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锥4种林型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量差异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唐靓茹 刘雄盛 +3 位作者 蒋燚 刘乐嘉 魏国余 王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81,104,共7页
【目的】研究广西国有高峰林场不同红锥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旨在为该区红锥人工林合理经营和持续生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红锥纯林、红锥+湿地松混交林、红锥+米老排混交林、红锥+火力楠混交林4种红锥... 【目的】研究广西国有高峰林场不同红锥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旨在为该区红锥人工林合理经营和持续生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红锥纯林、红锥+湿地松混交林、红锥+米老排混交林、红锥+火力楠混交林4种红锥林型人工林0~6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红锥林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差异以及变化规律。【结果】4种林型3个土层(0~20、20~40、40~60 cm)间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容重(ρb)、含水率(θg)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均差异显著,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4种林型的SOC、TN、全磷(TP)、θg均表现为逐渐降低,ρb表现为逐渐增大。0~60 cm土层4种林型间SOC、TN、TP、θg、pH值、ρb均差异极显著。其中红锥+米老排混交林土壤SOC、TN、TP、θg和MBC、MBN均最大,pH值和ρb最小;红锥纯林土壤SOC、TN、TP和MBC、MBN均最小,pH值和ρb最大。相关分析表明,MBC与SOC、TP呈显著正相关,与ρb呈显著负相关;MBN与SOC、TN、TP呈显著正相关,与ρb呈显著负相关;SOC、TN、TP与ρb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红锥混交林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质地,且红锥阔叶混交林较红锥针阔混交林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混交林
下载PDF
南亚热带不同红锥混交林土壤碳库稳定性与碳库管理指数变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仁杰 蒋燚 +4 位作者 王勇 刘庭薇 唐靓茹 刘雄盛 黄荣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31,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红锥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碳库稳定性特征,以期为南亚热带不同红锥混交林碳平衡过程的评估和混交模式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南亚热带红锥人工纯林(HC)、红锥+湿地松人工混交林(HS)、红锥+火力楠人工...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红锥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碳库稳定性特征,以期为南亚热带不同红锥混交林碳平衡过程的评估和混交模式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南亚热带红锥人工纯林(HC)、红锥+湿地松人工混交林(HS)、红锥+火力楠人工混交林(HH)、红锥+米老排人工混交林(HM)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有机碳(POC)、溶解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CMI)的变化。[结果]4种林分类型的SOC、EOC、POC、DOC、MBC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SOC与EOC、POC、MB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与POC的相关系数最大,不同林分间SOC含量均表现为:HM>HH>HS>HC,且0~20 cm土层与0~40 cm土层的变化一致;4种林分类型0~40 cm土层的CMI表现为:HM>HH>HC>HS,且20~40 cm土层的CMI变化与0~40 cm土层的变化一致。[结论]4种林分类型SOC、EOC、POC、DOC、MBC含量主要受林分表层土的影响,CMI主要受林分下层土的影响,POC含量与SOC关系最为密切;红锥阔叶混交林较红锥针阔混交林更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地,且HM的阔叶混交模式土壤碳库质量最高,在有机碳和活性碳增加的同时也有助于惰性碳的积累及碳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混交林 活性有机碳 碳库稳定性 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桉树与红锥混交对土壤养分及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秋海 周晓果 +4 位作者 朱宏光 温远光 王磊 邵文哲 张彧娜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6-568,共13页
