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轮非圆化磨耗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74
1
作者 金学松 吴越 +1 位作者 梁树林 温泽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共14页
高速铁路在我国迅速的发展,显著改善了人民的出行方式和质量,大幅度缩短了出行周期,充分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国的高速铁路网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大动脉",但运营中的高速列车车轮因连续磨耗和定期的镟修,轮径不断缩小... 高速铁路在我国迅速的发展,显著改善了人民的出行方式和质量,大幅度缩短了出行周期,充分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国的高速铁路网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大动脉",但运营中的高速列车车轮因连续磨耗和定期的镟修,轮径不断缩小且在缩小的不同阶段发生不同程度的非圆化磨损现象,某些阶段还十分严重.列车车轮非圆化磨耗会使轮轨间作用力显著增大,导致铁路车辆和轨道产生强烈的振动和噪声,影响车辆的运行品质、旅客乘坐舒适度和车辆-轨道系统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严重时将会威胁到行车安全.车轮各类非圆化磨耗类型,主要分为局部非圆化磨耗和全周非圆化磨耗,其中局部非圆化磨耗主要包括扁疤、剥离、脱层、塌陷等局部异常磨耗,全周非圆化磨耗主要为车轮多边形磨耗.近几年,在我国各类型高速动车组列车上均发现车轮多边形磨损,在车轮全寿命周期内的不同轮径情况下,多边形磨损的边数(波长)和发展速度不同,已经越来越受到行业内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文章详细地综述了国内外对铁路车辆车轮非圆化磨耗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涉及到相关研究文献75篇,对车轮非圆化磨耗的研究主要分为3个方面:(1)车轮非圆化磨耗对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行为、车辆噪声的影响研究,大量研究表明车轮非圆化幅值、波长、车速和轴重等因素对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行为和车辆噪声均有显著的影响.(2)列车车轮非圆化磨耗发展规律研究和列车车轮多边形磨耗机理研究.车轮多边形磨耗产生的根源在于转向架系统的高频柔性共振,系统的共振频率、列车速度和车轮的周长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车轮多边形磨耗发展速率较高,轮轨滚动接触界面严重的不平顺激励,将促使多边形磨损萌生和发展.到目前为止,对于车轮多边形磨耗发生和发展的机理,国内外仍众说纷纭,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非圆化磨耗 轮轨力 车辆/轨道耦合系统 系统共振 对策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仿真计算的惯性式压电驱动隔膜泵的设计与分析
2
作者 马琳 竹有章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4年第8期266-269,共4页
针对传统压电泵输出性能低的问题,通过分析圆环形压电振子的特性,建立了一个压电振子受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共振原理,成功实现了流体之间的单向流动,由此设计出了一种惯性式压电驱动隔膜泵。并利用有限元仿真计算方法对该设计... 针对传统压电泵输出性能低的问题,通过分析圆环形压电振子的特性,建立了一个压电振子受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共振原理,成功实现了流体之间的单向流动,由此设计出了一种惯性式压电驱动隔膜泵。并利用有限元仿真计算方法对该设计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惯性式压电驱动隔膜泵的最大输出力为52 N,与普通压电隔膜泵的最大输出力47 N相比,提高了10.63%。综合可以看出,基于有限元仿真计算的惯性式压电驱动隔膜泵的设计与分析,有效提高了输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仿真 压电振子 系统共振 压电驱动隔膜泵
原文传递
330 MW汽轮发电机组凝结水泵振动大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5
3
作者 赵耀俊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20年第1期92-94,共3页
针对内蒙古国华准格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变频凝结水泵振动大的问题,通过现场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电动机变频全频率段振动测试及振动频谱分析,确定原因为凝结水泵发生系统共振。对此采取在电动机导向轴瓦处增加支撑、提高系统动刚度等措施... 针对内蒙古国华准格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变频凝结水泵振动大的问题,通过现场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电动机变频全频率段振动测试及振动频谱分析,确定原因为凝结水泵发生系统共振。对此采取在电动机导向轴瓦处增加支撑、提高系统动刚度等措施,有效避开共振区,解决了变频凝结水泵振动大问题,凝结水泵恢复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水泵 电动机 变频 固有频率 系统共振
