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东部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62
1
作者 张斌 张桃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13-419,共7页
本文着重从气候和土壤两方面探讨红壤丘陵区土壤季节性干旱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红壤特殊的水分物理性质和该区特定的大气-土壤-植物系统水分运动模式的综合作用是红壤季节性干旱的主要成因。认为丘陵红壤的土壤水分管理应从土壤结... 本文着重从气候和土壤两方面探讨红壤丘陵区土壤季节性干旱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红壤特殊的水分物理性质和该区特定的大气-土壤-植物系统水分运动模式的综合作用是红壤季节性干旱的主要成因。认为丘陵红壤的土壤水分管理应从土壤结构改良和协调气候-土壤关系两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耕作技术和建立合理的利用方式体系,改良土壤结构,利用深层土壤水分,从而达到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和抗旱、避旱的目的。复合农林业和免耕覆盖技术对红壤水分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 季节性干旱 土壤干旱 抗旱
下载PDF
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Ⅰ.优势、潜力和问题 被引量:30
2
作者 赵其国 吴志东 张桃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13-120,共8页
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地区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经济林果、经济作物及名贵药材等名、特、优创汇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在全国商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和搞好该地区的农业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地区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经济林果、经济作物及名贵药材等名、特、优创汇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在全国商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和搞好该地区的农业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文章就该地区的优势、潜力、问题和今后发展对策等作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 农业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
下载PDF
土地利用对亚热带红壤区典型景观单元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玲 肖和艾 +2 位作者 苏以荣 黄道友 吴金水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2-128,共7页
【目的】在亚热带典型景观尺度上系统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溶解有机碳(DOC)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广西肯福和湖南盘塘作为亚热带红壤低山与红壤丘陵典型景观单元,对两个景观单元进行密集采样(0~20cm)分析。【结果】红壤低山和... 【目的】在亚热带典型景观尺度上系统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溶解有机碳(DOC)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广西肯福和湖南盘塘作为亚热带红壤低山与红壤丘陵典型景观单元,对两个景观单元进行密集采样(0~20cm)分析。【结果】红壤低山和红壤丘陵景观单元土壤DO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9.2±75.8)mg·kg-1和(90.0±35.4)mg·kg-1,其中低含量样本均以稻田土壤为主,其平均值分别为(46.7±14.9)mg·kg-1和(68.0±23.1)mg·kg-1。高含量样本以旱地、果园和林地土壤为主,红壤低山景观单元旱地、果园和林地土壤DOC含量分别比稻田土壤高271%、278%和315%,红壤丘陵景观单元比稻田土壤高37%、69%和77%。土壤溶解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的比值(DOC/TOC)显示,两个景观单元稻田土壤DOC/TOC值(0.24%和0.44%)亦明显低于其它利用方式土壤(0.90%~1.50%)。【结论】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土壤DOC含量,同一景观单元长期处于淹水条件下的稻田土壤DOC含量明显低于旱作土壤(如旱地和果园),林地开垦为旱地或果园后土壤DOC含量降低。同时土壤DOC含量存在区域差异,位于亚热带南部的红壤低山景观单元土壤DOC的含量明显高于北部的红壤丘陵景观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 红壤低山 景观单元 土地利用 土壤溶解有机碳
下载PDF
红壤丘陵双季稻稻田农田生态系统不同施肥下碳汇效应及收益评估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洁静 潘根兴 +1 位作者 李恋卿 张旭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20-2525,共6页
收集江西一个红壤水稻田长期肥料试验中产量、施肥量、土壤有机碳等资料,结合对农田生产中各项生产资料和管理活动的投入进行调查,对不同施肥处理下系统的生产力、碳投入排放与碳收集效应进行分析,并估算系统的碳汇,评价了不同处理下生... 收集江西一个红壤水稻田长期肥料试验中产量、施肥量、土壤有机碳等资料,结合对农田生产中各项生产资料和管理活动的投入进行调查,对不同施肥处理下系统的生产力、碳投入排放与碳收集效应进行分析,并估算系统的碳汇,评价了不同处理下生产力的碳成本与碳汇效益。结果表明,种植双季稻下化肥配施和化肥有机肥配施下的稻田总碳汇分别为-2.2和-3.2tC.hm-.2a-1,但在两季生产中并无显著差异;相应地,有机无机肥配施比纯化肥配方施肥产量提高了30%左右,而碳汇量提高了50%左右。证明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是一种可以增产增汇的关键农业生产管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 稻田生态系统 碳平衡 碳汇 施肥