桉树人工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直是全球性争议的热点问题,桉树与珍贵乡土树种混交的生态环境效应备受关注。为探究桉树混交营林措施对林地土壤养分及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该研究以桉树纯林(PE)、桉树×红锥混交林(MEC)和红锥纯林(P... 桉树人工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直是全球性争议的热点问题,桉树与珍贵乡土树种混交的生态环境效应备受关注。为探究桉树混交营林措施对林地土壤养分及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该研究以桉树纯林(PE)、桉树×红锥混交林(MEC)和红锥纯林(PCH)为对象,开展了林下植物群落及环境因子的调查测定。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显著差异,混交林的土壤pH、有效氮(AN)和有效磷(AP)含量显著高于纯林;而土壤含水量(SMC)、有机碳(SOC)、总氮(TN)含量及C∶N和C∶P在混交林中没有显著优势,并呈现PE<MEC<PCH的趋势;土壤容重(SBD)和全磷(TP)含量则呈现PE>MEC>PCH的趋势。混交林显著增加林下木本植物功能群(WFG)的物种丰富度,而PCH显著增加蕨类植物功能群(FeFG)的物种丰富度。混交林的WFG和禾草植物功能群(GFG)的重要值均显著高于红锥纯林,而红锥纯林FeFG的重要值显著高于混交林。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MEC与PE的林下植物功能群组成差异不显著,但与PCH的差异显著;冗余分析结果揭示了AN和AP是WFG占优势的主要影响因子,SMC、TN和SOC是FeFG占优势的主要影响因子,SBD是GFG占优势的主要影响因子。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南亚热带地区桉树与红锥混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林地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和林下植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混交林 植物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土壤养分 植物功能群
下载PDF
不同混交比例马尾松和红锥人工混交林水土流失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鹏 杨章旗 +1 位作者 颜培栋 吴东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116,共13页
【目的】为探明马尾松和红锥混交林水土流失、水源涵养和土壤养分变化特征,选择出适宜红水河小流域马尾松红锥混交模式,为红水河小流域混交林的营造及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红水河小流域马尾松红锥不同混交比例4∶1(... 【目的】为探明马尾松和红锥混交林水土流失、水源涵养和土壤养分变化特征,选择出适宜红水河小流域马尾松红锥混交模式,为红水河小流域混交林的营造及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红水河小流域马尾松红锥不同混交比例4∶1(M4H1)、6∶1(M6H1)、9∶1(M9H1)及马尾松纯林对照(10∶0,M10)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水土流失、持水特性和土壤养分观测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隶属度函数综合评价不同混交比例马尾松和红锥人工林保水、保土和保肥能力。【结果】2018和2019年连续两年不同混交比例林地水土流失、持水特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均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其中,径流量和径流泥沙量随混交比例的增加呈“V”形变化,均在M9H1时最低;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有效持水量和渗透性均在M9H1时最大,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有所提高;而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混交密度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M6H1林地土壤pH值、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最大,M9H1中全氮和全磷的含量最大,M4H1中全钾的含量最大,而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则在M4H1中最小,显著低于M6H1和M10密度类型。林地的径流量和径流泥沙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和持水特性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子分析将20个单项指标转换成4个综合指标,隶属函数法计算不同混交比例林地的综合保水、保土和保肥能力以M9H1密度类型最大,其次是M6H1密度类型。【结论】在对森林综合能力评价的过程中,不应该仅考虑单一方面的影响,而应综合考虑林分的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和土壤养分的综合功能,建议在马尾松和红锥混交林的同龄林种植过程中以9∶1的混交比例较为合适,其次为6∶1的混交比例,而应避免大面积营造马尾松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和混交林 地表径流 持水能力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尾巨桉与红锥混交对林下植被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磊 温远光 +2 位作者 周晓果 朱宏光 孙冬婧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40-1349,共10页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纯林(PEU)、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纯林(PCH)和尾巨桉-红锥混交林(MEC)为研究对象,探究在生态营林方式下尾巨桉与红锥混交对林下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关联性...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纯林(PEU)、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纯林(PCH)和尾巨桉-红锥混交林(MEC)为研究对象,探究在生态营林方式下尾巨桉与红锥混交对林下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关联性。结果表明,(1)MEC林下植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两种纯林,MEC和PEU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PCH,而MEC和PCH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PEU;MEC显著提高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2)PEU显著提高灌木层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草本层生物量;PCH降低灌木层生物量,增加草本层生物量;而MEC则能在较高水平上维持灌草生物量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相对平衡。