢的组织较为细小,组织中小角度晶界密度也较高,且Mo的添加... 采用SEM,EBSD,HRTEM和物理化学相分析等技术分别对0.1%Nb和0.1%Nb-0.19%Mo微合金低碳热轧钢进行了微观组织形貌、钢中析出相及强化机理的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Nb钢相比,Nb-Mo钢的组织较为细小,组织中小角度晶界密度也较高,且Mo的添加使得Nb的析出率升高,尺寸在10 nm以下的纳米级MC型析出相(Nb,Mo)C含量较高,这种纳米级析出相(Nb,Mo)C具有较低的熟化速率,不易粗化,因此具有较高的沉淀强化增量,这也是Nb-Mo钢强度高于Nb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Mo微合金化 强化机理 纳米级碳化物 析出
原文传递
感应回火对1000 MPa级高强度低合金钢碳化物析出行为及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房玉佩 谢振家 尚成嘉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13-1420,共8页
对比研究了电磁感应及传统箱式炉2种不同回火加热方式对1000 MPa级别高强度低合金钢淬火后组织中碳化物的尺寸、形貌、分布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淬火后组织包括下贝氏体及板条马氏体.2种加热方式回火后,对于下贝氏体组... 对比研究了电磁感应及传统箱式炉2种不同回火加热方式对1000 MPa级别高强度低合金钢淬火后组织中碳化物的尺寸、形貌、分布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淬火后组织包括下贝氏体及板条马氏体.2种加热方式回火后,对于下贝氏体组织,随着回火温度由400℃升高至550℃,碳化物由针状向短棒状转变.其中,经550℃传统加热回火后,贝氏体内部碳化物长轴尺寸约为200 nm,而经该温度电磁感应加热回火后其长轴尺寸约为60 nm.对于板条马氏体组织,经传统加热回火后,碳化物主要沿着板条边界连串析出;电磁感应加热回火后,马氏体板条中析出的碳化物在板条内部及边界均匀弥散分布.经550℃传统方式回火后,马氏体中的碳化物尺寸约为200 nm,而电磁感应回火的碳化物尺寸均小于100 nm.经过不同加热方式回火后,实验钢的硬度差别不显著,随着回火温度升高,2种加热方式回火试样冲击功均升高,但感应加热回火后冲击功升高更为显著,实验钢经550℃电磁感应加热回火后-20℃冲击功达到133 J,是传统加热回火工艺的4.5倍,实现了1000 MPa级高强度低合金钢良好的强韧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低合金钢 感应回火 韧性 纳米尺度碳化物
原文传递
6W-5Mo-4Cr-2V高速钢深冷处理微观组织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雄 李士燕 +1 位作者 张鸿冰 阮雪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905-907,910,共4页
借助 SEM、TEM和 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深冷处理对 6 W- 5 Mo- 4Cr- 2 V高速钢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 .研究表明 ,深冷处理不仅可使残余奥氏体减少 ,而且可细化马氏体孪晶 ,促使析出纳米级碳化物 ,并附着在马氏体孪晶带上 .深冷处理既能提高... 借助 SEM、TEM和 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深冷处理对 6 W- 5 Mo- 4Cr- 2 V高速钢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 .研究表明 ,深冷处理不仅可使残余奥氏体减少 ,而且可细化马氏体孪晶 ,促使析出纳米级碳化物 ,并附着在马氏体孪晶带上 .深冷处理既能提高材料的硬度 ,也使材料的韧性略有增加 .对磨损表面进行 SEM观察发现 ,深冷试样的磨损形貌迥异于未深冷试样 ,说明它们的磨损机制不同 .深冷处理使 6 W- 5 Mo- 4Cr-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W-5Mo-4Cr-2V高速钢 深冷处理 微观组织结构 磨损机制 残余奥氏体 纳米级碳化物 马氏体 耐磨性 热处理
下载PDF
