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凝血与纤溶标志物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明明 韩庆伟 魏源 《交通医学》 2021年第4期392-39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与纤溶标志物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上疑似DIC患者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CDSS)作为诊断金标准分为DIC组41...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与纤溶标志物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上疑似DIC患者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CDSS)作为诊断金标准分为DIC组41例和非DIC组51例,并以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当日采用高敏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2α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lasminolytic inhibitor complex,PIC)、D二聚体(D-D)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估对DIC的诊断效能。结果:DIC组TM 20.56±4.85 TU/mL、TAT 31.58±5.62 ng/mL、PIC 3.28±1.02μg/mL、D-D 21.05±4.87 mg/L;非DIC组TM 15.10±3.72 TU/mL、TAT 15.97±3.35 ng/mL、PIC 1.70±0.45μg/mL、D-D 7.82±2.18 mg/L;对照组TM 8.46±1.85 TU/mL、TAT 0.89±0.24 ng/mL、PIC 0.50±0.17μg/mL、D-D 0.34±0.11 mg/L。三组间TM、TAT、PIC、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TM、TAT、PIC、D-D高于非DIC组和对照组,非DIC组TM、TAT、PIC、D-D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联合检测D-D、TM、TAT、PIC诊断DI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灵敏度92.68%,特异度86.27%,约登指数0.79,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凝血标志物TAT、TM和纤溶标志物D-D、PIC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效能,可作为DIC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早期诊断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纤溶-2α纤溶抑制复合物
下载PDF
纤溶酶-a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测定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田文芳 易素芬 郑水华 《实用医技杂志》 2019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纤溶酶-a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A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患者病程分为早期DIC组29例、DIC组34例,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AP、TAT和TM量,并与32名健康... 目的探讨纤溶酶-a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A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患者病程分为早期DIC组29例、DIC组34例,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AP、TAT和TM量,并与32名健康人对照。结果 DIC早期组与DIC组PAP、TAT、TM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与DIC早期相比,PAP、TAT、TM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P、TAT和TM是反映体内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激活的敏感性指标,对DIC早期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纤溶-a2纤溶抑制复合物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和纤溶酶-ɑ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优于D二聚体用于肿瘤患者血栓的诊断价值分析
3
作者 杨丽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8-10,共3页
探究在肿瘤患者血栓的诊断中采取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ɑ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所收治的120例恶性肿瘤患者,将术前无血栓的患者划分在对照组中,共有40例,将术后未发生... 探究在肿瘤患者血栓的诊断中采取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ɑ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所收治的120例恶性肿瘤患者,将术前无血栓的患者划分在对照组中,共有40例,将术后未发生血栓的患者划分在观察1组中,有35例,另外45名未接受手术治疗同时存在血栓的患者划分在观察2组中,所有患者均进行凝血纤溶标志物以及D二聚体水平(D-D)等检测,并进行各项指标水平的对比。结果 观察2组TM、TAT、PIC均高于另外两组(P<0.05),且另外两组间也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2组的D-D水平均高于另外两组(P<0.05),且对照组和观察组1组的D-D水平无明显区别(P>0.05),观察2组的APTT、PT也均高于另外两组,PLT水平均低于另外两组,另外两组的APTT、PLT水平存在差异(P<0.05)。肿瘤患者血栓采用PIC及TAT的诊断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均高于D-D。结论 肿瘤患者血栓的临床诊断中更建议应用TAT以及PIC,相比于D-D检测,具有更高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利于临床的精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复合物 纤溶2纤溶抑制复合物 D二聚体 肿瘤 血栓
下载PDF
TAT、PIC、TM、t-PAIC四种分子标志物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3
4
作者 蒋冬雪 翟志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4-478,共5页
目的探讨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dulin,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α2-plamininhibitor-plasmin complex,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物(tiss... 目的探讨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dulin,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α2-plamininhibitor-plasmin complex,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物(tissue plaminogen antivator inhibitor complex,t-PAIC)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scular coagulation,DIC)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33例有出血倾向或血栓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2017年版中国DIC诊断积分系统(CDSS),分为显性DIC组、前DIC组和非DIC组,采用新的自动化技术检测实验室指标,包括TAT、TM、PIC、t-PAIC,比较各组间实验室指标的差异,评估其在DI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在显性DIC患者中,TAT、TM、PIC水平显著高于非DIC患者,t-PAIC在两组中无统计学意义;在前DIC患者中,TAT、TM、PIC、t-PAIC水平显著高于非DIC患者;ROC曲线显示,TAT、TM、PIC及t-PAIC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887,联合凝血酶原时间(prothom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可达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933.结论TAT、TM、PIC及t-PAIC联合检测可提高DIC早期诊断率,为临床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纤溶-α2纤溶抑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原激活剂-抑制复合物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标志物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6
