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蚕丝素蛋白/PEG复合材料的抗菌性与药物缓释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琼 陈忠敏 +2 位作者 陈枭 邢雅翕 王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5-59,共5页
以废弃的蚕茧为原料,采用盐溶透析法制备了微米级蚕丝素蛋白(SF),通过中性蛋白酶酶解制备出纳米级的丝素蛋白(Nano-SFP)。将活化后的聚乙二醇(PEG)酰化物通过化学反应接枝到Nano-SFP分子上,得到Nano-SFP/PEG复合材料。红外光谱表征确认... 以废弃的蚕茧为原料,采用盐溶透析法制备了微米级蚕丝素蛋白(SF),通过中性蛋白酶酶解制备出纳米级的丝素蛋白(Nano-SFP)。将活化后的聚乙二醇(PEG)酰化物通过化学反应接枝到Nano-SFP分子上,得到Nano-SFP/PEG复合材料。红外光谱表征确认目的化合物,抗菌性实验结果表明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将该复合材料与外用抗菌药物氯霉素共混后进行了缓释性能、抗菌活性测试,显示出良好的氯霉素缓释性,且释放出的氯霉素出现了比未添加复合材料的氯霉素药物更优良的抗菌性,推测是该复合材料的抑菌性能与氯霉素药物的抗菌性发生了相加作用。采用MTT法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制备得到的共聚物对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丝素蛋白 聚乙二醇 抗菌性 药物缓释性 生物材料
下载PDF
再生纳米丝素蛋白/聚乙二醇接枝化合物的合成工艺与表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廖大刚 陈忠敏 +2 位作者 陈鹏 罗琴 刘永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8-80,84,共4页
以废弃的蚕茧为原料,采用盐溶透析法制备了再生丝素蛋白(SF),通过中性蛋白酶酶解制备出纳米级的丝素蛋白(NanoSF)。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显示,酶解未破坏丝素蛋白中具有反应活性的氨基酸。将经过丁二酸酐酰化反应活化后的聚乙二醇(PEG)酰... 以废弃的蚕茧为原料,采用盐溶透析法制备了再生丝素蛋白(SF),通过中性蛋白酶酶解制备出纳米级的丝素蛋白(NanoSF)。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显示,酶解未破坏丝素蛋白中具有反应活性的氨基酸。将经过丁二酸酐酰化反应活化后的聚乙二醇(PEG)酰化物接枝到NanoSF上,得到NanoSF/PEG接枝化合物,红外光谱表征显示NanoSF与PEG接枝成功。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接枝合成时间、温度、投料配比三因素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合成时间为3h、温度为80℃、NanoSF与酰化PEG的物质的量比为1∶10时化合物转化率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丝素蛋白 聚乙二醇 接枝 合成
下载PDF
再生纳米丝素蛋白质/聚丙烯腈材料的制备及消臭抗菌功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忠敏 陈鹏 +1 位作者 郝雪菲 王银银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0年第10期80-84,共5页
用共同溶剂共混的方法,将少量再生纳米丝素蛋白肽(NanoSFP)添加到聚丙烯腈高分子(PAN)中对PAN进行改性,并研究改性后材料的消臭抗菌功能。采用纯净再生丝素蛋白通过60%NaSCN溶解,再用中性蛋白酶酶解透析的工艺制得NanoSFP水溶液,将其与... 用共同溶剂共混的方法,将少量再生纳米丝素蛋白肽(NanoSFP)添加到聚丙烯腈高分子(PAN)中对PAN进行改性,并研究改性后材料的消臭抗菌功能。采用纯净再生丝素蛋白通过60%NaSCN溶解,再用中性蛋白酶酶解透析的工艺制得NanoSFP水溶液,将其与PAN水溶液强力共混制备了NanoSFP-PAN混合物。NanoSFP-PAN材料具有纤维成型能力,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制得的纤维,其表面光滑无裂纹,表明NanoSFP与PAN得到了良好相融。对纤维进行氨气消臭性和大肠杆菌抗菌性检测,结果显示NanoSFP-PAN材料具有优良的消臭抗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丝素蛋白 聚丙烯腈 消臭抗菌 功能材料
下载PDF
纳米丝素/壳聚糖抑菌性及作为外用抗生素药物辅料应用效果初探
4
作者 李江峰 陈忠敏 +1 位作者 高层层 姜海蓉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15年第5期223-227,共5页
目的研究纳米丝素/壳聚糖混合物作为外用抗生素药物辅料的效果。方法采用盐溶酶解工艺制备了纳米丝素蛋白,用水相共混法制备纳米丝素蛋白(Nano-scale silk fibroin,SFP)和壳聚糖(Chitosan,CS)的混合物。选用红霉素(Erythromycin,Er)为... 目的研究纳米丝素/壳聚糖混合物作为外用抗生素药物辅料的效果。方法采用盐溶酶解工艺制备了纳米丝素蛋白,用水相共混法制备纳米丝素蛋白(Nano-scale silk fibroin,SFP)和壳聚糖(Chitosan,CS)的混合物。选用红霉素(Erythromycin,Er)为模型药物,采用抑菌环法分别研究CS/SFP和CS/SFP/Er软膏混合物的抑菌性能。结果 CS/SFP对E.coli、S.aureus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性,二者混合比为7:3时抑菌性最优。CS/SFP添加到Er中对Er的抗菌性有增强效应,对S.aureus其抑菌率提高了0.7%到7%;对E.coli的抑菌性也从无到有,并采用氯霉素验证了功效增强效果。结论 CS/SFP对外用抗生素具有功效增强的效果,在外用抗生素辅料应用方面具有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辅料 纳米丝素蛋白 壳聚糖 抑菌性:红霉素
下载PDF
一种多巴胺分子印迹的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2
5
作者 邢宪荣 廉文静 刘素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5-259,共5页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结合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和金纳米粒子-丝素蛋白复合物构建新型检测多巴胺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多巴胺为模板,正硅酸乙酯和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合成。当pH值为7.0,模板与单体的物质的量比...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结合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和金纳米粒子-丝素蛋白复合物构建新型检测多巴胺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多巴胺为模板,正硅酸乙酯和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合成。当pH值为7.0,模板与单体的物质的量比为1∶5时,该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5.0×10-8~9×10-6mol/L,检测限(LOD)为1.02×10-8mol/L。重复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分子印迹聚合物 聚苯胺 多壁碳纳米 纳米粒子-丝素蛋白复合物 多巴胺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