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椭偏测量法的油膜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光谱偏振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清灵 尹达一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61-1666,共6页
为实现水面溢油目标的偏振遥感,选择合适的波段和观测角度,需要油膜的光谱偏振特性数据作支撑。在实验室采用椭偏测量的方法,针对不同厚度机油油膜和纯净水作为背景样本,测量了不同观测角度下从紫外到近红外波段(270~900nm)的镜面反射... 为实现水面溢油目标的偏振遥感,选择合适的波段和观测角度,需要油膜的光谱偏振特性数据作支撑。在实验室采用椭偏测量的方法,针对不同厚度机油油膜和纯净水作为背景样本,测量了不同观测角度下从紫外到近红外波段(270~900nm)的镜面反射光谱偏振参数:辅助角ψ和相位差Δ,并对在相同条件下油和水的测量结果作对比。分析表明除布儒斯特角附近位置外,不同厚度的油膜与水的起偏特性在各观测角都存在差异。通过在45°入射角所测的ψ和Δ,得到水/油样本的光谱折射率和消光系数,水折射率经过偏移修正后,与Schiebener水折射率模型的标准差为3×10^-5。根据之前得到的油/水参数,对油膜在水背景的物理现象作薄油膜理想介质层建模,用菲涅耳定律仿真自然光的镜面反射,发现在全观测波段相同入射光条件下油膜的反射光存在明显的偏振度(DOP)或偏振角(AOP)光谱偏振可观测性。模型与实际测量结果对比发现:在300~350nm仿真结果和实际测量相符,油膜的反射光偏振性质趋近于油样本;在350~550nm,油膜模型仿真结果比实验的干涉效应更明显,油膜实验数据表明其光谱起偏性质依然与油保持一致;在大于550nm直到近红外波段,实验干涉效应开始显著。说明油膜比油有更强的散射或吸收特性,辨识参数得到油膜的消光系数存在不同于油的随波长先变小后变大的性质。总之,利用光谱椭偏测量方法,通过多波段、多角度测量,分析液体样本的光谱偏振特性和折射率等性质;偏振观测的恰当角度与油/水的布儒斯特角有关,在布鲁斯特角之外的位置观测,油膜的光谱椭偏角相较水都存在分辨能力;对小于200μm的薄油膜近红外波段可重复性较差,而紫外和可见蓝紫波段相比之下有很好的可重复性和区分性,更适合于对甚薄油膜表面种类的遥感观测。该实验涉及的方法可以用于其他油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偏测量 紫外-可见-近红外 偏振光谱特性 油膜
下载PDF
分子光谱仪器的上机培训工作
2
作者 王梅 方魏 《分析仪器》 CAS 2014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分子光谱实验室中紫外-可见-近红外、旋光和圆二色光谱仪的培训工作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光谱原理、仪器构造和软件操作,其中光谱原理和仪器构造是重点。此外,在培训时还应注意紫外-可见-近红外、旋光和圆二色光谱仪在原理和构造上的区别... 分子光谱实验室中紫外-可见-近红外、旋光和圆二色光谱仪的培训工作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光谱原理、仪器构造和软件操作,其中光谱原理和仪器构造是重点。此外,在培训时还应注意紫外-可见-近红外、旋光和圆二色光谱仪在原理和构造上的区别和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近红外 旋光 圆二色 仪器构造 上机培训
下载PDF
碳纳米管阵列制备及结构与光学特性研究
3
作者 李克训 赵亚丽 +2 位作者 闫丽丽 王蓬 苏青林 《纳米科技》 2014年第6期45-49,共5页
以乙烯为碳源,铁为催化剂,通过调节碳源气体的供给时间来控制碳纳米管阵列的生长过程,最终在负载有催化剂膜层的硅基底上生长出不同高度的碳纳米管阵列,经sEM、TEM、激光拉曼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其结构和特性进行分析,... 以乙烯为碳源,铁为催化剂,通过调节碳源气体的供给时间来控制碳纳米管阵列的生长过程,最终在负载有催化剂膜层的硅基底上生长出不同高度的碳纳米管阵列,经sEM、TEM、激光拉曼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其结构和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纳米管阵列在300nm-2000nm范围可以达到小于0.238%的超低反射率,不同结构和高度的碳纳米管阵列表现出不同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反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阵列 化学气相沉积 反射率 紫外-可见-近红外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多通道光谱仪的定标
4
作者 李丽琴 杨正名 《仪器仪表用户》 2010年第3期82-84,共3页
