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野生牡丹自然繁殖特性研究 被引量:89
1
作者 成仿云 李嘉珏 陈德忠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0-184,共5页
根据在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的考察结果,论述了中国野生牡丹自然繁殖特性,将牡丹的繁殖划分为兼性营养繁殖和专性有性繁殖两种基本类型。前者包括紫牡丹(Paeoniadelavayi)、黄牡丹(P.lutea)、... 根据在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的考察结果,论述了中国野生牡丹自然繁殖特性,将牡丹的繁殖划分为兼性营养繁殖和专性有性繁殖两种基本类型。前者包括紫牡丹(Paeoniadelavayi)、黄牡丹(P.lutea)、狭叶牡丹(P.potanini)、矮牡丹(P.spontanea)和卵叶牡丹(P.qui),它们以多种形式的营养繁殖为主,种子繁殖为辅;后者包括大花黄牡丹(P.luteavar.ludlowi)、四川牡丹(P.decomposita)、紫斑牡丹(P.rocki)和杨山牡丹(P.osti),种子繁殖是其唯一的繁殖途径。讨论了繁殖特性在野生牡丹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牡丹 繁殖特性 营养繁殖 有性繁殖 牡丹
下载PDF
红砂种群繁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9
2
作者 曾彦军 王彦荣 +1 位作者 张宝林 庄光辉 《草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66-71,共6页
以 2个不同生境条件及发育阶段的红砂种群为对象 ,开展了红砂种群繁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红砂除以种子和根基劈裂方式繁殖外 ,特定条件下还存在不定根繁殖方式。3种繁殖方式在种群繁殖中所占比例因种群所处生境及发育阶段的不同而... 以 2个不同生境条件及发育阶段的红砂种群为对象 ,开展了红砂种群繁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红砂除以种子和根基劈裂方式繁殖外 ,特定条件下还存在不定根繁殖方式。3种繁殖方式在种群繁殖中所占比例因种群所处生境及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位于干旱、沙化生境的成熟阶段红砂种群以无性繁殖为主 ,占种群繁殖比例的 72 .4 % ,样地内未见当年实生苗和幼龄有性繁殖个体。位于相对湿润、以侵入种出现在山地草原的幼龄阶段种群以有性繁殖为主 ,占种群繁殖比例的 5 3.5 % ,其中当年实生苗占 3.9%。两个红砂种群中 ,红砂灌丛的劈裂繁殖体数与冠径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n=30 ,P<0 .0 1)。不定根繁殖与灌丛大小不相关 (n=30 ,P>0 .0 5 ) ,其发生主要依赖于枝条被流沙掩埋后 ,再遇降水使沙土含有足够萌根的水分。封育条件下 ,红砂种群当年仅有 4 8%的灌丛开花结实 ,平均种子产量为 0 .89g/丛 ,变化在 0 .0 4~ 3.6 3g/丛之间。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种群 繁殖特性 根基劈裂 不定根 种子产量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对羊草繁殖特性的影响及其草地更新的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杨允菲 李建东 《中国草地》 CSCD 1994年第5期34-37,共4页
通过对典型群落的调查与测定,分析了松嫩平原不同利用方式对羊草种群繁殖特性的影响以及羊草草地持续更新的生物学机理。羊草种群的有性繁殖力较低,在长期连年割草地和过度放牧地,羊草种群的抽穗率没有明显差异。放牧地羊草穗的数量... 通过对典型群落的调查与测定,分析了松嫩平原不同利用方式对羊草种群繁殖特性的影响以及羊草草地持续更新的生物学机理。羊草种群的有性繁殖力较低,在长期连年割草地和过度放牧地,羊草种群的抽穗率没有明显差异。放牧地羊草穗的数量性状和籽实千粒重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割草地,但结实率和籽实产量则明显低于割草地。与休闲地相比,放牧和割草均可促进羊草种群的营养繁殖力。割草可促进冬性植株形成的数量。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羊草种群主要以营养繁殖来维持种群的自然更新,并可在适宜的条件下保持其单优群落长久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繁殖特性 营养繁殖 草地更新
全文增补中
马蔺的繁殖特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刘德福 陈世璜 +3 位作者 陈敬文 敖特根 占布拉 杨尚明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通过对马蔺的生态地理分布和繁殖特性观察和分析,提出马蔺盐化草甸在内蒙古境内的分布,随着生境变化,组成群落的种类也不同,其次对种子结构、发芽状态、幼苗生长发育,分蘖芽产生季节和枝条形态进行探讨。
关键词 生态地理 繁殖特性 马蔺 饲用植物
原文传递
东海带鱼资源状况、群体结构及繁殖特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宓崇道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1期7-14,共8页
