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0
1
作者 肖海峰 王姣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49,共5页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又是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措施的一个重要基础。本文将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依据各个影响因素的生产弹...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又是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措施的一个重要基础。本文将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依据各个影响因素的生产弹性和贡献率来分析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 ,最后得出结论及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影响因素 生产弹性 贡献率 粮食产量 中国 农业生产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中国不同地区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147
2
作者 刘颖杰 林而达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4期229-233,共5页
过去20a,中国大部分地区增暖趋势非常显著,各地粮食产量波动较大。为了区分气候变暖对我国不同地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利用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84-2003年的数据和同期年平均温度的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地区温度变化、农业生产... 过去20a,中国大部分地区增暖趋势非常显著,各地粮食产量波动较大。为了区分气候变暖对我国不同地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利用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84-2003年的数据和同期年平均温度的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地区温度变化、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以及播种面积变化与粮食总产的关系。结果表明,以温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粮食总产增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粮食总产增加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华东和中南地区的粮食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农业投入的增加对各地区的粮食增产在早期作用较显著,后期作用不明显。华东和中南地区农业播种面积的持续下降对粮食总产量有较大的负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粮食产量 农业投入
下载PDF
化肥对中国粮食产量变化贡献率的研究 被引量:131
3
作者 麻坤 刁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3-1120,共8页
【目的】化肥在中国粮食产量的增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国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已远超其他国家。虽然田间试验已证明减少化肥施用量不会导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但部分经济学者和粮食生产者对减少化肥施用量仍持谨慎态度。科学评价我国现... 【目的】化肥在中国粮食产量的增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国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已远超其他国家。虽然田间试验已证明减少化肥施用量不会导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但部分经济学者和粮食生产者对减少化肥施用量仍持谨慎态度。科学评价我国现阶段化肥对粮食产量变化的贡献率,对国家层面制定合理的化肥施用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已有研究侧重于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粮食产量与化肥投入量及其他因素的关系,而不同省份粮食生产力存在差异,并且化肥对粮食产量变化的贡献率是动态变化的。故本研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更好地描述中国粮食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并更准确地反映不同阶段化肥对粮食产量变化的贡献率。【方法】研究收集了1995—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粮食投入产出数据,分别估计了柯布道格拉斯和二项式函数形式的粮食生产函数的三种面板回归模型,并利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检验方法对不同面板模型的优劣进行评判,最终判定随机效应模型优于混合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根据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求解了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对化肥的施用量弹性系数,借鉴全要素生产率概念,利用粮食生产函数和化肥施用量弹性计算了化肥对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变化的贡献率,据此评价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实际影响。【结果】实证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的弹性系数显著,固定弹性系数为0.17,可变弹性系数呈明显的倒U形变化趋势,说明化肥投入已经进入边际报酬递减阶段,继续增加化肥施用量无法实现粮食产量的增加;但由于化肥施用量弹性系数值较高,并且大于其他要素,表明化肥的增产效力不可替代。而化肥对粮食产量变化的贡献率计算结果则表明化肥对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变化的贡献逐渐变小,趋向于0,说明化肥带来的粮食增长效应已不明显。2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施用量 粮食产量 随机效应模型 弹性系数 贡献率
下载PDF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基于跨区作业的视角 被引量:121
4
作者 伍骏骞 方师乐 +1 位作者 李谷成 徐广彤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57,共14页
本文基于1978~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主要结论有:第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有空间溢出效应,即其他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本区域粮... 本文基于1978~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主要结论有:第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有空间溢出效应,即其他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本区域粮食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从时间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在1999年以后更加显著,这契合了中国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演进历史;第三,从空间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纬度不同的区域之间,在同一纬度的不同区域之间该效应并不显著,这契合了中国农业机械跨纬度作业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溢出效应 农业机械化 跨区作业 粮食产量
原文传递
不同阶段化肥施用量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基于1952—200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被引量:109
5
作者 张利庠 彭辉 靳兴初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5-94,共10页
本文通过把1952—2006年全国30个省市的大样本面板数据分成5个不同时期,首次使用引入时间变量的变截距双对数模型,并根据不同结果的各方面检验进行模型改进,对不同阶段我国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化... 本文通过把1952—2006年全国30个省市的大样本面板数据分成5个不同时期,首次使用引入时间变量的变截距双对数模型,并根据不同结果的各方面检验进行模型改进,对不同阶段我国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显著的正增产效应一直保持到近期才变得不显著;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增产弹性先增大后减小;单位质量化肥投入带来的实际粮食产量增加量不断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面板数据 不同阶段 变截距双对数模型