(3)MEC 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的pH均显著高于两种纯林;PEU 5个土层的土壤容重均高于MEC和PCH,且0—20 cm土层达到显著差异;MEC和PCH各层次的土壤有机碳均显著高于PEU;除个别土层(60—80 cm)外,MEC和PEU各土层的全氮、全钾均显著高于PCH,3种林分各土层土壤全磷差异不显著。(4)影响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控因子为灌木层地下生物量(SBB)、草本层地上生物量(HAB)、乔木层地上生物量(TAB)、土壤全氮(TN)、土壤碳氮比(C꞉N)、土壤氮磷比(N꞉P)和pH;其中,TAB、SBB、TN、pH、N꞉P与PEU和MEC林下植物群落、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HAB、C꞉N与PCH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尾巨桉与红锥混交能显著提高林下物种多样性,维持灌草生物量平衡,改良土壤质量,有效提升混交树种和混交林分的生长量和生物量,是一种较好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植被 生物多样性 生物量 尾巨桉-混交林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桉树与红锥混交对土壤水解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邵文哲 周晓果 +5 位作者 温远光 王磊 朱宏光 陈秋海 张彧娜 尤业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3-555,共13页
为从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角度,揭示桉树与珍贵乡土树种混交后土壤养分的响应机制,该文以广西凭祥热林中心青山实验场的桉树纯林、红锥纯林和桉树×红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测定土壤碳(C)、氮(N)、... 为从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角度,揭示桉树与珍贵乡土树种混交后土壤养分的响应机制,该文以广西凭祥热林中心青山实验场的桉树纯林、红锥纯林和桉树×红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测定土壤碳(C)、氮(N)、磷(P)水解酶[β-1,4-葡萄糖苷酶(BG)、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及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桉树与红锥混交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桉树与红锥混交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均显著提高pH值、有效氮(AN)和有效磷(AP)的含量以及LAP酶活性,显著降低BG和ACP酶活性,但对NAG酶活性影响不显著。(2)SOC和TN与除酶C∶N外的其他土壤水解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3)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三种林分间土壤水解酶活性均具有显著差异,SOC和AN含量是土壤水解酶活性产生差异的驱动因子。(4)桉树纯林、桉树×红锥混交林和红锥纯林在0~20 cm土层土壤酶C∶N∶P分别为1∶1.08∶1.37、1∶1.16∶1.34和1∶1.07∶1.31,均与全球生态系统酶C∶N∶P(1∶1∶1)相偏离,表明三种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相对于C、N更容易受到P限制。桉树×红锥混交林的酶C∶P和酶N∶P均高于桉树纯林,而酶C∶N低于桉树纯林,表明桉树与红锥混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壤受到P限制的情况,但并未改善土壤N限制。该研究结果为桉树×红锥混交林土壤养分管理以及桉树人工林养分循环的改善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酶活性 土壤酶 化学计量特征 桉树×混交林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去除和添加凋落物对马尾松×红锥混交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覃志伟 周晓果 +7 位作者 温远光 朱宏光 李海燕 阮友维 蔡道雄 贾宏炎 黄雪蔓 尤业明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199-206,共8页
为探讨凋落物输入量改变对马尾松×红锥混交林碳排放的影响,以马尾松×红锥异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和去除凋落物人为地改变碳输入,研究凋落物处理方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去除凋落物可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土... 为探讨凋落物输入量改变对马尾松×红锥混交林碳排放的影响,以马尾松×红锥异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和去除凋落物人为地改变碳输入,研究凋落物处理方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去除凋落物可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土壤温度,而添加凋落物则提高土壤湿度、降低土壤温度。去除凋落物使土壤年均呼吸速率显著降低27.88%,而添加凋落物则使土壤年均呼吸速率显著增加34.02%。(2)去除凋落物能降低四季的土壤呼吸累积排放量,而添加凋落物则提高四季的土壤呼吸累积排放量。对照、去除和添加凋落物的土壤呼吸的年累积排放量(以C计)分别为(9.51±0.12)t·hm^-2、(6.88±0.21)t·hm^-2和(12.70±0.53)t·hm^-2,可见去除凋落物使土壤呼吸年累积排放量降低27.66%,而添加凋落物使土壤呼吸年累积排放量提高33.54%。(3)不同凋落物处理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均呈显著相关,土壤温度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程度的74.26%~94.28%。去除凋落物增加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10值,而添加凋落物则降低Q10值。凋落物处理方式对马尾松×红锥异龄混交林土壤呼吸产生了显著影响,证明凋落物对于改变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和碳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混交林 凋落物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下载PDF