通过对测光标准灯的辐射功率谱线与黑体辐射谱线的比对,获得测光标准灯全波段的功率辐射谱,拟合出功率辐射谱线的初级定标系数和修正系数,进而完成了紫外—可见光—红外多通道光谱仪的研制。利用研发的光谱仪对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辐射... 通过对测光标准灯的辐射功率谱线与黑体辐射谱线的比对,获得测光标准灯全波段的功率辐射谱,拟合出功率辐射谱线的初级定标系数和修正系数,进而完成了紫外—可见光—红外多通道光谱仪的研制。利用研发的光谱仪对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辐射光谱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我们研制的多通道光谱仪与远方PMS-50(增强型)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的测量结果一样,而测量时间大大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仪 定标 紫外-可见-近红外
下载PDF
缅甸翡翠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特征和意义 被引量:25
5
作者 袁心强 亓利剑 +1 位作者 杜广鹏 陈晓燕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11-16,共6页
测试了缅甸各种颜色的翡翠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翡翠的光谱具有不同的特征,反映出致色原因的差异,但437nm吸收峰可见于各种颜色的翡翠中。光谱特征分析表明,硬玉中的Fe主要以Fe3+离子的形式类质同象替代Al3+,Fe3... 测试了缅甸各种颜色的翡翠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翡翠的光谱具有不同的特征,反映出致色原因的差异,但437nm吸收峰可见于各种颜色的翡翠中。光谱特征分析表明,硬玉中的Fe主要以Fe3+离子的形式类质同象替代Al3+,Fe3+离子与Cr3+离子的作用不同,它对硬玉矿物的颜色没有实质性的影响;Cr3+离子是绿色翡翠的致色剂;Mn3+离子可以更好地解释紫色翡翠的各种与颜色成因有关的光谱特征。漂白注胶处理的和染色的翡翠具有与未处理翡翠不同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翡翠 颜色成因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
下载PDF
基于紫外-可见透射光谱技术和极限学习机的早期鸡胚雌雄识别 被引量:13
6
作者 祝志慧 洪琪 +2 位作者 吴林峰 王巧华 马美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780-2787,共8页
为了对鸡种蛋胚胎进行雌雄识别,探究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进行鸡胚雌雄识别的可行性,搭建了鸡种蛋透射光谱检测系统,采用横向和竖向大头朝上2种放置方式获取210枚鸡种蛋孵化0~15d的光谱,光谱范围为360~1000nm。构建极限学习机(E... 为了对鸡种蛋胚胎进行雌雄识别,探究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进行鸡胚雌雄识别的可行性,搭建了鸡种蛋透射光谱检测系统,采用横向和竖向大头朝上2种放置方式获取210枚鸡种蛋孵化0~15d的光谱,光谱范围为360~1000nm。构建极限学习机(ELM)鸡胚雌雄识别模型,通过比较不同放置方式和孵化天数下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发现竖向放置且孵化第7d的识别效果最好;将竖向放置孵化第7d的光谱初步分为紫外(360~380nm)、可见光(380~780nm)、近红外(780~1000nm)、紫外-可见光(360~780nm)和全波段(360~1000nm)5个不同的波段范围来分析,预测集准确率分别为82.86%,77.14%,75.71%,84.29%和81.43%,筛选出360~780nm的紫外-可见光波段为有效波段;在紫外-可见光(360~780nm)波段,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去噪,并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CARS)和连续投影算法(SPA)筛选特征波长降维,建立不经筛选特征波长、CARS筛选特征波长和SPA筛选特征波长的3种ELM模型。其中不经筛选特征波长的ELM模型识别效果最好,但输入变量最多,隐含层神经元为680且激活函数为sig时,预测集准确率为84.29%。SPA筛选特征波长的ELM模型识别效果次之,输入变量有9个,隐含层神经元为840且激活函数为hardlim时,预测集准确率为81.43%。CARS筛选特征波长的ELM模型识别效果最差,输入变量有27个,隐含层神经元为100且激活函数为sig时,预测集准确率为78.57%;用遗传算法(GA)优化ELM模型的权值变量和隐含层阈值,不经筛选特征波长建立的GA-ELM模型,预测集准确率为87.14%,SPA筛选特征波长建立的GA-ELM模型,预测集准确率为87.14%,CARS筛选特征波长建立的GA-ELM模型,预测集准确率为81.43%。紫外-可见光波段不经筛选特征波长的GA-ELM模型识别效果和经SPA筛选特征波长的GA-ELM模型相同,表明SPA筛选的特征波长变量能够有效反映360~780nm波段的信息,SPA使用的变量数仅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蛋 鸡胚 雌雄 识别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 极限学习机
