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基体界面应力分析及界面失效 被引量:9
1
作者 贾普荣 矫桂琼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93-97,共5页
通过对纤维和基体的变形分析,建立求解界面问题的基本方程。采用位移函数法,导出比较简明的界面剪应力分析表达式。通过界面应力分析,引入界面剪切强度。
关键词 界面 应力分析 失效准则 复合材料 纤维/基体
下载PDF
纤维─基体界面剪切强度与断裂韧性的表征和测定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双寅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32,共3页
根据单向复合材料纤维分布、剪切变形与裂纹扩展的细观分析,提出纤维一基体界面剪切强度和断裂韧性的简易细观表征与测定方法.
关键词 界面 剪切强度 断裂韧性 复合材料 纤维-基体
下载PDF
亚麻初级纤维经不同表面处理后的强力和粘合特性
3
作者 Roberts Joffe Janis Andersons +2 位作者 Lennart Wallstrom 任恕 刘德钧 《上海毛麻科技》 2009年第1期37-44,共8页
众所周知,最好的亚麻纤维,按其机械特性来说它与玻璃纤维相似。然而亚麻纤维在制造过程中往往受损,因此其特性可能下降。此外,每包每批的特性亦异(按不同的成熟时间和收割地点),从而使它们的特性有一些不确定性。影响特性最大的是强力,... 众所周知,最好的亚麻纤维,按其机械特性来说它与玻璃纤维相似。然而亚麻纤维在制造过程中往往受损,因此其特性可能下降。此外,每包每批的特性亦异(按不同的成熟时间和收割地点),从而使它们的特性有一些不确定性。影响特性最大的是强力,并由于制造过程中所形成的缺损、致使特性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简单的、相关的测试方法去衡量亚麻纤维的强力,即所谓的质量控制。其最终目标是开发天然纤维的合成物以及确定纤维/基体之间的粘合特性。本研究目的是用碎裂单纤维试验的方法对亚麻纤维的强力分布进行探讨以及衡量其粘合性。本研究对象包括未处理的亚麻纤维以及其表面已经过一种特殊处理的纤维。也对用热定型方式将亚麻纤维嵌入乙烯、聚酯及树脂后,进行碎裂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经过表面处理后强力有一定的改善;纤维强力的分布可以通过SFFT方法取得;并将这些有限的结果与对亚麻单纤维所作的试验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纤维 纤维/基体 碎裂 张力
下载PDF
热防护用轻质烧蚀材料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19
4
作者 薛华飞 姚秀荣 +2 位作者 程海明 张幸红 刘兆晶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3-128,共6页
针对我国航天器对热防护系统轻量化的需求,系统总结了国内外轻质热防护烧蚀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实际应用现状,主要包括蜂窝填充橡胶或树脂、树脂浸渍纤维化多孔基体两类材料,重点介绍了玻璃纤维/酚醛或碳纤维/酚醛蜂窝填充硅橡胶、硅树脂... 针对我国航天器对热防护系统轻量化的需求,系统总结了国内外轻质热防护烧蚀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实际应用现状,主要包括蜂窝填充橡胶或树脂、树脂浸渍纤维化多孔基体两类材料,重点介绍了玻璃纤维/酚醛或碳纤维/酚醛蜂窝填充硅橡胶、硅树脂或酚醛树脂和硅树脂浸渍可重复使用陶瓷基体烧蚀材料和酚醛浸渍碳基体烧蚀材料,总结了轻质烧蚀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对我国在该领域发展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 轻质烧蚀材料 树脂 蜂窝 纤维基体
下载PDF
表面处理玄武岩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运华 姚丽萍 +3 位作者 徐仕进 丁峰 刘芷怡 袁颂东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59-1166,共8页
为提高玄武岩纤维(BF)与水泥基体的界面结合力和桥接作用,分别采用HCl溶液(0~2.0mol/L)和NaOH溶液(0~2.0mol/L)对BF表面进行刻蚀糙化处理,研究纤维表面处理对BF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HCl溶液浓度增加,BF... 为提高玄武岩纤维(BF)与水泥基体的界面结合力和桥接作用,分别采用HCl溶液(0~2.0mol/L)和NaOH溶液(0~2.0mol/L)对BF表面进行刻蚀糙化处理,研究纤维表面处理对BF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HCl溶液浓度增加,BF/水泥复合材料抗折强度与弯曲强度均先增加后降低,挠度呈现缓慢增加趋势,而抗压强度变化幅度较小;当HCl溶液浓度为1mol/L时,BF/水泥复合材料的强度与韧性最佳;碱处理BF后,BF/水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NaOH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且复合材料韧性无明显改善;BF经HCl溶液腐蚀后的质量保留率变化规律与NaOH溶液腐蚀后的变化规律接近,而经HCl溶液腐蚀后BF强度保留率大于NaOH溶液腐蚀后的BF强度保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复合材料 玄武岩纤维 表面处理 力学性能 纤维/基体连接
