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追寻与受难——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被引量:9
1
作者 仵埂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3-29,共7页
一曾因《惊心动魂的一幕》和《人生》而享誉文坛的青年作家路遥,在沉默数年之后,赫然推出厚厚三大部、洋洋百万言的巨著——《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很坚实的作品。许多青年作家已经不这样写了,而寻找新路数。他却不。我甚至想,路遥这... 一曾因《惊心动魂的一幕》和《人生》而享誉文坛的青年作家路遥,在沉默数年之后,赫然推出厚厚三大部、洋洋百万言的巨著——《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很坚实的作品。许多青年作家已经不这样写了,而寻找新路数。他却不。我甚至想,路遥这样写大约也是一种迫不得己。他不得不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只有这种现实主义的写法才能尽情贴切地表达他对世界的体悟。写作方法本身,已经不仅仅是技巧,是内容,更多的也许是自我生命体验和存在的方式。因之,当我在《平凡的世界》中体悟到作者对生活倾注的博大而温厚的宗教般爱心时,我就更坚信我的这种直感把握了。这儿,我说到宗教般的爱心,是就作者的苦难意识而言的。作者笔下的人物其辉煌夺人的魅力,大都是通过受难而体现出来。苦难使人崇高,这是一个诱人的题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遥 事实世界 精神流浪 生活中 作者 自我生命体验 现实主义 生存环境 宗教 否定力
下载PDF
流浪母题与20世纪西方文学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召荣 《河西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0-35,共6页
流浪与流浪文学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荷马开始历经数千年写作界的深情关注到了20世纪,劳身心之苦的经验感受和见多识广的知识阅历作为流浪的外在表现形态正渐渐被人们遗忘,但千年写作文化积淀的“流浪意识”并没有在写作者身上消失,而是... 流浪与流浪文学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荷马开始历经数千年写作界的深情关注到了20世纪,劳身心之苦的经验感受和见多识广的知识阅历作为流浪的外在表现形态正渐渐被人们遗忘,但千年写作文化积淀的“流浪意识”并没有在写作者身上消失,而是以更多更复杂的形态表现了出来一是物理空间位移的游历行为依然普遍存在,习惯上称为“行万里路”;二是行为个体在无目的漂泊中,一种与个体或群体存在处境和精神处境相分离的生存形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和身份——意识,笔者管它叫“精神流浪”;三是群体或种族在“失根”状态下,因被同化及精神本源的失却而凝积为一种隐蔽的社会无意识状态,我称之为“种族流浪”;四是一种逃避方式,本质上即是远离主流文化中心自我放逐至边缘处境,理论界定义为“流亡”。本文就此四方面的代表作家及文本试作简略举证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 精神流浪 种族流浪 政治流亡
下载PDF
流浪汉小说:由浪漫到深沉——立足于西部流浪汉小说的历史回顾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俐俐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0-44,共5页
从艾芜注满深情地塑造野猫子(《山峡中》)用甜润野性的歌喉唱着“这儿呀,也没有忧,这儿呀,也没有愁”,到新时期西部小说中的流浪汉们四处漂泊中深长叹息,流浪汉小说绵延迤逦了半个世纪,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这个文学主题在悄悄地变异,在这... 从艾芜注满深情地塑造野猫子(《山峡中》)用甜润野性的歌喉唱着“这儿呀,也没有忧,这儿呀,也没有愁”,到新时期西部小说中的流浪汉们四处漂泊中深长叹息,流浪汉小说绵延迤逦了半个世纪,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这个文学主题在悄悄地变异,在这变异下面,是更为复杂纷繁地涌动着的文学思潮,文化氛围的深层原因,所以,对流浪汉文学主题变异的勘察,就充满了迷人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汉小说 西部小说 人生况味 《山峡中》 精神流浪 精神家园 《南行记》 美学风格 陆天明 生命的悲剧意识
下载PDF
文学流浪主题的发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小虎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18-19,共2页
整个文学史向我们昭示:流浪主题是远胜于爱情主题的最重要文学母题.一般认为它始于流浪汉小说,其显著特点是着力描写主人公的漂泊生涯.流浪汉小说以《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鲁滨逊飘流记》等为代表.十六世... 整个文学史向我们昭示:流浪主题是远胜于爱情主题的最重要文学母题.一般认为它始于流浪汉小说,其显著特点是着力描写主人公的漂泊生涯.流浪汉小说以《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鲁滨逊飘流记》等为代表.十六世纪西班牙佚名作家所作的《小癞子》是流浪汉小说最早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它以主人公小癞子自述方式展开故事情节:由于家境贫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马史诗》 精神流浪 流浪汉小说 主人公 意识形态 文学作品 《鲁滨逊飘流记》 文艺复兴时期 《变形记》 时代精神
下载PDF
漂泊的人生 漂泊的文学——《山峡中》与《伊豆的舞女》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付金艳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4年第6期132-134,共3页