5
作者 吕永楠 任玮 +1 位作者 陈晶晶 李晓艳 《微循环学杂志》 2017年第3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2017-01-2017-0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2017-01-2017-05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AMI患者80例(AMI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ysmex HISCL-5000型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浆TM、TAT、PIC和t-PAIC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血栓标志物对AMI的诊断效能。结果:AMI组TM、TAT、t-PAIC和P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TM(11.41±0.42vs 7.18±0.24)IU/ml,TAT(8.76±2.97vs 1.95±0.11)ng/ml,t-PAIC(12.95±0.69vs 3.49±0.19)ng/ml,PIC(1.18±0.17vs 0.37±0.02)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M、TAT、t-PAIC和PIC对AMI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以t-PAIC和PIC诊断价值最高。结论:AMI患者TM、TAT、t-PAIC和PIC水平均升高,特别是t-PAIC和PIC水平,对早期AMI患者诊断均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原激活/纤溶原激活抑制剂-1复合物 纤溶-α2纤溶抑制复合物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6
作者 曹盛吉 冯丹 吕明琪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6-759,共4页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0例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住院的患者枸橼酸钠抗凝标本,其中肺癌40例,胃癌、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各15例。再收集大连地区经体检合格的健康人血液标本20...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0例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住院的患者枸橼酸钠抗凝标本,其中肺癌40例,胃癌、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各15例。再收集大连地区经体检合格的健康人血液标本20例为对照组。采用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D-二聚体的检测,再采用Sysmex HISCL5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tPAI-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M、TAT、PIC、tPAI-C在五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AT、PIC和D-二聚体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TAT、PIC治疗后有明显的下降。结论TM、TAT、PIC、tPAI-C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有明显的表达;TAT、PIC与D-二聚体显著相关;TAT、PIC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栓调节蛋白(TM)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TAT) 纤溶-α2纤溶抑制复合物(PIC) 组织纤溶原激活/纤溶原激活抑制-1复合物(tPAI-C)
下载PDF
血栓四项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周坤 周玉珍 +1 位作者 郑遵荣 王立庄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9年第11期994-999,共6页
目的评价血栓四项包括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联合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 目的评价血栓四项包括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联合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恶性肿瘤患者904例(恶性肿瘤组),健康体检者200例(健康对照组).904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静脉血栓形成92例(血栓组);无静脉血栓形成812例(无血栓组).所有入选者均检测TAT、PIC、TM、t-PAIC、FDP和D-D.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TAT、PIC、TM、t-PAIC、D-D、FDP与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约登指数最大处作为检测项目的最佳截断值.结果恶性肿瘤组TAT、PIC、TM、t-PAIC、D-D和FD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栓组TAT、PIC、TM、t-PAIC、D-D和FDP明显高于无血栓组[20.20(12.30,59.45)μg/L比8.60(4.87,15.15)μg/L、1.23(0.69,2.84)mg/L比0.70(0.37,1.45)mg/L、14.55(8.12,21.10)kU/L比10.05(7.975,13.90)kU/L、10.20(7.30,15.17)μg/L比7.40(5.20,12.65)μg/L、3.42(1.38,7.07)μg/L比1.69(0.53,4.64)μg/L、6.41(3.21,17.05)mg/L比5.15(2.26,10.0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AT、PIC、TM、t-PAIC、D-D、FDP均与恶性肿瘤患者的静脉血栓形成相关(OR=1.277、1.209、1.107、1.089、1.260、1.078和0.002,P<0.01或<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AT、PIC、TM、t-PAIC、D-D和FDP预测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4.450μg/L、2.624 mg/L、17.750 kU/L、13.250μg/L、5.290μg/L和22.435 mg/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8、0.659、0.621、0.597、0.626和0.598.TAT+PIC+TM+t-PAIC、TAT+PIC+TM+t-PAIC+D-D+FDP诊断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AUC明显高于D-D+FDP(0.808和0.796比0.633).选取TAT>24.450μg/L或PIC>2.624 mg/L的患者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静脉血栓形成 预测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纤溶-α2纤溶抑制复合物 组织纤溶原激活-抑制剂1复合物
原文传递
