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鸟粪石-絮凝强化工艺处理鸡粪发酵废水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亚雷 杨鸿瑞 +1 位作者 周雪飞 朱洪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6-261,共6页
以鸡粪厌氧消化液为对象,研究鸟粪石法回收氮磷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反应时间30 min,搅拌转速100r.min-1,加药前调节pH值至9.0,镁氮磷物质的量比1∶1∶0.8条件下,氨氮去除率为71%,总磷去除率为59%,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为32%.反应后的... 以鸡粪厌氧消化液为对象,研究鸟粪石法回收氮磷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反应时间30 min,搅拌转速100r.min-1,加药前调节pH值至9.0,镁氮磷物质的量比1∶1∶0.8条件下,氨氮去除率为71%,总磷去除率为59%,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为32%.反应后的上清液pH值在6~7之间,适宜投加絮凝剂进一步絮凝强化沉淀.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为150mg.L-1时,氨氮、总磷、COD的总去除率为74.6%、66.8%、68.9%.有效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发酵废水 鸟粪石 絮凝强化 氮磷回收
下载PDF
强化壳聚糖絮凝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岗 冯颖 张建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74-978,985,共6页
从壳聚糖的絮凝机理入手,详细阐述了增加壳聚糖的溶解性、改变壳聚糖在溶液中的分子构象、确定适宜操作条件等提高壳聚糖絮凝性能的方法,并介绍了壳聚糖在各个领域的强化研究成果。最后对壳聚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壳聚糖 絮凝机理 絮凝性能 分子构象 絮凝强化
下载PDF
高效絮凝沉淀池在电厂海水预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涛 《建设科技》 2016年第15期181-183,共3页
山东某沿海百万机组电厂高位冷却系统水源取自赶潮河水,悬浮物含量变化大。项目选用高效絮凝沉淀池作为预处理单元,该沉淀池集絮凝、沉淀、污泥回流于一体。沉淀池能够承受较强的水质冲击负荷,在进水水质变化范围比较大的情况下仍能保... 山东某沿海百万机组电厂高位冷却系统水源取自赶潮河水,悬浮物含量变化大。项目选用高效絮凝沉淀池作为预处理单元,该沉淀池集絮凝、沉淀、污泥回流于一体。沉淀池能够承受较强的水质冲击负荷,在进水水质变化范围比较大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出水水质稳定。但工艺运行较复杂,设备较多,注意药剂的投加和污泥回流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絮凝 沉淀池 絮凝强化 预处理
下载PDF
用二级絮凝强化技术处理钻井污水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凡修 崔淑红 薛发生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06年第1期18-20,共3页
絮凝沉降法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钻井污水处理方法。对辽河油田的钻井污水采用二次絮凝处理工艺进行了实验。该油田钻井污水处理中选用CaCl2作为一级絮凝剂,利用离心强化固液分离法,污染物的脱除效率高,处理时间短。用二级絮凝强化技术处... 絮凝沉降法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钻井污水处理方法。对辽河油田的钻井污水采用二次絮凝处理工艺进行了实验。该油田钻井污水处理中选用CaCl2作为一级絮凝剂,利用离心强化固液分离法,污染物的脱除效率高,处理时间短。用二级絮凝强化技术处理钻井污水时采用了调质剂C和助凝剂D与絮凝剂PAC或LX复配,出水中铬的化学需氧量低于150mg/L,处理后的水质满足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污水处理工艺 絮凝沉降法 二级絮凝强化技术 化学需氧量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上海竹园污水一厂混合反应沉淀池设计 被引量:6
5
作者 沈煜 邓彪 段岩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5-67,共3页
上海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设计采用了化学生物絮凝强化一级处理新工艺,针对其混合池、化学生物絮凝反应池、平流沉淀池等主要构筑物以及主要设备、参数控制的设计方法、设计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该工艺具有运行稳定、耐冲击负荷、运行成... 上海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设计采用了化学生物絮凝强化一级处理新工艺,针对其混合池、化学生物絮凝反应池、平流沉淀池等主要构筑物以及主要设备、参数控制的设计方法、设计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该工艺具有运行稳定、耐冲击负荷、运行成本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混合反应沉淀池 化学生物絮凝强化处理