本文根据1960年~1994年东海区带鱼渔获量统计和带鱼生物学测定资料,结合历年东海带鱼渔汛变化情况,对东海带鱼资源状况、群体结构及繁殖特性变化进行了研究。东海带鱼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主要反映在带鱼群体组成日趋不合理,... 本文根据1960年~1994年东海区带鱼渔获量统计和带鱼生物学测定资料,结合历年东海带鱼渔汛变化情况,对东海带鱼资源状况、群体结构及繁殖特性变化进行了研究。东海带鱼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主要反映在带鱼群体组成日趋不合理,带鱼低龄化、小型化以及生长型捕捞过度现象十分明显。无论是夏秋汛或是冬汛生产,渔获带鱼的肛长组成和体重组成分布,均出现逐年小型化现象。带鱼的年龄组成序列缩短,由六十年代初期的1~7龄组缩为九十年代初的1~4龄组。东海带鱼的繁殖特性变化也较明显,带鱼个体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均较明显提高。带鱼的生长速度加快,其中体重的增长速度显著大于肛长的增长速度。带鱼性成熟的个体肛长和个体初次性成熟最小肛长趋小。本文还分析了近年来东海带鱼渔获量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合理利用带鱼资源的管理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鱼 资源状况 群体结构 繁殖特性
下载PDF
舟山渔场银鲳和灰鲳繁殖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44
6
作者 施兆鸿 高露姣 +3 位作者 谢营梁 罗海忠 王海平 陈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7-653,共7页
用常规的生物学调查方法对舟山渔场银鲳和灰鲳进行了周年的取样调查分析,并对其性腺做石蜡切片,观察性腺发育情况,对银鲳和灰鲳的繁殖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银鲳和灰鲳在繁殖季节性比为1:1;两者的性腺发育和卵母细胞发育没... 用常规的生物学调查方法对舟山渔场银鲳和灰鲳进行了周年的取样调查分析,并对其性腺做石蜡切片,观察性腺发育情况,对银鲳和灰鲳的繁殖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银鲳和灰鲳在繁殖季节性比为1:1;两者的性腺发育和卵母细胞发育没有显著差异(P〉0.05),V时相的卵母细胞卵径都为700~870μm,油球1个,油球径260~400μm,初级卵膜厚度12~19μm;都为一个繁殖期内多次产卵类型的鱼类;繁殖期内银鲳、灰鲳雌性生殖群体的平均叉长分别为22.5cm、29.0cm,银鲳雄性生殖群体又长主要集中在14.0~17.0cm,灰鲳雄性生殖群体叉长为23.0~25.5cm;银鲳的繁殖季节在每年的4月初至6月初,繁殖高峰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银鲳卵巢成熟系数最高可达25%;而灰鲳的繁殖期在每年的6月初至8月中旬,繁殖高峰在6月下旬到7月下旬,灰鲳的卵巢成熟系数最高只有12.6%。银鲳繁殖期的水温为18~24℃,灰鲳为24~28℃;其他环境条件差异不大。另外还对银鲳和灰鲳卵母细胞发育的特征、繁殖期内卵巢成熟系数的变动以及繁殖期内环境因子的变动对产卵群体的数量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鲳 灰鲳 繁殖特性
下载PDF
一种潜在的外来入侵植物: 黄花刺茄 被引量:43
7
作者 林玉 谭敦炎 《植物分类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5-685,共11页
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 Dunal.是一种入侵性极强的一年生杂草。该种原产新热带区和美国西南部,目前已扩散到加拿大、独联体(前苏联)、朝鲜半岛、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我国早在1982年在辽宁省朝阳县就有报道,近年来又相继在... 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 Dunal.是一种入侵性极强的一年生杂草。该种原产新热带区和美国西南部,目前已扩散到加拿大、独联体(前苏联)、朝鲜半岛、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我国早在1982年在辽宁省朝阳县就有报道,近年来又相继在吉林省白城市、河北省张家口市、北京市密云县等地发现了该物种。2005–2007年,在新疆境内也发现了乌鲁木齐县和石河子市两个分布区。该植物不仅严重影响草场及农田中棉花等作物的生长,而且还影响到牲畜皮毛的品质,牲畜误食后可引起中毒死亡,同时还传播病虫害。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研究文献基础上,结合2005–2007年对黄花刺茄在新疆入侵状况的初步观测,对该物种形态特征、在新疆的分布、繁殖特性及其潜在危害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该植物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入侵机制及繁殖与扩散对策、制定合理的防治对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种 潜在危害杂草 繁殖特性 黄花刺茄 新疆
下载PDF
霸王繁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周向睿 周志宇 吴彩霞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38-41,共4页