下载PDF
湖北十堰蓝色“水波纹”绿松石的谱学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库雅伦 杨明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36-642,共7页
“水波纹”绿松石是一种在外观上呈现水波纹状花纹图案的天然绿松石,产量稀少却深受消费者喜爱,前人对绿松石的研究较丰富,但对“水波纹”绿松石的研究较少。对一块基底呈浅蓝白色,条纹呈蓝绿色的“水波纹”绿松石样品用显微激光拉曼光... “水波纹”绿松石是一种在外观上呈现水波纹状花纹图案的天然绿松石,产量稀少却深受消费者喜爱,前人对绿松石的研究较丰富,但对“水波纹”绿松石的研究较少。对一块基底呈浅蓝白色,条纹呈蓝绿色的“水波纹”绿松石样品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显微红外光谱仪、微区X射线衍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扫描电镜、显微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等测试其各种性能。结果表明,条纹区与非条纹区的主要矿物均为绿松石;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均显示绿松石的光谱;条纹区与非条纹区的化学成分不同,条纹区Al2O3,SiO2,MgO,V,Co,Ni,U及Y,Mo,Cd的含量较非条纹区含量高,而非条纹区P2O5,CuO,K2O及Na2O的含量较条纹区含量高;扫描电镜微形貌显示,条带区的晶体多为厚板状、晶体颗粒大、排列紧密,几乎不可见孔隙,非条带区的晶体多为大小不一的柱状、碎片状,杂乱排列,可见孔隙;微区X射线衍射表明条带区的结晶度较非条带区的结晶度高;显微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表明条带区与非条带区的致色离子相同,均在426和660 nm处有可见吸收峰,致色离子均为Fe^3+和Cu^2+。“水波纹”绿松石样品的谱学特征表明,条纹处与非条纹处的颜色差异与致色离子没有明显关系,而颜色及透明度差异与绿松石的结晶程度、致密程度有主要关系,“水波纹”绿松石中绿松石结晶度的变化表明了绿松石形成环境的不稳定性,结晶度的周期性变化表明了形成绿松石的外界环境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为研究绿松石的颜色成因及绿松石的成矿环境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波纹”绿松石 微区X射线衍射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显微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古陶瓷窑口甄别
8
作者 孙合杨 周越 +3 位作者 黎思佳 李丽 闫灵通 冯向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58,共5页
古陶瓷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不仅在国内受到追捧,在国外同样被视若珍宝。伴随着古代商贸的进行,中国古陶瓷遍布全球各地,辗转流传被私人或博物馆收藏,还有部分古陶瓷经墓葬发掘以及沉船打捞后被收藏于博物馆,这类古陶瓷的产地溯... 古陶瓷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不仅在国内受到追捧,在国外同样被视若珍宝。伴随着古代商贸的进行,中国古陶瓷遍布全球各地,辗转流传被私人或博物馆收藏,还有部分古陶瓷经墓葬发掘以及沉船打捞后被收藏于博物馆,这类古陶瓷的产地溯源一直以来都是陶瓷考古的重点,对于研究古代商贸和文化交流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便携式数码显微镜、分光光度计、X射线荧光等方法对从越窑后司岙、越窑寺龙口、龙泉枫洞岩窑、耀州窑发掘出土的青釉瓷样品进行分析测量,获得了来自四个窑青釉瓷样品的微观气泡尺寸分布特征、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釉的成分数据。将来自四个窑青釉瓷样品的这三种特征作为变量建立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结果表明青釉瓷的微观气泡尺寸分布特征、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以及瓷釉成分数据均有效,但是不同特征的分类准确率差异非常明显。三十次随机划分训练集与测试集的模型训练平均准确率:微观气泡尺寸分布特征模型为75%,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模型为89.2%,成分数据模型为92.1%,成分数据模型准确率最高且训练集与测试集准确率相差最小。