下载PDF
磁力弹簧式压电振动送料器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田晓超 杨志刚 +2 位作者 刘勇 沈燕虎 吴越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48-1552,共5页
针对压电送料器随外部载荷变化输送速度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磁力弹簧改变传振性能及系统共振原理的新型结构压电振动送料器装置。分析了磁力弹簧式压电振动送料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振动送料器的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得出了影响... 针对压电送料器随外部载荷变化输送速度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磁力弹簧改变传振性能及系统共振原理的新型结构压电振动送料器装置。分析了磁力弹簧式压电振动送料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振动送料器的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得出了影响振动送料器输送性能的主要因素。制作了系统结构样机,利用阻抗分析仪测得系统的共振频率和阻抗特性。设计了振动送料器的试验装置。试验测试分析表明:系统在共振条件下,磁力弹簧轴向间距为2.8 mm时,振幅达到123μm,提高了系统的承受载荷,并且在一定的载荷范围内保证了物料稳定、均匀快速的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振动送料器 系统共振 磁力弹簧 物料输送
下载PDF
面向运动平稳性的直线电机推力频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成方 杨晓君 +2 位作者 张俊 吕盾 赵万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5-51,115,共8页
针对直线电机推力谐波直接作用于驱动部件会降低进给系统运动平稳性的问题,综合考虑伺服驱动电路和电机结构非线性,利用等效磁化电流法和麦克斯韦方程,得到了纹波力、齿槽力、端部力、齿槽效应与电流谐波耦合力以及电感不对称力等5部分... 针对直线电机推力谐波直接作用于驱动部件会降低进给系统运动平稳性的问题,综合考虑伺服驱动电路和电机结构非线性,利用等效磁化电流法和麦克斯韦方程,得到了纹波力、齿槽力、端部力、齿槽效应与电流谐波耦合力以及电感不对称力等5部分推力谐波的解析表达式。计算过程考虑了多个谐波因素之间的耦合作用,弥补了以往单一因素分析直线电机推力谐波的不足。研究结果表明:受驱动电路和电机结构非线性的影响,直线电机推力夹杂有众多的谐波成分,而且各个谐波成分之间相互耦合;这些推力谐波直接作用于机械系统,会造成进给系统显著的位移波动;随着进给速度的增加,推力谐波影响增大,尤其在进给速度为5、20和33m/min附近,推力谐波激起了机械系统共振,位移波动急剧增大;纹波推力幅值随着驱动电流谐波幅值的减小而减小;电机的极距与齿槽距之比、齿槽开口与齿槽距之比,对于齿槽力的主要谐波阶次以及幅值都有重要影响,尤其当齿槽开口与齿槽距之比为0.625时,齿槽力各阶次谐波均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电机 推力谐波 运动平稳性 系统共振
下载PDF
柴油机动力总成异常振动的模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束卫兵 孟浩东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2013年第5期14-16,共3页
针对柴油机动力总成在常用工作转速条件下产生异常振动的实际问题,采用试验模态与有限元计算模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各种条件下动力总成的动态特性。首先开展了整车和台架条件下动力总成的振动模态试验,找到了导致动力总成异常振... 针对柴油机动力总成在常用工作转速条件下产生异常振动的实际问题,采用试验模态与有限元计算模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各种条件下动力总成的动态特性。首先开展了整车和台架条件下动力总成的振动模态试验,找到了导致动力总成异常振动的原因-动力总成弯曲刚度偏低,然后建立了一种符合实际情况的动力总成有限元仿真模型,并计算了约束模态,验证了所建仿真模型的合理性。综合模态试验与计算模态分析表明,飞轮壳刚度偏低易导致动力总成系统一阶固有频率落入柴油机工作转速的激励频率区间而产生系统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总成 异常振动 模态试验 系统共振
下载PDF
基于双随机调制的特定频率谐波消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尧 刘剑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6-272,共7页