艾芜和川端康成都是活跃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文坛的作家。作为同时代的作家,虽然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学的创作心理也不同,但是在他们早期的创作中却在题材的选取、思想情感的表达和艺术技巧的运用以及审美追求... 艾芜和川端康成都是活跃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文坛的作家。作为同时代的作家,虽然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学的创作心理也不同,但是在他们早期的创作中却在题材的选取、思想情感的表达和艺术技巧的运用以及审美追求等方面表现出很多相似或相同的特征。本文拟就艾芜和川端康成两人早期的代表作品《山峡中》和《伊豆的舞女》进行平行研究,在求同辨异中探讨形成两人创作特色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流浪 精神流浪 然关 女性关
下载PDF
文化研究语境下的经典生产问题 被引量:4
6
作者 万书辉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1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文化研究语境 生产问题 文化传统 现代信息科学 大众社会 新闻传播学 精神财富 文学艺术 精神流浪 经典诠释
下载PDF
索尔·贝娄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弘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索尔·贝娄 艺术表现手法 主人公 意识流小说 流浪汉小说 精神流浪 内心世界 《洪堡的礼物》 20世纪 世界文学
下载PDF
试析中国现代小说中流浪汉流浪的基本方式 被引量:1
8
作者 司新丽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03年第4期125-127,共3页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流浪汉流浪的方式基本有两种 :生活流浪和精神流浪。生活流浪是指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离开故土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地方 ,他们全部的目的在于生命的延续。精神流浪则是人们的流浪无所归依 ,不停地辗转反侧 ,寻找精神的...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流浪汉流浪的方式基本有两种 :生活流浪和精神流浪。生活流浪是指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离开故土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地方 ,他们全部的目的在于生命的延续。精神流浪则是人们的流浪无所归依 ,不停地辗转反侧 ,寻找精神的家园。这两种流浪的方式不是截然分开的 ,而是相互交叉的。精神流浪比生活流浪更见其复杂性和悲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 流浪 生活流浪 精神流浪 复杂性 悲壮性
下载PDF
与记者的对话 被引量:4
9
作者 刘震云 孙聿为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09年第3期215-216,共2页
孙聿为:请用几句话,告诉读者《一句顶一万句》的内容。刘震云:两个杀人犯。一个人特别想找到另一个人。找他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想告诉他一句知心的话。孙聿为:他们为什么杀人?刘震云:不是真杀人呀。
关键词 刘震云 知识分子 杀人犯 作品 记者 精神活动 精神流浪 豆腐 饭铺 生活中
原文传递
论七月派小说“流浪意识”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萍萍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96-99,共4页
作为40年代一个独特的小说流派,七月派小说始终未曾在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中得到充分的重视。虽然从80年代中后期至今,研究七月派小说的文章日增,可也大多限于其中某一部分作家作品,对七月派小说的整体研究比较薄弱。本文试图以“... 作为40年代一个独特的小说流派,七月派小说始终未曾在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中得到充分的重视。虽然从80年代中后期至今,研究七月派小说的文章日增,可也大多限于其中某一部分作家作品,对七月派小说的整体研究比较薄弱。本文试图以“流浪意识”为开启七月派小说整体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派小说 流浪意识 文化内涵 原始强力 解放区小说 传统文化 文化精神 现代知识者 精神流浪 继承与发展
下载PDF
从《尤利西斯》主人公的精神流浪看乔伊斯的身份意识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振平 师梦琪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760-763,共4页
以现代主义小说大师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尤利西斯》为研究对象,从亲情的缺失感、现代社会的迷惘感,以及民族身份的漂泊感这三个层面分析了主人公精神流浪的具体表现,从而观照作者乔伊斯的身份意识,认为这种精神流浪是作者自身思... 以现代主义小说大师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尤利西斯》为研究对象,从亲情的缺失感、现代社会的迷惘感,以及民族身份的漂泊感这三个层面分析了主人公精神流浪的具体表现,从而观照作者乔伊斯的身份意识,认为这种精神流浪是作者自身思想的艺术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乔伊斯 《尤利西斯》 精神流浪 现代主义 身份意识
