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粮食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被引量:489
1
作者 谢高地 肖玉 +1 位作者 甄霖 鲁春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0-13,共4页
试验研究证明农田生态系统产生生态服务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估算出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因自然生态过程和人类种植业活动过程共同作用,为人类年提供19509.1亿元生态服务和经济产品总价值,其中41.9%是由农田生态系统自然过程提供和产生的,58.1... 试验研究证明农田生态系统产生生态服务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估算出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因自然生态过程和人类种植业活动过程共同作用,为人类年提供19509.1亿元生态服务和经济产品总价值,其中41.9%是由农田生态系统自然过程提供和产生的,58.1%是由人类种植业活动过程产生的。目前我国统计系统计量的年度种植业总价值中仅计量了人类种植业活动过程产生的经济价值和部分由自然生态过程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得到计量和反映的仅为64.7%,未计量的生态服务价值为35.3%,年达6881.06亿元。由于粮食生产过程中伴随产生的生态服务属公共服务范畴,国家应为粮食生产提供公共财政补贴的额度高限可达5140元/hm2·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生态服务价值 中国 公共服务 公共财政补贴 农田生态系统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利于粮食生产吗?——对农户要素替代与种植结构调整行为及约束条件的解析 被引量:242
2
作者 钟甫宁 陆五一 徐志刚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6-47,共12页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粮食生产是否受到了冲击及受到冲击有多大,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入剖析了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后的要素替代与种植结构调整行为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及不同约束条件下劳动力外出务工...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粮食生产是否受到了冲击及受到冲击有多大,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入剖析了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后的要素替代与种植结构调整行为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及不同约束条件下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出务工会促使农户要素投入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增加机械要素投入并提高粮食播种面积比例,进而从整体上增加了粮食播种面积。为了减少农业劳动投入,农户增加劳动投入少、机械易于替代劳动力的粮食生产是一个相对理性的选择。不过,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要面临机械替代劳动力的难易程度和种植结构调整空间等约束条件的制约。在不适宜机械作业的丘陵山区,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会被削弱;在城市郊区,由于城市农产品市场容量大,种植结构调整空间大,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也会被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外出务工 粮食生产 要素替代 种植结构
原文传递
我国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被引量:169
3
作者 亢霞 刘秀梅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32,共8页
本文利用1992~2002年分省的成本和产量数据,估计了小麦、玉米、大豆、粳稻、早籼稻、中籼稻和晚籼稻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上述作物的技术效率及其变动趋势。本研究发现,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对粮食产量增加有积极作用,但进一步增... 本文利用1992~2002年分省的成本和产量数据,估计了小麦、玉米、大豆、粳稻、早籼稻、中籼稻和晚籼稻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上述作物的技术效率及其变动趋势。本研究发现,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对粮食产量增加有积极作用,但进一步增加肥料、种子和机械投入的增产潜力极为有限。从今后的发展前景看,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是增加粮食产量的现实选择,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技术效率 中国 土地经营规模 生产结构
原文传递
规模经济、土地细碎化与我国的粮食生产 被引量:169
4
作者 万广华 程恩江 《中国农村观察》 1996年第3期31-36,64,共7页
本文利用最新家计调查资料进行土地细碎化及规模经济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分块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仅为负,而且在统计上非常显著。同时发现,在目前的生产技术及土地制度下,我国的粮食生产中规模经济几乎不存在。
关键词 土地细碎化 规模经济 粮食生产 模函数 土地制度 生产函数模型 实证研究 农村剩余劳动力 澳大利亚 CD函数
原文传递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化肥施用量与效率变化分析 被引量:172
5
作者 李红莉 张卫峰 +2 位作者 张福锁 杜芬 李亮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36-1143,共8页
