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矿酸解料浆与高分子絮凝剂形成的絮团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恒 钟本和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用光学连续摄像技术研究了不同絮凝条件下磷矿酸解渣与聚丙烯酰胺形成的絮团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酸解料浆与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形成的絮团具有分形几何特征。应用分形理论得到絮团降落速度与絮团孔隙度和絮团密度的关系式。用激光粒度分布... 用光学连续摄像技术研究了不同絮凝条件下磷矿酸解渣与聚丙烯酰胺形成的絮团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酸解料浆与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形成的絮团具有分形几何特征。应用分形理论得到絮团降落速度与絮团孔隙度和絮团密度的关系式。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在线测定了流体力学条件对该体系絮团强度的影响,在湍流情况下絮团最大平均粒径取决于酸解渣原始平均粒径和体系的能量耗散。较大的絮团破坏主要以裂解为主,在最小的湍流漩涡区也存在相当程度的剥离破坏。试验发现絮团强度随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加而提高,对于获得最大平均粒径的稳定絮团存在最佳的絮凝剂加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强度 聚丙烯酰胺凝剂 磷矿酸解渣 料浆 过滤 磷酸 湿法生产 澄清
下载PDF
微粒矿物疏水絮团的粒度分布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宋少先 卢寿慈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4-27,43,共5页
微粒矿物悬浮体加入捕收剂或非极性油乳状液能强化诱导疏水絮凝作用,从而使之形成絮团。本文研究了该絮团的粒度和结构,结果表明,疏水絮团的粒度全部处在常规选矿的最佳选别粒度范围之内,它的可浮性也与正常粒度的同种矿物完全一致,疏... 微粒矿物悬浮体加入捕收剂或非极性油乳状液能强化诱导疏水絮凝作用,从而使之形成絮团。本文研究了该絮团的粒度和结构,结果表明,疏水絮团的粒度全部处在常规选矿的最佳选别粒度范围之内,它的可浮性也与正常粒度的同种矿物完全一致,疏水絮团的结构致密,而且可通过增大非极性油用量变得更加紧密、形状转为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 粒度 结构
下载PDF
化学助滤剂对微细粒煤泥的助滤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志红 杜兵 +1 位作者 田毓仁 樊民强 《选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2,共4页
以选煤厂<0.25mm微细粒煤泥为研究对象,考查了不同类型化学助滤剂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凝聚)剂型助滤剂的作用以提高过滤速度为主,表面活性剂类助滤剂则以降低滤饼水分为主;不同药剂联合使用可使煤泥过滤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以选煤厂<0.25mm微细粒煤泥为研究对象,考查了不同类型化学助滤剂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凝聚)剂型助滤剂的作用以提高过滤速度为主,表面活性剂类助滤剂则以降低滤饼水分为主;不同药剂联合使用可使煤泥过滤效果得到显著改善,几种药剂组合均可使煤泥的过滤速度提高3~4倍,且滤饼水分低于空白值;絮团结构表征结果说明,絮团的分形维数越大,其结构越规则,煤泥的过滤速度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煤泥 助滤剂 助滤作用 过滤速度 滤饼水分 结构 分形维数
下载PDF
面向膏体充填尾砂浓密的絮团结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翠平 陈格仲 +1 位作者 侯贺子 颜丙恒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3,共10页