将基于不同特征训练好的模型参数保存进行融合后再训练发现基于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的模型与基于微观气泡尺寸分布特征模型融合后准确率提升至93.7%,而将三种特征的模型融合后准确率提升至最高的97.4%。五折交叉验证的结果表明多种特征融合后的模型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单一特征模型对越窑后司岙以及越窑寺龙口样品交叉错判数较多的情况。综合来看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探索更多的古陶瓷有效分类特征对于实现古陶瓷的精准溯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气泡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 X射线荧光 青釉瓷
下载PDF
钴扩散越南蓝色尖晶石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及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汪嘉伟 王以群 +2 位作者 冯齐 吴晓玉 陈俊旭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9-844,共6页
选取越南产蓝色尖晶石样品进行成分测试,结果表明越南产尖晶石均是含微量Fe和Zn的镁铝尖晶石;经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测试,样品在230~800nm范围内均有7个吸收带,且吸收带位置相对固定,说明Fe2+和Fe3+自旋禁阻跃迁及二者间的电荷耦合作... 选取越南产蓝色尖晶石样品进行成分测试,结果表明越南产尖晶石均是含微量Fe和Zn的镁铝尖晶石;经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测试,样品在230~800nm范围内均有7个吸收带,且吸收带位置相对固定,说明Fe2+和Fe3+自旋禁阻跃迁及二者间的电荷耦合作用是蓝色尖晶石致色的主要原因;对比1 400℃下恒温24h后Co扩散处理的样品,观察到460nm附近及550~700nm的宽吸收带更强,原因是Co离子进入尖晶石晶体,Co3+和Fe3+从八面体进入四面体后同相邻的Co2+和Fe2+共同作用,使得尖晶石色调变深,饱和度变高,经扫描电镜配合能谱仪测试后发现扩散深度约为10μm。浸液法是检测扩散处理尖晶石较为有效的方法,经扩散处理的样品表面裂隙、凹坑处有颜色富集,放大后可见颜色分布不均匀,颜色艳丽、不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 钴扩散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
下载PDF
巴基斯坦斯瓦特山谷祖母绿的谱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鲍珮瑾 陈全莉 +2 位作者 吴燕菡 李璇 赵安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219,共7页
随着哥伦比亚祖母绿矿的日益枯竭,巴基斯坦祖母绿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力军之一,运用常规宝石学仪器、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UV-Vis-Nir)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巴基斯坦斯瓦特产区... 随着哥伦比亚祖母绿矿的日益枯竭,巴基斯坦祖母绿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力军之一,运用常规宝石学仪器、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UV-Vis-Nir)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巴基斯坦斯瓦特产区的祖母绿谱学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巴基斯坦斯瓦特祖母绿颜色整体呈深绿色-深蓝绿色,折射率较高为1.589~1.615。巴基斯坦斯瓦特产区的祖母绿中含有种类和数量较多的内含物,其中三相内含物呈边界清晰平直的矩形且具有明显定向性,与俄罗斯、赞比亚和埃塞俄比亚产区祖母绿的三相内含物接近。根据同一样品不同颜色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和LA-ICP-MS的分析表明,在颜色较深的区域,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显示相对较强的427,608,637和679 nm(o光)Cr的R线吸收以及在o光下370 nm Fe的吸收,同时此区域内Cr和Fe含量相对较高,因此祖母绿色带是由含量不同的Cr和Fe所致。巴基斯坦斯瓦特祖母绿是由Cr致色,V对颜色有一定贡献且Cr/V极高。