血栓四项检测在急诊内科肺部疾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判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8
作者 金宁 徐晓芬 +1 位作者 张晓飞 纪凌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四项[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检测在肺部疾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判断中的价值,为控制医院感染、合... 目的探讨血栓四项[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检测在肺部疾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判断中的价值,为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该院急诊内科2019年3-9月收治的肺部疾病患者39例,分为肺病组25例,肺病合并脓毒症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传统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栓四项TM、TAT、PIC、t-PAIC,降钙素原(PCT)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肺病组与肺病合并脓毒症组的传统凝血指标PT、APTT、D-D、FDP,血栓四项TM、TAT、PIC、t-PAIC及P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栓四项TM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00,PCT为0.9435,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接下来依次为FDP、D-D、TAT、PT、t-PAIC、APTT、PIC,AUC分别为0.8914、0.8700、0.8343、0.8229、0.8229、0.7214、0.6857。结论血栓四项的水平变化可有效评估肺部疾病的严重程度,TM对肺部疾病合并脓毒症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有望成为继PCT之后的新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脓毒症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纤溶-α2纤溶抑制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纤溶原激活/纤溶原激活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早期血栓分子标记物检测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谢玉茹 廖扬 +1 位作者 黄东泉 石玉玲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 分析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栓早期分子标记物的变化,为血栓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前和术后24 h进行血栓早期分子标记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 目的 分析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栓早期分子标记物的变化,为血栓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前和术后24 h进行血栓早期分子标记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α2-plasmin inhibitor-plasmin complex,PIC)、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e,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plasmingen activator inhibitor complex,tPAIC)检测及常规凝血四项检测,对部分患者进行术后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并同期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骨折患者术前TAT、tPAIC、PIC、TM、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均<0.001),术后上述指标显著升高,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骨折患者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术前、术后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血纤蛋白原(fibrinogen,FIB)术后均显著高于术前及对照组(P<0.01)。15例术后TAT/PIC比值高于正常的患者中13例血中D-二聚体水平同时明显升高。结论 检测TAT、PIC、TM、tPAIC、PT,计算TAT/PIC,与DD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骨折患者血栓早期预警提供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纤溶-α2纤溶抑制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纤溶原激活/纤溶原激活抑制剂-1 D-二聚体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TAT、TM、PIC的变化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玉美 杨莉 +4 位作者 郑勇 马燕肃 王海霞 张慧敏 王卓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214-121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水平变化在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PL患者72例作为研...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水平变化在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PL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APL组;非APL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40例,设为非APL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8例设为健康对照组。APL患者按照诱导治疗危险度再分为低危组(n=21)、中危组(n=33)和高危组(n=18),检测各组受试者的血清TAT、TM、PIC水平变化情况,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AT、TM、PIC水平预测APL患者早期死亡的诊断效能。结果APL组的血清TAT、TM、PI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APL组和健康对照组(F=189.513、109.523、153.432,均P<0.05),高危组患者的血清TAT、TM、PIC水平均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且中危组高于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003、26.994、53.219,均P<0.05)。化疗后,早期死亡10例(13.89%),存活组患者的TAT、TM、PIC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7、3.507、5.719,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TAT、TM、PIC单独预测,可提高预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0.327、0.418、0.293,均P<0.05)。结论APL患者血清TAT、TM、PIC水平异常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其在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均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纤溶-α2纤溶抑制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早期死亡
下载PDF
