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全量放疗后复发或纤维狭窄148例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冰 王文光 秦子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73-374,共2页
关键词 食管癌 全量放疗 复发 纤维狭窄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克罗恩病继发肠道狭窄的性质判定 被引量:7
2
作者 朱建国 张发明 +3 位作者 刘斐 何雯雯 田俊 韩晖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8-501,共4页
目的:肠道狭窄是克罗恩病的并发症之一,不同原因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文中旨在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 DWI)对克罗恩病狭窄肠段进行研究,探讨该方法对于克罗恩病继发肠道狭窄性质的判定价值。方... 目的:肠道狭窄是克罗恩病的并发症之一,不同原因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文中旨在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 DWI)对克罗恩病狭窄肠段进行研究,探讨该方法对于克罗恩病继发肠道狭窄性质的判定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同年6月,经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肠镜检查、并病理确诊的31例克罗恩患者,男18例、女13例,年龄21~71岁,平均(38.90±13.6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3.0 T磁共振常规序列和弥散加权序列扫描。根据患者常规磁共振平扫的表现判断狭窄最严重的肠段,行弥散加权序列检查,并测量该病变段肠壁的表面扩散系数。所有患者在24 h内接受结肠镜检查。根据肠镜表现和病理结果将31例患者分为炎性狭窄组( n=21)和纤维性狭窄组( n=10)。观察组间表面扩散系数差异并计算截断点。结果炎性狭窄组病变段肠壁的表面扩散系数值为(1.01~1.83)×10^3mm^2/s,平均(1.40±0.23)×10^3 mm^2/s;纤维性狭窄组为(0.53~1.03)×10^3 mm^2/s,平均(0.80±0.16)×10^3 mm^2/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81(95%CI 0.943~1.000),将1.11×10^3 mm^2/s 作为截断点,对炎性狭窄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5%和100%。结论由于不同病理成份对水分子运动的限制程度不一,故通过测量表面扩散系数可以得到定量参数,有助于DWI对克罗恩病继发肠道狭窄性质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炎性肠道狭窄 纤维性肠道狭窄 弥散加权成像 表面扩散系数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慢性渐进性梗阻性黄疸模型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夏荣龙 刘青光 +1 位作者 姚英民 张梅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9-350,366,共3页
目的 建立SD大鼠慢性渐进性梗阻性黄疸模型 ,初步研究及评价其模拟临床良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价值 ,提供新型梗阻性黄疸实验模型。方法 在外科放大镜下 ,用双极电凝电灼烧伤使胆总管组织发生变性、坏死、纤维组织修复等病理改变 ,引发... 目的 建立SD大鼠慢性渐进性梗阻性黄疸模型 ,初步研究及评价其模拟临床良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价值 ,提供新型梗阻性黄疸实验模型。方法 在外科放大镜下 ,用双极电凝电灼烧伤使胆总管组织发生变性、坏死、纤维组织修复等病理改变 ,引发胆管组织慢性纤维瘢痕狭窄 ,造成梗阻性黄疸。结果 本实验模型所致梗阻性黄疸表现及肝功能变化为慢性渐进性发展过程 ,病理切片检查显示胆总管组织发生慢性纤维瘢痕样变。结论 此梗阻性黄疸实验模型表现与临床患者的良性梗阻性黄疸表现极其相似 ,是研究良性梗阻性黄疸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的可靠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梗阻性黄疸模型 慢性纤维瘢痕样狭窄 胆总管 电灼烧伤 评价
下载PDF
双J管联合坦索罗辛对卵巢癌根治术中输尿管损伤及术后输尿管纤维化狭窄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影 宗玫 孙付霞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3期495-497,504,共4页
