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粮食生产区域分化和空间分布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6
- 1
-
-
作者
薛宇峰
-
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
出处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3-10,共8页
-
文摘
本文采用LQ指数和ID指数,对中国在1990年和2002年粮食生产的区域分化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农产品市场形成条件下,稻米生产的区域分散特征、小麦生产的区域集中特征以及玉米播种面积的集中和生产产量的分散特征明显。在本文比较期内,我国粮食共增加了3946.7万吨,其中稻谷减少了31.8万吨,小麦增加了273.6万吨,玉米增加了2876.7万吨,三者合计为3118.5万吨,占我国粮食增加总产量的79.02%。本研究的结论提示,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分化的形成对粮食生产量的变化、粮食流通政策和省际粮食贸易,甚至对应对WTO的农业市场准入量的挑战和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经济学分析
空间分布
分化
生产区域
中国粮食生产
粮食流通政策
农业市场准入
2002年
1990年
农产品市场
粮食生产量
统计分析
形成条件
稻米生产
生产产量
播种面积
小麦生产
粮食贸易
重要意义
粮食安全
城市化
工业化
-
Keywords
food supply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diversific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geographical features
-
分类号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P315.5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转轨时期我国粮食生产量的波动及其原因
被引量:8
- 2
-
-
作者
廖丹清
-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8-31,共4页
-
文摘
我国在转轨期间,引发粮食产量波动的因素有粮食播种面积的大小、粮食每亩平均 产量的高低、自然灾害成灾范围的多少、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动 等诸多因素。但我国近半个世纪的粮食产量波动情况表明,引发粮食产量大起大落波动的主 要因素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动。因此,为了防止我国粮食产量大起大落的波动,国家必 须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注意政策变动的过渡性。
-
关键词
粮食生产量
周期波动
自然基础
原因
-
分类号
F32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粮食安全与储备问题研究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国务院研究室粮食问题研究组
-
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1994年第52期33-44,共12页
-
文摘
(一)“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提出。 所谓“粮食安全”,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保证所有的人都有饭吃。“粮食安全”是国际上广泛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粮食安全”问题提出的背景,是70年代初期的世界性粮食危机。产生这场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1.供给方面,由于恶劣气候导致谷物歉收。
-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战略储备
粮食消费
国家粮食专项储备
消费量
粮食生产量
世界粮食
谷物
粮食储备
问题研究
-
分类号
F326.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2030年中国粮食自给有余:产大于需10%
- 4
-
-
作者
顾海兵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
出处
《调研世界》
1996年第6期10-14,共5页
-
文摘
2030年中国粮食自给有余:产大于需10%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自古言,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古今中外皆把粮食当作战略性资源、关键性产品。作为人口大国,我国的粮食问题更为敏感。中国粮食生产的震动波及效应很大。中国粮食生产若减产10%,则会对世界粮食...
-
关键词
中国粮食生产
粮食单产
粮食消费
粮食需求
粮食总产量
复种指数
粮食播种面积
木本粮食林
农作物
粮食生产量
-
分类号
F326.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进一步完善粮食补贴政策
被引量:2
- 5
-
-
作者
沈才
-
机构
江苏省常州市财政局
-
出处
《江苏农村经济》
2007年第3期46-47,共2页
-
文摘
现行粮食补贴政策的积极效应
2004年起,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从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粮食直补政策,对实际种植水稻的农户每亩直接补贴20元。在连续实施这项政策的同时,2006年又因柴油、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对种粮农民发放综合补贴,以小麦每亩10元和水稻每亩15元的标准补助给实际种植的农户。这些补贴政策的出台显现出比较积极的效应:一是粮食生产量稳定了,改变了以往我省水稻面积逐年下降的趋势,
-
关键词
粮食补贴政策
粮食直补政策
粮食生产量
积极效应
粮食安全
农民增收
直接补贴
种粮农民
-
分类号
F326.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被引量:1
- 6
-
-
作者
李国祥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
出处
《农村工作通讯》
2010年第5期10-11,共2页
-
文摘
稳粮保供给是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农业农村工作首位总体要求。农业部提出了千方百计保持粮食总产量稳定在一万亿斤以上的具体目标。在我国粮食已连续6年增产,2009年比2003年新增粮食生产量大约1亿吨,粮食库存相对充裕形势下,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认识水平,明确其重点、采取针对性强、更加有效措施,继续巩固好立足国内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实基础。
-
关键词
粮食生产量
稳定
农业农村工作
中央一号文件
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总产量
粮食库存
认识水平
-
分类号
F724.72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327.719
-
-