血清D-D、TAT及PIC联合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及临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黎明 霍鑫 +4 位作者 苏柏友 黄富全 邝权兴 刘佳 张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9期1051-105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及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联合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诊断及临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VTE患者30例作为试验...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及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联合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诊断及临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VTE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并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将试验组分为VTE组(21例)与非VTE组(9例)。记录并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血清D-D、TAT、PIC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清D-D、TAT、PIC单独或联合诊断血栓前状态发生VTE的临床价值。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清D-D、TAT及PI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TE组患者的血清D-D、TAT及PI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VTE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D、TAT及PIC单独诊断血栓前状态发生VTE的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663、0.786、0.814。D-D+TAT、D-D+PIC、TAT+PIC任意两项指标诊断血栓前状态发生VTE的AUC依次为0.901、0.922、0.937,灵敏度依次为80.95%、85.71%、90.48%,特异度依次为77.78%、88.89%、88.89%。D-D+TAT+PIC三者联合诊断血栓前状态发生VTE的AUC为0.979,灵敏度为95.24%,特异度为100%。结论VTE患者的血清D-D、TAT及PIC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血清D-D+TAT+PIC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血栓前状态发生VTE的诊断及临床评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纤溶-α2纤溶抑制复合物 静脉血栓栓塞症 诊断 临床评估
下载PDF
血栓分子标志物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钱香 王宏 +1 位作者 杨淑娴 任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评估血栓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目的评估血栓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117例晚期NSCLC患者(肺腺癌102例,肺鳞癌15例)化疗前血浆TAT、PIC、TM、t-PAIC水平。依据化疗后疗效分为疾病控制组(83例)与疾病进展组(34例),并与健康人对照组(94例)血浆TAT、PIC、TM、t-PAIC水平进行比较。以化疗2个周期后疾病控制为标准,运用ROC曲线分析评估化疗前后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率对化疗后疾病进展的诊断效能。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晚期NSCLC患者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NSCLC组血浆TAT、PIC、TM、t-PAIC水平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均<0.05);疾病进展组血浆TAT、PIC、TM、t-PAIC水平均高于疾病控制组和健康人对照组(P均<0.05);疾病控制组血浆TAT、PIC、TM、t-PAIC水平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均<0.05)。单项检测时化疗前后TAT水平变化率对化疗后疾病进展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最大,其次为PIC、TM、t-PAIC。四项联合检测的AUC^(ROC)为0.824,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7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前后TAT、PIC、TM、t-PAIC比值是晚期NSCLC患者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前后TAT比值>1.09、化疗前后PIC比值>1.09、化疗前后TM比值>1.03、化疗前后t-PAIC比值>1.00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化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晚期NSCLC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失衡现象,血栓分子标志物在评估化疗疗效方面具有较显著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栓分子标志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纤溶-α2纤溶抑制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型纤溶原激活-纤溶原激活抑制剂-1复合物 化疗疗效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栓四项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青 冯鷺 +2 位作者 于超 王丽娜 徐成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853-855,860,共4页
目的观察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4项指标与肺癌病情发展及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 目的观察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4项指标与肺癌病情发展及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山东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158例肺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13例,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45例]、53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TAT、TM、t-PAIC、PIC水平,分别比较肺癌组、肺良性疾病组与健康人对照组,肺癌组有或无转移组,以及肺癌患者手术前后组上述4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肺癌组血浆TAT、TM、t-PAIC、PIC水平均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人对照组(P均<0.01),但肺良性疾病组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癌转移组血浆TAT、TM、t-PAIC、PIC水平均高于无转移组(P均<0.01或P均<0.05),其中SCLC组有或无转移组血浆t-PAIC水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手术后7~10 d血浆TAT、TM、t-PAIC、PIC水平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肺癌患者血浆TAT、TM、t-PAIC、PIC水平升高,4项血栓分子标志物可能与肺癌病情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原激活-纤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纤溶-α2纤溶抑制复合物 肺癌
下载PDF
