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纺La_(2)O_(3)-CeO_(2)纳米纤维的除氟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为森 刘毅飞 +5 位作者 史丰硕 江文龙 陈玉煌 胡家朋 段改改 简绍菊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385-3395,共11页
纳米双金属氧化物作为除氟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六水合硝酸铈和六水合硝酸镧为原料,聚丙烯腈(PAN)为模板,通过静电纺丝技术与煅烧相结合制备La_(2)O_(3)-CeO_(2)纳米纤维,利用TEM、SEM-EDS、BET、FTIR和XRD对La_(2)O_(3)-CeO_(2)纳... 纳米双金属氧化物作为除氟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六水合硝酸铈和六水合硝酸镧为原料,聚丙烯腈(PAN)为模板,通过静电纺丝技术与煅烧相结合制备La_(2)O_(3)-CeO_(2)纳米纤维,利用TEM、SEM-EDS、BET、FTIR和XRD对La_(2)O_(3)-CeO_(2)纳米纤维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探究了La_(2)O_(3)-CeO_(2)纳米纤维对氟离子吸附性能,研究了pH、吸附质(F−)初始浓度、吸附时间、La_(2)O_(3)-CeO_(2)纳米纤维投加量和共存阴离子等对除氟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a_(2)O_(3)-CeO_(2)纳米纤维的比表面积为31.04 m^(2)·g^(−1)。pH为3时,La_(2)O_(3)-CeO_(2)纳米纤维的除氟性能最佳。La_(2)O_(3)-CeO_(2)的吸附效率随着F−初始浓度的增大而上升。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R2>0.99)能够很好描述La_(2)O_(3)-CeO_(2)纳米纤维的除氟过程,最大吸附量可达111.98 mg·g^(−1)。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La_(2)O_(3)-CeO_(2)纳米纤维的除氟过程是自发的(ΔG^(0)<0)、熵增(ΔS^(0)=56.63 J·mol^(−1)·K^(−1))和吸热(ΔH^(0)=9.90 kJ·mol^(−1))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 La_(2)O_(3) 氟离子 吸附 纳米纤维 纳米双金属氧化物
原文传递
纳米球状LaAlO_(3)的制备及其在酸性条件下的除氟性能
2
作者 刘京都 余关龙 +4 位作者 龙志奇 周璐 包璞瑞 滕骏毅 杜春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99-3208,共10页
为实现在较低的pH及煅烧温度下合成表面性能良好的LaAlO_(3)晶相,解决废水的深度除氟问题(<1.5mg/L),采用共沉-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球状钙钛矿LaAlO_(3),考察了影响LaAlO_(3)表面性能的制备因素,通过SEM(扫描电子显微镜)、XRD(X射线衍射... 为实现在较低的pH及煅烧温度下合成表面性能良好的LaAlO_(3)晶相,解决废水的深度除氟问题(<1.5mg/L),采用共沉-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球状钙钛矿LaAlO_(3),考察了影响LaAlO_(3)表面性能的制备因素,通过SEM(扫描电子显微镜)、XRD(X射线衍射)、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BET等分析发现形成碱式碳酸沉淀的水热前体可使Al^(3+)和La^(3+)均匀沉淀、结合紧密,得到LaAlO_(3)的最佳制备条件:共沉淀pH=6,水热温度=160℃,煅烧温度850℃。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系统分析了LaAlO_(3)吸附F-的行为,结果表明,LaAlO_(3)可以在酸性(pH<3)条件下实现深度除氟,在pH=2时,除氟效率达到93.22%。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化学单层吸附、放热反应。在初始氟浓度为200mg/L条件下,8min LaAlO_(3)吸附容量达到53.8mg/g,4h平衡吸附容量可达66.5mg/g。以明矾作为脱附剂,LaAlO_(3)能够在循环4次后仍保持原有90%以上的除氟性能,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及实际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AlO_(3) 含氟废水 深度除氟 吸附剂 纳米双金属氧化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