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农民画 被引量:47
1
作者 郎绍君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11-124,共14页
肇始于1958年的中国农民画,几经兴衰,是美术界乃至社会文化界颇有歧议的话题。有的说它可以和凡·高、马蒂斯的作品相比美;有的说它不过是某些人争取名利的工具;有的认为它变了质。
关键词 农民画 马蒂斯 文化界 作品 民间艺术 民间美术传统 民间文化 社会 精英艺术 艺术
下载PDF
美学与艺术向日常生活的回归 被引量:28
2
作者 高建平 彭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3,共5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近来美学界的热门话题。随着社会在整体上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向,审美化(aestheticization)取代了现代化(modernization)成为今天的主导现象。就美学领域而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一个主要后果,是打破艺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近来美学界的热门话题。随着社会在整体上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向,审美化(aestheticization)取代了现代化(modernization)成为今天的主导现象。就美学领域而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一个主要后果,是打破艺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边界。"为艺术而艺术"的现代主义精英艺术逐渐与商业行为结合起来,服务于社会的美的外观的塑造,艺术再一次成为社会生活的工具。与之相应,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以符号、图像为代表的虚拟生活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导致的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变革,不同理论家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有人热情欢呼,有人激烈批判,有人审慎分析。这里发表的三篇文章,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内涵、历史渊源、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精英艺术 美学 社会生活 回归 艺术艺术 商业行为 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媒介改变艺术——艺术研究的媒介视角 被引量:24
3
作者 隋岩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55,共4页
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引发艺术的变革,关注传播媒介与艺术形态演变之间的历史呼应提出了艺术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传播学视角:媒介既是艺术的形式也是艺术的内容;媒介改变艺术的创作、传播及接受过程,进而改变了艺术的媒介呈现方式... 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引发艺术的变革,关注传播媒介与艺术形态演变之间的历史呼应提出了艺术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传播学视角:媒介既是艺术的形式也是艺术的内容;媒介改变艺术的创作、传播及接受过程,进而改变了艺术的媒介呈现方式,而艺术的媒介呈现方式又改变了艺术的本体性存在,使其获得独特的传播魅力,电视媒介的魅力主要缘于其能指与所指的相似性。热媒介的机械性、类型化、复制性迎合了大众文化的需求和特性,其抑制受众创造性、传播内容平面性的特点又与大众文化进行商业营销和社会控制的目的不谋而合;大众文化多倾向于热媒介,偏好偏倚空间的传播。冷媒介"提供的信息非常之少",势必要求接受者有较高的参与能力;精英艺术多倾向于冷媒介,青睐于偏倚时间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艺术 精英艺术 大众文化
下载PDF
文化变迁:精英艺术与大众文化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水平 《文艺评论》 2004年第1期4-10,共7页
关键词 大众文化 精英艺术 传统文化 消费文化 人文精神
下载PDF
重建中国的精英艺术——对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格局变迁的再认识
5
作者 郎绍君 《人民周刊》 2024年第15期87-90,共4页
伴随着20世纪通俗大众艺术的兴起和独盛,中国精英艺术失落了。精英艺术乃至精英文化的失落使中国文化艺术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漫长时期里走入低谷,丧失活力和创造力。对这个现实没有深刻的反省,将大大有碍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建构。而当前最... 伴随着20世纪通俗大众艺术的兴起和独盛,中国精英艺术失落了。精英艺术乃至精英文化的失落使中国文化艺术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漫长时期里走入低谷,丧失活力和创造力。对这个现实没有深刻的反省,将大大有碍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建构。而当前最迫切的使命,是重建中国的精英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化 精英艺术 精英文化 中国文化艺术 丧失活力 大众艺术 创造力 格局变迁