根据LA-ICP-MS结合红外光谱可知,巴基斯坦斯瓦特祖母绿属于富碱祖母绿,在红外光谱的指纹区显示了与一般祖母绿相同的振动吸收峰,在中红外区4000~2000 cm^(-1),低强度3518和3700 cm^(-1)为Ⅰ型水不对称伸缩振动,其他的水谱带饱和;中等强度的3232 cm^(-1)为[Fe 2(OH)4]2+多聚合离子吸收谱带;在8000~5000 cm^(-1)近红外光谱区,在垂直于c轴的方向上,5264 cm^(-1)为Ⅰ/Ⅱ型水ν3+ν2合频吸收带,中等7097 cm^(-1)为Ⅱ型水倍频振动峰、弱的7187和6842 cm^(-1)为Ⅰ型水倍频振动峰;在平行c轴方向上,5272 cm^(-1)为Ⅰ/Ⅱ型水ν3+ν2合频吸收带,7073 cm^(-1)为Ⅰ型水的合频振动峰,7185 cm^(-1)为Ⅱ型水的倍频振动峰。总之,巴基斯坦斯瓦特山谷的祖母绿的主要致色离子为Cr^(3+)和Fe^(3+),碱金属离子含量偏高,属于Ⅱ型水为主的祖母绿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母绿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 颜色成因
下载PDF
一种含赤铁矿包裹体绿柱石的谱学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佳 刘芳丽 +2 位作者 王雅玫 刘芬 何翀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19-24,共6页
本文所研究的绿柱石是以定向赤铁矿为主要包裹体的一种市场罕见品种,利用LA-ICP-MS、拉曼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显微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对该绿柱石进行详细谱学特征研究。该绿柱石样品除主量BeO,Al2O3,SiO2外,含一定量的Fe、Mn、Cs... 本文所研究的绿柱石是以定向赤铁矿为主要包裹体的一种市场罕见品种,利用LA-ICP-MS、拉曼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显微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对该绿柱石进行详细谱学特征研究。该绿柱石样品除主量BeO,Al2O3,SiO2外,含一定量的Fe、Mn、Cs、Ti、V,碱金属总质量分数为0.48%,为贫碱型绿柱石;经拉曼光谱仪测定了其核部主矿物平行c轴和垂直c轴的拉曼位移及赤铁矿包裹体拉曼位移;红外光谱仪确定核部主矿物指纹区振动频率及结构水振动频率:I型结构水位于3699cm-1处,Ⅱ型结构水位于3661,3596cm-1处。显微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E⊥c轴偏振方向可见Fe3+的371,427nm处吸收,Fe2+的820nm处吸收,I型水位于1402、1835、1956nm处吸收和Ⅱ型水位于1369、1897nm处吸收;E∥c轴偏振方向可见Fe3+的427nm处吸收,I型水1402、1467nm处吸收,Ⅱ型水1152、897nm处吸收。在平行c轴方向,Ⅱ型水强度较垂直c轴方向强。对该罕见以赤铁矿为主要包裹体的绿柱石样品成分、谱学的详细研究,丰富了该品种绿柱石的宝石学特征相关资料,为后人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柱石 赤铁矿 拉曼光谱 红外光谱 显微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
下载PDF
天然钻石和合成钻石的光谱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珊珊 谭红琳 祖恩东 《光散射学报》 2022年第2期179-186,共8页
目前,市场上90%~98%的天然无色钻石通常为Ia型(包括IaA、IaAB、IaB型),无色合成钻石主要为II型(包括IIa型、IIb型)。通过紫外荧光灯、宝石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吸收光谱结合显微共焦激光拉... 目前,市场上90%~98%的天然无色钻石通常为Ia型(包括IaA、IaAB、IaB型),无色合成钻石主要为II型(包括IIa型、IIb型)。通过紫外荧光灯、宝石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吸收光谱结合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对天然钻石、高温高压(HTHP)法合成钻石和化学气相沉淀(CVD)法合成钻石进行光谱学特征研究,并对拉曼光谱1335 cm^(-1)谱峰进行洛伦兹拟合,得到半高全宽值,对半高全宽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天然钻石长波荧光强于短波,合成钻石的短波荧光强于长波;天然钻石内部可见云状物、浅色晶体包体、深色包体,HTHP合成钻石内部可见Fe、Ni金属触媒包体,CVD合成钻石内部可见点状包体,HTHP样品具有磁性;红外吸收光谱显示,天然钻石在1179 cm^(-1)、1282 cm^(-1)、1365 cm^(-1)处有明显吸收峰,属于IaAB型;合成钻石在1332~1100 cm^(-1)无明显氮相关吸收,属于II型;UV-Vis-NIR光谱显示,天然钻石存在415 nm(N3)吸收峰,而合成钻石无此吸收峰;天然钻石和合成钻石的拉曼位移一致,半高全宽存在显著差异,天然钻石的半高全宽均在6.0 cm^(-1)以上,合成钻石的半高全宽值均在6.0 cm^(-1)以下,可为鉴别天然钻石和合成钻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钻石 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半高全宽