桉树-红锥混交造林抚育技术在广西国有六万林场的示范效果初探 被引量:9
8
作者 邱方鸿 《南方农业》 2022年第19期196-198,共3页
为探究桉树科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式,选择广西国有六万林场为试验区,按照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划分出两块20 hm^(2)的样地,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桉树纯林造林抚育方法,试验组选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 为探究桉树科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式,选择广西国有六万林场为试验区,按照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划分出两块20 hm^(2)的样地,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桉树纯林造林抚育方法,试验组选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桉树-红锥混交林”技术进行造林抚育,对比研究两种造林抚育方式对桉树植被性状、生长因子、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桉树的树高、胸径指标提升率分别为14.82%、10.31%,草本植物数量和群落生物量指标提升率分别达32.62%和22.91%,土壤理化性质中多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虫口密度更低。因此,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桉树-红锥混交林”技术的营林方式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混交林 测土配方施肥 病虫害绿色防控 广西玉
下载PDF
南亚热带马尾松-红锥混交林与其纯林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玉凤 席守鸿 +1 位作者 谭玲 覃林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3-99,105,共8页
通过对南亚热带马尾松与红锥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有机碳(SOC)之比(MBC/SO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与全氮(TN)之比(MBN/TN)的分析,为南亚热带丘陵地区人工造林的树种选择与配置模式... 通过对南亚热带马尾松与红锥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有机碳(SOC)之比(MBC/SO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与全氮(TN)之比(MBN/TN)的分析,为南亚热带丘陵地区人工造林的树种选择与配置模式提供科学参考。在马尾松林、红锥林及马尾松-红锥混交林随机设置样地,并按对角线法采集样地不同土层(0~20、20~40和40~60 cm)的土样,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土壤MBC和MBN,利用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不同林分与土层对土壤MBC、MBN、MBC/SOC和MBN/TN的影响及其主导的土壤理化性质因子。结果显示:(1)3个研究林分之间的土壤MBC、MBN、MBC/SOC及MBN/TN无显著差异,但各林分的土壤MBC和MBN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而土壤MBC/SOC与MBN/TN随土壤深度增加的变化趋势因林分而异。(2)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林分土壤MBC、MBN与土壤SWC、SOC及SOC/T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MBN/TN与SOC、SOC/TN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值显著负相关;土壤MBC/SOC与所有土壤理化性质参数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可得结论:在南亚热带地区营建马尾松-红锥混交林与其纯林对土壤MBC和MBN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土壤理化性质 马尾松-混交林 南亚热带
下载PDF
红锥马尾松混交林的营造技术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学平 《现代园艺》 2019年第14期40-41,共2页
自国有林场改革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六万林场今后种植的树种为非桉树种。根据六万林场实际情况,当前发展当地优势树种马尾松较适宜。将马尾松和红锥联合种植培养形成混交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林地生产能力,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目... 自国有林场改革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六万林场今后种植的树种为非桉树种。根据六万林场实际情况,当前发展当地优势树种马尾松较适宜。将马尾松和红锥联合种植培养形成混交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林地生产能力,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目前已经在华南地区广泛推广。接下来详细探讨红锥马尾混交林的营造技术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混交林 营造技术 探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