下载PDF
转型与流变——当代公共艺术的市民文化趋向 被引量:6
6
作者 翁剑青 《雕塑》 2003年第2期27-29,共3页
在20世纪末和新世纪初的中国,公共艺术的主动需求者和自觉接受者是公众社会,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在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以业正在成长中的市民社会,因此对这个阶层文化存在的分析,对我们进一步阐述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是必要的。
关键词 公共艺术 市民文化 市民社会 流变 转型 景观雕塑 身生活 政治意识形态 精英艺术 20世纪末
原文传递
重建中国的精英艺术——对20世纪中国美术格局变迁的再认识 被引量:4
7
作者 郞绍君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9-32,37-38,共6页
一个朋友说:“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一大奇观是通俗大众化。”是的,40—70年代的美术以普及为圭臬,以宣传为目的,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特色。但“文革”结束后,清醒过来的人们突然发现,一些“为工农兵服务”的“大众化”作品,竟是那么千... 一个朋友说:“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一大奇观是通俗大众化。”是的,40—70年代的美术以普及为圭臬,以宣传为目的,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特色。但“文革”结束后,清醒过来的人们突然发现,一些“为工农兵服务”的“大众化”作品,竟是那么千篇一律、空洞和苍白。自开放以来,曾被诅咒为“反动权威”的“大、洋、古”的作品,又出现在书店、美术馆、剧场或音乐厅。唐诗、宋画、凡·高,莫扎特、尼采,达利重新把一些人迷醉,被视为神圣。与此同时,在艺术创作上,则出现了两种相偏离的趋向,一是有些作品又回到少数人的圈子,大众不理解不接受;一是相当一批作品适应乃至追随商品化目的,自动通俗化,受到广大城市消费公众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艺术 格局变迁 20世纪 大众化 中国美术 通俗艺术 艺术 林风眠 文化精英 大众艺术
原文传递
艺术文化传播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何英隽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1-36,共6页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相伴生的传播活动已渗入社会的每一角落和人类的每项活动中,成为粘聚社会的一股无形力量。与此同时,我们对于艺术文化应用理论的研究也进入了多学科、多视角、多方位的立体研究时期。本文试图从传...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相伴生的传播活动已渗入社会的每一角落和人类的每项活动中,成为粘聚社会的一股无形力量。与此同时,我们对于艺术文化应用理论的研究也进入了多学科、多视角、多方位的立体研究时期。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建立艺术文化的传播模式,并着重对艺术文化传播中的重要角色——传播媒介及传播者进行角色特性分析,以此为尚未成形的艺术文化传播理论的研究做一点尝试,也为实现对艺术文化的有效管理提供一点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文化 艺术行为 精英艺术 通俗艺术 艺术生产 传播者 文化传播 艺术 文化艺术 艺术形式
下载PDF
青年文化的数字化生产:平台的日常化
9
作者 孙萍 何锦娜 刘姿君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7期149-150,共2页
平台正在成为一种文化基础设施,当下的青年人正在努力地从中寻求意义。在文化研究学者看来,文化是日常的而非高雅的。现代性使其逐步脱离精英艺术或“言思之精华”的指代范畴。本文所谈论的“青年文化”,并不指代阳春白雪的高雅文化景观.
关键词 文化基础设施 高雅文化 数字化生产 精英艺术 日常化 阳春白雪 现代性 青年
原文传递
审视艺术历史 反思艺术教育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光瑞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30-36,共7页
一、艺术历史的再审视 艺术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实践——精神掌握世界的特殊种类,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艺术看作一种社会现象,指出必须在社会生活的各种联系和结构中研究这种社会现象。他们认为,物质财富的生... 一、艺术历史的再审视 艺术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实践——精神掌握世界的特殊种类,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艺术看作一种社会现象,指出必须在社会生活的各种联系和结构中研究这种社会现象。他们认为,物质财富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艺术教育 艺术消费 艺术生产 精英艺术 通俗艺术 艺术文化 艺术作品 受众 艺术价值 大众艺术
下载PDF
北京奥运:中国公共艺术的开篇诗 被引量:4
11
作者 金元浦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9,共2页