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为强旱生小灌木,是干旱荒漠区草地上的主要植物种,能形成稳定的霸王群落。霸王先开花后长叶,4月中旬产生花蕾,下旬开花,6月下旬籽粒成熟,种子发芽率为90%;在干旱荒漠区有苗成活后生长快,不易死亡... 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为强旱生小灌木,是干旱荒漠区草地上的主要植物种,能形成稳定的霸王群落。霸王先开花后长叶,4月中旬产生花蕾,下旬开花,6月下旬籽粒成熟,种子发芽率为90%;在干旱荒漠区有苗成活后生长快,不易死亡,株丛寿命20年以上。霸王生长3~4年后进入壮龄期,开始大量结实。植株枝条被沙埋后,可从基部萌发新生枝条,并产生不定根。75%的根主要集中在40cm土层内,霸王根向下到达土层,土壤储水被利用后,难以补偿时,根又向地表方向生长,这一研究结果证实强旱生霸王主要靠吸取地表水生存。霸王根系的这些优良特性,给它自身创造了良好的水分生态环境,因而构成了其抗旱、耐寒、耐贫瘠、适应性强、速生、高产的特性。霸王营养价值高,粗蛋白含量10.49%~12.68%,家畜喜食,是一种值得在干旱荒漠区推广种植的小灌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区 强旱生 霸王 繁殖特性
下载PDF
东海带鱼群体结构变动的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周永东 徐汉祥 +1 位作者 刘子藩 薛利建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14-320,共7页
根据1957~2001年对东海带鱼的生物学测定和调查监测资料,对东海带鱼群体结构、繁殖特性、生长等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大,带鱼群体结构发生了变化。特别从80年代以来,带鱼群体组成出现明显的小型化、低龄化趋势,... 根据1957~2001年对东海带鱼的生物学测定和调查监测资料,对东海带鱼群体结构、繁殖特性、生长等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大,带鱼群体结构发生了变化。特别从80年代以来,带鱼群体组成出现明显的小型化、低龄化趋势,带鱼年龄组成序列缩短,渔获带鱼最高年龄组由7~8龄缩短为90年代的4~5龄,带鱼个体生殖力进一步提高,带鱼各龄组的平均肛长进一步缩小,而且带鱼有性成熟提早和产卵时间延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鱼 群体结构 繁殖特性 生长 东海
下载PDF
渐危植物格木的濒危机制及其繁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黄忠良 郭贵仲 张祝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71-676,共6页
在调查考察格木的地理分布以及定点监测格木天然林的种群结构和动态、人工林的生长与生境的基础上,研究了格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群落特性,并分析了格木成为渐危植物的原因。格木材质优良,人们过度砍伐是其种群数量变小,地理分... 在调查考察格木的地理分布以及定点监测格木天然林的种群结构和动态、人工林的生长与生境的基础上,研究了格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群落特性,并分析了格木成为渐危植物的原因。格木材质优良,人们过度砍伐是其种群数量变小,地理分布变窄的原因之一。格木要求比较特殊的生境,如温暖、光照强、水分条件好,否则生长不良或难以生存。格木的繁殖依赖于种子,但其种子具不透水的坚硬种皮,难以萌发,且易遭病菌和蛀虫为害,因而天然更新能力弱。幼树新梢受蛀虫危害严重。这些是格木成为渐危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植物 格木 濒危机制 繁殖特性
下载PDF
薜荔和爱玉及其传粉昆虫繁殖特性 被引量:31
11
作者 陈勇 李宏庆 马炜梁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63,共6页
薜荔 (FicuspumilaL .var.pumila)隶属桑科榕属 ,爱玉 (F .pumilaL .var.awkeotsangCorner)为其变种 ,它们的花是单性的 ,雌雄异株。雌花序中着生雌花 ,雄花序中有瘿花和雄花 ,每个花序中花的数量极多 ,达 40 0 0~ 6 0 0 0朵。薜荔榕... 薜荔 (FicuspumilaL .var.pumila)隶属桑科榕属 ,爱玉 (F .pumilaL .var.awkeotsangCorner)为其变种 ,它们的花是单性的 ,雌雄异株。雌花序中着生雌花 ,雄花序中有瘿花和雄花 ,每个花序中花的数量极多 ,达 40 0 0~ 6 0 0 0朵。薜荔榕小蜂是唯一能进入薜荔和爱玉的隐头花序中产卵或传粉的共生昆虫 ,自然状态下雌花的结实率分别为82 %、83.5 2 %;瘿花的成虫瘿率分别为 5 8.71%、5 1.32 %,因此可形成大量的果实和虫瘿。物候观察表明薜荔和爱玉花期不遇 ,它们花序中的榕小蜂种群已经生殖隔离。人为的放蜂实验表明 ,生活于爱玉花序中的榕小蜂 ,已无法在薜荔花序中繁殖 ,生殖隔离进一步得到证实 ;实验同时表明爱玉的花粉亦不能使薜荔雌花结实 ,宿主两变种间生理上已不亲和。本文从共生双方协同进化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榕树 2变种间与传粉昆虫繁殖特性的差异 ,以及变种产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 爱玉 传粉昆虫 繁殖特性 榕小蜂 协同进化 桑科
