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SS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t-PA/PAI-1异常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卢远航 常明向 +1 位作者 唐俊 邹俊清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07-809,共3页
目的 探讨PSS注射液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17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 ,以格列喹酮 (糖适平 ) 30mg·次 -1,po ,tid ;治疗组 10 6例 ,在此治疗的基础上 ,PSS注射液 10 0mg加入 0 .9%氯化钠... 目的 探讨PSS注射液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17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 ,以格列喹酮 (糖适平 ) 30mg·次 -1,po ,tid ;治疗组 10 6例 ,在此治疗的基础上 ,PSS注射液 10 0mg加入 0 .9%氯化钠静滴 ,每日 1次 ,连续观察 14d。结果 治疗组血浆的t PA/PAI 1的活性 ,全血黏度 ,血浆黏度 ,纤维蛋白原 ,血清TG ,TCH ,APOB10 0 ,LDL C ,2 4h尿蛋白定量 ,尿白蛋白排出率和肾功能都有显著性的改善 (P <0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或P <0 .0 0 1)。对照组只有高切全血黏度和三酰甘油有显著性的改善 (P <0 .0 5 )。结论 PSS注射液可通过调节t PA/PAI 1的活性、降低血脂、血黏度 ,改善肾脏微循环 ,减少尿蛋白的排出 ;适用于防治糖尿病的早期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S注射液 早期糖尿病肾病 t-PA/PAI-1异常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被引量:9
2
作者 沈新联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11期1653-1654,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等检测COPD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P-selectin,CD62P)、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等检测COPD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P-selectin,CD62P)、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抑制剂(PAI-1)和凝血四项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COPD患者CD62P的表达、血浆PAI-1、FIB三项指标均较正常组增高(P<0.05);而t-PA水平较正常组降低(P<0.05);COPD患者APTT和PT时间明显缩短(P<0.05);正常组与COPD组TT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测定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t-PA和PAI-1和凝血四项有助于早期发现COPD患者血栓前状态并有助于临床早期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栓前状态 P-选择素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基因启动子区-6754G/5G多态性与中国人冠心病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管立学 季祥武 +3 位作者 王敬先 张爱元 张言镇 赵立梅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93-396,共4页
目的 研究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 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 1)基因启动子区 - 6 75 4 G/ 5 G多态性与中国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heart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 )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 目的 研究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 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 1)基因启动子区 - 6 75 4 G/ 5 G多态性与中国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heart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 )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对 12 1名健康人和 12 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塞 4 7例 ,陈旧性心肌梗塞 39例 ,心绞痛 4 0例 )进行了 PAI- 1基因 4 G/ 5 G多态性分析。结果  PAI- 1基因 4 G等位基因频率冠心病组 (0 .6 0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0 .4 8) (χ2 =7.6 3,P<0 .0 1) ;4 G/4 G基因型基因频率冠心病组 (0 .39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0 .190 ) (χ2 =12 .6 7,P<0 .0 1) ,与 5 G/ 5 G基因型相比 ,对冠心病的比数比 (odds ratio,OR)为 2 .5 4 ,95 %的可信区间 (confidence interval,CI) :1.2 2~ 5 .2 7(P<0 .0 5 ) ,差异有显著性 ,而 4 G/ 5 G基因型对冠心病的 OR为 1.2 8,95 % CI:1.4 5~ 2 .38(P>0 .0 5 )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AI- 1基因 4 G/ 4 G基因型与中国汉族人冠心病的发病有关联 ,4 G/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启动子区-675 中国人 冠心病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1 遗传多态性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HD
原文传递
蝎毒纤溶活性肽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纤溶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巧云 吕欣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1434-1435,共2页
目的 研究蝎毒纤溶活性肽 (SVFAP)对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PAI - 1)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SVFAP与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孵育 10min及 4h后 ,分别收集培养液 ,以发色底物法测定培养液... 目的 研究蝎毒纤溶活性肽 (SVFAP)对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PAI - 1)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SVFAP与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孵育 10min及 4h后 ,分别收集培养液 ,以发色底物法测定培养液中t-PA和PAI -1的活性。结果 SVFAP在用药后 10min及 4h各浓度大多使t-PA活性增强 ,PAI - 1活性降低 ,t-PA/PAI - 1比值升高。结论 SVFAP的纤溶作用与抑制内皮细胞分泌PAI - 1和促进t-PA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纤溶活性肽 内皮细胞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
