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前瞻 被引量:122
1
作者 高志敏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0-65,共6页
反思与前瞻,为成人教育研究确定了新的研究纲领: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无论是对成人教育一般研究活动而言,还是对成人教育学科建设而言,执行这一纲领,是成人教育未来发展应采取的基本态度和首要的方法论选... 反思与前瞻,为成人教育研究确定了新的研究纲领: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无论是对成人教育一般研究活动而言,还是对成人教育学科建设而言,执行这一纲领,是成人教育未来发展应采取的基本态度和首要的方法论选择。执行这一纲领,必须采取新的研究行动:解析成人群体结构、关怀成人生存境遇、解读成人学习行为、构建教育支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研究 生活世界 精神家园 反思与前瞻
原文传递
文化安全视野下中华武术的继承与发展——试论当代武术的文化迷失与重构 被引量:92
2
作者 周伟良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78,共20页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之所以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身份标识。然而,随着近二十年多来日益加剧的全球化进程,中华传统文化在西方强势文化的“笼罩”下被日益消解,这显然是不符合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以及对于国家安全的文化诉求...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之所以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身份标识。然而,随着近二十年多来日益加剧的全球化进程,中华传统文化在西方强势文化的“笼罩”下被日益消解,这显然是不符合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以及对于国家安全的文化诉求的。武术是华夏文明长期氤氲滋养而发展起来的传统人体活动方式,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基本精神。但是,综观近半个世纪的现代武术运动发展,因西方体育文化的强烈辐射及自身的主动趋附,致使原本博大深邃的武术文化发生了一场活生生的“和平演变”。本文以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家文化安全为视角,就中华武术的文化意义、历史走向等几个层面予以剖析,旨在呼唤当代武术的发展应在全球化的汹涌浪潮中增强其文化创造力与竞争力,成为自觉构建我国文化安全屏障的一块重要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化安全 传统武术 竞技武术 文化迷失 精神家园
下载PDF
再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 被引量:78
3
作者 曹顺庆 李思屈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3-52,共10页
本文依逻辑顺序把“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这一大问题分解为四个子问题:内涵的澄清——“话语与非话语——是‘重新建构’还是依旧搬来?”;运作思路——“返回自己的家园”;从事运作时应具的理智——“‘杂语共生’的必然性与必要性”,运... 本文依逻辑顺序把“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这一大问题分解为四个子问题:内涵的澄清——“话语与非话语——是‘重新建构’还是依旧搬来?”;运作思路——“返回自己的家园”;从事运作时应具的理智——“‘杂语共生’的必然性与必要性”,运作时最需注意的关键——“重建的重要步骤——运用”。并分别对这四个子问题作了提纲挈领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 《红楼梦》 虚实相生 杂语共生 意义生成方式 言说方式 “太虚幻境” 精神家园 文学艺术 “失语症”
原文传递
论当代中华武术的文化迷失与重构——以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家文化安全为视角 被引量:78
4
作者 周伟良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17,共14页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之所以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身份标识。然而,随着二十多年来日益加剧的全球化进程,中华传统文化在西方强势文化的“笼罩”下被日益消解,这显然是不符合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以及对于国家安全的文化诉求的...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之所以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身份标识。然而,随着二十多年来日益加剧的全球化进程,中华传统文化在西方强势文化的“笼罩”下被日益消解,这显然是不符合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以及对于国家安全的文化诉求的。武术是华夏文明长期氤氲滋养而发展起来的传统人体活动方式,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基本精神。但是,综观近半个世纪的现代武术运动发展,因西方体育文化的强烈辐射及自身的主动趋附,致使原本博大深邃的武术文化发生了一场活生生的“和平演变”。以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家文化安全为视角,就中华武术的文化意义、历史走向等几个层面予以剖析,旨在呼唤当代武术的发展应在全球化的汹涌浪潮中增强其文化创造力与竞争力,坚持“和而不同”的中华精神,成为自觉构建我国文化安全屏障的一块重要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化安全 传统武术 竞技武术 文化迷失 精神家园
下载PDF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79
5
作者 刘吉昌 金炳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8-33,共6页
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并发展着的中华民族,在新世纪新形势下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我们要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各民族的文化认同,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力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我国各民族共同的中国梦。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 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复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精神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论价值观的形成与选择 被引量:58
6
作者 吴向东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28,57,共8页
关键词 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现代经济学 社会功能 文化体系 精神家园 社会科学 社会问题
原文传递
关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7
7