下载PDF
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壤丘陵茶园土壤酶活性及呼吸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任全 单武雄 +3 位作者 肖润林 杨知建 徐华勤 罗文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8-500,共3页
2006年在湖南湘丰茶业有限公司的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茶园(施肥试验从2002年开始实施)开展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连续5年的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配施能明显提高土壤的呼吸强度,并显著增强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间... 2006年在湖南湘丰茶业有限公司的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茶园(施肥试验从2002年开始实施)开展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连续5年的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配施能明显提高土壤的呼吸强度,并显著增强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间种三叶草能明显增强过氧化氢酶活性;纯施有机肥也能增强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纯施用化肥和完成不施肥不利于土壤生物的活动,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等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都低于全部施有机肥、各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和间种三叶草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 茶园 长期定位试验 土壤酶 土壤呼吸强度
下载PDF
香根草在红壤丘陵的适应性及效益 被引量:18
6
作者 卢升銮 贺湘逸 +2 位作者 熊国根 谢美根 甄启芳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2-24,共3页
香根草在红壤丘陵的适应性及效益卢升銮,贺湘逸,熊国根,谢美根(江西省红壤研究所,进贤县331717)甄启芳(江西省土地管理局土肥处)一、香根草在红壤低丘的适应性(一)耐瘠性香根草属碳4植物,其光合力强,具有很强的耐瘠... 香根草在红壤丘陵的适应性及效益卢升銮,贺湘逸,熊国根,谢美根(江西省红壤研究所,进贤县331717)甄启芳(江西省土地管理局土肥处)一、香根草在红壤低丘的适应性(一)耐瘠性香根草属碳4植物,其光合力强,具有很强的耐瘠性。据1990~1992年引种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 红壤丘陵 适应性 种植
下载PDF
我国油茶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日清 吕芳德 +1 位作者 王义强 栗彬 《经济林研究》 1996年第S2期203-205,共3页
油茶(Cdmellia oleifera Abel)为山茶科山茶屑植物,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亦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利用和栽培历史。它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种于广大的红壤丘陵低地区。油茶的重要经济产品——茶油,是优质食用... 油茶(Cdmellia oleifera Abel)为山茶科山茶屑植物,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亦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利用和栽培历史。它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种于广大的红壤丘陵低地区。油茶的重要经济产品——茶油,是优质食用油,色清味香,不易酸败,耐贮藏,其油酸含量高于90%,易为人体消化吸收,且不致使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增加,具有天然的保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生产 存在问题 经济林 无性系 中南林学院 红壤丘陵 种子园 科学研究 木本油料树种 优良品种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森林植被恢复的增湿效应初探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允芬 李家永 +1 位作者 陈永瑞 林耀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7-461,共5页
红壤丘陵区森林植被恢复后, 对水分和热量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尽管林内穿透雨只占林外降水量的90%左右, 但相对湿度始终高于林外, 森林可以增湿、 调湿,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同时, 林内气温、 地温始终低于林外, 随着林龄的增长... 红壤丘陵区森林植被恢复后, 对水分和热量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尽管林内穿透雨只占林外降水量的90%左右, 但相对湿度始终高于林外, 森林可以增湿、 调湿,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同时, 林内气温、 地温始终低于林外, 随着林龄的增长, 这种作用愈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 森林植被恢复 水分 热量 增湿效 小气候效应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鄂南红壤丘陵区种植结构调整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蔡崇法 陈家宙 +1 位作者 王长荣 胡章程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1年第1期47-50,共4页
