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腧穴调节炎性反应的效应特征与神经免疫调控
1
作者 张知云 万红叶 +2 位作者 宿杨帅 何伟 景向红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72-978,共7页
针刺腧穴的抗炎效应已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部分揭示了腧穴调控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和途径。然而这些研究多集中在针刺的系统性抗炎效应,对不同腧穴调控炎性反应的效应特征尚未形成规律性的认识。随着对神经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免疫-... 针刺腧穴的抗炎效应已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部分揭示了腧穴调控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和途径。然而这些研究多集中在针刺的系统性抗炎效应,对不同腧穴调控炎性反应的效应特征尚未形成规律性的认识。随着对神经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免疫-炎性反应稳态调节的不断探索,尤其是对区域免疫和部分非免疫器官的局部神经免疫调控的深入了解,为认识腧穴调控不同脏器炎性反应的效应特征提供了新的启示,也为阐明腧穴对相关靶器官局部区域免疫-炎性反应的调控规律提供了新的内容。本文从不同水平的神经免疫调控入手,分析腧穴的局部、靶器官及系统性抗炎效应之间的关系,为明确针刺腧穴调节炎性反应的作用规律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效应 神经免疫调控 局部效应 靶器官效应 系统性效应
原文传递
5~7岁儿童类比系统性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亚同 赵国祥 唐耿新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86-1088,共3页
本研究利用Gentner的理论,参考Robins的研究方法自己编制材料,以故事呈现的方式研究了5岁、6岁和7岁三个年龄组儿童的类比系统性效应。结果表明,5岁年龄组的儿童不容易进行结构映射,而6岁和7岁两个年龄组的儿童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类比系... 本研究利用Gentner的理论,参考Robins的研究方法自己编制材料,以故事呈现的方式研究了5岁、6岁和7岁三个年龄组儿童的类比系统性效应。结果表明,5岁年龄组的儿童不容易进行结构映射,而6岁和7岁两个年龄组的儿童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类比系统性效应。这表明在合适的年龄阶段,儿童可以理解故事中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映射 透明度 类似 关系系统 系统性效应 谓项 系统性 儿童 类比 实验
下载PDF
虚假陈述背景下投资损失构成成分的机理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文珂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114,共11页
即使在金融危机集中爆发期间或市场综合指数与个股股价同时下跌的情况下,仍然不能认为投资损失完全是由系统性风险造成的。对于虚假陈述类上市公司的投资者而言,其投资损失或收益在中国现行法律要求和市场环境下由三部分影响因素构成,... 即使在金融危机集中爆发期间或市场综合指数与个股股价同时下跌的情况下,仍然不能认为投资损失完全是由系统性风险造成的。对于虚假陈述类上市公司的投资者而言,其投资损失或收益在中国现行法律要求和市场环境下由三部分影响因素构成,包括固定投资收益效应、系统性风险效应和虚假陈述类特质效应。本文着重阐述了虚假陈述类特质效应和系统性风险效应的机理关系。系统性风险效应具有时变的特点,在不同的时点上产生不一致的损失或收益效果;系统性风险效应与虚假陈述类特质效应在形态上具有对称互补关系,共同形成了投资损失或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效应 虚假陈述 状态空间时变参数 虚假陈述类特质效应
原文传递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 被引量:11
4
作者 史仕新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27,共12页
本研究使用△CoVaR~≤方法对2007年1季度至2018年3季度我国20家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进行了测度,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问题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我国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具有显著的时变... 本研究使用△CoVaR~≤方法对2007年1季度至2018年3季度我国20家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进行了测度,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问题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我国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具有显著的时变性特征,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也具有显著的时变性特征。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与规模并无显著的直接联系,而中间业务的发展具有显著为正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这在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中尤为明显。对新时期我国系统性风险防范而言,不仅要高度重视商业银行不同中间业务发展所导致差异化网络结构效应,而且要警惕房地产市场调整对股份制银行的潜在冲击,还应密切关注网络关联结构演变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识别和宏观审慎评估政策实施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 银行中间业务 △CoVaR^≤方法
原文传递
我国金融市场间风险传染与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基于银行、证券、保险市场的E-CoVaR模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俞中 佟孟华 邢秉昆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5-14,共10页
本文运用E-CoVaR模型,结合分位数回归技术,测度了我国银行、证券和保险市场之间的风险传染强度以及各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并探明了各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随经济形势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银行市场的风险传... 本文运用E-CoVaR模型,结合分位数回归技术,测度了我国银行、证券和保险市场之间的风险传染强度以及各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并探明了各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随经济形势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银行市场的风险传染强度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最大,证券市场其次,保险市场再次;从动态分析来看,我国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度与市场繁荣程度正相关,在金融危机期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传染 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 E-CoVaR模型
下载PDF
公允价值层级、外部审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基于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 被引量:1
6
作者 高璐 《财会月刊(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4-109,共6页
基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允价值层级理论,以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4年的相关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公允价值层级信息、银行外部审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允价值层级理论,以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4年的相关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公允价值层级信息、银行外部审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二、三层级公允价值资产以及第二、三层级公允价值负债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正向作用明显,且逐层增加,但第一层级公允价值负债的影响并不显著;银行外部审计有助于抑制三个层级公允价值资产和负债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允价值层级 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 银行外部审计 CO VAR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