原文传递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流动性与流变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司雯 曹明莉 冯嘉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9-825,共7页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Fibers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FRCC)具有优异的抗拉、抗弯、耐久性等硬化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等建筑工程中。但纤维的存在常导致材料在拌合状态下无法良好成型,进而导致其力学性能劣...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Fibers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FRCC)具有优异的抗拉、抗弯、耐久性等硬化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等建筑工程中。但纤维的存在常导致材料在拌合状态下无法良好成型,进而导致其力学性能劣化。为了优化拌合物性能,其流动性与流变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传统的流动性试验能够快速检验拌合物是否达到了成型要求,但存在人工误差并且测试范围有限;而流变试验则能反映出拌合物在剪切应力条件下材料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但难以应用于工程。两种试验各有利弊,但互为补充。因此,建立拌合物流动性与流变性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水泥基材料拌合性能的必然趋势。为了分析二者的关系,流动性能与流变性能的机理分析是必要的。在实验设计中,研究者们通常采用的手段是对材料的组分进行调整,宏观调控基准配合比或者改变纤维参数,通过对比各因素下拌合物的流动参数及流变参数,或结合硬化材料的微观结构,最终得到拌合性能与硬化性能俱佳的最优化配比。在这一过程中,可获得流动参数与流变参数的变化规律,由数学拟合或者分析模型则可以得到二者关系式。水泥基材料最初的流动-流变关系式由此得来。然而,这种传统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受到外加剂、材料品种、分析模型等多方面差异的影响,其关系式的物理意义及适用性都是模糊不清的。由于高性能纤维水泥基材料逐渐成为研究对象,低水胶比的设计要求必然导致减水剂的大量使用,多种矿物外加剂的复掺也会改变基体的内部结构,使分析环境更为复杂。此外,关系式的建立依赖于流变分析模型,不同的纤维水泥基材料对应的流变模型也可能不同,这些因素都导致传统的流动-流变关系式无法应用于新型的、掺有纤维的水泥基材料。为了减少因素变化给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流动性 流变性 纤维/基体因素
下载PDF
细编穿刺C/C复合材料不同层次界面剪切强度的测试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孔宪仁 黄玉东 +1 位作者 范洪涛 孙文训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7-60,共4页
利用原位测试系统得到细编穿剌 C/ C复合材料纤维 /基体及纤维束 /基体两种不同层次界面的顶出实验数据 ,然后利用界面弹簧模型对纤维及纤维束的顶出实验过程进行有限元法计算机模拟 ,编制了分析程序 。
关键词 纤维/基体界面 纤维束/基体界面 有限元法 界面剪切强度 碳/碳复合材料 测试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界面粘结特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吕晓敏 孙志杰 +2 位作者 李敏 顾轶卓 张佐光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8,共5页
本文对一种多壁碳纳米管进行表面酸化和胺化改性处理,通过超声波分散制备碳纳米管/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单丝复合试样,采用单丝断裂法研究碳纳米管对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界面粘结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碳纳米管后环氧树脂弯曲性能提... 本文对一种多壁碳纳米管进行表面酸化和胺化改性处理,通过超声波分散制备碳纳米管/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单丝复合试样,采用单丝断裂法研究碳纳米管对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界面粘结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碳纳米管后环氧树脂弯曲性能提高,单丝复合体系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在屈服点之后产生波动。通过比较纤维断点数-应变曲线、偏光下纤维断点形貌以及断口形貌SEM图像发现,对于玻璃纤维体系,加入硅烷偶联剂KH560后,碳纳米管可明显提高玻璃纤维/环氧界面粘结强度,并以胺化碳管改性体系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碳纳米管 环氧树脂 界面 纤维/基体粘结 单丝断裂法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纤维-基体界面疲劳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郝文峰 原亚南 +1 位作者 姚学锋 马寅佶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3-126,共4页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实验研究了芳纶纤维-环氧树脂基体界面疲劳力学性能。