下载PDF
山东昌乐“类达碧兹”蓝宝石的谱学特征探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静韬 信辰星 李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9-1204,共6页
“达碧兹”宝石具有由内含物或者致色元素的分布不均导致的类似于“六射星光”的六方对称的特殊现象,具有该现象的宝石可成两类,即由内含物将主晶体分隔为不同区域而形成的“达碧兹”宝石,以及由于内部其他原因形成的外观上与“达碧兹... “达碧兹”宝石具有由内含物或者致色元素的分布不均导致的类似于“六射星光”的六方对称的特殊现象,具有该现象的宝石可成两类,即由内含物将主晶体分隔为不同区域而形成的“达碧兹”宝石,以及由于内部其他原因形成的外观上与“达碧兹”宝石近似的“类达碧兹”宝石。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显示四块样品中均出现的375与450 nm附近的几个窄吸收峰,均为Fe3+所产生的晶体场场谱。560 nm附近的宽吸收带则应当为Fe2+与Ti4+两种离子发生电荷转移时产生的电荷移动谱,这是在黄色蓝宝石之外绝大部分蓝宝石中都会出现的吸收带。拉曼(Raman)光谱测试发现,在具有“类达碧兹”图样的山东蓝宝石内部的各个部位的矿物相均为刚玉相。其拉曼位移峰集中于位于在378、417及576cm-1等处,证明其并没有被矿物包裹体分隔为不同的生长区域,应当属于“类达碧兹”系列。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EDXRF)分析测试发现其内部各处的铝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元素,且符合刚玉矿物的理论值97%以上。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结果证实在的“核心”与“臂”等区域Fe、Ti等微量元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元素,造成了上述区域的颜色加深。山东“类达碧兹”蓝宝石出现“类达碧兹”图样的原因是致色元素差异分布导致的,故而仍然属于“类达碧兹”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达碧兹”蓝宝石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测试 激光拉曼光谱 X射线荧光光谱 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
下载PDF
内包金属富勒烯衍生物La@C_(82)-(C_4N_2H_8)_mH_n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戴富才 常菲 +1 位作者 任同祥 孙宝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76-1981,共6页
在常温、Ar气保护下研究了金属富勒烯与哌嗪(Piperazine)的反应,并用硅胶柱分离了3种金属富勒烯衍生物.用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La@C82-C4N2H8,La@C82-C4N2H8-H8和... 在常温、Ar气保护下研究了金属富勒烯与哌嗪(Piperazine)的反应,并用硅胶柱分离了3种金属富勒烯衍生物.用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La@C82-C4N2H8,La@C82-C4N2H8-H8和La@C82-(C4N2H8)2-H6.对比C60与哌嗪的反应结果发现,与空富勒烯相比,金属富勒烯反应活性更高,产物加成数目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富勒烯 衍生物 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下载PDF
天然与染色处理玉髓的光谱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招博文 戴珏 +3 位作者 汤红云 黄国芳 吕晓瑜 涂彩 《上海计量测试》 2017年第5期2-8,12,共8页
为探寻天然与染色处理玉髓的颜色成因差异与鉴别方法,采用多种大型仪器测试技术,辅以常规检测手段,对常见的红色、绿色系列天然与染色玉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放大观察仍是重要的鉴定手段;X射线荧光能谱与近红外光谱可为绿色玉髓的鉴别... 为探寻天然与染色处理玉髓的颜色成因差异与鉴别方法,采用多种大型仪器测试技术,辅以常规检测手段,对常见的红色、绿色系列天然与染色玉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放大观察仍是重要的鉴定手段;X射线荧光能谱与近红外光谱可为绿色玉髓的鉴别提供诊断性依据;拉曼光谱可用于红色玉髓的鉴定;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最具普适性,可用于多种玉髓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髓 染色处理 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 颜色成因