下载PDF
当代精神世界的流浪汉——评《雨王汉德森》对传统流浪汉小说的继承与超越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丽娥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64-67,共4页
美国犹太作家索.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是流浪汉文学的经典之作。贝娄通过出生富裕的主人公所经历的一系列冒险的过程中,展现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突出了其精神层面上的流浪和追求,在保留流浪汉小说艺术模式传统的同时又有创新和超越... 美国犹太作家索.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是流浪汉文学的经典之作。贝娄通过出生富裕的主人公所经历的一系列冒险的过程中,展现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突出了其精神层面上的流浪和追求,在保留流浪汉小说艺术模式传统的同时又有创新和超越,成功塑造了一个现代版的流浪汉形象。通过分析作者对这一文学体裁的创新运用表现汉德森的流浪是现代人在物质富足情况下精神困惑,而其最终的解脱和转化显示了作者对这个群体出路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汉小说 《雨王汉德森》 精神流浪
下载PDF
流浪的心,漂泊的魂——解读《天使望故乡》中的流浪情结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军 《作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76-77,共2页
《天使望故乡》是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的代表作,小说的情感主基调是漂泊与流浪。书中人物从主人公尤金的祖父到父亲、哥哥及尤金本人,对浪迹天涯都有种难以遏制的渴望。本文拟通过剖析尤金及其父兄的流浪情结,来解读其中对人生... 《天使望故乡》是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的代表作,小说的情感主基调是漂泊与流浪。书中人物从主人公尤金的祖父到父亲、哥哥及尤金本人,对浪迹天涯都有种难以遏制的渴望。本文拟通过剖析尤金及其父兄的流浪情结,来解读其中对人生归属和生命意义的思考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沃尔夫 流浪情结 精神流浪
原文传递
无奈的流浪 痛苦的回归──从“陕军”近作看当代作家的自主意识 被引量:2
14
作者 武宝瑞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65-71,127,共8页
当代文学中的自主意识经历了觉醒、展示、高涨、迷惘的发展过程,陕西作家的创作忠实地展示了包括作家自己在内的文化人的自主意识。无奈的流浪,痛苦的回归,是这个过程相反相成的双重变奏。陕西作家的创作既是新时期文学诞生以来作家... 当代文学中的自主意识经历了觉醒、展示、高涨、迷惘的发展过程,陕西作家的创作忠实地展示了包括作家自己在内的文化人的自主意识。无奈的流浪,痛苦的回归,是这个过程相反相成的双重变奏。陕西作家的创作既是新时期文学诞生以来作家表现自主意识的总结,又是另一个新的开端。其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也有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意识 精神家园 精神流浪 精神回归
原文传递
索尔·贝娄小说中的流浪意识与犹太传统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晓艳 《长沙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93-95,共3页
"流浪"是索尔·贝娄多部小说中的主题之一。其小说如《雨王汉德森》、《赫索格》除借用传统流浪汉小说模式——形体流浪表现小说主人公的流浪经历外,同时还转向现代流浪汉小说模式——精神流浪,以表现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流... "流浪"是索尔·贝娄多部小说中的主题之一。其小说如《雨王汉德森》、《赫索格》除借用传统流浪汉小说模式——形体流浪表现小说主人公的流浪经历外,同时还转向现代流浪汉小说模式——精神流浪,以表现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流浪意识。而且,贝娄小说中所体现出的流浪意识与犹太文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犹太传统由此成为贝娄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流浪意识 犹太传统 形体流浪 精神流浪
下载PDF
1917-1927:中国抒情作家群体创作中的流浪情结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日君 韩雪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4-207,共4页
流浪作为一种人类特殊的生存状态,从原始人类进化之初,已经存在于历史长河中。与传统作品里文人流浪的被动性相比,现代抒情作家群体作品中所体现的流浪动因显然要复杂得多。一方面,主人公的离家是一种主动性的欲求。一方面,中国人固有... 流浪作为一种人类特殊的生存状态,从原始人类进化之初,已经存在于历史长河中。与传统作品里文人流浪的被动性相比,现代抒情作家群体作品中所体现的流浪动因显然要复杂得多。一方面,主人公的离家是一种主动性的欲求。一方面,中国人固有的家园意识和根意识,使离家的游子不由自主地生出思念故土的乡情家念和漂泊无根的精神苦痛。流浪母题在现代抒情作家群体的文学创作中的表现类型为精神流浪和种族流浪。现代文学抒情作家群体的文学创作中体现出的流浪情结,不仅与中国传统的文人流浪习气相通,更有着现代意义上的精神追寻的特色,而且突出体现了现代文学发生时期特殊的国家状况带来的种族灭亡威胁下的人文思考,流浪母题在这些作家的笔下,呈现出新时代新内涵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母题 现代抒情作家群 精神流浪 种族流浪