下载PDF
马边河贝氏高原鳅繁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何学福 贺吉胜 严太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9-73,共5页
对马边河贝氏高原鳅的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边河贝氏高原鳅于每年10月初,水温14~15℃时在流水滩上开始产卵,受精卵具粘性.繁殖季节雄鱼出现明显的“珠星”等副性征.精巢分为左右两叶,卵巢为单一囊状.成熟雌鱼性成熟系数高,平... 对马边河贝氏高原鳅的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边河贝氏高原鳅于每年10月初,水温14~15℃时在流水滩上开始产卵,受精卵具粘性.繁殖季节雄鱼出现明显的“珠星”等副性征.精巢分为左右两叶,卵巢为单一囊状.成熟雌鱼性成熟系数高,平均3331%,最高达5369%.成熟卵巢卵径分布呈“双峰型”,为分批产卵类型.计算机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繁殖群体全长与体质量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绝对繁殖力与全长呈幂函数相关,与体质量呈直线相关;相对繁殖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高原鳅 繁殖特性 马边河 鳅科
下载PDF
绿潮漂浮浒苔繁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张华伟 马家海 +5 位作者 胡翔 杨建强 张天夫 陈斌斌 徐韧 叶属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0-606,共7页
我国黄海海域连续3年爆发大规模的绿潮,漂浮的绿藻在短短几个月之内生物量迅速增长,海域覆盖面积呈倍数扩增。选取漂浮绿藻中的优势种浒苔(Ulva prolifera)作为研究材料,对其繁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平方厘米藻体能够产生大约5.35... 我国黄海海域连续3年爆发大规模的绿潮,漂浮的绿藻在短短几个月之内生物量迅速增长,海域覆盖面积呈倍数扩增。选取漂浮绿藻中的优势种浒苔(Ulva prolifera)作为研究材料,对其繁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平方厘米藻体能够产生大约5.35×106个游孢子或1.07×107个配子;在繁殖高峰的5-8月间,一株成熟藻体25%左右的部分能够放散生殖细胞,产生约1.15×107个游孢子或2.31×107个配子。漂浮浒苔在此期间主要以单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为主要繁殖方式,其中以单性生殖最为常见。其配子具有明显的正趋光性,合子具有负趋光性。漂浮浒苔的游孢子、配子或配子结合形成的合子均能发育成一株新的藻体。漂浮浒苔强大的繁殖能力是导致其生物量快速增长而引起绿潮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潮 漂浮种 浒苔 繁殖特性
原文传递
金钗石斛濒危原因及其野生资源保护 被引量:24
14
作者 蒋波 詹源庆 黄捷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5年第5期34-36,共3页
对珍稀濒危植物金钗石斛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野生资源现状进行了简述,分析了金钗石斛濒危的原因,主要有:金钗石斛自身的生长、繁殖特性及其特殊生境的限制和人为的破坏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野生资源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 金钗石斛 濒危植物 野生资源 保护 野生资源保护 金钗石斛 濒危原因 珍稀濒危植物 生物学特性 资源现状 特殊生境 繁殖特性 人为
下载PDF
江苏外来入侵植物区系、生活型及繁殖特性 被引量:25
15
作者 侯新星 辛建攀 +1 位作者 陆梦婷 田如男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82-1990,共9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外来植物入侵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可能对现有的生态系统可持续性造成威胁。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文献资料,对江苏外来入侵植物的区系组成、科属组成、地理成分、原产地、生活型及繁殖特性进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外来植物入侵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可能对现有的生态系统可持续性造成威胁。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文献资料,对江苏外来入侵植物的区系组成、科属组成、地理成分、原产地、生活型及繁殖特性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外来入侵植物共有229种,隶属于51科140属,其中被子植物共有49科138属227种,并以单子叶植物占有主导地位;从科属组成来看,大型科、单种属与寡种属占植物区系的主体,但较大属在种的层次上丰富度更高,表明江苏入侵植物区系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江苏入侵植物区系具有较强的热带亲缘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温带植物区系的影响;美洲起源的植物居多,并以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入侵植物繁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49.56%的入侵植物以小型花、短花期来实现入侵;果实主要类型为蒴果,有利于种子传播;多数入侵植物以种子繁殖为主,28.82%的入侵植物兼有种子与克隆繁殖两种方式,其中克隆繁殖以分蘖为主,以利于提高其入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植物区系 分布区类型 生活型 繁殖特性