2004年至今,在国家支农政策的推动下,农业种植结构大幅度调整,粮食产量连续增加,而且启动了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用2008年的农户调研数据与2001年进行对比,揭示了我国粮食生产体系中化肥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过去7年中小麦和玉米... 2004年至今,在国家支农政策的推动下,农业种植结构大幅度调整,粮食产量连续增加,而且启动了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用2008年的农户调研数据与2001年进行对比,揭示了我国粮食生产体系中化肥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过去7年中小麦和玉米的单位面积化肥用量分别增加5.4%和29.0%,而水稻减少4.3%。全国粮食作物化肥消费总量增加1.3×106t,但占全国化肥消费总量的比重从68%下降到50%。用PFP(粮食产量除以化肥用量)表征化肥效率,发现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效率大小排列顺序为水稻>小麦>玉米;7年中小麦和水稻的化肥偏生产力分别从10.6 kg/kg增加到11.9 kg/kg,13.9 kg/kg增加到15.7 kg/kg,玉米的化肥偏生产力从13.8 kg/kg下降到11.5kg/kg。我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化肥施用量影响较大。粮食作物向优势主产区集中以及机械和管理措施的改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粮食作物化肥效率,但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仍在大幅增加,这将对全国化肥效率变化带来变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效率 粮食生产 中国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时空动态 被引量:163
6
作者 刘彦随 王介勇 郭丽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269-4274,共6页
【目的】揭示1990-2005年中国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时空动态特征,以及粮食生产对于耕地变化的敏感性。【方法】构建重心拟合模型和敏感度分析模型,对比分析耕地面积重心和粮食产量重心动态关系。【结果】中国粮食生产重心和耕地分布重... 【目的】揭示1990-2005年中国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时空动态特征,以及粮食生产对于耕地变化的敏感性。【方法】构建重心拟合模型和敏感度分析模型,对比分析耕地面积重心和粮食产量重心动态关系。【结果】中国粮食生产重心和耕地分布重心在空间上均表现为"北进中移"的态势,在移动方位上大致具有同向性。耕地重心沿着"西北—西南—东北"的轨迹共移动了17.3km,粮食产量重心沿着"东北—西南—东北"的轨迹移动了223.3km,两个重心之间的距离和粮食产量大致呈反向变化。当两者距离拉近时,粮食产量减少,当两者距离增大时,粮食产量增长。【结论】区域粮食产量增长受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等非耕地总量因素的影响日益明显;粮食产量变化对耕地变化的敏感性呈增强趋势。化肥、农药等物质投入的报酬递减趋势日益明显,粮食增产对耕地资源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保障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亟需创新机制和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耕地变化 重心模型 敏感度模型 时空动态 中国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特征与成因研究——市场化改革以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49
7
作者 伍山林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38-45,共8页
中国各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的比例的动态计算和统计分析表明 ,市场化改革以来 ,中国粮食生产具有稳定的区域变化特征。计量检验显示 ,农村人均耕地资源与非农产业就业拉力是中国粮食生产区域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提示 ,中... 中国各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的比例的动态计算和统计分析表明 ,市场化改革以来 ,中国粮食生产具有稳定的区域变化特征。计量检验显示 ,农村人均耕地资源与非农产业就业拉力是中国粮食生产区域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提示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特征具有持久性 ,它对区域粮食政策和省区际粮食贸易将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区域特征 影响因素 政策含义
原文传递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61
8
作者 胡雪枝 钟甫宁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9-39,共11页
农村人口老龄化导致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和体力下降,本文从生产决策和大田作业两个方面考察不同年龄结构农户在粮食生产方面是否具有明显差异,试图通过实证方式回答这一问题,并给出合理解释。利用农村固定明察点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表明:... 农村人口老龄化导致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和体力下降,本文从生产决策和大田作业两个方面考察不同年龄结构农户在粮食生产方面是否具有明显差异,试图通过实证方式回答这一问题,并给出合理解释。利用农村固定明察点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表明:老年农户与年轻农户在粮食作物种植决策上没有明显差别,老年农户的小麦、玉米和大豆(除水稻外)种植比重并不比年轻农户低;老年农户与年轻农户在粮食作物种植中的主要要素投入水平也没有明显不同,老年农户在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粮食作物种植中的化肥、农药、机械、劳动用工等主要要素投入量均不低于年轻农户;老年农户的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粮食作物单产与年轻农户相比也没有明显差异。由于生产决策趋同和农业机械"外包"服务的普及,农村人口老龄化并没有对中国粮食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 老龄化 粮食生产
原文传递
中国水土资源态势与可持续食物安全 被引量:126
9
作者 刘彦随 吴传钧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0-275,共6页