作者 秦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23,共6页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在国家安全、文化安全、民族认同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中华文化认同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着力增强全世界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扩大中华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在国家安全、文化安全、民族认同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中华文化认同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着力增强全世界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 精神家园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着力点 被引量:54
8
作者 沈壮海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2年第12期17-19,共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最鲜明、最直接地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核心工程,是更好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最鲜明、最直接地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核心工程,是更好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客观要求,是更强奏响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主旋律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支点。当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通过深度的理论开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完备成熟地昭明于世;就是要通过丰富细致的教育引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春风化雨般地润人心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培育 国家文化软实力 当代中国发展 本质规定性 精神内核 精神家园
原文传递
精神生活的物化与精神家园的当代建构 被引量:45
9
作者 庞立生 王艳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1,共4页
在存在论的意义上,精神生活是人在精神层面上创造、表征、确证并享受自身存在本质与价值的生命活动。精神家园乃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栖息之地和人的存在的精神容器。物化,成为现时代人类精神生活所遭遇的现代性处境。当代中国精神家园的建... 在存在论的意义上,精神生活是人在精神层面上创造、表征、确证并享受自身存在本质与价值的生命活动。精神家园乃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栖息之地和人的存在的精神容器。物化,成为现时代人类精神生活所遭遇的现代性处境。当代中国精神家园的建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思想内核,实现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及其物化困境的扬弃,超越传统有神论与现代虚无主义之间的二元对立,推动中华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转化,凝练与提升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融共通的核心价值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活 精神家园 物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论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被引量:46
10
作者 董根洪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4年第9期6-7,17,共3页
习近平同志继承党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文明的生存智慧。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包含着许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成果,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丰富性。掌握和运... 习近平同志继承党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文明的生存智慧。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包含着许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成果,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丰富性。掌握和运用大量中华传统文化,其文章讲话所引用经典几乎囊括了所有著名的诸子百家经典。二是全面性。有机运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国际关系等各领域。三是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 文章讲话 意识形态建设 干部队伍建设 价值观建设 精神家园 生存智慧 国际关系 生态文明 领导干部
原文传递
森林康养新业态的商业模式 被引量:45
11
作者 吴兴杰 《商业文化》 2015年第31期9-25,共17页
人类从森林走来。300万年前,人类刚刚与动物界分离时,森林是人类最早的家园,“走出森林”是人类文明的第一个起点。如今为了寻找我们的精神家园和健康乐园,我们又”回归森林”,这一轮回具有特殊的人文意义和时代价值。
关键词 森林 商业模式 新业态 人类文明 精神家园 人文意义
下载PDF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 被引量:41
12
作者 周伟洲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8,共7页
本文在阐释"中华文化"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论证构建、弘扬现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关系。最后,重点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特征及建设途径作了探索。作者认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特征是... 本文在阐释"中华文化"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论证构建、弘扬现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关系。最后,重点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特征及建设途径作了探索。作者认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特征是它的民族性、多元一体性、包容性和创新性(时代性)。其建设的具体途径是在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和坚持保护中华民族多元的各民族传统文化;在合理地、可持续地开发和利用各民族文化的同时,发掘利用各民族文化中内容健康、积淀着民族思想道德特质的精神因素,使之融入现代精神文明中,以提升各民族的精神境界;在现代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从内容和形式上不断积极创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 精神家园 建设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被引量:38
13