血栓标志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念龙 蔡晓 +2 位作者 张琪 赵华 张开龙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11期1470-147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血栓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73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DVT将患者分为血栓组(53例)和非血栓组(120例),并将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栓标志物TAT、PIC、sTM和t-PAIC水平,并对其诊断COPD合并DVT效能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血栓组的TAT、PIC、sTM及t-PAIC水平均高于非血栓组和对照组,非血栓组PIC、sTM及t-PAI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TAT诊断COPD合并DVT曲线下面积(AUC)(0.794)及特异度(80.6%)最高,PIC灵敏度(81.9%)最高,TAT联合PIC诊断灵敏度(82.4%)和特异度(81.5%)高于单一诊断,AUC最大(0.904)。结论TAT、PIC、sTM、t-PAIC对COPD患者合并DVT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但联合TAT与PIC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纤溶-α2纤溶抑制复合物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纤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深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玉虹 江秀娟 +2 位作者 崔杰 姜俊峰 段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947-95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DLBCL患者60例血标本,其中初治组23例、缓解组24例、未缓解组13例;淋巴瘤并发血栓组23例,未并发血栓组37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化学免... 目的探讨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DLBCL患者60例血标本,其中初治组23例、缓解组24例、未缓解组13例;淋巴瘤并发血栓组23例,未并发血栓组37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化学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和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淋巴瘤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较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各组间的差异以及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淋巴瘤患者血浆TM、PI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初治和未缓解组TM、PIC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P<0.05);淋巴瘤并发血栓组TM、PIC、TAT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并发血栓组(P<0.05)。血浆TM、PIC与DLBCL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IC是独立预后因素(P<0.001)。TM、PIC与LDH预后指标有相关性(P<0.01)。结论DLBCL患者血浆TM、PIC水平明显升高,有望作为DLBCL疗效及预后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组织纤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 纤溶-α2纤溶抑制复合物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栓相关因子动态评估对血栓风险的预测价值
16
作者 刘晓 白海龙 边云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相关因子动态评估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栓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治疗的98例DN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后进行随访,以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为观察终点,最终96例获得随访,... 目的探讨血栓相关因子动态评估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栓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治疗的98例DN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后进行随访,以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为观察终点,最终96例获得随访,根据有无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n=21)和非血栓组(n=75)。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DN患者血栓风险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栓相关因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和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对DN患者血栓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糖尿病病程、糖代谢、脂代谢和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患者TAT、PIC、t-PAIC、sTM治疗前和后的水平,治疗前后水平的差值,治疗前后的变异系数,均高于非血栓组患者(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AT、PIC、t-PAIC、sTM的变异系数增高(OR=3.367,P=0.010;OR=19.106,P=0.042;OR=4.313,P=0.005;OR=9.389,P=0.003)为影响DN患者血栓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TAT、PIC、t-PAIC和sTM的变异系数预测DN患者血栓风险的AUC分别为0.818、0.806、0.873和0.825。结论血栓相关因子水平增高是DN患者血栓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TAT、sTM、PIC和t-PAIC可作为预测其血栓风险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栓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纤溶-α-2-纤溶抑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原激活/纤溶原激活抑制剂-1复合物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原文传递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早期诊断新型血栓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晓艳 卫延辉 郭学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888-892,共5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VTE早期发病隐匿,临床中漏诊率与误诊率较高,早期诊断并给予及时干预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等。既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如凝血常规、D-二聚体等均为血栓形成后的筛查指标,无法反映血栓形成早...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VTE早期发病隐匿,临床中漏诊率与误诊率较高,早期诊断并给予及时干预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等。既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如凝血常规、D-二聚体等均为血栓形成后的筛查指标,无法反映血栓形成早期隐匿的止、凝血异常,缺乏特异性的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新型早期血栓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早期预警血栓前状态,对评估围手术期VTE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就TAT、t-PAIC、PIC、TM等新型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围手术期VTE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围手术期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原激活-抑制剂1复合物 纤溶-α2纤溶抑制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下载PDF