研究了鄂南红壤区不同种植模式的旱地及坡荒地、不同轮作模式的水田、水田改旱菜地的土壤养分状况。本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较低,磷素普遍缺乏,钾素含量较低且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及氮含量呈现水田类>水田改旱地类>旱... 研究了鄂南红壤区不同种植模式的旱地及坡荒地、不同轮作模式的水田、水田改旱菜地的土壤养分状况。本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较低,磷素普遍缺乏,钾素含量较低且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及氮含量呈现水田类>水田改旱地类>旱地类;土壤磷含量则是水田改旱地类>水田类>旱地类;水田类钾含量明显低于旱地类和水田改旱地类,而且三熟制油菜—西瓜—晚稻种植模式下,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水田改为旱作是改善土壤水分状况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 种植结构调整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余杭区新垦红壤耕地肥力特征及地力评价 被引量:14
10
作者 沈建国 王忠 +3 位作者 李丹 费建华 楼玲 马伟洪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60,共6页
提高补充耕地质量是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为全面了解杭州市余杭区新垦耕地的质量状况及其针对性地提出新垦耕地的改良措施,本文采用田间调查与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把区内2012~2014年建成的天目山东麓347.83 hm2新垦红壤... 提高补充耕地质量是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为全面了解杭州市余杭区新垦耕地的质量状况及其针对性地提出新垦耕地的改良措施,本文采用田间调查与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把区内2012~2014年建成的天目山东麓347.83 hm2新垦红壤耕地划分为72个评价单元,开展了新垦耕地肥力的全面调查,并按照《浙江省耕地质量评定与地力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对耕地地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区内新垦红壤耕地普遍存在"砂"、"酸"、"瘦"和"生"等限制因素,耕层土壤质地为砂土的耕地占比达56.88%,土壤呈强酸性的耕地占比高达86.35%,有机质含量在20 g kg-1以下的耕地占70.43%。总体上,耕地地力在中下水平,多属于二等4级和三等5级。分析认为立地条件较差是导致新垦红壤耕地地力偏低的主要原因。施用碱性改良剂降低土壤酸度和加强以提升有机质为核心的土壤培肥管理是该区新垦红壤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垦耕地 限制因素 质量评价 红壤丘陵 质量提升
原文传递
江西清江战国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文华 程应林 胡义慈 《考古》 1977年第5期310-312,共3页
1974年3月及1975年6月,江西省博物馆和清江县博物馆在清江县东10公里的牛头山上先后清理了四座战国墓。牛头山位于东观上公社定安大队邹家村后。
关键词 战国墓 江西 清江 牛头山 省博物馆 清理简报 纹饰 东周时期 软陶 红壤丘陵
原文传递
红壤丘陵景观土地利用变化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欢瑶 周萍 +2 位作者 朱捍华 吴金水 邹冬生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9-362,共4页
为研究区域景观尺度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利用野外实地采样中1264个土壤样点有机碳含量的调查,采用遥感和GIS手段,分析红壤丘陵景观1933-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稻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为研究区域景观尺度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利用野外实地采样中1264个土壤样点有机碳含量的调查,采用遥感和GIS手段,分析红壤丘陵景观1933-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稻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与林地、茶园呈双向演替机制,以林地转变为稻田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方式,集中在高程50m-150 m内。稻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4.3 g/kg,显著大于林地(13.0 g/kg)和茶园(9.5 g/kg)(p<0.01);且稻田土壤有机碳的变异系数仅为26.0%,明显低于林地(55.5%)和茶园(50.9%)。1933-2005年间,由稻田转变为其他利用方式(主要为林地和茶园)的面积为1233.53 hm2,共损失碳10015 t,而由其他利用方式转变为稻田的面积为1598.90 hm2,共增加碳15372 t。总体而言,1933-2005年间稻田土壤表层碳库呈增加的趋势,表现为碳增汇;土壤有机碳储量在高程50m-150 m内受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的方向和程度最为显著。因此,保护和增加50m-150 m高程内的稻田面积对于提升亚热带红壤丘陵区的固碳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 景观尺度 有机碳 土地利用变化