21世纪前期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迅速推进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走向国际贸易一体化和进入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人口持续增长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贸易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国内体制和制度的转型,... 21世纪前期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迅速推进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走向国际贸易一体化和进入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人口持续增长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贸易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国内体制和制度的转型,使中国人地矛盾更趋尖锐、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这无疑对中国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和农产品的供需平衡产生巨大影响,进而影响到中国食物安全。论文重点分析了我国水土资源态势及其对可持续食物安全的影响,指出水土资源总量短缺及其空间上的不匹配状况将直接影响着中国可持续食物安全,到2030年中国粮食缺口可能在760×108kg左右;实现中国可持续食物安全应立足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点选择产业化、生态化、国际化和地区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与模式,并须在优化制度环境、完善保障体系和突破结构制约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水土资源 态势 可持续食物安全 耕地资源 水资源 粮食生产 农业生产
下载PDF
中国粮食自给率与耕地资源安全底线的探讨 被引量:118
10
作者 陈百明 周小萍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48,共4页
首先就粮食属性、粮食饥馑、粮食禁运、粮食贸易等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通过对国际国内粮食消费、粮食生产和粮食贸易的发展态势分析,探讨了中国适度粮食自给率的问题,由此提出当前中国粮食自给率目标以90%左右为... 首先就粮食属性、粮食饥馑、粮食禁运、粮食贸易等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通过对国际国内粮食消费、粮食生产和粮食贸易的发展态势分析,探讨了中国适度粮食自给率的问题,由此提出当前中国粮食自给率目标以90%左右为宜。在此基础上,通过估算预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人均粮食需求量420kg,粮食自给率达到90%为情景,确定我国近期适宜的耕地资源安全底线是人均0.056hm2。同时指出不同地区的人均粮食消费量不同,粮食自给率也会有区别,所以各地需要制定区域性或省级的耕地资源安全底线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自给率 资源安全 底线 耕地 中国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贸易 粮食需求量 粮食消费量 粮食禁运 粮食安全 态势分析 粮食生产 区域性 国内 国际 预期 省级 制定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外流、区域差异与粮食生产 被引量:139
11
作者 王跃梅 姚先国 周明海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7-76,共10页
农村劳动力外流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必然,但也会对流出地粮食产出带来影响。本文分区域对1978~2008年影响我国粮食产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修正现有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已呈现明显的区域差... 农村劳动力外流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必然,但也会对流出地粮食产出带来影响。本文分区域对1978~2008年影响我国粮食产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修正现有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已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主销区劳动力投入要素和家庭联产承包制因素已对粮食产出无显著性影响,复种指数成为粮食产出下降的主要因素。主产区农村劳动力外流缓解了粮食生产的内卷化现象,劳动力投入要素对粮食产出影响显著,复种指数影响不明显,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边际效应下降。由此本文提出,在城镇化加速、农村劳动力外流加快的背景下,应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外流对不同区域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并推动制度创新,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同时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外流 粮食生产 区域差异
原文传递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及其成因实证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被引量:113
12
作者 陆文聪 梅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40-152,共13页
基于1978—2005年中国各省区粮食生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集中度从大区和省区两个层面综合考察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趋势,并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角度,采用Moran’s I指数验证了中国各省区粮食生产总量数据的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Panel Dat... 基于1978—2005年中国各省区粮食生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集中度从大区和省区两个层面综合考察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趋势,并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角度,采用Moran’s I指数验证了中国各省区粮食生产总量数据的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Panel Data结合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中国粮食生产区域空间格局变化的成因。计量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数量及其受教育程度,化肥、农机动力等投入,有效灌溉面积,农村水库库容量等因素均对各地区粮食生产总量的增长起到显著正向作用;而除涝面积,自然灾害成灾受灾面积比例,农民非农就业收入比重等因素对粮食生产总量的变化起到负向作用;且空间误差参数结果表明本地区的粮食生产会受到相邻地区粮食生产负方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区域格局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面板数据