下载PDF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米树华 张巍 +1 位作者 张颖 王楠晔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48-549,共2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PAI- 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 1)活性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发色底物法测定 32例冠心病患者PAI - 1、tPA活性。结果  (1)冠心病组血浆PAI- 1活性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2 )将冠...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PAI- 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 1)活性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发色底物法测定 32例冠心病患者PAI - 1、tPA活性。结果  (1)冠心病组血浆PAI- 1活性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2 )将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不稳定性心绞痛亚组后发现 :①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PAI - 1活性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 (P <0 0 5 ) ;②稳定性心绞痛组的PAI- 1活性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3)tPA活性水平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及冠心病亚组的纤溶活性减低主要与PAI - 1活性水平增高有关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增高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1
原文传递
健膜汤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宫月 邴伯东 +1 位作者 刘军 刘洋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期114-117,122,共5页
目的探讨健膜汤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Recombinant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 目的探讨健膜汤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Recombinant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河北省承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健膜汤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息肉长、短径线长度,内膜厚度,血清TGF-β1、PAI-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47/50)与对照组78.00%(39/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长、短径及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缩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血清TGF-β1、PAI-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膜汤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内膜增生,缩小内膜息肉,降低血清TGF-β1、PAI-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膜汤 屈螺酮炔雌醇片 子宫内膜息肉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
下载PDF
宫腔粘连子宫内膜中tPA PAI-1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刚 申爱荣 《医药论坛杂志》 2008年第5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在宫腔粘连(IUA)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IUA患者35例(观察组)(其中轻-中度粘连22例、重度粘连13例),非IUA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在宫腔粘连(IUA)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IUA患者35例(观察组)(其中轻-中度粘连22例、重度粘连13例),非IUA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子宫内膜组织中tPA、PAI-1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中tP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粘连组又低于轻-中度粘连组(P<0.05),PAI-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轻-中度粘连组与重度粘连组间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UA患者子宫内膜中tPA的降低和PAI-1的升高表明纤溶系统失衡,可能和IUA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缺血患者t-pA和PAI-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玲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17期2677-2678,共2页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疏血通注射液 急性脑缺血 PAI-1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 患者 水蛭 中药复方制 治疗机制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治疗初诊2型糖尿患者时对心血管危险因素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艳红 许丹焰 +3 位作者 赵水平 黄秋霞 刘玲 蒋云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比较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纤溶酶原活性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比较格列美脲(n=333)和格列苯脲(n=232)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2周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血... 目的比较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纤溶酶原活性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比较格列美脲(n=333)和格列苯脲(n=232)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2周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血脂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浓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治疗后患者血糖均达到良好控制,格列美脲组治疗后低血糖发生率低于格列苯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vs.1.7%,P<0.05)。格列美脲组治疗12周后,Homa-胰岛素抵抗比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2%±0.91%vs.4.11%±0.85%,P<0.01);而在格列苯脲组,治疗前后Homa-胰岛素抵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格列美脲组治疗12周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比治疗前显著下降,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格列苯脲组治疗前后血脂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格列美脲治疗12周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PA,降低PAI-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格列苯脲治疗前后t-PA、PAI-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格列美脲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改善脂质代谢和显著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纤溶活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格列美脲 血糖 血脂 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1