作者 郝亚明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民族共有性"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要求我们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中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吸收,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应有地位。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的... "民族共有性"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要求我们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中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吸收,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应有地位。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的意义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发挥作用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家园 少数民族文化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文学艺术价值、精神的重建──新理性精神 被引量:35
14
作者 钱中文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5-56,共12页
文学艺术价值、精神的重建──新理性精神钱中文一20世纪是文学艺术不断花样翻新的时代。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时时更新自己的手法,拓展生活的广度,深入开掘人生,那19世纪的批判精神至今一脉相承,余韵犹存。现代主义文学中不同派别... 文学艺术价值、精神的重建──新理性精神钱中文一20世纪是文学艺术不断花样翻新的时代。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时时更新自己的手法,拓展生活的广度,深入开掘人生,那19世纪的批判精神至今一脉相承,余韵犹存。现代主义文学中不同派别的一些优秀之作,倾情于20世纪初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文学艺术 新理性精神 现代主义 精神的重建 文化冲突 反理性主义 非理性 精神家园 语言
原文传递
精神家园、情感依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被引量:27
15
作者 侯小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4-58,共5页
精神家园是对生活意义和生命归宿的一种文化认同。马克思哲学能否给予我们一种精神家园般的感觉?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情感依恋"如何遮蔽了马克思的真精神?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完成传统文化的接续和向现代社会... 精神家园是对生活意义和生命归宿的一种文化认同。马克思哲学能否给予我们一种精神家园般的感觉?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情感依恋"如何遮蔽了马克思的真精神?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完成传统文化的接续和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性转轨?通过以上追问,文章提出摆脱哲学研究中的"情感依恋",凸显思想主体,是我们保持民族自性、构建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话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家园 情感依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下载PDF
依托易班创新开展新时期网络思政教育 被引量:29
16
作者 边慧敏 王小林 张力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0-23,共4页
互联网时代.思政教育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教育模式面临着现实困境。易班已经成为教育系统的知名文化品牌和最受中国青年学生欢迎的网上精神家园。易班在教育教学、信息整合、校园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思政教育 新时期 网络 创新 互联网时代 教育模式 教育传统 精神家园
原文传递
试论民族的宗教性和宗教的民族性 被引量:16
17
作者 牟钟鉴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宗教性 民族性 社会精神文化 思想信仰 精神家园 民族特色 社会需求 体范畴 无神论 集合体 信教群体
原文传递
“精神家园”综论 被引量:24
18
作者 严春友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精神家园概念是学术界常用的一个概念,以往对于其含义鲜见学理上的探讨。精神家园是指一个民族以至于人类的文化中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的价值系统,它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现成的价值观念,从而为人们描绘出了世界的图景和生存的意义。同时,... 精神家园概念是学术界常用的一个概念,以往对于其含义鲜见学理上的探讨。精神家园是指一个民族以至于人类的文化中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的价值系统,它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现成的价值观念,从而为人们描绘出了世界的图景和生存的意义。同时,精神家园又具有开放性,不断地汲取时代精神,以丰富和充盈自身。人们之所以需要精神家园,源于人的本质——意识,是意识之指向性的体现。精神家园在文化中的功能在于为个体提供精神的皈依,为精神世界建立起秩序,赋予个体以意义。若是没有精神家园,个体精神会迷失方向,民族会失去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家园 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
下载PDF
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生命精神 被引量:22
19
作者 胡海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4,共6页
以人生为主题的思想志趣,圆融生命的思维方式,完善人性的生命精神,是中华文化特有的思想境界与精神传统,形成了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精神特质。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凝聚着中华文化的思想财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孕育了中华... 以人生为主题的思想志趣,圆融生命的思维方式,完善人性的生命精神,是中华文化特有的思想境界与精神传统,形成了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精神特质。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凝聚着中华文化的思想财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生命精神。以"生命观点"的思维方式探寻人的生命本性,追问生命精神问题何以成为当今时代民族性、人类性的问题,进而悟觉精神家园的生命意蕴,是复兴中华文化传统的生命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重要的思想问题。深入思考与研究这一问题,我们才能真正"以人为本",从人的生命的意义上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传统,生成融贯中西、通古达今的生命精神,创造当代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坚定从容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精神家园 生命精神
下载PDF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之九十 被引量:25
20
作者 井琪 崔宪涛 《前线》 2015年第7期43-46,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经磨难,一次次凤凰涅槃,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观,最根本的就是深深植根于民族基因的伟大精神支撑和崇高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本质 中国传统文化 凤凰涅槃 人类发展史 精神家园 精神品格 文化自信 中国先进文化 领导干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