首先,通过有机玻璃模具、芳纶纤维束以及常温固化环氧树脂制备了纤维-基体界面力学性能测试用试验件;其次,利用疲劳试验机搭建了纤维-基体界面疲劳力学性能数字...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实验研究了芳纶纤维-环氧树脂基体界面疲劳力学性能。首先,通过有机玻璃模具、芳纶纤维束以及常温固化环氧树脂制备了纤维-基体界面力学性能测试用试验件;其次,利用疲劳试验机搭建了纤维-基体界面疲劳力学性能数字图像相关方法非接触光学测试平台;最后,试验表征了纤维-基体界面在压-压疲劳载荷和三点弯曲疲劳载荷作用下的界面残余变形,分析了纤维束对基体疲劳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 纤维-基体界面 纤维复合材料 疲劳
下载PDF
基于弹性-塑性内聚力模型的纤维拔出界面宏观行为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玉萍 袁鸿 韩军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7-134,共8页
用解析法分析了单纤维从聚合物基体中的拔出过程,采用弹性-塑性内聚力模型模拟裂纹的扩展和界面失效,确定了临界纤维埋入长度,该值区分两种不同长度的纤维拔出过程.在纤维拔出过程,界面经历不同的阶段.纤维埋长小于临界长度时,界面的脱... 用解析法分析了单纤维从聚合物基体中的拔出过程,采用弹性-塑性内聚力模型模拟裂纹的扩展和界面失效,确定了临界纤维埋入长度,该值区分两种不同长度的纤维拔出过程.在纤维拔出过程,界面经历不同的阶段.纤维埋长小于临界长度时,界面的脱粘载荷与纤维的埋长成正比;超过临界长度后,界面的脱粘载荷近似为常数.分析了界面参数对脱粘载荷的影响:增加界面的剪切强度和界面的断裂韧性,或减小界面裂纹萌生位移,均能提高界面的脱粘载荷;界面脱粘后无界面摩擦应力时,拔出载荷-位移曲线的峰值载荷等于界面的脱粘载荷;界面摩擦应力存在时,使峰值载荷大于脱粘载荷,需要较长的纤维埋入长度和较大的界面摩擦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基体粘结 纤维拔出 内聚力模型 解析法
下载PDF
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横向拉伸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玉萍 王世鸣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1-329,I0022,I0023,共11页
以单纤维十字型横向拉伸试验为研究对象,对纤维/基体界面采用弹性-软化双线性内聚力模型,建立了纤维复合材料在横向拉伸作用下界面法向失效过程的解析模型。得到了沿纤维/基体圆周界面的法向应力分布,纤维/基体界面的状态与界面承载力... 以单纤维十字型横向拉伸试验为研究对象,对纤维/基体界面采用弹性-软化双线性内聚力模型,建立了纤维复合材料在横向拉伸作用下界面法向失效过程的解析模型。得到了沿纤维/基体圆周界面的法向应力分布,纤维/基体界面的状态与界面承载力和单纤维复合材料承载力的关系,以及内聚力参数和试件几何尺寸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基体圆周界面在脱粘前经历全部弹性及弹性+软化两种状态;当界面为弹性状态时,界面法向应力随界面强度线性增加;当界面为弹性+软化状态时,界面软化范围随界面裂纹萌生位移的增加而增大;界面初始脱粘位置与拉伸荷载方向重合;界面初始脱粘时的界面承载力随界面强度及界面裂纹萌生位移的增加而增加,随界面裂纹生成位移的增加而降低;单纤维复合材料的脱粘荷载受基体截面尺寸的影响,当纤维体积含量相同时,沿荷载方向截面尺寸的增大对提高脱粘荷载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纤维/基体粘结 界面法向脱粘 内聚力模型 解析模型
下载PDF
碳基跨尺度纤维增强混凝土劈拉性能及微观界面研究
12
作者 夏伟 张彤 +3 位作者 白二雷 陆松 吴昊 秦立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5-249,共5页
为改善碳纤维增强混凝土(CFRC)内部的纤维/基体(F/M)界面性能,提出利用碳纳米管-碳纤维跨尺度增强体(CNTs-CF)对F/M微观界面进行改性的技术方法。设计制作了CNTs-CF体积分数分别为0%、0.1%、0.2%、0.3%和0.4%的跨尺度纤维增强混凝土(CCF... 为改善碳纤维增强混凝土(CFRC)内部的纤维/基体(F/M)界面性能,提出利用碳纳米管-碳纤维跨尺度增强体(CNTs-CF)对F/M微观界面进行改性的技术方法。设计制作了CNTs-CF体积分数分别为0%、0.1%、0.2%、0.3%和0.4%的跨尺度纤维增强混凝土(CCFRC)试件,进而对其开展了劈裂抗拉实验,并与CFR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纤维掺量情况下,CCFRC能够在劈拉破坏失效时维持更好的整体性,而且CCFRC的劈裂抗拉强度明显高于CFRC。CCFRC的劈裂抗拉强度随纤维掺量的增加呈先逐渐升高后略有下降的变化趋势,当CNTs-CF的体积分数为0.3%时达到最大值,较之普通混凝土(PC)和CFRC,增长幅度分别达37.67%和13.21%。CNTs-CF兼具碳纤维和碳纳米管的优良特性,能够充分发挥跨尺度协同改性效应,强化F/M界面。CCFRC在工程结构抗力提升,以及基础设施电磁防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碳基跨尺度纤维 劈裂抗拉强度 纤维/基体界面 协同改性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对粗合成纤维/水泥基体界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锐 李永鹏 +1 位作者 任思润 王振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3-138,共6页