膏体充填的技术难题之一是如何在尾砂浓密环节制备出浓度稳定、适宜的底流,从而满足后续工艺环节的需要,以期为矿山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保障。但实际工程中尾砂浓密的底流浓度常常不稳定,基于国内外尾砂浓密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底... 膏体充填的技术难题之一是如何在尾砂浓密环节制备出浓度稳定、适宜的底流,从而满足后续工艺环节的需要,以期为矿山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保障。但实际工程中尾砂浓密的底流浓度常常不稳定,基于国内外尾砂浓密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底流浓度除了受浓密工艺的宏观因素影响外,根本原因取决于浓密脱水过程中的絮团微细观结构。为此通过综述国内外浓密中尾砂絮凝、尾砂絮团结构改变、絮团水含量变化、床层孔隙通道发展演化以及压密区脱水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浓密中外界条件对絮团结构变化的作用机理,絮团结构形态影响絮团水含量变化的致因,压密区絮团水与床层孔隙通道对底流浓度的影响,得出絮凝条件决定絮团结构的初始形态,沉降区流体剪切力、压密区尾砂床层压力以及耙架剪切作用改变絮团结构状态,絮团水含量伴随絮团结构状态改变而变化、并经床层孔隙通道排出,提高了浓密机底流浓度。进而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絮团结构改变对尾砂浓密脱水的微细观作用,提出了尾砂浓密脱水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体充填 尾砂浓密 结构 排水通道
下载PDF
膏体充填中絮凝条件对絮团结构及固液分离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格仲 李翠平 +1 位作者 阮竹恩 侯贺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69-3182,共14页
尾砂浓密中絮团结构与絮凝效果随絮凝条件变化发生改变,对浓密机内沉降区固液分离效率产生影响,但现有研究少有基于尾砂絮团结构分析絮凝条件产生的影响。为此,本文采用管道絮凝方式,对不同絮凝条件下形成的尾砂絮团结构高清获取,分析... 尾砂浓密中絮团结构与絮凝效果随絮凝条件变化发生改变,对浓密机内沉降区固液分离效率产生影响,但现有研究少有基于尾砂絮团结构分析絮凝条件产生的影响。为此,本文采用管道絮凝方式,对不同絮凝条件下形成的尾砂絮团结构高清获取,分析絮团等效直径以及絮团分形维数随之变化的规律,并对絮凝后的上清液浊度以及絮团沉降速度开展研究。结果发现,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与尾砂颗粒形成的絮团结构最大,絮凝剂单耗、尾砂进料浓度、絮凝剂浓度和流体剪切梯度G对絮团等效直径、絮团分形维数、上清液浊度以及絮团沉降速度产生重要影响。絮凝剂单耗在90~105 g/t、尾砂进料浓度在25%~30%、絮凝剂浓度小于1/10000、流体剪切梯度30~50 s^(−1)时形成的絮团等效直径超过1000μm、絮团分形维数在1.64~1.68之间、絮团沉降速度均超过9 m/min、浓密机模型内上清液浊度低于50 mg/L,絮团沉降速度加快能够提升浓密机内沉降区固液分离效率,该结论为膏体充填实际生产中控制絮凝条件参数提供了价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分形维数 沉降速度 上清液浊度 固液分离
下载PDF
尾砂浓密全过程的絮团结构动态演化规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翠平 陈格仲 +1 位作者 阮竹恩 侯贺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18-1332,共15页
膏体充填中尾砂浓密环节絮团结构变化对沉降区固液分离以及压密区底流浓度提高产生重要影响,但现有研究多聚焦部分过程,鲜有面向沉降至压密全过程的絮团结构动态连续变化的研究报道。为此,本文基于FBRM和PVM研究手段,对不同絮凝剂单耗... 膏体充填中尾砂浓密环节絮团结构变化对沉降区固液分离以及压密区底流浓度提高产生重要影响,但现有研究多聚焦部分过程,鲜有面向沉降至压密全过程的絮团结构动态连续变化的研究报道。为此,本文基于FBRM和PVM研究手段,对不同絮凝剂单耗、床层高度、耙架剪切转速等多种实验条件下的絮团结构进行实时原位监测,获取絮团弦长分布、絮团数量变化以及絮团平均弦长的动态演化规律,进而分析了絮团结构的破碎机理。结果表明:絮凝剂单耗、床层高度和耙架剪切转速对絮团尺寸变化产生显著影响,不同时刻的絮团弦长呈似正态分布,其分布区域随沉降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压密区达到动态平衡阶段时,絮团弦长均小于100μm。絮团平均弦长动态演化全过程表现为絮凝沉降、压密破碎和动态平衡三个阶段,且达到动态平衡时的絮团平均弦长与絮凝剂单耗、耙架转速呈正相关,与床层高度呈负相关。该结论可为膏体充填中全尾砂的深度脱水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体充填 结构 沉降区 压密区 破碎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的矿山充填材料深度脱水细观机理研究
7
作者 张力友 张伊辉 +2 位作者 焦华喆 王金星 杨涵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2期22-31,共10页