原文传递
外来入侵植物美洲商陆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入侵性的关系 被引量:25
16
作者 周兵 闫小红 +3 位作者 肖宜安 张争光 李晓红 杨佳琴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7-574,共8页
美洲商陆(聊tolacca ameHcana)是一种我国广泛分布的商陆科入侵植物。通过实验观察和人工控制套袋等方法,对其开花动态、花部综合特征、繁育系统和种子萌发率等与繁殖相关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这些繁殖特性与入侵性的关系。结果... 美洲商陆(聊tolacca ameHcana)是一种我国广泛分布的商陆科入侵植物。通过实验观察和人工控制套袋等方法,对其开花动态、花部综合特征、繁育系统和种子萌发率等与繁殖相关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这些繁殖特性与入侵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美洲商陆每年6—8月开花,单花序的花期为6~7d,单花的花期为2~4d。其花直径、雄蕊长、花柱长、柱头直径分别为(6.43±0.15)、(2.83±0.10)、(O.92±0.06)和(1.02±0.08)mln。套袋实验表明,美洲商陆自交亲和,自交结实率较高,为(93.33±1.92)%,而其同样存在异交结实现象,开花前去雄,不套袋,自然条件下其结实率为(42.22±2.22)%,其P/O值为372.37±31.24,杂交指数为3。综合套袋实验、P/O值及杂交指数,表明其繁育系统为兼性自交,有时需要传粉者。主要访花昆虫为蜜蜂科(Apidae)、胡蜂科(Vespidae)、麻蝇科(Sarcophagidae)和食蚜蝇科(Syrphidae)昆虫。种子千粒质量为6.43g,室内萌发率相对较低,但出苗整齐,寿命长。交配机制灵活、结实量大、种子寿命长、具有克隆繁殖等特性增强了美洲商陆的入侵性,是其入侵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陆科 美洲商陆 繁殖特性 入侵性
下载PDF
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的繁殖特性 被引量:22
17
作者 吴彦琼 胡玉佳 陈江宁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3-96,共4页
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为菊科蟛蜞菊属植物,原产中、南美洲,由最初的绿化引进开始,现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及沿海部分地区。其花为头状花序,有筒状花和假舌状花两种小花,其中筒状花的花瓣中附器结构(肉质刺状物)可能在一定程度... 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为菊科蟛蜞菊属植物,原产中、南美洲,由最初的绿化引进开始,现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及沿海部分地区。其花为头状花序,有筒状花和假舌状花两种小花,其中筒状花的花瓣中附器结构(肉质刺状物)可能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正常授粉;传粉媒介不存在障碍,主要媒介为角马蜂Polistesantennaks、酢浆灰蝶Pseudojijeeria maha。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差,结实率很低,种子在正常条件下萌发率低。南美蟛蜞菊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依靠匍匐茎不断占领新的空间,节节生根并在节上产生新的植株。南美蟛蜞菊的无性繁殖能力极强,其茎段的可塑性很大,扦插、压条试验显示,只要一个带有节的茎段就有成功发展扩大种群潜力,由此可见其潜在的入侵能力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南美蟛蜞菊 繁殖特性
下载PDF
