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红泥坡铜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控矿构造演化的新认识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旺东 高福磊 +6 位作者 王功文 庞振山 沈和明 龚灵明 申红涛 张智强 刘晓宁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8-608,共11页
红泥坡铜矿是近年来在四川拉拉地区发现的一个大型铜矿床,其包含铜储量64.2万t,平均品位1.31%。矿体赋存于元古宙老的褶皱基底河口群,与辉长岩侵入体具有时间上的联系,围岩发生了普遍的钠质蚀变。通过红泥坡铜矿区224个钻孔和23条勘探... 红泥坡铜矿是近年来在四川拉拉地区发现的一个大型铜矿床,其包含铜储量64.2万t,平均品位1.31%。矿体赋存于元古宙老的褶皱基底河口群,与辉长岩侵入体具有时间上的联系,围岩发生了普遍的钠质蚀变。通过红泥坡铜矿区224个钻孔和23条勘探剖面建立了矿体、地层与构造要素的三维模型,该三维地质模型能够表达矿床的精细地质结构以及解释区域成矿作用与构造演化:矿区早期的南北向主应力使河口群形成轴向近东西向的大型向斜,晚期的东西向主应力在改造早期褶皱基底的基础上,形成了叠加在其之上的轴向北北东向的复向斜。经过两期主要的构造运动,该地区形成了现在北北东向与北西西向构造相叠加的格架。本项研究为拉拉地区的矿床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能对该地区矿产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泥铜矿 三维地质模型 构造演化 构造格架 矿产勘查
下载PDF
扬子地块西南缘红泥坡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铜矿化机制——来自流体包裹体和原位S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2
2
作者 宋明伟 彭义伟 +7 位作者 陈翠华 丁枫 程文斌 李葆华 杨玉龙 陈良 吴锦 陈曦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9-651,共23页
扬子地块西南缘红泥坡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铜矿床。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和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分析,揭示了红泥坡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及矿质沉淀机制。该矿床成矿过程分为火山-沉... 扬子地块西南缘红泥坡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铜矿床。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和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分析,揭示了红泥坡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及矿质沉淀机制。该矿床成矿过程分为火山-沉积期和热液成矿期。热液成矿期石英+方解石+硫化物阶段(Ⅰ)的石英中发育纯CO_(2)包裹体、水溶液-CO_(2)包裹体、含固相的水溶液-CO_(2)包裹体、含固相的水溶液包裹体以及富液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各类包裹体成群分布,均一温度(106~500℃)和盐度(8.8%~59.8%)变化大。激光拉曼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中挥发分成分为H_(2)O、CO_(2)和少量CH_(4)。火山-沉积期黄铁矿原位δ^(34)S值为9.18‰~9.34‰,为海水硫和岩浆硫的混合硫;热液成矿期硫化物的原位δ^(34)S值为4.42‰~5.26‰,为岩浆硫和少量地层硫的混合硫。综合矿床成矿时代、流体包裹体及S同位素组成特征,认为古元古代火山-沉积作用形成含Fe和Cu的矿源层;新元古代随着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来自深部的岩浆流体携带的大量成矿物质在向上运移过程中与中低盐度、富CO_(2)的变质流体发生混合,触发了成矿物质的饱和沉淀,形成了红泥坡矿床的工业铜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西南缘 红泥铜矿 拉拉矿田 流体包裹体 原位S同位素
下载PDF
四川会理拉拉矿田红泥坡铜矿床黑云母矿物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明伟 彭义伟 +5 位作者 丁枫 程文斌 陈曦 李庭学 钱永超 李波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46,共14页
红泥坡铜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康滇地轴中段。矿体赋存于古元古代河口群变质岩中,主要由高品位脉状矿石和低品位纹层状矿石组成。岩相学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床发育两期黑云母。围岩中的黑云母(Ⅰ)FeO^(T)(~20.515%)和TiO_... 红泥坡铜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康滇地轴中段。矿体赋存于古元古代河口群变质岩中,主要由高品位脉状矿石和低品位纹层状矿石组成。岩相学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床发育两期黑云母。围岩中的黑云母(Ⅰ)FeO^(T)(~20.515%)和TiO_(2)(~2.801%)含量较高,为铁质黑云母;结晶温度为529~550℃(~538℃),与区域变质温度一致;常与磁铁矿等铁氧化物共生,氧逸度介于HM和NNO之间。脉状矿石中黑云母(Ⅱ)的MgO(~14.841%)含量较高,为镁质黑云母;结晶温度为347~436℃(~411℃),具有中—高温特征;Ⅳ(Cl)和Ⅳ(F)值的范围分别为-4.95~-5.13和1.00~1.03,氧逸度介于HM和NNO之间。结合前人发表的热液脉中流体包裹体特征,本次研究认为成矿流体具有高温、高盐度、富含挥发分特征,据此推测Cu呈易溶卤化物络合物形式迁移。脉状矿石中黄铜矿等硫化物形成时间晚于黑云母(Ⅱ),表明成矿过程中温度、氧逸度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成矿流体成分复杂,本次研究推测流体混合伴随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如f_(O_(2))和T降低)是导致成矿元素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拉矿田 红泥铜矿 黑云母 成矿流体
原文传递
四川会理红泥坡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4
作者 罗紫月 彭义伟 宋明伟 《四川地质学报》 2022年第3期407-411,共5页
四川会理红泥坡矿床位于扬子西南缘的拉拉矿田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古元古河口群的地层中。矿床研究程度较低,成矿流体来源及性质等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通过岩相学、矿相学以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对红泥坡铜矿床成... 四川会理红泥坡矿床位于扬子西南缘的拉拉矿田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古元古河口群的地层中。矿床研究程度较低,成矿流体来源及性质等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通过岩相学、矿相学以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对红泥坡铜矿床成矿流体的来源及性质进行探讨。根据脉体间的穿插关系和矿石组构特征将其矿化作用划分火山-沉积期和热液成矿期。火山-沉积期不发育流体包裹体,热液成矿期石英及方解石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盐类子晶包裹体,少见CO_(2)-H_(2)O三相包裹体,纯液相CO_(2)包裹体,纯气相水包裹体、纯液相水包裹体。含子晶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主要介于112.8~323.6°C之间,盐度范围为32.2%~54.3%NaCl_(eq);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主要介于120~230°C之间,盐度范围为5.2%~36.8%NaCl_(eq)。据析红泥坡铜矿床中极大可能是因为流体混溶作用导致主成矿阶段铜矿质沉淀,即在流体运移过程中混入低温、低盐度流体导致流体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而导致成矿元素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会理 IOCG 红泥铜矿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