针对全尾砂浓密脱水困难、底流质量浓度低的问题,开展了基于压缩床层不同高度处料浆絮团细观结构深度浓密脱水研究。通过对全尾砂进行动态浓密实验获取压缩床层料浆样品,借助SEM及高精度CT扫描设备,对获取的絮团结构进行扫描及三维重构... 针对全尾砂浓密脱水困难、底流质量浓度低的问题,开展了基于压缩床层不同高度处料浆絮团细观结构深度浓密脱水研究。通过对全尾砂进行动态浓密实验获取压缩床层料浆样品,借助SEM及高精度CT扫描设备,对获取的絮团结构进行扫描及三维重构处理分析沿压缩床层方向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沿着床层向下,五组料浆内部孔隙平均半径分别为9.58μm、9.23μm、8.76μm、8.63μm及8.31μm。床层顶部料浆质量浓度为59.4%,絮团呈现松散无规则状,底部料浆质量浓度为62.1%,絮团呈现致密规则状。对比顶部和底部料浆,孔隙率下降3.7个百分点,连通孔隙比下降了35.53%,孔隙平均配位数减小了22.73%,孔隙连通性大大降低。本文从细观角度定量表征了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为矿山充填材料进一步脱水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尾砂 压缩床层 结构 CT扫描 孔隙率
下载PDF
超声波作用对尾矿底流浓密效果及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彭青松 王洪江 +2 位作者 邢鹏 杨柳华 王志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77-1387,共11页
目前深锥浓密机的浓密效果差,底流浓度低。为了探寻提高底流浓度的技术新途径,将超声波引入浓密机性能改造,研究超声辐照对深锥浓密机浓密效果及流变性的影响,借助自制超声辐照深锥浓密机试验系统开展动态浓密实验;利用正交实验设计,重... 目前深锥浓密机的浓密效果差,底流浓度低。为了探寻提高底流浓度的技术新途径,将超声波引入浓密机性能改造,研究超声辐照对深锥浓密机浓密效果及流变性的影响,借助自制超声辐照深锥浓密机试验系统开展动态浓密实验;利用正交实验设计,重点考察耙架转速、超声波辐照频率对其浓密机底流浓度及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辐照频率与底流浓度呈现较为复杂的关系,超声频率的升高对底流浓度起到增益效果,实验中底流浓度最大提高3.85%;超声波作用对于底流浓度的增益效果呈二次函数分布,在频率22.34 kHz时为函数最低点,增益效果最弱。超声波作用后,料浆絮体结构尺寸有所降低,超声作用使得尾砂颗粒和絮团重新分配组合,产生形态规模较小的絮团,絮体体积比降低。超声波辐照对底流浓度有较大影响,可作为一种提高浓密机底流浓度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辐照 动态浓密 全尾砂 底流浓度 结构
下载PDF
γ-Fe_(2)O_(3)悬浮液分散度的流变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季铭 徐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5年第11期1039-1044,共6页
本工作研究了y-Fe_(2)O_(3)在高分子溶液中的悬浮液的流变性质,根据Mooney公式,自粘度随浓度的变化得出了悬浮液的特性粘数,并据此估算了悬浮液中的絮团大小与组成,测定了不同高分子粘合剂和表面活性剂对悬浮液分散度的影响,并提出了絮... 本工作研究了y-Fe_(2)O_(3)在高分子溶液中的悬浮液的流变性质,根据Mooney公式,自粘度随浓度的变化得出了悬浮液的特性粘数,并据此估算了悬浮液中的絮团大小与组成,测定了不同高分子粘合剂和表面活性剂对悬浮液分散度的影响,并提出了絮团结构模型以解释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结构 高分子溶液 特性粘数 分散度 流变性质 悬浮液 高分子粘合剂
下载PDF
油墨颜料的分散性及润湿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覃有学 《丝网印刷》 2012年第10期36-40,共5页
大多数颜料都是粉末固体,由于表面能和毛细黏着的作用,颜料粒子易发生团聚,呈絮团结构,因此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重新分散。颜料的分散是油墨配制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需要通过湿润颜料粒子来排除粒子间的空气,通过... 大多数颜料都是粉末固体,由于表面能和毛细黏着的作用,颜料粒子易发生团聚,呈絮团结构,因此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重新分散。颜料的分散是油墨配制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需要通过湿润颜料粒子来排除粒子间的空气,通过调节粒子的表面电荷,破坏粒子间的絮团结构。该过程涉及颜料表面能、墨料在颜料表面的润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料粒子 分散性 润湿性 油墨 物理化学过程 结构 表面能 配制过程
下载PDF
考虑电离作用的淤泥异向絮凝三维数值模拟
11
作者 刘林双 杨国录 余明辉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1-518,共8页