针对聚丙烯粗合成纤维与水泥基体界面粘结性能差的问题,采用聚丙烯酰胺溶液对其进行浸泡处理,并通过纤维拔出试验、显微硬度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等,分析了聚丙烯酰胺对粗合成纤维/基体界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聚丙烯... 针对聚丙烯粗合成纤维与水泥基体界面粘结性能差的问题,采用聚丙烯酰胺溶液对其进行浸泡处理,并通过纤维拔出试验、显微硬度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等,分析了聚丙烯酰胺对粗合成纤维/基体界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聚丙烯酰胺处理后,纤维/基体界面粘结性能提高,纤维拔出曲线更为饱满,脱粘现象延后,并且随着聚丙烯酰胺处理液中聚丙烯酰胺含量的增大,其效果更为明显;处理后的界面区CH晶体减少,界面显微硬度增大,过渡层厚度变薄,CH、C-S-H和AFt交织生长,水化产物结构致密度提高,纤维与水泥基体界面薄弱区明显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合成纤维 聚丙烯酰胺 纤维/基体界面性能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对CFRP界面及损伤演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飒 周伟 +2 位作者 姬晓龙 刘佳 马连华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77,共7页
纳米纤维素作为一种低成本的可再生资源,在复合材料的增强改性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本文使用纳米纤维素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辅助增强,在弯曲加载下开展声发射监测实验。基于k-means方法确定不同损伤模式的特征频率范围和累积声发射能量... 纳米纤维素作为一种低成本的可再生资源,在复合材料的增强改性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本文使用纳米纤维素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辅助增强,在弯曲加载下开展声发射监测实验。基于k-means方法确定不同损伤模式的特征频率范围和累积声发射能量,并采用扫描电镜对增强后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增强后复合材料的损伤起始得到延缓,损伤演化过程中出现较少的声发射信号;且断裂时声发射信号的能量显著下降,基体开裂和纤维/基体脱黏的累积声发射能量分别减少了78.1%和87.6%。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提高了纤维/基体界面的结合强度,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从而提高了其抗弯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纤维增强聚合物 声发射监测 纤维/基体界面 损伤演化
下载PDF
考虑层间和界面的玻璃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吸湿扩散实验和仿真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礼宝 戴文喜 +2 位作者 李永清 朱锡 朱子旭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4-91,共8页
为研究复合材料层间和界面对吸湿扩散系数的影响,开展单向玻璃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和纯环氧树脂的吸湿实验,获取复合材料的三维扩散系数。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分别获取复合材料层间和界面的参数。依据实验结果,建立包含层间和界... 为研究复合材料层间和界面对吸湿扩散系数的影响,开展单向玻璃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和纯环氧树脂的吸湿实验,获取复合材料的三维扩散系数。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分别获取复合材料层间和界面的参数。依据实验结果,建立包含层间和界面的复合材料瞬态扩散与稳态扩散有限元模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沿纤维方向的扩散系数大于纯树脂的扩散系数,垂直于纤维的两个方向的扩散系数不相等。包含层间的有限元模型能更真实地反映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其吸湿过程,层间对垂直于纤维方向的扩散起促进作用。纬纱对沿其方向扩散的促进作用明显。为拟合复合材料的三维扩散系数,需要考虑界面扩散性能的正交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吸湿行为 层间 纤维/基体界面
下载PDF
PCCP外层防护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16