我把北京奥运会看作是中国公共艺术的宏伟的开篇诗。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此前没有公共艺术,而是说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中国的公共艺术有了一个隆重的出场。按照我们过去的艺术观,艺术只能是精英艺术、纯艺术,而与现实实践相联系... 我把北京奥运会看作是中国公共艺术的宏伟的开篇诗。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此前没有公共艺术,而是说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中国的公共艺术有了一个隆重的出场。按照我们过去的艺术观,艺术只能是精英艺术、纯艺术,而与现实实践相联系的实用艺术比如公共艺术、设计艺术,就不被视为艺术。7年筹备,北京奥运会第一次全面地关注城市公共艺术,全方位地展开城市公共艺术的创意、设计,创造了很多公共艺术的“新经典”。它有筚路蓝缕,开拓创新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奥运会 公共艺术 中国 开篇 设计艺术 精英艺术 实用艺术
原文传递
动态的文化图腾:消费社会下的艺术作品与IP商品
12
作者 徐腾飞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3年第5期25-27,共3页
中外当代艺术在学科交叉视域下其创作边界逐渐拓展与消融,而艺术与商业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结合得愈发紧密。文章列举当代艺术领域的跨界艺术家案例进行分析,挖掘“低眉艺术”与“精英艺术”中的不稳定性。认为亚文化一旦走向主流,其地... 中外当代艺术在学科交叉视域下其创作边界逐渐拓展与消融,而艺术与商业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结合得愈发紧密。文章列举当代艺术领域的跨界艺术家案例进行分析,挖掘“低眉艺术”与“精英艺术”中的不稳定性。认为亚文化一旦走向主流,其地位也会相应改变。当代艺术作品IP化传播使其更加平民化,而潮玩艺术走进美术馆博物馆殿堂,使得其本身又变得精英化,这种变化与其内在的文化原因和社会价值观联系密切,而商业和艺术的联姻使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在博弈中进行动态转换与弥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低眉艺术 精英艺术 艺术与商业 艺术IP
原文传递
大众文化还是精英艺术:论鲍勃·迪伦作品的艺术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陶锋 周璇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30,共6页
是大众文化还是精英艺术,人们对鲍勃·迪伦的艺术定位不一。本文试图从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入手,对迪伦的艺术进行分析。鲍勃·迪伦的民谣歌曲形式来源于大众,但是他通过学习吸收精英艺术(如现代派)的手法,并且发展了... 是大众文化还是精英艺术,人们对鲍勃·迪伦的艺术定位不一。本文试图从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入手,对迪伦的艺术进行分析。鲍勃·迪伦的民谣歌曲形式来源于大众,但是他通过学习吸收精英艺术(如现代派)的手法,并且发展了民谣本身的否定性和批判性,使得民谣不断地朝向形式自律的方向发展,因此,迪伦的作品结合了大众文化和精英艺术各自的优点——真实的生活以及本真性、否定性,而自觉批判了深受文化工业控制、过于形式脱离生活的弊病,真正实现了两者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勃·迪伦 法兰克福学派 大众文化 精英艺术 本真性
下载PDF
诺曼·洛克威尔现象的启示:大众文化与精英艺术之间的关系转向
14
作者 陈华辉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145,共5页
诺曼·洛克威尔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插画家。他为美国著名杂志《星期六晚邮报》担任首席封面画师达47年之久,他的作品写实且感人、通俗又不乏幽默,描绘了美国中产阶级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美国上至总统、下至平民无人不晓的艺术... 诺曼·洛克威尔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插画家。他为美国著名杂志《星期六晚邮报》担任首席封面画师达47年之久,他的作品写实且感人、通俗又不乏幽默,描绘了美国中产阶级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美国上至总统、下至平民无人不晓的艺术家。但与之相反的情况是,在美国主流艺术史中却一直没有他的位置,有的评论将洛克威尔视为美国大众文化的代言,也有一些人对他老套的现实主义风格展开口诛笔伐。表面上,洛克威尔插画作品的商业属性将之与主流的精英艺术审美拉开了差距,但深层上,这种艺术的大众口味与精英标准之间的矛盾和偶尔和解,也反映了大众文化与精英艺术之间由对立到流动的一种转向。本文试从大众文化与精英艺术的关系角度探究洛克威尔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曼·洛克维尔 美国艺术 大众文化 精英艺术 插图艺术
原文传递
书法教学在当代艺术教育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永萍 薛源 《书画艺术》 2005年第3期52-53,共2页