鉴于试验观察淤泥絮凝结构的技术难度,本文尝试以布朗动力学为基础,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动态模拟电离作用下颗粒成长为絮团的过程.为结合实际情况,泥沙颗粒初始位置由颗粒粒径和淤泥密度决定,颗粒初始速度按照相应条件下高斯随机分布给定.... 鉴于试验观察淤泥絮凝结构的技术难度,本文尝试以布朗动力学为基础,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动态模拟电离作用下颗粒成长为絮团的过程.为结合实际情况,泥沙颗粒初始位置由颗粒粒径和淤泥密度决定,颗粒初始速度按照相应条件下高斯随机分布给定.边界条件用和实际符合较好的循环边界.在模拟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讨论并比较了颗粒粒径和淤泥密度对絮凝时间以及絮团开放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讨论了电离作用后颗粒电荷量对絮团生长的影响.解释了泥沙颗粒表面电荷密度变化对絮凝过程和絮团结构的影响,模拟结果和实际情况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EVIN方程 高斯分布 结构
下载PDF
金属矿尾砂浆压缩与剪切屈服应力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焦华喆 杨文博 +4 位作者 杨柳华 陈峰宾 王金星 张文祥 苏芮 《重庆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9-108,共10页
膏体流变学的研究是矿业浆体流变学的热点和难点。膏体技术包括脱水、搅拌、输送、堆存(充填)4个阶段,均涉及到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在脱水阶段,全尾砂的压缩屈服应力影响了尾砂浆的脱水浓度,浓度是剪切屈服应力的宏观表现,继而影响了... 膏体流变学的研究是矿业浆体流变学的热点和难点。膏体技术包括脱水、搅拌、输送、堆存(充填)4个阶段,均涉及到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在脱水阶段,全尾砂的压缩屈服应力影响了尾砂浆的脱水浓度,浓度是剪切屈服应力的宏观表现,继而影响了混合搅拌和管道输送过程中浆体的剪切屈服应力。所以,压缩屈服应力和剪切屈服应力之间的关系成为了膏体充填技术领域中的关键问题。在压滤理论指导下,开展相关实验,提出了全浓度范围内床层脱水阻力和浆体输送性能表征方法,以表征全尾砂浆的可浓密性能。对全尾砂高压力作用下的可浓密性能进行测试,得到高压力下全尾砂浆体的压缩屈服应力;使用控制剪切速率法(CSR)操作桨式流变仪检测剪切屈服应力;继而得到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浆体屈服应力为剪切应力,压缩屈服应力为压缩应力;浆体的压缩屈服应力、剪切屈服应力与浓度指数均呈指数关系。并且压缩屈服应力远大于剪切屈服应力,因此剪切作用更易破坏絮团,是脱水的主要外部动力,从而解释了搅拌脱水的力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尾砂 结构 压缩屈服应力 剪切屈服应力 膏体充填
下载PDF
交替水流在絮凝过程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13
作者 徐继润 魏俊峰 +2 位作者 邢军 孙永正 徐海燕 《过滤与分离》 CAS 2005年第2期7-9,19,共4页
通过分析交替旋转水流对絮凝过程的影响,揭示了这一特殊的水流运动方式对絮团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对形成的絮团具有特别的剪切与修饰作用。与常规的旋转水流相比,交替旋转水流具有下列特点:(1)有利于颗粒的剪切絮凝(松弛效应);(2)... 通过分析交替旋转水流对絮凝过程的影响,揭示了这一特殊的水流运动方式对絮团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对形成的絮团具有特别的剪切与修饰作用。与常规的旋转水流相比,交替旋转水流具有下列特点:(1)有利于颗粒的剪切絮凝(松弛效应);(2)有利于原始颗粒或小絮团的钻隙作用(投掷效应);(3)有利于絮团在连接薄弱处通过断裂或滑动而重组(揉搓效应)。这些作用的结果,是有利于形成更为密实的絮团结构,降低固液分离后絮团的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旋转水流 结构
下载PDF
高浓度黏性泥沙絮团微观结构及其对沉降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永平 罗雯 +1 位作者 许春阳 郁李丽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4,共7页
为探究絮团微观结构特征与高浓度黏性泥沙沉降特性间的关系,以高岭土沉降实验为基础,采用电镜扫描技术分析絮团结构,从絮团微观结构角度解释黏性泥沙沉降过程中浓度分布、胶凝点浓度等特性,结合实验数据讨论常见的孔隙形态参数。结果表... 为探究絮团微观结构特征与高浓度黏性泥沙沉降特性间的关系,以高岭土沉降实验为基础,采用电镜扫描技术分析絮团结构,从絮团微观结构角度解释黏性泥沙沉降过程中浓度分布、胶凝点浓度等特性,结合实验数据讨论常见的孔隙形态参数。结果表明:絮团的微观结构与黏性泥沙的沉降特性密切相关,沉降过程中垂向浓度分布、胶凝点浓度等特性均可通过对絮团内部结构的分析得到合理解释;孔隙分形维数、孔隙圆度可作为量化评估孔隙结构的有效参数;由于孔隙的形态、数目、大小的差异,孔隙率的大小与孔隙分形维数、孔隙圆度的关联度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泥沙 泥沙沉降 微观结构 孔隙结构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