目的研究双J管联合坦索罗辛对卵巢癌根治术中输尿管损伤及术后输尿管纤维化狭窄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接受卵巢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单纯口服坦索罗辛片,实验组在此... 目的研究双J管联合坦索罗辛对卵巢癌根治术中输尿管损伤及术后输尿管纤维化狭窄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接受卵巢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单纯口服坦索罗辛片,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术中预置双J管。对比2组患者术中输尿管损伤情况以及术后纤维化狭窄的发生率;对比2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输尿管损伤发生率为13.72%(7/51),较实验组的1.96%(1/51)更高(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纤维化狭窄发生率为17.64%(9/51),较实验组的3.38%(12/51)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饮食时间显著更短,术中出血量显著更低(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88%(3/51)]与实验组[3.38%(2/51)]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J管联合坦索罗辛能够有效减少卵巢癌患者术中输尿管损伤及术后输尿管纤维化狭窄发生,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J管 坦索罗辛 卵巢癌 输尿管损伤 输尿管纤维狭窄
下载PDF
内窥镜气囊扩张术治疗克隆病肠狭窄
5
作者 韩文妙 《国际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12-313,共2页
内窥镜气囊扩张术(EBD)已顺利地用于治疗胃肠道某些部位的纤维性狭窄;
关键词 气囊扩张术 克隆病 十二指肠狭窄 内窥镜 纤维狭窄 内科治疗 胃肠道 肠切除 消化性 吻合口狭窄
原文传递
内镜球囊扩张术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肠道狭窄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刘逸 王玫 +2 位作者 沈婷 马亮 陈建平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0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评估内镜下球囊扩张术(EBD)治疗克罗恩病(CD)合并肠道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EBD治疗CD合并肠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BD的短期疗效、长期疗效、相关并发症及临床... 目的:评估内镜下球囊扩张术(EBD)治疗克罗恩病(CD)合并肠道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EBD治疗CD合并肠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BD的短期疗效、长期疗效、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结局。结果:8例患者共发现18处狭窄,其中原发性狭窄16处,吻合口狭窄2处;回盲瓣狭窄2处,回肠狭窄7处,空肠狭窄6处,横结肠狭窄2处,十二指肠球部狭窄1处;每例患者中位狭窄数2处,狭窄长度平均(3.15±0.37)mm。8例患者共进行12次扩张术,其中2例分别进行3次扩张。18处狭窄中,首次EBO扩张成功16处,成功率为88.9%(16/18);1处回肠吻合口狭窄因肠腔移位、成角畸形,未能扩张;1处回肠狭窄因长度超过5 cm未能扩张。扩张前狭窄肠腔的平均直径为(8.89±1.36)mm,扩张后为(15.10±1.62)mm,扩张前后的直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0,P<0.01)。8例患者中,7例术后腹部梗阻症状缓解,复查腹部CT肠梗阻征象减轻或消失;1例腹部症状未获缓解,外院行手术治疗。8例患者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8例,时间6~24个月,2例患者在术后1年内分别进行3次扩张,平均扩张时间间隔为70(53,94)d。结论:EBD治疗CD合并肠道狭窄安全、有效,严重并发症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内镜球囊扩张术 肠道狭窄 纤维狭窄
原文传递
永久性心脏起搏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其治疗
7
作者 周建光 黄亚莉 程心培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3年第3期158-160,共3页
永久性经静脉心内膜起搏可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PSVCS),其发病的直接原因是上腔静脉内血栓形成和(或)纤维性决窄,同时无有效的侧枝循环建立,导致上腔静脉阻塞,治疗方法有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上腔静脉形成术及支架置入术、手术治疗,根据... 永久性经静脉心内膜起搏可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PSVCS),其发病的直接原因是上腔静脉内血栓形成和(或)纤维性决窄,同时无有效的侧枝循环建立,导致上腔静脉阻塞,治疗方法有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上腔静脉形成术及支架置入术、手术治疗,根据其病程和发病原因,采用不同方法积极治疗则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心脏起搏 上腔静脉综合征 血栓形成 纤维狭窄 抗凝治疗 溶栓治疗 上腔静脉形成术 支架置入术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胆总管末端结石嵌顿行奥狄括约肌切开成形术
8
作者 周钱江 黄钢 赵海峰 《浙江临床医学》 2003年第6期422-422,共1页
关键词 胆总管末端结石嵌顿 奥狄括约肌切开成形术 并发症 注意事项 奥狄括约肌纤维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