为解决随机脉宽调制技术在自主式水下潜航器应用过程中可能引起系统共振的问题,提出基于双随机调制的特定频率谐波消除法。从随机调制导致共振与功率谱的内在联系出发,并依据特定频率处的频谱零点,建立随机脉冲延迟系数、占空比与开关... 为解决随机脉宽调制技术在自主式水下潜航器应用过程中可能引起系统共振的问题,提出基于双随机调制的特定频率谐波消除法。从随机调制导致共振与功率谱的内在联系出发,并依据特定频率处的频谱零点,建立随机脉冲延迟系数、占空比与开关周期的关系,从而实现双随机调制与特定频率谐波消除法的有效结合。经过仿真和实验验证,证明双随机调制特定频率消除法相比单随机调制技术的特定频率谐波消除法在抑制谐波方面更具优势,弥补了单随机调制技术中因开关周期随机性较差而导致的功率谱密度产生谐波峰值的缺点。其在抑制高频噪声的基础上同时消除了特定频率处的谐波,使谐波能量分散更加均匀,有效避免随机调制过程中带来的电机驱动系统共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共振 高频噪声 双随机调制策略 特定频率谐波消除 功率谱 频谱零点
下载PDF
非线性调频信号激励下非线性系统的最优共振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宫涛 杨建华 +2 位作者 单振 王志乐 刘后广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72,共8页
非线性调频(NLFM)信号在雷达、通信、信号处理中应用广泛,该类信号所激励下的非线性系统响应有着丰富的信息,通过共振来增强NLFM信号具有一定实际意义与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了受到不同类型NLFM信号所激励的非线性系统共振现象,提出了实时... 非线性调频(NLFM)信号在雷达、通信、信号处理中应用广泛,该类信号所激励下的非线性系统响应有着丰富的信息,通过共振来增强NLFM信号具有一定实际意义与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了受到不同类型NLFM信号所激励的非线性系统共振现象,提出了实时尺度变换方法来处理高频NLFM信号,克服人为选择造成信号输出响应较差的缺点.同时,提出实时谱放大因子作为共振评价指标,准确评价NLFM信号激励下的系统共振响应,讨论系统参数对系统最优共振响应的影响,参数选择在合理的区间内即可实现最优共振响应,不仅实现信号特征的大幅增强,还保持信号时频特征的连续性.最后,将实时尺度变换方法和固定尺度变换方法进行对比,说明所提方法处理NLFM信号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共振 非线性调频信号 信号增强 实时尺度变换
下载PDF
系统共振对电机振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许红姗 马文奇 《防爆电机》 2020年第5期30-33,共4页
通过对电机机械振动特性分析,找到影响电机共振的三要素:质量、刚度和尺寸,通过改变支撑系统的刚度和电机及其支撑基础配合面可以改变系统固有频率,利用振动频谱数据分析,得到优化后的系统固有频率并使其远离电机转轴频率,可以有效的解... 通过对电机机械振动特性分析,找到影响电机共振的三要素:质量、刚度和尺寸,通过改变支撑系统的刚度和电机及其支撑基础配合面可以改变系统固有频率,利用振动频谱数据分析,得到优化后的系统固有频率并使其远离电机转轴频率,可以有效的解决系统共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共振 固有频率 频谱测试
下载PDF
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动力学特性与失效机理
10
作者 李笔睿 孟德建 +1 位作者 张立军 徐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6-25,共10页
针对某6挡变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失效问题展开分析,发现扭转减振器中的树脂滑块碎裂是导致车辆失去动力的主要原因。为分析失效原因,首先进行了车辆启动及全油门加速试验,发现冷冻启动(发动机温度-2~5℃)时扭转减振器承受的冲击力矩值最... 针对某6挡变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失效问题展开分析,发现扭转减振器中的树脂滑块碎裂是导致车辆失去动力的主要原因。为分析失效原因,首先进行了车辆启动及全油门加速试验,发现冷冻启动(发动机温度-2~5℃)时扭转减振器承受的冲击力矩值最大为928 N·m,加速工况下最大冲击力矩多发生在换挡和低档位全油门加速过程中;其次,建立了驱传动系统扭振动力学模型,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发现系统一档未接合状态的第二阶固有频率(11.51 Hz)与试验中启动工况峰值频率(8~13 Hz)较为接近,系统产生共振,滑块容易损坏。研究表明,车辆启动过程中较大的瞬时冲击力矩以及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系统共振,是导致滑块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双离合变速器 动力学特性 失效机理 扭转振动 系统共振
下载PDF
自动扶梯运行振蹿现场改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忠 《机电信息》 2021年第18期18-22,共5页