原文传递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吉泰盆地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格格 杨艳昭 +1 位作者 封志明 张晶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3-488,共6页
本文以南方红壤丘陵典型案例区吉泰盆地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在对典型时段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的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和状态指数等模型,计算了1995-2006年吉泰盆地土地利用变化... 本文以南方红壤丘陵典型案例区吉泰盆地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在对典型时段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的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和状态指数等模型,计算了1995-2006年吉泰盆地土地利用变化数量特征,揭示了南方红壤丘陵地区11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1995-2006年吉泰盆地土地利用结构基本稳定,林地和耕地是该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②11年来吉泰盆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缓慢增长,水域增幅较多,其他地类面积有所下降,草地减幅最大;③林地转化为耕地,耕地转化为水域,以及草地转化为林地是吉泰盆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模式,三种类型的转化面积依次为2887.91 hm2、2821.19 hm2和2326.97 hm2。从空间分布上看林地转为耕地模式分布最为广泛,耕地转化为水域分布较松散,草地转林地主要分布在吉泰盆地的北部地区;④动态度和状态指数研究发现,吉泰盆地未利用地的年变化率绝对值最大,林地年变化率最小。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水域和建设用地规模呈增大的趋势,其余地类呈不同程度减少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红壤丘陵 吉泰盆地
原文传递
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Ⅱ.措施、对策和建议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其国 吴志东 张桃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69-177,共9页
东南红壤丘陵地区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经济林果经济作物及名贵药材等名、特、优创汇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在全国商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耍地位.研究和搞好该地区的农业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文章在... 东南红壤丘陵地区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经济林果经济作物及名贵药材等名、特、优创汇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在全国商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耍地位.研究和搞好该地区的农业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文章在分析了该地区的优势、潜力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发展的措施、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 农业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
下载PDF
湘南丘陵区红壤旱地红薯钾肥最佳用量与产量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淑军 黄平娜 +2 位作者 黄铁平 谢卫国 秦道珠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8-181,共4页
为了寻求红薯的最佳钾肥施用量,提高钾肥利用率,笔者在湘南红壤丘陵区,设置钾肥5水平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并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测产,测定红薯养分含量以及土壤速效养分。试验结果表明:在钾肥施用量为225k... 为了寻求红薯的最佳钾肥施用量,提高钾肥利用率,笔者在湘南红壤丘陵区,设置钾肥5水平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并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测产,测定红薯养分含量以及土壤速效养分。试验结果表明:在钾肥施用量为225kg/hm2时,红薯的经济效益最高,每公顷的纯收入为9624.5元,增收率为47.7%,红薯的经济产量也较高,为19501.5kg/hm2,每公顷增产52.9%。同时,在该施肥水平下,整株红薯的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和钾肥利用率均最高,钾肥利用率达到15.6%。相反,在钾肥施用量为225kg/hm2时,0~20cm耕层土壤的速效养分含量和其他钾肥用量的处理相比较,均降低。综合考虑,在五个施钾水平中,笔者得出湘南丘陵区红薯钾肥的最佳施用量为22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 红薯 钾最佳用量 红薯产量
下载PDF
红壤丘陵生态系统恢复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纪念千烟洲试验站建站十周年 被引量:7
16
作者 程彤 李家永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9,共9页