下载PDF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PAI-1、TGF-β1表达与息肉切除术后发生宫腔粘连关系 被引量:12
10
作者 高航 师振华 +1 位作者 刘湘萍 蔡蕾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表达与息肉切除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手术患者384例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后子宫内...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表达与息肉切除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手术患者384例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后子宫内膜组织Western-blot法检测PAI-1、TGF-β1表达情况;术后随访2年,出现宫腔粘连50例(粘连组)、未发生宫腔粘连10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PAI-1、TGF-β1水平及与息肉切除手术后发生宫腔粘连关系。结果:两组年龄、体质指数、产次、引产史、子宫肌瘤史无差异(P>0.05),孕次、剖宫产、刮宫史、内膜增生、盆腔炎史、宫内节育器史有差异(P<0.05);粘连组子宫内膜组织中PAI-1(0.381±0.103/βactin)、TGF-β1(0.447±0.116/βactin)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0.093±0.081/βactin、0.164±0.082/βactin)(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孕次增加、剖宫产次增加、有刮宫史、盆腔炎史、PAI-1及TGF-β1表达增强会增加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发生宫腔粘连风险(P<0.05)。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PAI-1、TGF-β1表达增强会增大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发生宫腔粘连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手术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 宫腔粘连
下载PDF
uPA,uPAR,PAI-1在具有不同转移率的鼻咽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国庆 姚运红 +1 位作者 陆元志 唐慰萍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rokinase typeplasminogenactivator ,uPA)和它的受体 (uPAR)、抑制剂 (PAI- 1)在具有不同转移率的鼻咽癌细胞系CNE 2Z(2 0 %淋巴道转移 )、CNE 2Z H5 (40 %淋巴道转移 )、CNE 2Z H5 9(90 %淋巴道...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rokinase typeplasminogenactivator ,uPA)和它的受体 (uPAR)、抑制剂 (PAI- 1)在具有不同转移率的鼻咽癌细胞系CNE 2Z(2 0 %淋巴道转移 )、CNE 2Z H5 (40 %淋巴道转移 )、CNE 2Z H5 9(90 %淋巴道转移 )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uPA ,uPAR ,PAI 1在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 :uPA ,uPARmRNA在CNE 2Z H5 9中表达最高 ,在CNE 2Z中表达最低 ;PAI 1mRNA在CNE 2Z H5 9中无表达 ,在CNE 2Z ,CNE 2Z H5有表达 ,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uPA、uPAR可能促进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 ,PAI 1可能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鼻咽癌细胞系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
下载PDF
实验性心房颤动血栓形成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的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韩薇 李为民 +6 位作者 宋丽云 李悦 杨树森 黄永麟 甘润涛 寇俊杰 梗建强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 (房颤 )犬心房心内膜一氧化氮 (NO)浓度、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1(PAI 1)蛋白表达的变化 ,探讨房颤左房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埋藏式高频心脏起搏器快速起搏心房 (40 0次 /min...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 (房颤 )犬心房心内膜一氧化氮 (NO)浓度、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1(PAI 1)蛋白表达的变化 ,探讨房颤左房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埋藏式高频心脏起搏器快速起搏心房 (40 0次 /min) 6周 ,建立房颤犬动物模型。采用ISO NOP30 0 5NO敏感电极测定心内膜NO含量 ,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eNOS、PAI 1蛋白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PAI 1含量。结果 房颤组左房心内膜NO含量明显低于窦性心律组 ,eNOS蛋白表达下调 ,PAI 1蛋白表达上调 ,右房无明显变化。房颤组血浆PAI 1含量亦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结论 房颤引起的左房心内膜NO含量降低、eNOS蛋白表达下调、PAI 1蛋白表达上调可能是左房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表达 房颤 心内膜 NOS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1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NO含量 PA 一氧化氮(NO) 变化
原文传递
DM2大血管病变与血管内皮标志物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兴木 官莉莉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22-324,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2)大血管病变与血管内皮标志物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荧光免疫测定法检测65例DM2大血管病变患者和54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和46例正常对照组。结果:单纯糖尿病组的血浆内皮素(ET-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2)大血管病变与血管内皮标志物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荧光免疫测定法检测65例DM2大血管病变患者和54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和46例正常对照组。结果:单纯糖尿病组的血浆内皮素(ET-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PAT-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ET-1和vWF水平大血管病变组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疾病组的血浆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空腹葡萄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BI)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DM2大血管病变患者存在血浆ET-1、PAT-1、vWF、INS、TG、CH、GLU的水平升高与血管内皮的损伤有关,血浆内皮标志物ET-1、vWF、PAT-1水平可反映DM2患者的大血管病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管病变 内皮素-1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
