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CR方法敲除黄酒酵母精氨酸酶基因的工程菌构建 被引量:6
1
作者 赵然然 陆健 谢广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59-162,共4页
用一种高效快速的免克隆方法-长侧翼同源PCR(LFH-PCR),构建基因敲除组件,然后通过化学转化方法把敲除组件转入黄酒酵母细胞中,利用同源重组机制精确敲除精氨酸酶基因(CAR1),构建了黄酒酵母工程菌株。结果表明,敲除CAR1基因的工程菌与出... 用一种高效快速的免克隆方法-长侧翼同源PCR(LFH-PCR),构建基因敲除组件,然后通过化学转化方法把敲除组件转入黄酒酵母细胞中,利用同源重组机制精确敲除精氨酸酶基因(CAR1),构建了黄酒酵母工程菌株。结果表明,敲除CAR1基因的工程菌与出发菌株相比,酒液中尿素的含量降低了72%,氨基甲酸乙酯含量降低了38%,并且该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好,发酵性能与出发菌株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 黄酒 酵母 精氨酸酶基因 长侧翼同源PCR
下载PDF
玉米精氨酸酶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遗传转化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佩 杨小艳 +4 位作者 邸宏 曾兴 刘俊峰 李新海 王振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48,共7页
精氨酸酶是氮素循环中催化精氨酸生成鸟氨酸和尿素的重要酶,可促进氮素的再利用,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依据Genbank(登陆号:HM369061.1)中水稻精氨酸酶的基因序列,应用RT-PCR方法同源克隆玉米自交系郑58中的精氨酸酶基因ZmArg。序列比对... 精氨酸酶是氮素循环中催化精氨酸生成鸟氨酸和尿素的重要酶,可促进氮素的再利用,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依据Genbank(登陆号:HM369061.1)中水稻精氨酸酶的基因序列,应用RT-PCR方法同源克隆玉米自交系郑58中的精氨酸酶基因ZmArg。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克隆的ZmArg基因与GenBank中Zea mays PCO068984 mRNA(B73)序列相似度为99.9%;利用In-fusion技术构建该基因的植物过表达载体pCAMBIA5300-Ubi-ZmArg,导入农杆菌LBA4404用于玉米遗传转化,采用农杆菌侵染玉米芽尖方法转化早熟玉米自交系K10,获得T0代PCR阳性植株27株,其中18株收获种子;对T1代10个PCR阳性株系进行产量比较试验,4个株系百粒重和单株产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精氨酸酶基因 过表达载体 遗传转化
原文传递
转精氨酸酶基因ZmARG玉米后代株系的遗传稳定性分析和功能验证 被引量:4
3
作者 郭新海 祖洪月 +3 位作者 杨帆 邓艳雪 王振华 邸宏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38,共5页
以T4、T5代转ZmARG基因玉米株系AKF65和受体自交系KF513为试材,对目标基因的整合表达、酶活性及产量相关农艺性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CR、Southern和RT-PCR检测证明,ZmARG基因以单拷贝的形式插入基因组,在转录水平上能够稳定表达,且两... 以T4、T5代转ZmARG基因玉米株系AKF65和受体自交系KF513为试材,对目标基因的整合表达、酶活性及产量相关农艺性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CR、Southern和RT-PCR检测证明,ZmARG基因以单拷贝的形式插入基因组,在转录水平上能够稳定表达,且两个世代中稳定遗传。转基因株系灌浆期叶片中的精氨酸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萌发种子和苗期根中极显著高于对照,种子萌发时酶活力最高。转基因株系百粒重、穗重和小区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穗长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他各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玉米 精氨酸酶基因ZmARG 遗传稳定性 功能验证
原文传递
转精氨酸酶基因ZmARG玉米株系AKF65的杂交组合鉴定及遗传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胡英迎 祖红月 +4 位作者 邓艳雪 李佩瑶 董晓杰 王振华 邸宏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19,共5页
以转玉米精氨酸酶基因ZmARG的T_4代株系AKF65为试材,配置杂交组合,对组合进行农艺性状调查和产量性状鉴定,并将F_1进行回交,采用PCR分子检测手段分析ZmARG基因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杂交组合合344×AKF65和WY-1-2×AKF65在株高... 以转玉米精氨酸酶基因ZmARG的T_4代株系AKF65为试材,配置杂交组合,对组合进行农艺性状调查和产量性状鉴定,并将F_1进行回交,采用PCR分子检测手段分析ZmARG基因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杂交组合合344×AKF65和WY-1-2×AKF65在株高、穗位高等性状上,与非转基因对照组合相比差异均不显著,在产量、单穗重、穗长等性状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合,百粒重、粒宽和粒厚等性状上显著高于常规对照品种克玉15。BC1F1回交世代中ZmARG基因分离比例均接近1∶1,表明外源ZmARG基因为显性并稳定插入到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玉米 精氨酸酶基因ZmARG 杂交组合 遗传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