从上世纪后期开始,中国当代艺术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逐步进入了公共领域和公众生活。白谦慎说:“中国书法在20世纪的重要变迁之一,就是它已从传统社会的精英艺术变为现代社会中的大众艺术。”现今,艺术的感受、想像、创造... 从上世纪后期开始,中国当代艺术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逐步进入了公共领域和公众生活。白谦慎说:“中国书法在20世纪的重要变迁之一,就是它已从传统社会的精英艺术变为现代社会中的大众艺术。”现今,艺术的感受、想像、创造等能力已经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从艺术中汲取灵感,运用艺术的思维方式勾画生活,已成为共同的价值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书法教学 全球化和信息化 意义 中国当代艺术 综合型人才 公共领域 20世纪 中国书法 大众艺术 现代社会 精英艺术 传统社会 社会需要 思维方式 运用艺术 价值诉求 生活
下载PDF
大众媒介时代的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基于豪泽尔的艺术分类
16
作者 李慧涵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1期29-35,共7页
大众媒介的兴起已经改变了日常生活的经验性内容,成为当代文化的新景观和新现实,也为艺术提供了新的实现形式和传播途径。本文基于阿德诺·豪泽尔对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的定义,探讨二者在大众媒介时代各自遭遇的困境。同时,豪泽尔关... 大众媒介的兴起已经改变了日常生活的经验性内容,成为当代文化的新景观和新现实,也为艺术提供了新的实现形式和传播途径。本文基于阿德诺·豪泽尔对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的定义,探讨二者在大众媒介时代各自遭遇的困境。同时,豪泽尔关于艺术与技术、精英与大众的辩证观点,也为二者如何在大众媒介时代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提供了解决方案。精英艺术可以从大众艺术中汲取营养,保持艺术的生命力;大众艺术可以从精英艺术中获取先进的形式结构,提升自身的审美趣味。本文认为,让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形成良性的转化,不仅有助于艺术的创新发展,也有助于大众审美趣味的提升和社会精神文明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艺术 大众艺术 豪泽尔 大众媒介
下载PDF
乡野与广场——当代公共艺术视角下的高低文化
17
作者 谭子鸣 《美术文献》 2023年第9期2-4,共3页
为公共空间创作艺术作品、在公共空间放置艺术作品,已经成为当今主要的艺术活动之一。相较于在艺术机构内展览陈列的作品、被私人收藏的艺术作品,公共艺术作品与观众有着更加广泛的接触与更加突出的矛盾。文章尝试从展览性公共艺术和长... 为公共空间创作艺术作品、在公共空间放置艺术作品,已经成为当今主要的艺术活动之一。相较于在艺术机构内展览陈列的作品、被私人收藏的艺术作品,公共艺术作品与观众有着更加广泛的接触与更加突出的矛盾。文章尝试从展览性公共艺术和长久性公共艺术两个方面探讨公共艺术的责任与意义,说明其中隐含的关于高低文化的二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展览 精英艺术 大众审美
原文传递
主旋律艺术与开放道德——浅谈柏格森道德观对于主旋律艺术创作的启示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鹏飞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4-138,共5页
关键词 艺术创作 主旋律 道德观 柏格森 意识形态 主流艺术 大众艺术 精英艺术
原文传递
新媒体艺术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史伟娜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0年第12期71-72,共2页
艺术的流变从来都是伴随着媒介的改变而发生的。依傍着高科技媒介发展起来的新媒体艺术便是当下电脑、录像、网络、数字成像技术等先进科技成果混同与整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艺术样式。新媒体艺术对传统艺术的第一个冲击就是打破&qu... 艺术的流变从来都是伴随着媒介的改变而发生的。依傍着高科技媒介发展起来的新媒体艺术便是当下电脑、录像、网络、数字成像技术等先进科技成果混同与整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艺术样式。新媒体艺术对传统艺术的第一个冲击就是打破"精英艺术"的神话,消解了"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的距离感。新媒体艺术首先强化与凸显了人类自身的主体性,增强了影像文化与人类艺术体验的互动性。视觉文化已经和人类自身的生活休戚相关,并成为人类自身生存的一种依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艺术研究 精英艺术 艺术样式 科技成果 成像技术 传统艺术 大众艺术
下载PDF
公共艺术不是精英艺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洪义 《公共艺术》 2018年第4期46-49,共4页
服务于社会全体成员的普遍需要,而非某一社会阶层的特殊需要,是公共艺术区别于非公共艺术的要点所在。无论公共艺术创作者的社会身份属于何种社会阶层,公共艺术作品是否能被精英艺术阶层所认可,具备"去精英"社会文化属性、服... 服务于社会全体成员的普遍需要,而非某一社会阶层的特殊需要,是公共艺术区别于非公共艺术的要点所在。无论公共艺术创作者的社会身份属于何种社会阶层,公共艺术作品是否能被精英艺术阶层所认可,具备"去精英"社会文化属性、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艺术,都不是精英艺术而是大众艺术。这是被公共艺术发展所不断证明的客观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精英艺术 大众艺术 审美泛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