下载PDF
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治疗对非瓣膜病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影响及安全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曦 谢英 +10 位作者 赵瑞祥 张维君 温绍君 周玉杰 张妍 程秀琴 张文 彭新界 王龙华 刘洁琳 郭永和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54-758,共5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150mg/d)、调整剂量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2.5]治疗对中老年非瓣膜病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作用。方法:106例非瓣膜病持续性Af患者随机给予阿司匹林(150mg/d)或调整剂量华法林治疗1年。于...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150mg/d)、调整剂量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2.5]治疗对中老年非瓣膜病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作用。方法:106例非瓣膜病持续性Af患者随机给予阿司匹林(150mg/d)或调整剂量华法林治疗1年。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D-Dimer)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水平,进行前后比较分析。对可能影响D-Dimer、t-PA和PAI-1变化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血小板数、肌酐、尿酸、血糖、TC、TG、凝血-纤溶指标治疗前水平和抗凝药物等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随访中观察有无血栓栓塞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结果:①阿司匹林(150mg/d)治疗12个月后PAI-1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92±12.99)∶(84.86±18.97)μg/L],P<0.05),但对D-Dimer、t-PA无影响。华法林治疗6个月、12个月后D-Dimer均显著降低[分别为(0.10±0.08)、(0.11±0.08)mg/L]与治疗前[(0.17±0.09)mg/L]比较,均P<0.05;治疗12个月后PAI-1水平较治疗前亦显著降低[(77.13±18.53)∶(87.58±19.94)μg/L,P<0.05],但对t-PA无影响。②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治疗前后D-Dimer、t-PA和PAI-1的变化幅度均与其各自治疗前水平呈正相关,D-Dimer的变化幅度还与体质指数呈正相关,PAI-1的变化幅度还与TG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也发现,治疗前D-Dimer、t-PA和PAI-1的水平是影响药物治疗后各指标变化幅度的主要因素。③随访期间无血栓栓塞和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阿司匹林(150mg/d)或调整剂量华法林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非瓣膜病Af患者的高凝低纤溶状态,治疗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阿司匹林 华法林 D-二聚体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
原文传递
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软骨变化及透骨消痛胶囊干预的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广文 叶锦霞 +3 位作者 郑春松 陈文列 刘献祥 叶蕻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9期7924-7929,共6页
背景:透骨消痛胶囊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验方,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参与关节软骨的细胞外基质降解及关节滑膜增生,在骨性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观察透骨消痛胶囊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软... 背景:透骨消痛胶囊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验方,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参与关节软骨的细胞外基质降解及关节滑膜增生,在骨性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观察透骨消痛胶囊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软骨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的影响。方法:SD大鼠144只,随机取120只采用关节腔注射木瓜蛋白酶复制大鼠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壮骨关节丸组[1.2 g/(kg·d)]、透骨消痛胶囊低剂量组[0.092 g/(kg·d)]、透骨消痛胶囊中剂量组[0.184 g/(kg·d)]和透骨消痛胶囊高剂量组[0.368 g/(kg·d)],每组24只,每2周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2 d,共4个疗程。另取24只正常大鼠为空白组。每2个疗程后,处死一批实验动物,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软骨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观察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阳性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透骨消痛胶囊组和壮骨关节丸组的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Mankin’s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具有时间依赖;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显示,透骨消痛胶囊组和壮骨关节丸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的阳性率明显降低,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明显升高,具有时间依赖。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具有相同的趋势。提示透骨消痛胶囊可能通过调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系统对骨性关节炎发挥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 组织工程 透骨消痛胶囊 骨性关节炎 软骨组织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冬虫夏草对糖尿病大鼠纤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叶 傅余芹 +2 位作者 方华伟 韩亚莉 杜月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74-1676,共3页