下载PDF
人类精神的隐喻和摹写——古代诗歌中“游子”意象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敏 万春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49-53,共5页
普遍存在于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游子"意象作为人类精神的一个凝结,既汇聚了生存个体的痛苦与欢乐、悲哀与追求,也凝结了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和精神本质。它所映照的人类精神流浪现象,所摹写的人类生存的精神实景,以及所透射的人... 普遍存在于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游子"意象作为人类精神的一个凝结,既汇聚了生存个体的痛苦与欢乐、悲哀与追求,也凝结了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和精神本质。它所映照的人类精神流浪现象,所摹写的人类生存的精神实景,以及所透射的人类永远的诗意怀想,引领着我们走进古代先民的心灵世界,让我们在对人类共同精神的感受中进入审美境界。同时,它也再次呈现了文学意象把人类的思想和精神从偶然和短暂提升到永恒的共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子”意象 精神流浪 精神实景 诗意怀想
下载PDF
解读卡夫卡的精神流浪 被引量:2
18
作者 方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8期117-119,共3页
弗朗茨.卡夫卡是一位世界性作家,同时也是一个"被抛入世界的陌生者"。他的一生身份归属不明,他的精神一直在找寻一个栖息之所,但始终没有找到,这使他的精神一直处于一种流浪的状态,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漂泊感、陌生感、压抑... 弗朗茨.卡夫卡是一位世界性作家,同时也是一个"被抛入世界的陌生者"。他的一生身份归属不明,他的精神一直在找寻一个栖息之所,但始终没有找到,这使他的精神一直处于一种流浪的状态,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漂泊感、陌生感、压抑感与孤独感。解析卡夫卡的生平与作品,解读他无奈而又荒诞的精神流浪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精神流浪 荒诞 漂泊
下载PDF
“原型”的批评观和“原型”的文学史——评罗强烈新著《原型的意义群》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朴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5-56,共2页
八十年代以来,文学批评有了长足的进展,有了自己独立的生命。然而,批评也走过弯路,这就是,文学批评在借鉴西方的批评观念和批评方法时,曾迷失了我们自己的文学批评的品格,开始了漫无目的的“精神流浪”。造成这种“精神流浪”的根源就... 八十年代以来,文学批评有了长足的进展,有了自己独立的生命。然而,批评也走过弯路,这就是,文学批评在借鉴西方的批评观念和批评方法时,曾迷失了我们自己的文学批评的品格,开始了漫无目的的“精神流浪”。造成这种“精神流浪”的根源就在于我们的文学批评被西方的文学批评观念和方法所笼罩,错以为,西方文学就是我们文学的发展方向,西方的文学批评就也应该是我们的批评的方向。这种批评的结果是,我们离开了我们的文学,离开了我们文学赖以生长的社会文化心理及社会历史和现实。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架空了的批评,甚至是一种“伪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 文学史 文学批评观念 新著 乡土 精神流浪 批评方法 社会文化心理 社会历史现实 伪批评
下载PDF
永远的精神流浪——五四女作家婚恋小说中的女性世界之三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旭君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12-17,共6页
知识女性作为“五四”时期最觉醒的时代女性,最先看清她们赖以存在的社会及自身的处境,开始用自己的言说方式,展开了对“世界秘密”的探索,出现了沅君式的、庐隐式的、丁玲式的女性话语。冯沅君集中表现了女性言说的困苦,她笔下的女性... 知识女性作为“五四”时期最觉醒的时代女性,最先看清她们赖以存在的社会及自身的处境,开始用自己的言说方式,展开了对“世界秘密”的探索,出现了沅君式的、庐隐式的、丁玲式的女性话语。冯沅君集中表现了女性言说的困苦,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很多以死亡结束女性言说。庐隐表现了女性言说的终极方式不可获得的困惑,她笔下的女性在“觉醒——失望——抗争”中彷徨、迷惘,如果不死,则飘泊不知所终。丁玲为我们提供的女性言说方式主要是灵与肉冲突的女性角度,表现言说的困惑与精神的流浪。 五四女作家笔下女性形象言说的痛苦和困惑以及她们的精神流浪,都来源于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冯沅君是站在文化的基点上,以作为传统的价值依托的母爱与具有现世的新的价值冲动的情爱的冲突来表现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庐隐是站在现世的基点上,直接表现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个人本身的矛盾、分裂状况是社会压迫的结果。丁玲是站在人性的基点上,将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内化成个人人格的分裂,将自己撕裂给人看,更能引起读者深思。 五四女作家婚恋小说中的女性世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女性形象的画廊,同时,为妇女寻求自身的解放起了言论上的先导作用。中国妇女解放在曲折中前进,五四女作家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女作家 婚姻恋爱 探求言说方式 表现矛盾冲突 精神流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