地处江西省泰和县的中国科学院-江西省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正式建站已经10周年了。本文回顾了千烟洲自建站(点)以来红壤丘陵综合开发治理的经历,并在系统总结千烟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阐释了"千烟洲模式"的基本经验... 地处江西省泰和县的中国科学院-江西省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正式建站已经10周年了。本文回顾了千烟洲自建站(点)以来红壤丘陵综合开发治理的经历,并在系统总结千烟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阐释了"千烟洲模式"的基本经验,指出红壤治理开发取得经济效益是重要的,但恢复生态系统是农业持续发展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烟洲试验站 红壤丘陵 农业综合开发 生态系统恢复
下载PDF
亚热带红壤果园土壤熟化与酶活性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庄伊美 王仁玑 +3 位作者 吴可红 谢志南 陈丽璇 李来荣 《亚热带植物科学》 1989年第1期1-5,共5页
我国亚热带果区大多分布于红壤丘陵地,由于红壤具有强烈的富铝化作用,对其果园土壤的改良熟化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果树业的发展。业已证明,红壤果园土壤熟化与果树高产、稳产、优质关系密切,因此,深入研究亚热带红壤... 我国亚热带果区大多分布于红壤丘陵地,由于红壤具有强烈的富铝化作用,对其果园土壤的改良熟化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果树业的发展。业已证明,红壤果园土壤熟化与果树高产、稳产、优质关系密切,因此,深入研究亚热带红壤果园土壤熟化规律及定向培肥途径,对提高果树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熟化 红壤丘陵 酶活性 土壤养分 果园土壤 土壤培肥 土壤有效磷 变化状况 土壤磷素 酶促作用
下载PDF
“千烟洲模式”生态建设的新样板
18
作者 康美权 《国土绿化》 2024年第1期24-27,共4页
2023年12月7日,在千烟洲红壤丘陵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立40周年暨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千烟洲站确定了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搭建地球关键带生态系统立体化观测平台;以国家“双碳”目标为导向,研发碳汇人工林提质增效技术体系;... 2023年12月7日,在千烟洲红壤丘陵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立40周年暨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千烟洲站确定了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搭建地球关键带生态系统立体化观测平台;以国家“双碳”目标为导向,研发碳汇人工林提质增效技术体系;打造新时代“千烟洲模式”升级版。一时间,“千烟洲模式”又一次进入公众视野,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关键带 红壤丘陵 生态建设 生态系统 公众视野 观测平台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升级版
下载PDF
红壤丘陵湿地松造林施肥的效应研究初报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炳堂 洪顺山 +2 位作者 李祖勋 肖齐绪 袁润根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45-52,共8页
在江西省永丰县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丘陵,营造湿地松林进行施肥试验。两年的结果初步表明,造林时施肥的当年就有明显肥效,并且延续到第2年,使地径总生长量较对照增加42%~70%、树高增长51%~64%、冠幅增大40%... 在江西省永丰县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丘陵,营造湿地松林进行施肥试验。两年的结果初步表明,造林时施肥的当年就有明显肥效,并且延续到第2年,使地径总生长量较对照增加42%~70%、树高增长51%~64%、冠幅增大40%~78%。在各施肥处理中,以NPK完全肥料的效果最佳,NP配施的效果为其次;PK配合与NP相当或略别;再次为单施P与对照均有极显著差异。在本试验区土壤条件下,施P_2O_525kg/hm ̄2时,剂量已足够;单施N会使湿地松当年生长量减少,减少幅度随施N量的提高明显加大,单施K对生长无明显作用。钙镁磷肥用于造林时施基肥和第2年追肥都有明显肥效,但作基肥明显优于追肥。施肥对湿地松的造林成活率无显著影响,施N会使之稍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造林施肥 红壤丘陵 效应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地面覆盖对胡柚园土壤环境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龚榜初 陈益泰 +2 位作者 周文科 邵新华 黄燕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8-643,共6页
以浙江衢州红壤丘陵区的10年生胡柚低产林为试材,探讨地面覆盖对土壤环境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土壤覆盖明显降低胡柚园土壤的温度及高温出现的频率,7~9月平均地表温度下降约1℃,20 cm土层降温1.6~1.9℃,气温越高,覆盖降温效果... 以浙江衢州红壤丘陵区的10年生胡柚低产林为试材,探讨地面覆盖对土壤环境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土壤覆盖明显降低胡柚园土壤的温度及高温出现的频率,7~9月平均地表温度下降约1℃,20 cm土层降温1.6~1.9℃,气温越高,覆盖降温效果越明显,使胡柚处于较适宜的土温环境中;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有利于果实生长发育,单果重提高10.6%~15%,株产量增加13%~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 胡柚 覆盖栽培 产量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