作者 杜智荣 侯宇 +5 位作者 吕邦成 芮子庆 陈海涛 郭丽萍 刘益萌 刘强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4年第6期43-50,共8页
基于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外层防护水泥砂浆受拉易裂的问题及消纳大宗工业固废和降低水泥碳排放的目的,以赤泥、粉煤灰和矿渣全取代水泥,制备得到了满足低碳及拉伸变形需求的全固废基高延性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High Ductility Geopo... 基于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外层防护水泥砂浆受拉易裂的问题及消纳大宗工业固废和降低水泥碳排放的目的,以赤泥、粉煤灰和矿渣全取代水泥,制备得到了满足低碳及拉伸变形需求的全固废基高延性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High Ductility Geopolymer Composites,HDGC)。通过改变前驱体相对含量,探究了HDGC的宏观和细观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及应变硬化能力。结果表明:HDGC的抗压强度随赤泥掺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矿渣掺量的增加而增强,但抗拉强度与弯曲强度随矿渣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矿渣掺量为20%的HDGC抗压强度不低于45 MPa,抗拉强度与拉伸应变分别大于4 MPa和4%;HDGC细观力学参数均随矿渣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强度指数和能量指数高于推荐阈值,拉伸应变硬化能力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 地质聚合物 前驱体 纤维-基体界面 力学性能
下载PDF
SiC(Nicalon)/Al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玉东 刘宇艳 +3 位作者 张志谦 魏月贞 潘进 杨德明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9,共5页
本文建立了国内第一台复合材料界面强度原位测试仪(ISISTI)。对SiC(Nicalon)/Al复合材料中选定的单纤维进行了顶出测试,并对界面结合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iC(Nlcalon)/Al复合材料的界面... 本文建立了国内第一台复合材料界面强度原位测试仪(ISISTI)。对SiC(Nicalon)/Al复合材料中选定的单纤维进行了顶出测试,并对界面结合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iC(Nlcalon)/Al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与复合工艺条件之间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本文为进一步评价界面反应程度、指导复合材料工艺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复合材料 纤维/基体界面 界面强度
下载PDF
随机植物短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对有效模量和拉伸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珉 孙晓翔 刘洋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81-689,共9页
研究了界面性能对随机短云杉纤维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宏观拉伸性能的影响。采用双线性内聚力模型(CZM)描述随机短云杉纤维和PP基体间非理想界面的力学行为,建立了含非理想界面的随机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代表性单元(RVE)的二维有限元模... 研究了界面性能对随机短云杉纤维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宏观拉伸性能的影响。采用双线性内聚力模型(CZM)描述随机短云杉纤维和PP基体间非理想界面的力学行为,建立了含非理想界面的随机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代表性单元(RVE)的二维有限元模型,考虑了纤维含量、长细比、随机分布和随机各向异性弹性以及PP基体弹塑性的影响;模拟了不同纤维含量复合材料的实验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短云杉纤维/PP基体间非理想界面刚度与复合材料有效弹性模量之间有单调递增的曲线关系,即E-K曲线;同一复合材料不同纤维含量的E-K曲线簇有一个临界交点。在交点右侧强界面刚度区复合材料有效模量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在交点左侧弱界面刚度区有效模量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减少。三种不同体积含量10%、20%和49%的云杉/PP复合材料的非理想界面刚度可用E-K曲线和实验测得的宏观有效弹性模量确定,云杉/PP界面初始破坏位移和界面完全破坏位移也可根据模拟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确定。数值分析结果能用非理想界面刚度来解释和理解随机短植物纤维体积含量对复合材料宏观有效模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植物纤维 拉伸性能 有限元 纤维/基体界面 有效弹性模量 内聚力模型