下载PDF
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07
13
作者 马九杰 崔卫杰 朱信凯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17,共4页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受耕地保护能力、政策保障能力和自然灾害抵御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着重讨论了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安全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对粮食生产能力培育、降低...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受耕地保护能力、政策保障能力和自然灾害抵御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着重讨论了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安全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对粮食生产能力培育、降低粮食不安全性的作用。认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自然灾害风险 农业 农田水利建设 抵御能力 耕地保护 保障能力 相关分析 粮食安全 能力培育 粮食生产 不安全性 描述性 统计
下载PDF
农用地细碎化与农户粮食生产——以山东省莱西市为例的分析 被引量:111
14
作者 苏旭霞 王秀清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28,共7页
土地细碎化是指每个农户的土地分为零碎的几块。本文以小麦和玉米为例 ,运用常  规生产函数模型和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土地细碎化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 ,估计结果  表明土地细碎化不仅降低了粮食生产的规模效应 ,而且对技术效率有... 土地细碎化是指每个农户的土地分为零碎的几块。本文以小麦和玉米为例 ,运用常  规生产函数模型和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土地细碎化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 ,估计结果  表明土地细碎化不仅降低了粮食生产的规模效应 ,而且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影响。经  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土地细碎化 常规生产函数模型 前沿生产函数模型 粮食生产
原文传递
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17
15
作者 王欧 杨进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28,共9页
本文利用2011年和2012年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数据分析了农业补贴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补贴对粮食产量、播种面积和资本投入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当前中国农业"四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确实发挥... 本文利用2011年和2012年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数据分析了农业补贴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补贴对粮食产量、播种面积和资本投入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当前中国农业"四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农业补贴对粮食生产的正向影响在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相对于非贫困地区而言,农业补贴对贫困地区粮食生产的正向影响更大,尤其是在资本投入方面。这表明,农业补贴可以缓解贫困地区农户的资本短缺,使其改善生产条件,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补贴 粮食生产 地区差异
原文传递
我国农户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17
16
作者 钱克明 彭廷军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共4页
本文结合平时调研所掌握的情况,利用经济学原理,对在理论上如何确定农户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的范围、在工作实践中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宏观政策层面如何引导规模经营健康有序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农户 粮食生产 适度规模 规模经济
原文传递
最近15年来中国气候变化、农业自然灾害与粮食生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1
17
作者 史培军 王静爱 +2 位作者 谢云 王平 周武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7-203,共7页
本文分析了最近15a来中国气候变化在最近50a来的比较特征,并着重分析与讨论了这一期间气候变化、农业自然灾害与粮食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变化是影响中国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温度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纬... 本文分析了最近15a来中国气候变化在最近50a来的比较特征,并着重分析与讨论了这一期间气候变化、农业自然灾害与粮食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变化是影响中国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温度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因气候变化影响粮食产量的变化幅度一般为3%~5%,个别年份可达10%左右;因农业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幅度一般在5%~10%,个别可达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气候变化 农业 自然灾害 粮食生产
下载PDF