下载PDF
基底温度对ITO薄膜红外发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亚兰 刁训刚 +3 位作者 郝维昌 王聪 王金良 王天民 《红外》 CAS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本文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ITO薄膜,该薄膜具有较低的红外发射率。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发射率测量仪、四探针测试仪研究了溅射过程中基底温度对ITO薄膜红外特性和光电性能的影响,并且用AFM对ITO薄膜的表面形貌进行了... 本文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ITO薄膜,该薄膜具有较低的红外发射率。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发射率测量仪、四探针测试仪研究了溅射过程中基底温度对ITO薄膜红外特性和光电性能的影响,并且用AFM对ITO薄膜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随着基底温度的升高,薄膜的表面颗粒增大,透过率、方块电阻、平均红外发射率均会降低。本文还讨论了8μm~14μm波段平均红外发射率与方块电阻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温度 ITO薄膜 红外发射 射频磁控溅射法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四探针测试仪 薄膜表面表征 透过率 氧化铟锡
下载PDF
用于快速、无损检测阳极氧化铝阻挡层厚度的光谱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玉莹 罗彬 +3 位作者 邱腾飞 郝龙 宋琪 智林杰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52-1057,共6页
报道一种用于快速、无损检测阳极氧化铝(Anodic Aluminum Oxide,AAO)阻挡层的光谱方法.通过两步阳极氧化法制备了孔径均一,孔道相互平行的纳米孔氧化铝薄膜;用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光谱仪研究了不同阻挡层厚度的样品的透射光谱... 报道一种用于快速、无损检测阳极氧化铝(Anodic Aluminum Oxide,AAO)阻挡层的光谱方法.通过两步阳极氧化法制备了孔径均一,孔道相互平行的纳米孔氧化铝薄膜;用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光谱仪研究了不同阻挡层厚度的样品的透射光谱;结果表明,在可见-近红外光范围内,有阻挡层的纳米孔氧化铝薄膜的透射光谱出现振荡波,而且其波峰(谷)的数目与AAO的阻挡层厚度成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9.这一发现为快速无损检测AAO阻挡层厚度提供了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铝 阻挡层厚度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
原文传递
基于XGBoost的掺伪茶油光谱鉴别模型
18
作者 龚中良 刘强 +4 位作者 李大鹏 文韬 管金伟 易宗霈 申飘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0-196,共7页
为实现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掺伪茶油的目的,研究首先通过向茶油中掺入不同比例的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和花生油制备掺伪茶油,然后采用自制的透射光谱采集实验平台获得光谱数据,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后,分别以竞争性自适应... 为实现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掺伪茶油的目的,研究首先通过向茶油中掺入不同比例的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和花生油制备掺伪茶油,然后采用自制的透射光谱采集实验平台获得光谱数据,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后,分别以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Boruta算法进行特征波长筛选,最后建立了基于XGBoost的掺伪茶油鉴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原始光谱经过SG-连续小波变换[CWT(分解尺度25,L5)]预处理和Boruta特征波长筛选后,所建立的XGBoost模型鉴别性能最佳,测试集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达到了98.18%、100.00%和97.62%。