原文传递
单向复合材料纤维扭结的平均场仿真
19
作者 程春 袁志鹏 +1 位作者 张琦 宋春雷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386-5396,共11页
纤维扭结是单向碳纤维复合材料(UD-CFRP)在受轴向载荷压缩下,由于纤维初始扭转而引起的一种破坏机制。对于此问题,以往的文献中提出了宏观模拟、微观模拟及解析法,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宏观模拟精度低,微观模拟计算量大,解析法无法进... 纤维扭结是单向碳纤维复合材料(UD-CFRP)在受轴向载荷压缩下,由于纤维初始扭转而引起的一种破坏机制。对于此问题,以往的文献中提出了宏观模拟、微观模拟及解析法,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宏观模拟精度低,微观模拟计算量大,解析法无法进行有效几何分析。在以前的文献中作者开发了一种非线性平均场脱粘模型来研究单向复合材料的非线性力学行为,该模型不仅考虑了平均非对称基体塑性,还考虑了纤维-基体界面的脱粘失效等非线性特性。本文将首次在多尺度层面上进行单向复合材料的纤维扭结仿真。利用扭结模型来定义纤维初始扭转角并结合非线性平均场脱粘模型来研究纤维具有初始扭转角的扭结过程及纤维不同初始扭转角对应力应变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数值模型及解析模型相比,非线性平均场脱粘模型能够从多尺度的层面达到同等精度但能更高效地预测扭结带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扭结 纤维初始扭转 非线性平均场脱粘模型 平均非对称基体塑性 纤维-基体界面脱粘
原文传递
Processing and properties of 2D SiC/SiC composites by precursor infiltration and pyrolysis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海蛟 周新贵 +3 位作者 王洪磊 赵爽 羊建高 黄泽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2期190-194,共5页
Two-dimensional plain-weave silicon carbide fiber fabric reinforced silicon carbide(2D-SiC/SiC)composites were molded by stacking method and densified through precursor infiltration and pyrolysis(PIP)process.SiC coati... Two-dimensional plain-weave silicon carbide fiber fabric reinforced silicon carbide(2D-SiC/SiC)composites were molded by stacking method and densified through precursor infiltration and pyrolysis(PIP)process.SiC coating was deposited as the fiber/matrix interphase layer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technique.Fiber/matrix debonding and relatively long fiber pullouts were observed on the fracture surfaces.Additionally,the flexural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of the composites with and without fiber/matrix interphase layer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ree-point bending test and single-edge notched beam tes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ber fraction and the porosity of 2D-SiC/SiC composites with and without coating are 27.2%(volume fraction)and 11.1%,and 40.7%(volume fraction)and 7.5%,respectively.And the flexural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of 2D-SiC/SiC composites with and without coating are 363.3 MPa and 127.8 GPa,and 180.2 MPa and 97.2 GPa,respectively.With a proper thickness,the coating can effectively adjust the fiber/matrix interface,thus causing a dramatic increase i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SiC composites COATING precursor infiltration and pyrolysis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