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经》女性的色彩描写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炳海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6期66-70,共5页
《诗经》女性的色彩描写李炳海《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许多最富于感性和精神性的东西,都是通过色彩描写表现出来的。女性形象在《诗经》人物群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描写她们的时候更是离不开色彩调遣。这些用色彩刻划女... 《诗经》女性的色彩描写李炳海《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许多最富于感性和精神性的东西,都是通过色彩描写表现出来的。女性形象在《诗经》人物群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描写她们的时候更是离不开色彩调遣。这些用色彩刻划女性的诗篇,一方面再现了那个时代的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色彩描写 周代女性 女性形象 婚姻爱情 象征意义 扬之水 先秦理性精神 素衣 庄重和谐
下载PDF
“碧桃花”“稽颡泣血”与“素衣素盖”的探源与诠解——《红楼梦》释文辨析三则
2
作者 许振东 《曹雪芹研究》 2024年第2期45-54,共10页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节,芳官改唱【赏花时】曲。北师大校注本未引“错教人留恨碧桃花”一句,无注释。人文新校注本见引,注释以为“留恨碧桃花”是“怨恨碧桃花”之意,没有认识到《碧桃花》是元人杂剧名;第六十...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节,芳官改唱【赏花时】曲。北师大校注本未引“错教人留恨碧桃花”一句,无注释。人文新校注本见引,注释以为“留恨碧桃花”是“怨恨碧桃花”之意,没有认识到《碧桃花》是元人杂剧名;第六十三回末尾写贾珍、贾蓉“稽颡泣血”而哭,人文新校注本等的注释基本准确,但也应注意“稽颡”为旧时丧主的拜宾之礼,作者以此词更凸显反讽之意;第六十五回、第六十八回出现“素衣”“素轿”“素盖”诸词,各校注本释为白色的丧服或丧车,与原书情节及人物性格相龃龉。此处“素”字,当为色淡俭朴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桃花 稽颡 素衣 素轿 素盖
下载PDF
“去国逾竟”之礼与《桧风·素冠》诗旨探微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学军 贺威丽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221-226,共6页
先秦典籍中多次出现素冠、素衣、素韠,考察可知其未必是因三年之丧而服,而是有周一代天子、诸侯、大夫、士等不同贵族阶层在士冠礼、乡饮酒礼、燕礼、视朔、聘享、朝见、祭祀、去国、灾荒、军败、出行等不同场合所穿的礼服或常服。《桧... 先秦典籍中多次出现素冠、素衣、素韠,考察可知其未必是因三年之丧而服,而是有周一代天子、诸侯、大夫、士等不同贵族阶层在士冠礼、乡饮酒礼、燕礼、视朔、聘享、朝见、祭祀、去国、灾荒、军败、出行等不同场合所穿的礼服或常服。《桧风》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考,其大致创作时代为西周末(周夷王、厉王之后)至东周初(桧国灭亡时)。此时桧国面临严重政治危机,内忧外患并至,在内国君恃险不修德治政,骄侈怠慢、贪冒好利、百姓不附;在外郑恒公伺机而入,东寄帑贿,取地夺民,所谋甚大。面对危机,桧国大夫或士进谏无果反遭放逐,去国离君之际行"去国逾竟"之礼,素服"为坛位乡国而哭",国人(士或大夫可能性最大)送别而作《素冠》。诗人感于桧国内忧外患之危急形势,目睹有识之士素服遭逐,悲伤蕴结之情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国逾竟”之礼 《桧风·素冠》 素衣 丧服 礼服
下载PDF
《素冠》新解 被引量:2
4
作者 林维民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5,共5页
《桧风·秦冠》一诗,从毛、郑至清儒均不能跳出诗序"刺不能三年"(服丧)说。现代说诗者亦多因循旧说,虽偶有摆脱孝子阴影的努力,但又陷于新的困惑。本文从"素冠是顶什么冠"打开缺口,结合辨析古今种种诗说... 《桧风·秦冠》一诗,从毛、郑至清儒均不能跳出诗序"刺不能三年"(服丧)说。现代说诗者亦多因循旧说,虽偶有摆脱孝子阴影的努力,但又陷于新的困惑。本文从"素冠是顶什么冠"打开缺口,结合辨析古今种种诗说的疑惑,最终从《礼记·曲礼》中找到坚实的旁证,证成《素冠》原来是妻子为送别离境去国的丈夫而唱的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冠》 诗经 素冠 素衣 服丧 《札记·曲礼》
全文增补中