题名全球粮食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被引量:1
- 7
-
-
作者
朱玫
-
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8期42-43,共2页
-
文摘
由于人类对粮食有着特殊的需求,世界粮食供需平衡和稳定直接关系到全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可以说,粮食与政治有着紧密的关系。 近几年,全球粮食发展很不稳定,尤其是近两年中,世界粮食贸易市场的价格升高了一倍。分析成因,国际众多学者认为,一是全球性粮食生产增长幅度低于人口净增长对粮食需求的自然增长,也就是说,粮食生产量的增长幅度呈现出不稳定的波动,而人口增长依然呈刚性的走势,粮食总供需出现不平衡,粮食库存量减少到安全线以下;二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粮食产业发展都不同程度的低于工业化对粮食需求的增长,因而,这些国家在逐年增加粮食的进口;三是全球农业生产环境趋于恶化,农业自然灾害的频度与强度与日俱增,致使全球粮食生产量极不稳定。
-
关键词
供需矛盾
粮食需求
库存量
粮食生产量
发达国
世界粮食计划署
1996年
农业自然灾害
发展中
粮食安全
-
分类号
F316.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我国粮食问题的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1
- 8
-
-
作者
刘天福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
出处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84年第3期17-24,共8页
-
文摘
超过劳动者个人所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农业部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物质生产部门。这是马列主义经济理论所揭示的一条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马克思曾经说过:“最文明的民族也同最不发达的未开化的民族一样,必须先保证自己有食物,然后才能去照顾其他事情”。这说明,食物不仅是农业产品中的主要部分,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的基础。而在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中,粮食又是基本内容。因此。
-
关键词
技术经济分析
粮食生产量
粮食问题
基本内容
粮食总产量
山西省
投资经济效果
进口粮食
耕地面积
历史经验
-
分类号
F224.0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中国粮食特点的再认识
被引量:1
- 9
-
-
作者
洪涛
-
机构
北京工商大学
-
出处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01年第2期3-4,共2页
-
-
关键词
中国
粮食特点
耕地面积
粮食生产量
消费量
市场
-
分类号
F32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四川粮食生产的喜与忧
- 10
-
-
作者
冯久先
-
机构
四川省统计局
-
出处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5-7,共3页
-
文摘
四川粮食生产的喜与忧冯久先80年代以来.四川粮食生产同全国一样,取得了举世瞻目的巨大成就。在政策、科技、投入的联合驱动下.粮食生产量连跨4000万吨.4250万吨两个台阶,1992年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4431万吨。令人遗憾的是.未能乘胜前进.向45...
-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恢复性
四川
粮食生产量
粮食播种面积
农业生产资料
粮食增产目标
流通环节
生产者的积极性
粮食收益
-
分类号
F326.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河南2000年粮食产需平衡预测及战略措施的研究
- 11
-
-
作者
陆洁
陈保西
-
出处
《调研世界》
1995年第6期36-38,共3页
-
文摘
河南2000年粮食产需平衡预测及战略措施的研究文/陆洁,陈保西河南是个农业大省,同时也是个人口大省,到2000年河南粮食能否实现产需平衡?是全省乃至全国都十分关注的大问题。(一)社会需求量的预回1.生活用粮:根据城乡居民消费趋势调查资料预测:2000...
-
关键词
产需平衡
战略措施
粮食作物
粮食产区
河南社会
粮食生产量
粮食播种面积
成灾面积
2000年
粮食总产量
-
分类号
F326.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论发挥我省粮食生产的综合优势
- 12
-
-
作者
全若谷
-
出处
《当代财经》
1985年第3期33-38,共6页
-
文摘
广义的粮食生产优势,包括粮食作物生产,粮食作物主副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以及粮食产品和加工品贸易等的综合优势。其中,粮食作物生产优势是基础性的一环。建国以来,由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广大粮农的辛勤劳动,江西的粮食作物生产有了巨大的发展。1984年,粮食总产量309.84亿斤,比1978年增长了37.6%,比1949年增长了3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六年间,年平均增产粮食14.11亿斤,是1949年到1978年间,年平均增产量的2.87倍。1984年全省人平占有粮食905斤。在大好形势下,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的粮食生产量不是“过剩”而是仍然不足,
-
关键词
粮食生产量
作物生产
综合优势
剩余粮食
粮食作物
集约经营
粮食总产量
江西粮食生产
相结合
种植面积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调整粮食增产战略 实施产业化经营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冯久先
-
机构
四川省统计局
-
出处
《调研世界》
1995年第5期48-51,共4页
-
文摘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量一直未有大的突破,市场供给明显偏紧。要在本世纪末实现我国粮食生产量达到5000亿公斤,今后几年增产500亿公斤,基本满足社会需要的目标十分艰巨。为此,除在继续落实好改革以来创造和摸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制度、政策、措施的同时,必须调整粮食生产(经营)战略,转变增产方式,实施产业化经营。
-
关键词
粮食产业化经营
粮食生产量
产业链
粮食增产目标
规模经营
家庭联产承包制
联动发展
农业现代化
生产要素
保护措施
-
分类号
F326.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我国南方粮食产需矛盾剖析
- 14
-
-
作者
邝婵娟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
-
出处
《中国粮食经济》
1999年第7期14-16,共3页
-
文摘
“我国南方粮食产需矛盾剖析”的区域是指南方皖、赣、鄂、湘、渝、川、贵、云、沪、苏、浙、闽、粤、桂、琼15个省市区。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生产条件相似,地理位置接近的省市区划归为三个区,即皖、赣、鄂、湘四省为中部区,渝、川、贵、云四省市为西南区,沪、苏、...