Ti-V-Mo微合金化22MnB5钢中析出相及其强化作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韩荣 刘洪喜 +2 位作者 尉文超 王毛球 时捷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使用温成形替代热成形可以避免热成形过程中表面氧化等问题,但热成形常用22MnB5钢在高温回火后出现明显的软化现象。而通过向钢中添加Ti、V、Mo等微合金元素可以在钢中形成细小的析出相以及细化晶粒,起到提高强度的作用,从而可以解决该... 使用温成形替代热成形可以避免热成形过程中表面氧化等问题,但热成形常用22MnB5钢在高温回火后出现明显的软化现象。而通过向钢中添加Ti、V、Mo等微合金元素可以在钢中形成细小的析出相以及细化晶粒,起到提高强度的作用,从而可以解决该问题。因此,通过在22MnB5钢中添加Ti、V、Mo微合金元素,利用OM(光学显微镜)、FE-SE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TEM(透射电子显微镜)、XRD(X射线衍射分析)、EDS(能谱仪)及物理化学相分析法等,研究试验钢中析出相特征及其强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22MnB5钢与Ti-V-Mo微合金钢淬火后的显微组织均为典型的板条马氏体,而两者的析出相除渗碳体外,Ti-V-Mo微合金试验钢中还析出了TiC以及少量的(V,Mo)C,经试验测量,抗拉强度比22MnB5钢提高90 MPa以上。600℃回火1 h后,Ti-V-Mo微合金试验钢中析出大量尺寸为20 nm以下的纳米级MC(M=Ti+V+Mo)型析出相,使得马氏体钢有效晶粒尺寸细化到约1.3μm。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其析出强化作用可达500 MPa以上,同时,由于(Ti,V,Mo)C析出相钉扎晶界使得晶粒细化而产生的细晶强化效果为70 MPa以上,在析出强化和细晶强化综合作用下,Ti-V-Mo微合金试验钢比22MnB5钢的强度提高600 MPa以上。因此,根据本研究的结果,Ti-V-Mo微合金试验钢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钢板材料在中温成形时出现的软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钢 Ti-V-Mo微合金化 强化作用 纳米级碳化物 析出相
原文传递
Ti微合金钢中纳米尺寸碳化物的析出强化 被引量:13
19
作者 汪小培 赵爱民 +2 位作者 赵征志 黄耀 李亮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22,共4页
在不同温度下对Ti微合金钢进行等温卷取,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能谱仪等对钢的组织结构和析出物的形貌分布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Ti微合金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升高,而断后伸长率随之降低;细晶强化和析出强... 在不同温度下对Ti微合金钢进行等温卷取,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能谱仪等对钢的组织结构和析出物的形貌分布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Ti微合金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升高,而断后伸长率随之降低;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对钢的屈服强度的贡献最大,在600℃卷取等温1 h时,析出强化对总的屈服强度的增量超过200 MPa;铁素体基体存在大量纳米尺寸的TiC析出颗粒,这种纳米碳化物是析出强化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取温度 析出强化 强度 纳米尺寸碳化物
原文传递
纳米级碳化物及小角界面密度对Fe-C-Mo-M(M=Nb、V或Ti)系钢耐火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正延 孙新军 +3 位作者 李昭东 王小江 雍岐龙 王国栋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9-276,共8页
通过高Nb、V或Ti(~0.1%),低Mo(≤0.2%)微合金化设计,在经TMCP工艺后用恒载荷拉伸实验测定了Fe-C-M-Mo(M=Nb、V或Ti)系合金钢的失效温度。用EBSD分析了TMCP后样品中的界面密度,用TEM观测了恒载拉伸实验后样品中的纳米析出相。结果表明:在... 通过高Nb、V或Ti(~0.1%),低Mo(≤0.2%)微合金化设计,在经TMCP工艺后用恒载荷拉伸实验测定了Fe-C-M-Mo(M=Nb、V或Ti)系合金钢的失效温度。用EBSD分析了TMCP后样品中的界面密度,用TEM观测了恒载拉伸实验后样品中的纳米析出相。结果表明:在Fe-C-V/Nb钢中添加约0.2%Mo使其在280 MPa恒载荷拉伸升温过程中的失效温度提高约40℃。小角度界面为MC型析出相形核析出提供了有利位置,加速了MC相的析出,在升温过程中细小弥散的MC相在小角度界面形核析出起到了良好的高温沉淀强化作用,提高了耐火钢的失效温度。含Mo的Ti-Mo钢具有较高的小角度界面密度,导致其中MC型析出相析出较快,因此具有最高的失效温度,Nb-Mo钢次之,V-Mo钢因小角度界面密度最小使其在高温下MC相析出的动力学减缓,因此失效温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智能型耐火钢 失效温度 沉淀强化 小角度界面密度 纳米级碳化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