用生命唤醒我心
5
作者 李潇洋 《招生考试通讯(中考版)》 2018年第1期34-35,共2页
现在是五月,天气还是很凉。虽比四月暖和了许多,但没有太大的变化。【语言:语言啰唆不简练】树上新生的嫩叶已经长大,虽不葱茏茂密,却又盖住了一些枝叶,从那时的稀疏,小到令人难以发现,淡淡的鹅黄,恍若初见;到现在枝柯交叠,个别略见疏落... 现在是五月,天气还是很凉。虽比四月暖和了许多,但没有太大的变化。【语言:语言啰唆不简练】树上新生的嫩叶已经长大,虽不葱茏茂密,却又盖住了一些枝叶,从那时的稀疏,小到令人难以发现,淡淡的鹅黄,恍若初见;到现在枝柯交叠,个别略见疏落,成叶早已显而易见,满目的翠绿。一如长大的孩子,与之前大不相同,那其他的呢?我漫步小径,在路边意外发现几颗花期还·在的樱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衣 语言 枝柯 漫步 生命 成叶 长大
原文传递
对《西湖诗词选》若干注释的商榷
6
作者 王友敏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2年第2期105-113,共9页
王荣初同志编注出版《西湖诗词选》这部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西湖是蜚声中外的游览胜地,杭州又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历代题咏西湖和杭州的湖光山色、遗踪旧迹、人事代谢、民情风俗的诗篇为数很多,其中不少既是文学珍品,又是历史见证... 王荣初同志编注出版《西湖诗词选》这部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西湖是蜚声中外的游览胜地,杭州又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历代题咏西湖和杭州的湖光山色、遗踪旧迹、人事代谢、民情风俗的诗篇为数很多,其中不少既是文学珍品,又是历史见证,自然会引起游览西湖、热爱西湖的人们的浓厚兴趣。王荣初同志披沙拣金,采择有关西湖的诗词佳作凡三百余首,裒为一集;每首酌加注释,要言不繁;且弁以作者介绍,有助于知人论世。编注者搜罗爬剔、筚路蓝缕之功是显而易见的。注释中疏误之处容或难免,终究是大醇小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文 西湖 词选 公元 白马 尚书省 晋书 武安 苏轼 素衣
下载PDF
茶的修行
7
作者 姚建静(图/文) 《茶道》 2019年第4期87-89,共3页
当她行茶时,我与她相距不过一盏茶的距离,呼吸之声可闻。——是不是肉体的距离近了,心灵的距离也容易靠近呢?佛说,茶,可以印心.她素衣玄服,梳着整齐的发髻,鬓角已经斑白,清瘦的脸颊上镶嵌着一对黑曜石般深邃的眼睛,嘴角噙着淡淡的微笑... 当她行茶时,我与她相距不过一盏茶的距离,呼吸之声可闻。——是不是肉体的距离近了,心灵的距离也容易靠近呢?佛说,茶,可以印心.她素衣玄服,梳着整齐的发髻,鬓角已经斑白,清瘦的脸颊上镶嵌着一对黑曜石般深邃的眼睛,嘴角噙着淡淡的微笑——全身上下,除了手腕上绕着的一条佛珠串,别无装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鬓角 印心 素衣 距离 发髻 嘴角
原文传递
“缁衣”究系何义
8
作者 胡渐逵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7期21-23,共3页
“缁衣”究系何义胡渐逵鲁迅《无题》诗(“惯于长夜过春时”),写于1931年2月,最早见于1932年7月11日《鲁迅日记》:“又书一小幅,录去年旧作云: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眼... “缁衣”究系何义胡渐逵鲁迅《无题》诗(“惯于长夜过春时”),写于1931年2月,最早见于1932年7月11日《鲁迅日记》:“又书一小幅,录去年旧作云: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吟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题》诗 缁衣 鲁迅 国民党 素衣 反动派 文学作品 《为了忘却的记念》 法解释 鲁迅日记
下载PDF
信任是另一种春天
9
作者 白函玉 《招生考试通讯(中考版)》 2019年第1期28-29,共2页
迎着初夏清爽的风,我步履轻盈地走进市场,一缕若有若无的淡香牵住了我的鼻子。我循香走去,在市场的转角处,发现了一个正在卖包子的小摊。摊主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婆婆,她穿着一身素衣,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关键词 头发 小摊 转角处 淡香 摊主 素衣
原文传递
沈括的“石油诗”
10
作者 王必 《高校教育管理》 1983年第1期10-,70,共2页