基于TAT、PIC联合Padua评分在早期筛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VTE患者中的价值
18
作者 郑振羽 陈方榕 +1 位作者 刘岩 佘晖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联合Padua评分在早期筛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0月—2023年9月时间段内在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受... 目的:探究基于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联合Padua评分在早期筛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0月—2023年9月时间段内在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受住院诊疗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00例,按照是否发生VTE分组,分为VTE组(n=43)与非VTE组(n=57)。接受血清TAT、PIC检测分析以及Padua评分评估。比较两组血清TAT、PIC水平以及Padua评分。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TAT、PIC与Padua评分单一或联合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VTE的诊断效能。结果:VTE组患者的血清TAT、PIC水平以及Padua评分均较非VTE组患者高(P<0.05),且VTE组患者VTE高风险(Padua评分≥4分)占比高于非VTE组(P<0.05)。经分析,当血清TAT≥16.18ng/mL时,其诊断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77.59%;当血清PIC≥3.10μg/mL时,其诊断灵敏度为76.60%、特异度为86.79%;当Padua评分≥4分时,其诊断灵敏度为80.85%、特异度为90.57%。经血清TAT、PIC与Padua评分联合诊断的AUC为0.959,其诊断灵敏度为93.48%、特异度为100.00%。结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VTE患者血清TAT、PIC水平及Padua评分明显较高,通过TAT、PIC联合Padua评分可早期筛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VTE,且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纤溶-α2纤溶抑制复合物 Padua评分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
下载PDF
高原地区COPD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患者血栓前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满桂 李生梅 +2 位作者 解承娟 仲海娟 祁云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931-934,共4页
目的探究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与稳定期患者血栓前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与稳定期患者血栓前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AECOPD住院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同期的COPD稳定期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静脉血3 mL,通过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法检测TAT、PIC、TM、t-PAIC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TAT为(4.94±2.75)ng/mL,PIC为(1.13±0.22)μg/mL,TM为(9.10±2.47)IU/mL,t-PAIC为(8.31±2.36)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血栓前标志物指标对判断AECOPD患者是否发生血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AECOPD患者的TAT、PIC、TM、t-PAIC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更易于血栓形成,检测TAT、PIC、TM、t-PAIC水平对判断AECOPD患者血栓前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组织型纤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纤溶-α2纤溶抑制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下载PDF
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CEA、IL-17、PIC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晓英 罗文丰 +4 位作者 刘洋 曾孟兰 翟红 谢坤莹 魏锦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2-15,共4页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IL-17和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DLBCL患者103例(DLBCL组),同期选择3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DLBCL组采用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IL-17和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DLBCL患者103例(DLBCL组),同期选择3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DLBCL组采用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行全身影像学检查,对疗效进行评估,将103例患者分为化疗有效组44例,化疗无效组59例。分别于对照组健康体检时、DLBCL组化疗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7,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EA、PIC。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用曲线下面积比较血清CEA、IL-17、PIC水平及联合检测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LBCL组血清CEA、PIC水平高,血清IL-17水平低(P均<0.05)。DLBCL患者血清CEA、IL-17、PIC水平与结外受累的器官、淋巴结数目、国际预后指数评分(IPI)、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与性别、年龄无关(P均>0.05)。与化疗有效组比较,化疗无效组血清CEA、PIC水平高,IL-17水平低(P均<0.05)。血清CEA、IL-17、PIC及三者联合预测疗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6、0.757、0.684、0.830。三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三者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 DLBCL患者血清CEA、PIC水平升高,血清IL-17水平降低;三者水平变化与结外侵犯部位数目、IPI评分、临床分期有关,且联合检测可预测DLBCL患者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癌胚抗原 白细胞介素17 纤溶-α2纤溶抑制复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