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脚艾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邢澍祺 李杰 +4 位作者 韩惠娟 周振 黄建香 林泽斌 杨崇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对红脚艾营养成分及食用安全性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期为红脚艾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测定方法,对红脚艾的营养成分、食用价值和毒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红脚艾中主要营养成分排序为膳食纤维(59.6 g/... 目的:对红脚艾营养成分及食用安全性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期为红脚艾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测定方法,对红脚艾的营养成分、食用价值和毒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红脚艾中主要营养成分排序为膳食纤维(59.6 g/100 g)>蛋白质(18.9 g/100 g)>灰分(10.0 g/100 g)>可利用碳水化合物(6.0 g/100 g)>脂肪(5.5 g/100 g),且可利用碳水化合物中未检测出总糖。红脚艾中含有Na、Zn、Ca、Fe、Mg、K、Mn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其中Ca含量最高,达1.25×104 mg/kg。红脚艾蛋白质中含有16种常见氨基酸,7种为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0.97%,功能性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53.6%。红脚艾对大鼠的急性经口毒性指标为LD 50>5100 mg/kg体重,分级为实际无毒。结论:红脚艾安全无毒,为高膳食纤维、低糖低脂、高钙食品,在保健食品开发利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食用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GC-MS和化学计量学的岭南红脚艾与传统艾叶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邓静 吴婷芬 +5 位作者 钟楚楚 马志国 曹晖 林泽斌 张英 吴孟华 《中国中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6334-6346,共13页
艾叶为临床常用中药材,岭南红脚艾基原南艾蒿与艾同为菊科蒿属艾组植物,为岭南民间艾叶的地方习用品。该研究运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C-MS)对27批岭南红脚艾及13批传统艾叶样品挥发油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二者挥发性成分种类的异同,... 艾叶为临床常用中药材,岭南红脚艾基原南艾蒿与艾同为菊科蒿属艾组植物,为岭南民间艾叶的地方习用品。该研究运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C-MS)对27批岭南红脚艾及13批传统艾叶样品挥发油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二者挥发性成分种类的异同,采用内标法结合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对6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层次聚类分析(H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艾叶挥发油平均含量高于红脚艾,且挥发油成分的种类更为丰富,多为沸点较低的组分,而红脚艾中多为沸点较高的组分。红脚艾和艾叶中挥发性成分均主要为萜类化合物,艾叶中主要含有单萜类化合物,红脚艾中则主要含有倍半萜类化合物,同时艾叶中的含氧衍生物含量明显高于红脚艾。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表明,HCA和OPLS-DA均能将红脚艾和艾叶区分开,二者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该研究可为红脚艾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红脚艾作为岭南地方习用药材的合理性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层次聚类分析(HCA)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原文传递
岭南鲍姑艾(红脚艾)的品种考证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孟华 邓静 +4 位作者 张英 李杰 黄建香 林泽斌 曹晖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5-241,共7页
艾在中国广泛分布,自古亦广泛使用。各地作艾叶用者,包括菊科蒿属艾组多种植物,岭南地区鲍姑艾(红脚艾)为地方习用品种。该文对鲍姑艾的历代文献记载进行梳理,以谢宗万“中药品种、性、效相关论”为指导,并结合民族药物学田野调查,对鲍... 艾在中国广泛分布,自古亦广泛使用。各地作艾叶用者,包括菊科蒿属艾组多种植物,岭南地区鲍姑艾(红脚艾)为地方习用品种。该文对鲍姑艾的历代文献记载进行梳理,以谢宗万“中药品种、性、效相关论”为指导,并结合民族药物学田野调查,对鲍姑艾的品种进行本草考证。结果表明,推测因岭南地区偏于中国一隅,且封建社会男权视角下的女性盲点,“鲍姑艾”之名未见本草记载。实际上《肘后备急方》《本草经集注》中的艾叶应包含鲍姑艾,并在后世本草中得到延续。鲍姑艾的使用历史至少可追溯至晋代,因葛洪之妻鲍姑的使用而得名。结合民族药物学调查判断,鲍姑艾来源于菊科蒿属艾组植物南艾蒿Artemisia verlotorum Lamotte的叶,因植株根茎红色,民间称其为“红脚艾”。鲍姑艾以“红脚艾”之名,一直在岭南民间使用,为岭南道地药材,且其品质温和,与蕲艾等品种相比,更适合岭南人常出汗而阴不足、阴虚易上火的体质。考证结果理清了鲍姑艾的使用历史和现状,为鲍姑艾(红脚艾)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文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姑 品种 本草考证
下载PDF
红脚艾蒿的转录组解析
4
作者 梅瑜 徐世强 +5 位作者 顾艳 孙铭阳 周芳 李静宇 张闻婷 王继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174-180,共7页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红脚艾(Artemisia rubripes Nakai)的转录组信息特征。【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 2500对红脚艾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Trinity软件de novo组装获得Unigene,并基于序列同源性对Unigene进行...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红脚艾(Artemisia rubripes Nakai)的转录组信息特征。【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 2500对红脚艾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Trinity软件de novo组装获得Unigene,并基于序列同源性对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得到红脚艾的转录组信息。【结果】测序数据经过质控后共获得24126043条高质量的reads,通过de novo组装获得173093个转录本,对组装的转录本去冗余后共获得85991个Unigene,平均长度为616.87 bp,N50为925 bp。共有47216个Unigene在NR、KEGG、COG、KOG、GO数据库获得功能注释,40802个Unigene在NR数据库注释,显示红脚艾与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的单基因匹配率最高,16846个Unigene被KEGG数据库注释到130条代谢途径中,26171个Unigene被注释到25个KOG功能分类中,23203个Unigene被GO注释到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三大类51个功能分类,12810个Unigene被注释到25个COG功能分类中。【结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了红脚艾转录组信息特征,这些数据将为后期开展功能基因鉴定、解析化合物次生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机制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转录本 SSR 基因注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