下载PDF
磁絮凝强化技术处理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博 池勇志 +4 位作者 张红丽 赵建海 丁艳梅 张轶凡 李玉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693-4701,共9页
为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单元对固体悬浮物(SS)和铁浓度的进水要求,采用磁絮凝强化技术对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进行预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本文考察了混凝水力条件、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磁粉投加量及药... 为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单元对固体悬浮物(SS)和铁浓度的进水要求,采用磁絮凝强化技术对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进行预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本文考察了混凝水力条件、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磁粉投加量及药剂投加顺序对磁絮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磁絮凝强化技术在快搅300r/min(2min)、慢搅100r/min(15min)、静置10min时,依次投加磁粉(40mg/L)、PAC(30mg/L)、PAM(4mg/L)时处理效果最好。在此运行条件下,SS和Fe^3+去除率分别为97.61%、98.24%、絮凝指数(FI值)取得最大值、zeta电位绝对值最小,絮凝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磁絮凝强化技术对SS和Fe^3+去除率分别可提高3.70%和10.82%,同时絮体最大沉降速度可提高33%。磁絮凝技术处理后的出水不仅可以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单元对SS和铁浓度的要求,还可以有效提高磁絮凝体的沉降速度,减小沉淀时间,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强化 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 正交试验 单因素试验 混凝
下载PDF
FC-CTS微絮凝过滤控制三卤甲烷生成势研究
7
作者 王珊 刘金虎 +4 位作者 黄鑫 徐迎鑫 张克峰 石宝友 贾瑞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994-4002,共9页
黄河下游引黄水源水中有机物芳香化程度较高,常规净水工艺去除能力有限.本研究充分分析沉淀池出水有机物特性,考察三氯化铁(FC)、壳聚糖(CTS)及氯化铁-壳聚糖复配药剂(FC-CTS)微絮凝强化过滤效能.结果表明,原水中有机物以<1kDa和3~10... 黄河下游引黄水源水中有机物芳香化程度较高,常规净水工艺去除能力有限.本研究充分分析沉淀池出水有机物特性,考察三氯化铁(FC)、壳聚糖(CTS)及氯化铁-壳聚糖复配药剂(FC-CTS)微絮凝强化过滤效能.结果表明,原水中有机物以<1kDa和3~10kDa小、中分子量为主,且多为疏水酸性和亲水中性有机物,色氨酸类蛋白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响应值较高.低剂量下FC-CTS微絮凝强化砂滤性能优于单独FC、CTS.在FC-CTS复配比为7:2,FC投加量为0.7mg/L时,砂滤出水浊度降至0.124NTU,DOC去除率为31.37%,<3kDa和>10kDa分子量范围内疏水性和亲水中性有机物显著降低,三卤甲烷生成势浓度与限值比之和为0.744.弱碱性条件下,FC-CTS强化过滤主要通过铁水合离子的吸附电中和作用以及CTS的高分子吸附架桥作用,增强胶体颗粒物和有机物向滤料表面的迁移和黏附.研究成果可为地表水厂控制消毒副产物生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强化过滤 氯化铁-壳聚糖复配药剂 有机物分级 消毒副产物
下载PDF
微絮凝强化过滤工艺的应用研究及问题分析
8
作者 王小利 《山西化工》 2022年第7期134-135,共2页
北方的冬季受污染水体温度较低,传统的净水工艺在处理低温低浊度水时,加大药剂投加量也难以发挥理想的效果,使得出水浊度较高,达不到相应的出水水质要求。论述了微絮凝强化过滤工艺的原理、特点和适用条件,并对工艺应用过程中的主要参... 北方的冬季受污染水体温度较低,传统的净水工艺在处理低温低浊度水时,加大药剂投加量也难以发挥理想的效果,使得出水浊度较高,达不到相应的出水水质要求。论述了微絮凝强化过滤工艺的原理、特点和适用条件,并对工艺应用过程中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希望微絮凝强化过滤工艺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低浊度水 絮凝强化过滤工艺 微小絮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