中国大陆2020年电扶梯出厂量为105万台,在用梯台量超过800万台,其中在用自动扶梯(含自动人行道)约70万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大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提升,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作为公共场所的人群运送工具,其运行的舒适... 中国大陆2020年电扶梯出厂量为105万台,在用梯台量超过800万台,其中在用自动扶梯(含自动人行道)约70万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大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提升,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作为公共场所的人群运送工具,其运行的舒适感愈加为大众所关注。影响自动扶梯舒适感的因素包括噪声、冲击、同步、振动等,自动扶梯的振蹿问题是广大电扶梯品牌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现主要通过研究造成自动扶梯运行振蹿的原因,从产品设计、制造、现场调整、安装维保工艺方法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改善方案,并进行了有效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扶梯 传动部件 运行结构 振蹿 系统共振
下载PDF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high-order polygonal wear of wheels of a high-speed train 被引量:25
12
作者 Yue WU Xing DU +2 位作者 He-ji ZHANG Ze-feng WEN Xue-song JI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8期579-592,共14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via field experiment, into the mechanism of high-order polygonal wear of wheels of a new type of high-speed train. The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during the performance...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via field experiment, into the mechanism of high-order polygonal wear of wheels of a new type of high-speed train. The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during the performance acceptance test of the train and its initial commercial operation. The investigation covered the performance acceptance test of 150 000 km and the commercial operation of about 150 000 km. In the performance acceptance test of the first stage of about 70 000 km, at 200-250 km/h with full loading and sometimes overloading by 30%, the serious polygonal wear of 23-order took place on all the wheels of the train, and was measured and analyzed in detail. All the potygonized wheels were re-profiled because the polygonal wear had caused strong vibration and damage to the train parts. After re-profiling, the vibration of the train and track and the wear status of the wheels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at different test mileages according to the polygonal wear situation of the wheels. The measured vibration of the train includes the acceleration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f a motor car and a trail car. The vibration modes of the key parts of the bogies of the two cars were calculated. Meanwhile, the track resonant frequencies were investigated at the site. The purpose of the above tests and analysis is try to find the frequency of work mode matching the passing frequency of the high-order wheel polygo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one of the working models cause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igh-order wheel polygonal wear. The growth of this wear was effectively reduced through the frequent changing of the running speed of the train operating on the way back and forth every d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train WHEEL High-order polygonal wear Field test Model analysis System resonance frequency