刈割对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再生生长及繁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吕林有 赵艳 +1 位作者 王海新 王巍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为探索有效控制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区恶性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扩散技术,在其严重侵染区开展不同时期刈割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少花蒺藜草在整个生长季里均可保持较高的生长速率,刈割后具有超强的再生能力和明显的季节... 为探索有效控制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区恶性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扩散技术,在其严重侵染区开展不同时期刈割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少花蒺藜草在整个生长季里均可保持较高的生长速率,刈割后具有超强的再生能力和明显的季节效应,其中分蘖期和拔节期刈割少花蒺藜草再生生长节律与自然生长的相一致,表现出快-慢-快的生长节律,而孕穗期刈割枝条再生后直接进行生殖生长,没有明显的节律变化。对与少花蒺藜草繁殖特性相关的7个生物学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最终可获得2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为93.07%,其中第1主成分确定为株高因子,贡献率为77.225%,第2主成分为分枝数因子。除分枝数外,不同时期刈割对少花蒺藜草的再生生长及繁殖能力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大量减少结实数量,效果最佳的为孕穗期低位刈割,可以在少花蒺藜草防控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 少花蒺藜草 再生生长 繁殖特性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外来植物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的繁殖特性及其地理扩散 被引量:23
19
作者 王四海 孙卫邦 +1 位作者 成晓 杨宇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07-1313,共7页
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Hemsl.)A.Gray原产墨西哥及中美洲,被作为观赏及绿肥植物引入我国各地栽培。引入云南栽培的肿柄菊于20世纪30年代在云南南部逃逸生长,现在云南的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区形成危害。为了查明肿柄菊的... 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Hemsl.)A.Gray原产墨西哥及中美洲,被作为观赏及绿肥植物引入我国各地栽培。引入云南栽培的肿柄菊于20世纪30年代在云南南部逃逸生长,现在云南的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区形成危害。为了查明肿柄菊的扩散特点和入侵潜能,对选取的5个不同地理气候条件下的肿柄菊居群的果序直径、每序结实量、结籽率、千粒重、种子大小(长和宽)等6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个生物学指标在5个居群间都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并随着居群间地理气候条件差异的增大,这6个指标值在居群间的差异也有增大趋势。对新鲜采集的不同居群种子在15、20、25、30、35℃下做萌发实验,结果显示在前4种温度条件下5个居群间的种子萌发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35℃下萌发率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5个居群的种子最高萌发率不相同且差异极显著(p<0.01)。分析对比作者以往对肿柄菊群落特征和克隆繁殖特性的研究结果认为,虽然肿柄菊在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下有性繁殖特性有较大差异,但群落结构差异不大,危害程度表现相似;由于肿柄菊有性繁殖和克隆繁殖的协同作用,使其通过人为引种、道路交通、水流等传播到新的地域后,极易建立新种群,并形成单优种群落而不断侵占和统治新的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 外来植物 繁殖特性 地理扩散
下载PDF
卧龙自然保护区血雉的社群组织 被引量:18
20
作者 贾陈喜 郑光美 +1 位作者 周小平 张和民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5-142,共8页
1994年11月至1995年9月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地区,采用无线电追踪技术并结合野外观察,对血雉的社群组织进行了研究。血雉冬季集群活动,相邻群体相遇,有驱逐行为发生。分群配对时,雌鸟长距离迁移。血雉为单配偶制,配偶关系... 1994年11月至1995年9月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地区,采用无线电追踪技术并结合野外观察,对血雉的社群组织进行了研究。血雉冬季集群活动,相邻群体相遇,有驱逐行为发生。分群配对时,雌鸟长距离迁移。血雉为单配偶制,配偶关系联结紧密,可维持整个繁殖季节。孵卵由雌鸟承担,取食时由雄鸟相伴,雌雄鸟共同育雏。繁殖季节不参加繁殖的亚成体雄鸟、参加繁殖的成体雄鸟或配偶对往往也有集群活动的倾向。在繁殖季节,驱逐行为视个体间是否为同一冬季群体而有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雉 社群组织 繁殖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