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 被引量:108
18
作者 张佰发 苗长虹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0-473,共14页
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状况的重要表征。研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厘清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粮食保障用地、生态保育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 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状况的重要表征。研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厘清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粮食保障用地、生态保育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规划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和空间自相关,从城市群、省、市、县多尺度入手,利用7期土地利用数据对黄河流域1970-2015年土地利用状况及变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生态保育用地和耕地占比多年平均值分别为79.04%和18.64%,表明生态保护和粮食生产是其两大主体功能;②城乡建设用地占比逐年提高,城市群地区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体空间;③黄河流域耕地、生态保育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各节点年份Moran’s Ⅰ均大于0.75,表明3种功能类型用地具有强空间正向集聚效应,呈现出"凹"字型分布格局;④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以牺牲耕地为代价,同时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逐渐转化为城镇用地;⑤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是促进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因素,驱动力因素存在区域差异,在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经济水平达到一定规模后,伴随经济再发展不会出现大规模城乡建设用地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生态保护 粮食生产 城市群 空间自相关 驱动力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中国不同地区化肥施用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88
19
作者 曾希柏 李菊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7-392,T001,T002,共8页
应用中国各地区1990~2000年化肥总施用量、粮食总产量及播种面积等统计数据,以粮食生产为主要对象,研究了中国不同地区化肥的最大施用量、施用量增长空间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等。结果表明,中国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最大施用量为225~375 k... 应用中国各地区1990~2000年化肥总施用量、粮食总产量及播种面积等统计数据,以粮食生产为主要对象,研究了中国不同地区化肥的最大施用量、施用量增长空间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等。结果表明,中国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最大施用量为225~375 kgha-1;其中高施肥量地区最大施肥量为300~375 kgha-1,平均达306.8 kgha-1;而施肥量225~300 kgha-1的县主要分布在中施肥量地区,平均达262.4 kgha-1;此外施肥量150~225 kgha-1的县则主要分布在低施肥量地区,平均为217.2 kgha-1。这3类施肥区通过施肥所能获得的单位面积粮食最高产量分别为6 000~7 500、4 500~6 000和3 000~4 500 kgha-1;高施肥量地区最高产量平均可达6183.9 kgha-1,中施肥量地区为5497.9 kgha-1,低施肥量地区为5351.3 kgha-1。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中国高施肥量地区化肥施用的增长空间仅为167.4万t,单位面积平均为35.6 kgha-1;中施肥量地区为467.1万t,单位面积平均64.0 kgha-1;低施肥量地区为292.2万t,单位面积平均82.6 kgha-1;中国化肥施用的增长空间为926.7万t,单位面积平均为59.6 kgha-1,中国化肥平均施用量在现有基础上还有22.3%的增长空间。分别计算高、中、低施肥量地区化肥利用率与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现为随着单位面积化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化肥施用 粮食生产 施用量 粮食总产量 播种面积 化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中国粮食供需平衡分析 被引量:75
20
作者 朱希刚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19,共8页
198 0年以来 ,中国的粮食生产获得了快速发展 ,达到了粮食供需的基本平衡。但随着农业政策的变化 ,粮食生产出现了三次较大的波动 ,特别是 2 0 0 0— 2 0 0 3年间 ,粮食总产量连年快速下降 ,供需缺口加大。在粮食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和国... 198 0年以来 ,中国的粮食生产获得了快速发展 ,达到了粮食供需的基本平衡。但随着农业政策的变化 ,粮食生产出现了三次较大的波动 ,特别是 2 0 0 0— 2 0 0 3年间 ,粮食总产量连年快速下降 ,供需缺口加大。在粮食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和国家政策支持下 ,2 0 0 4年又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粮食总产量增长时期。中国未来粮食的总需求量是刚性的 ,到 2 0 2 0年大概需要近 6亿吨原粮 ,而国内生产量则是变量。在有利于粮食持续增产的政策引导下 ,国内粮食产量的增长可以做到供需基本平衡。但从总体上看 ,中国今后基本上是粮食净进口格局 ,而且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如果适当增加小麦和玉米的进口量 ,逐步使粮食自给率达到 90 %左右的水平 ,可以减少中国增产粮食的边际成本 ,同时又不会影响中国粮食的数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 粮食总产量 粮食生产 供需缺口 上涨 粮食自给率 总需求量 增产 小麦 玉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