-
关键词
粮食生产量
粮食供求平衡
我国南方
粮食产量
类型区
小麦
粮食品种
早籼稻
趋向平衡
产消
-
分类号
F326.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95四川粮食生产:喜乎?忧乎?
- 15
-
-
作者
冯久先
-
机构
四川省农调队
-
出处
《调研世界》
1995年第4期19-21,共3页
-
文摘
八十年代以来,四川粮食生产同全国一样,取得了举世瞻目的巨大成就。在政策、科技、投入的联合驱动下,粮食生产量连跨4000万吨,4250万吨两个台阶(1992年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4431万吨)。令人遗憾的是,未能乘胜前进,向4500万吨新目标冲刺不仅受挫,而且出现丁1992年后的连续两年大幅度减产。1994年全省粮食生产量减到4232.07万吨。
-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恢复性
增产目标
农民负担
粮食生产者
粮食生产量
生产者的积极性
粮食收益
“反弹”
农业生产资料
-
分类号
F326.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分配不均造成许多地方粮食不足
- 16
-
-
作者
陆安
-
出处
《世界农业》
1980年第6期59-60,共2页
-
文摘
从1973年开始,特别是1975—1976,第三世界的粮食产量有了引人注目的增加。这说明过去有人以为即将发生饥荒的预言是错误的,同时也证实了格里芬在他那本《农业变化的政治经济》书中所作的看法是恰当的,他说:“饥饿和营养不良在世界上不少地方确乎存在。
-
关键词
分配不均
粮食不足
粮食产量
营养不良
粮食生产量
增产率
第三世界
人口增长率
引人注目的
政治经济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对新形势下粮食供需平衡工作的建议
- 17
-
-
作者
薛彦强
-
机构
沂南县粮食局
-
出处
《齐鲁粮食》
2012年第1期15-18,共4页
-
文摘
一、我省粮食供需的基本情况
1、供应总量基本满足需求。由于上世纪90年代较长时期的粮食过剩、价格下降的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自2000年到2004年的5年间,山东粮食生产量均低于总消费量。从2005年开始,山东粮食开始自给有余,向省外调出量逐年增加。2009年,全省粮食调进量644万吨,调出量1191万吨,净调出547万吨,对全国的粮食供需平衡做出了贡献。
-
关键词
粮食供需平衡
种粮积极性
粮食生产量
2009年
满足需求
粮食过剩
90年代
价格下降
-
分类号
F326.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当前成都市郊的粮食生产问题
- 18
-
-
作者
朱长胜
-
出处
《财经科学》
1986年第1期61-63,共3页
-
文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问题又是整个农业系统中的基本环节。粮食生产的状况如何,对整个农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成都市郊农村的粮食生产有了较快发展。但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有些农民却忽视粮食生产。本文拟就成都市郊农村粮食生产出现的新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谈点自己的看法。
-
关键词
粮食生产量
农村产业结构
生产问题
农业系统
国民经济
粮食问题
非农产业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农民收入
协调发展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关于粮食供给问题的思考
- 19
-
-
作者
王佐
-
机构
云南财贸学院商经系
-
出处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0年第2期49-54,共6页
-
文摘
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历来是中国的最大问题。近几年粮食生产出现了持续徘徊的被动局面,更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为此,笔者想通过对粮食供给的特点、制约因素的分析,揭示粮食生产供给徘徊之缘故,以图寻求增加粮食供给之途径。
-
关键词
粮食供给
粮食生产量
商品经济
规模效益
中国农业
制约因素
农业经济
生产供给
非农产业
商品化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改革以后中国的农业生产变化之原因分析
- 20
-
-
作者
李日荣
-
机构
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
-
出处
《中国农村观察》
1996年第2期2-8,63,共8页
-
文摘
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这几乎已成为改革以来人们的共识。然而,近年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是否仅靠或主要靠政策、投入和科技?它们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到底有多大?韩国的李日荣先生通过对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如气候、出口、国内需求、科技、投入等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即从1981—1987年,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为-7.64%,积累即投入的贡献率为26.7%,净出口的贡献率为3.25%,居民消费的贡献率为78.39%。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增大。所以,改革以来制度或政策的变革对农业的影响仅仅是由于计划体制的改革使居民被抑制的消费得以快速发展,从而引发了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而科技和投入的作用则甚小。
-
关键词
原因分析
农业生产
气候指数
投入产出表
粮食生产量
技术进步
中国农业
居民消费
国家统计局
不稳定度
-
分类号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