原文传递
化肥施用对中国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分析——基于主成分回归C-D生产函数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3
6
作者 房丽萍 孟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7期156-160,共5页
施肥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施用化肥对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是投入其他生产要素所不能替代的,掌握化肥的增产效应从指导农业生产及确定科学有效的施肥方案方面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分析了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 施肥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施用化肥对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是投入其他生产要素所不能替代的,掌握化肥的增产效应从指导农业生产及确定科学有效的施肥方案方面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分析了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选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业从业人员为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采用主成分回归C-D生产函数模型,计算了化肥投入对粮食增产的弹性及贡献率。结果表明:化肥施用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1978—2010年间化肥投入对粮食产量增长的弹性值为0.18,贡献率达20.79%,化肥对粮食增产的弹性和贡献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略有下降,单位质量化肥投入带来的实际粮食产量增加量有所减少,但化肥投入仍是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化肥施用 粮食产量 贡献率
下载PDF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经济学解析 被引量:85
7
作者 肖国安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17,共6页
本文在概述中国粮食补贴政策演变轨迹的基础上,对现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进行了经济学解析和现实分析,认为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中得利多的不是粮食生产者,而是粮食消费者;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不能平抑粮食产量和价格波动;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不... 本文在概述中国粮食补贴政策演变轨迹的基础上,对现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进行了经济学解析和现实分析,认为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中得利多的不是粮食生产者,而是粮食消费者;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不能平抑粮食产量和价格波动;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不能代替价格支持。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粮食直接补贴、价格支持、配额生产“三位一体”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 经济学解析 粮食补贴政策 “三位一体” 价格支持 粮食生产者 演变轨迹 现实分析 价格波动 粮食产量 政策建议 消费者 配额
原文传递
中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产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93
8
作者 张晋科 张凤荣 +3 位作者 张琳 张迪 吴初国 孔祥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78-2285,共8页
【目的】通过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现实产量的对比,分析耕地的粮食增产潜力及其省际差异。【方法】以105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在确定能够充分发挥当地气候资源潜力的种植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计算... 【目的】通过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现实产量的对比,分析耕地的粮食增产潜力及其省际差异。【方法】以105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在确定能够充分发挥当地气候资源潜力的种植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计算了各区域各个耕地亚类的粮食单产能力;再分别乘以各县2004年相应耕地亚类的面积,得到2004年各县的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进而汇总出各省以及全国的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结合近3年(2002~2004年)的粮食现实产量,分析耕地的粮食增产潜力、粮食生产能力开发程度及其省际差异。【结果】2004年全国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为9.20亿t,远高于全国近3年4.52亿t的粮食平均产量,目前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障程度较高。从各省的计算结果来看,除新疆以外,单位耕地的生产能力和增产潜力均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其中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西藏5个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的省区最低;位于中国广大北部、西南部的省市,受土壤质量、灌溉条件的限制,粮食生产能力的开发程度低,粮食生产虽有一定增产空间,但实施难度较大或需大量投入。【结论】保障粮食安全首先要抓好中国农业生产基础较好的东部、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同时也要加大广大北部、西南部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开展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进一步开发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能力 粮食产量 耕地 中国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用水和粮食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95
9
作者 吴普特 赵西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共6页
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国农业用水和粮食生产产生影响。该文分别采用Palmer干旱指数(PDSI)、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GIQ)、单位面积粮食产量(PHGO)作为气候变化、农业用水和粮食生产具体度量指标,分析了中国... 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国农业用水和粮食生产产生影响。该文分别采用Palmer干旱指数(PDSI)、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GIQ)、单位面积粮食产量(PHGO)作为气候变化、农业用水和粮食生产具体度量指标,分析了中国1949-2005年PDSI、GIQ、PHGO年际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关系,发现在1949-1983年PHGO和1949-1990年GIQ均与PDSI具有较好线性相关关系,表明气候变化在上述时间段对农业用水和粮食生产影响显著,人为因素(技术进步、政策机制、生产投入等)影响相对较小。依据相关关系对1949-2005年GIQ和PHGO进行预测发现,1991-2005年GIQ和1984-2005年PHGO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程度较差,表明人为因素(技术进步、政策机制、生产投入等)在农业用水和粮食生产中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对农业节水平均影响率达27%以上,对粮食增产平均影响率达40%以上。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机制保障和生产投入增加等人为因素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用水和粮食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 粮食产量
下载PDF
50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2
