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陈奂生——什么是陈奂生性格? |
阎纲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2 |
26
|
|
2
|
透析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
刘锦宏
闫翔
|
《经济导刊》
CSSCI
|
2007 |
16
|
|
3
|
“陈奂生战术”:高晓声的创造与缺失——重读“陈奂生系列小说”札记 |
王尧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6
|
|
4
|
“都市气”与“乡土气”的冲突与融合——新世纪以来刘震云的“说话”系列小说论 |
姚晓雷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6
|
|
5
|
革命与乡土——晋察冀边区的乡村建设与孙犁的小说创作 |
周维东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4
|
|
6
|
论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小说 |
高松年
沈文元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
1997 |
12
|
|
7
|
“新的综合”:沈从文四十年代中后期的形式理想与实践——以《雪晴》系列小说为中心 |
路杨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CSSCI
|
2015 |
13
|
|
8
|
70后一代如何表述乡土——关于徐则臣的“故乡”系列小说 |
翟文铖
|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1
|
|
9
|
逼近历史的真相——关于杨显惠的“夹边沟”系列小说 |
卢翎
|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10
|
说唐系列小说人物考辨 |
彭利芝
|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6
|
|
11
|
故乡寓言中的权力质询——刘震云故乡系列小说的主题解读 |
姚晓雷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9
|
|
12
|
新媒体时代的电影营销策略——以《小时代》系列为例 |
肖萌竹
|
《中国电影市场》
|
2013 |
10
|
|
13
|
“厚土”底层的女人们 |
段崇轩
|
《文学自由谈》
CSSCI
|
1989 |
5
|
|
14
|
“现代”之后 我们往哪里去? |
张均
|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15
|
荒野中的求索与超越——略论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的精神价值 |
蔡家园
|
《长江文艺》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16
|
乡村叙事戏谑与重构——论刘震云“故乡”系列小说的戏谑品格: |
周罡
|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
2002 |
6
|
|
17
|
二十世纪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高尔斯华绥 |
陈惇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5
|
|
18
|
更新与再造:现实主义因果律的当代可能 读罗伟章长篇小说《隐秘史》 |
陈榕
|
《上海文化》
|
2024 |
0 |
|
19
|
“真探”系列小说:非自然死亡背后的爱与隔阂 |
无
|
《法律与生活》
|
2024 |
0 |
|
20
|
现代爱情的另类表述——影片《暮光之城》系列解读 |
宋小杰
|
《大舞台》
|
2010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