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的沈括,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提出“石油”这一名称,并且是第一个为石油写诗的人.距今九百年前,沈括担任北宋鄜延路经略安抚使.他在延州一带发现当地人民采集、利用石油的情况(“鄜延境内有石油,……生于水际,... 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的沈括,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提出“石油”这一名称,并且是第一个为石油写诗的人.距今九百年前,沈括担任北宋鄜延路经略安抚使.他在延州一带发现当地人民采集、利用石油的情况(“鄜延境内有石油,……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中国科学史 安抚使 民采 座标 我国古代 盖石 北宋 素衣 松烟
下载PDF
《唐风·扬之水》新解 被引量:1
11
作者 洪之渊 林维民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6-50,共5页
《唐风·扬之水》是《诗经》中聚讼纷纭的老大难 ,本文从对“扬之水”的比兴义探讨入手 ,经  过对“素衣朱衤暴”的考证 。
关键词 《唐风·扬之水》 《诗经》 "素衣朱Bao" 政治说 婚恋说 兴义 婚礼服
下载PDF
《红楼梦新证》诸家题诗补遗 被引量:1
12
作者 凌梅生 《文史杂志》 2014年第5期47-49,共3页
《文史杂志》2013年第3期拙文《人世须珍红烛会——纪1954年周汝昌先生北碚之行》,叙述了周汝昌先生《红楼梦新证》问世之初,吴宓、凌道新等学界诗友在重庆北碚雅集的情况。当时或稍后诸家就《红楼梦新证》一书的唱和题诗尚多,限于篇幅... 《文史杂志》2013年第3期拙文《人世须珍红烛会——纪1954年周汝昌先生北碚之行》,叙述了周汝昌先生《红楼梦新证》问世之初,吴宓、凌道新等学界诗友在重庆北碚雅集的情况。当时或稍后诸家就《红楼梦新证》一书的唱和题诗尚多,限于篇幅未能备录,今就未尽者续叙之。参加北碚"红烛会"的西南师院中文系赵荣璇和荀运昌二先生均有题诗。赵荣璇先生(1904—1983,女,安徽太湖人,字驭和)和诗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汝昌先生 运昌 文史杂志 吴宓 诗云 索隐 素衣化缁 千秋万古 白首双星 绛珠
下载PDF
月光背后
13
作者 秦素衣 《报林》 2005年第8期102-105,共4页
我感觉到她说话鬼魅,让人浑身发冷。我打了个寒颤,像被一个女鬼暗算的书生。那边玛姬又说话了……
关键词 《月光背后》 素衣 中国 故事
原文传递
拔掉那颗蛀牙
14
作者 秦素衣 《乡镇论坛》 2010年第21期38-39,共2页
她是恨全家人的。 她在家中的地位也尴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老二。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还要生,结果,她还是女儿,父亲就有些恼,动过送人的心思,是母亲拦下了。后来,又生了弟弟。
关键词 《拔掉那颗蛀牙》 故事 素衣 文学
原文传递
“月光如水照缁衣”的“缁衣”究系何义
15
作者 胡渐逵 《中国文学研究》 1995年第3期65-65,共1页
鲁迅《无题》诗(“惯于长夜过春时”),写于1931年2月,最早见于1932年7月11日《鲁迅日记》:“又书一小幅,录去年旧作,云: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 鲁迅《无题》诗(“惯于长夜过春时”),写于1931年2月,最早见于1932年7月11日《鲁迅日记》:“又书一小幅,录去年旧作,云: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1933年2月,鲁迅作《为了忘却的纪念》时,将此诗收入该文,并将“眼看”改为“忍看”,“刀边”改为“刀丛”,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的革命大无畏精神。鲁迅通过这首诗,不但表达了对反动派血腥屠杀的无比愤慨,对死难烈士的深切哀思,而且也表达了自己坚贞不屈的战斗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缁衣 《无题》诗 鲁迅日记 死难烈士 成强烈的对照 素衣 许寿裳 血腥屠杀 反动派 大夫
下载PDF
临安春雨初霁
16
作者 陆游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04年第3期2-2,共1页
关键词 临安 素衣 杏花 斜行
下载PDF
对《西厢记》中“红娘”人物形象的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丹 张丽 《戏剧之家》 2015年第12期40-40,共1页
《西厢记》大致创作于元贞、大德间(1295-1307),红娘的形象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将试从红娘的外在形象、语言特色、心理三个方面分析她饱满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 《西厢记》 红娘 素衣浅妆 张弛有度 少女情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