通过与常用的支持向量机(SVM)和极限学习机(ELM)模型对比后得到,XGBoost模型的准确率分别提高了3.63%和1.82%,特异性分别提高了4.76%和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油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 XGBoost 鉴伪
下载PDF
艾粉及常见混伪品的紫外-可见-近红外指纹图谱鉴别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超 李孟芝 +2 位作者 崔占虎 王旭 黄显章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98-103,共6页
目的:针对市场常见的艾粉掺假现象,构建艾粉及其混伪品的紫外-可见-近红外指纹图谱,为艾粉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指纹技术,对7种常见艾粉混伪品(艾叶+水蒿打粉、艾叶+薄血火绒草打粉... 目的:针对市场常见的艾粉掺假现象,构建艾粉及其混伪品的紫外-可见-近红外指纹图谱,为艾粉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指纹技术,对7种常见艾粉混伪品(艾叶+水蒿打粉、艾叶+薄血火绒草打粉、艾叶+花生壳打粉、艾叶+野艾蒿打粉、艾叶+豚草打粉、艾叶+提油后艾叶打粉、艾叶+艾杆打粉)的提取液光谱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差异挖掘,并借助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探讨艾粉真伪鉴别的可行性。结果:正品艾粉与其混伪品的紫外-可见-近红外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相似度评价体系不能进行有效鉴别,但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可将其正确分类。结论:紫外-可见-近红外指纹图谱技术适用于艾粉及混伪品鉴别,本研究为艾粉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思路,也为其他种类饲料添加剂的等同性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粉 混伪品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 质量控制
下载PDF
金属富勒烯[Dy@C_(82)(I)]膜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楼珍 吴月芹 +1 位作者 杨尚峰 杨世和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2213-2217,共5页
研究并对比了金属富勒烯Dy @C82 的主要异构体Dy @C82 (I)固体膜在有机溶剂乙腈及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 .在乙腈溶液中 ,Dy @C82 (I)膜的电化学行为不同于其溶于有机溶剂中的电化学行为 ,前两个还原峰与其对应的再氧化峰之间存在大的分... 研究并对比了金属富勒烯Dy @C82 的主要异构体Dy @C82 (I)固体膜在有机溶剂乙腈及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 .在乙腈溶液中 ,Dy @C82 (I)膜的电化学行为不同于其溶于有机溶剂中的电化学行为 ,前两个还原峰与其对应的再氧化峰之间存在大的分裂 .但是 ,经过还原及再氧化后的Dy @C82 (I)膜却存在一对对称性很好的氧化及再还原峰 .解释为经过还原后的Dy @C82 (I)膜的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氧化 ,而不需要结构重排 ;在水溶液中 ,Dy @C82 (I)膜的电化学行为不同于其在乙腈溶液中 ,却类似于其有机溶液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出现了对称性很好的三对还原峰及一对氧化峰 .在水溶液中 ,Dy @ C82 (I)的前三价负离子及一价正离子是稳定的 .利用紫外 -可见 -近红外 (UV Vis NIR)光谱及扫描电镜 (S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富勒烯 电化学 Dy@C82(Ⅰ)]膜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 扫描电镜 表面形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