目的观察冬虫夏草(CS)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纤溶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4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链脲佐菌素55mg/kg体重腹腔注射),CS早期干预组及冬虫夏草晚期干预组,12w后测体重、肾重、血糖、血肌酐(Scr)、24h尿蛋白... 目的观察冬虫夏草(CS)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纤溶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4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链脲佐菌素55mg/kg体重腹腔注射),CS早期干预组及冬虫夏草晚期干预组,12w后测体重、肾重、血糖、血肌酐(Scr)、24h尿蛋白等指标,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表达(PAI)。结果模型组肾重、血糖、Scr、24h尿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AI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体重、t-P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干预组肾重、Scr、血尿素氮(BUN)、24h尿蛋白、t-PA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体重、PAI表达低于模型组,高于正常组,血糖较模型组无明显变化;冬虫夏草早期干预组效果优于晚期干预组(P<0.05)。结论 DN时存在t-PA/PAI失衡,冬虫夏草治疗DN的机制之一为矫正t-PA/PAI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糖尿病肾病 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德 华尔铨 +1 位作者 张书富 郑鹏翔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9-290,共2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及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结果33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7d治疗后血浆GMP140、D二聚体和PAI1浓度显著降低(P<0.01),血浆vWF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用可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激活、内皮受损及血液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1 D-二聚体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为民 韩薇 +3 位作者 李曦 谢宝栋 赵继义 王岚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蛋白表达和血浆一氧化氮(NO)、PAI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的变化,探讨房颤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3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接... 目的研究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蛋白表达和血浆一氧化氮(NO)、PAI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的变化,探讨房颤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3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接受外科手术者,分为窦性心律组、阵发性房颤组和慢性房颤组,手术时取左右心房组织各100mg,通过Westernblot检测eNOS和PAI1蛋白表达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表达位置,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PAI1和vWF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浓度。结果慢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左心房eNOS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AI-1蛋白表达上调,右心房无显著变化。慢性房颤组血浆vWF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慢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血浆PAI-1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NO明显低于窦性心律组。结论房颤能引起左心房心内膜功能受损,导致抗血栓物质eNOS蛋白表达下调,促血栓物质PAI1蛋白表达上调,血栓形成与溶解平衡失调,这可能是房颤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房血栓形成 心房颤动患者 机制研究 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 PAI-1 阵发性房颤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Western 蛋白表达 窦性心律 慢性房颤 慢性心房颤动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pA、PAI活性和D-dimer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康东红 李茂欣 邱明才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24-26,32,共4页
目的 :探讨T2DM患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 - 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 (PAI)活性和D -二聚体(D -dimer)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根据WHO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和分型 ,选择89例T2 DM微血管病变病人,根据尿白蛋白(UAER)排泄率分为单... 目的 :探讨T2DM患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 - 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 (PAI)活性和D -二聚体(D -dimer)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根据WHO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和分型 ,选择89例T2 DM微血管病变病人,根据尿白蛋白(UAER)排泄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DN1)(UAER=20μg-200μg/min)和临床蛋白尿组(DN2)(UAER>200μg/min)。此外 ,还选择了38例DM2 大血管病变病人 (DM +A组 )。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测定血浆t-pA和PAI的活性 ,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定量血浆D -dimer的水平。结果:(1)对照组、DM、DN1 和DN2 组血浆t-pA活性递减 ,PAI的活性和D -dimer水平递增 ,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DM组血浆D -dime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DM +A组血浆t- pA活性降低 ,PAI活性和d -dimer水平升高 ,与DM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t- pA与UAER呈负相关 ,PAI和D -dimer与UAER呈正相关。空腹血糖 (FBG)进入纤溶指标(t - pA、PAI、D -dimer)3个变量的回归方程。结论 :T2DM患者血浆t- pA活性降低、PAI活性升高和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 D-二聚体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纤溶系统活性与CRP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建忠 王艳旭 梁晖 《福建中医药》 2013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和血清CRP水平变化,探讨CRP与急性脑梗死纤溶系统活性的关系,明确急性脑梗死纤溶系统异常与炎症反应有关。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PA和PAI-1含...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和血清CRP水平变化,探讨CRP与急性脑梗死纤溶系统活性的关系,明确急性脑梗死纤溶系统异常与炎症反应有关。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PA和PAI-1含量,用免疫速率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并以健康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及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升高;t-PA/PAI-1比值明显降低。结论急性脑梗死纤溶系统活性降低与炎症反应程度升高有一定相关性,血清CRP可反映急性脑梗死纤溶系统活性异常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