原文传递
顶板-支护系统准共振诱发冲击地压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凯兴 薛佳琪 +2 位作者 潘一山 窦林名 肖永惠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7-727,共11页
冲击地压的发生机制与防治是煤矿动力灾害研究的重要问题。巷道顶板-支护系统在围岩扰动作用下存在接近共振状态的准共振现象将诱发顶板支护系统的冲击灾害,表现为顶板的位移、速度、加速度3种准共振强响应。依据支护失稳及支护塑性屈... 冲击地压的发生机制与防治是煤矿动力灾害研究的重要问题。巷道顶板-支护系统在围岩扰动作用下存在接近共振状态的准共振现象将诱发顶板支护系统的冲击灾害,表现为顶板的位移、速度、加速度3种准共振强响应。依据支护失稳及支护塑性屈曲判别条件,给出支护动载破坏的3个安全系数及相应的危险扰动频率比区间,同时针对顶板支护系统准共振诱发的冲击灾害给出支护阻尼防冲控制分析。结果表明:在外界扰动力幅值低于静载下的支护临界破坏载荷时,顶板-支护系统的准共振现象是导致支护冲击破坏的主要原因;支护破坏的准共振危险扰动频率比区间与顶板支护系统的阻尼比及力幅比有关,随着阻尼比的增加,顶板准共振时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响应幅值均减小,支护阻尼是对3种准共振响应均敏感的控制量;随着顶板支护系统阻尼比的增大或力幅比(外界扰动力幅值与支护静载破坏临界载荷之比)的下降,支护的危险扰动频率比区间范围将缩小甚至消失,同时阻尼比和力幅比取值均较小时,顶板支护系统在3种准共振下的危险扰动频率比取值区间较为接近。该研究将丰富对冲击地压发生机制的认识,同时对支护防冲控制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顶板-支护系统共振 支护破坏 防冲控制
下载PDF
微波脉冲与不同形状带矩形孔缝腔体耦合的数值模拟(英文)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强 钱宝良 朱占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59-1865,共7页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微波脉冲与带矩形孔缝的矩形和圆柱形腔体两种系统的线性耦合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用数值方法分析了耦合过程中的场增强现象、脉宽展开现象和腔体调制现象,并发现了耦合过程中微波脉冲存在频谱分离现象。当微波脉...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微波脉冲与带矩形孔缝的矩形和圆柱形腔体两种系统的线性耦合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用数值方法分析了耦合过程中的场增强现象、脉宽展开现象和腔体调制现象,并发现了耦合过程中微波脉冲存在频谱分离现象。当微波脉冲的电场与孔缝窄边平行时,借助耦合函数对两个系统内部耦合场的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与孔缝窄边垂直的平面内,越靠近腔体壁,耦合场越弱。此外,两种腔体内部的耦合场在腔体截面内均呈现准周期振荡分布,矩形腔体内部耦合场振荡的幅值较均匀,而圆柱形腔体内部耦合场幅值在其截面中心附近区域最大;除了孔缝附近区域外,圆柱腔体轴线两端的耦合场远大于矩形腔体相应的耦合场。最后,研究了孔缝耦合共振频率与孔缝尺寸的关系,结果表明系统耦合共振频率不只与孔缝尺寸有关,而是由孔缝尺寸和腔体形状及其对微波脉冲的反射特性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脉冲 孔缝耦合 耦合函数 孔缝耦合共振频率点 系统耦合共振频率点
下载PDF
一种基于线性系统随机共振的弱信号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万麟 黄玉划 赵丽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53-56,共4页
从工程中经常碰到的噪声背景下弱信号检测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一种基于线性系统随机共振的弱信号检测方法,与传统的非线性系统随机共振相比,此方法计算量小、检测速度快。采用MATLAB配用的SIMULINK软件,建立线性系统随机共振仿真模拟图... 从工程中经常碰到的噪声背景下弱信号检测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一种基于线性系统随机共振的弱信号检测方法,与传统的非线性系统随机共振相比,此方法计算量小、检测速度快。采用MATLAB配用的SIMULINK软件,建立线性系统随机共振仿真模拟图,通过调节系统参数或噪声强度,使系统噪声及激励信号达到最佳匹配,从而实现弱信号的检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系统随机共振 弱信号 噪声 检测 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