10
作者 李茂松 李章成 +4 位作者 王道龙 杨修 钟秀丽 李正 李育慧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5-60,共6页
根据我国近50年的粮食产量统计资料,分析了各个年代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与影响和促进粮食产量的因素(耕地资源、化肥施入量、农机动力、农用水资源、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然灾害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极大,要确保我国粮食生产的... 根据我国近50年的粮食产量统计资料,分析了各个年代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与影响和促进粮食产量的因素(耕地资源、化肥施入量、农机动力、农用水资源、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然灾害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极大,要确保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不仅需要有外部资源及投入,而且在粮食生产过程中要积极进行防灾减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自然灾害 粮食安全 相关性
下载PDF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72
11
作者 韩喜平 蔄荔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0-84,共5页
粮食生产具有特殊性和弱质性,对农业生产实行保护是世界各国普遍选择,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从2002年起开始试点,政府改收购保护价为粮食直接补贴,无论是利用理论模型还是看实际运行,此项政策都收到了预期效果,并仍... 粮食生产具有特殊性和弱质性,对农业生产实行保护是世界各国普遍选择,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从2002年起开始试点,政府改收购保护价为粮食直接补贴,无论是利用理论模型还是看实际运行,此项政策都收到了预期效果,并仍有潜在收益,应该进一步坚持。当然,这项政策潜能充分发挥需要从改进补贴方式,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等多方面加以配套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直补 价格支持 粮食产量 农民收入
下载PDF
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对作物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71
12
作者 邱建军 王立刚 +3 位作者 李虎 唐华俊 Changsheng Li Eric Van Ranst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4-161,共8页
【目的】探求土壤有机碳含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针对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中南、华东和西南6个典型农业区域,每个区域选择各... 【目的】探求土壤有机碳含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针对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中南、华东和西南6个典型农业区域,每个区域选择各自典型的种植模式和现行的农田管理措施,在各自特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输入并运行模型,模拟考察在其它投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土壤有机碳本底值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当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增加1g C.kg-1,东北地区玉米产量可增加176kg·hm-2;华北地区夏玉米与冬小麦轮作,产量可增加约454kg·hm-2;西北地区春玉米产量约可增加328kg·hm-2;中南地区单季水稻产量可增加约185kg·hm-2;华东地区双季稻产量可增加约266kg·hm-2;西南地区水稻与冬小麦轮作产量可增加约229kg·hm-2。【结论】在其它投入既定的条件下,全国各地区均存在通过提高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来增加作物产量的潜力。保持较高水平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对节本增效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粮食产量 碳固存 DNDC模型
下载PDF
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趋势变化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2
13
作者 马建勇 许吟隆 潘婕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288,共6页
依据东北地区1971-2009年干旱、洪涝、风雹及低温灾害的受灾面积数据,并结合粮食作物单产资料,研究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东北地区除风雹受灾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外,其余3种... 依据东北地区1971-2009年干旱、洪涝、风雹及低温灾害的受灾面积数据,并结合粮食作物单产资料,研究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东北地区除风雹受灾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外,其余3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比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均具有阶段性特征,20世纪70年代干旱受灾比要比洪涝受灾比偏大,80-90年代相反,2000年以后又处于较旱时期,低温受灾比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及21世纪初期反弹增大;R/S分析表明,4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比的Hurst指数均>0.5,说明未来变化都将与过去一致,其中,风雹受灾比将减弱,干旱受灾比将增加,而洪涝与低温受灾比仍将呈现波动幅度较大的趋势;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4种气象灾害对粮食作物平均单产的影响在不同省份表现不同,在辽宁为干旱>风雹>洪涝>低温,而吉林为洪涝>干旱>低温>风雹,黑龙江为干旱>洪涝>低温>风雹,说明干旱和洪涝是影响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而低温灾害的影响随着纬度的升高也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农业气象灾害 受灾比 粮食产量 R/S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基于EMD的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及其成因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68
14
作者 刘会玉 林振山 张明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5-751,共7页
论文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及其成因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产量存在3年和9年左右的准周期波动,并以9年左右的波动为主。从粮食产量波动的趋势量分布来看,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 论文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及其成因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产量存在3年和9年左右的准周期波动,并以9年左右的波动为主。从粮食产量波动的趋势量分布来看,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粮食增长停滞;在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两个影响因子进行EMD分解时发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是粮食产量3年左右波动的控制因子,而粮食播种面积却是粮食产量9年左右波动的主要控制因子。对两个尺度的周期性波动分析发现,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幅度近年来不断增加,这将给我国已经相当紧张的粮食供需关系带来巨大的隐患。由于3年和9年左右的两个准周期波动在2005~2006年期间都将处于波谷,论文预测2005或2006年的粮食将严重短缺,并且短期内我国粮食产量仍会下降,但是较长期内粮食产量将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波动 经验模态分解 多尺度 本征模函数
下载PDF
山东省气候变化及农业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3
15
作者 廉丽姝 《气象科技》 2005年第1期73-76,86,共5页
根据山东省 196 1~ 2 0 0 0年气象与粮食产量资料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了气候变化、农业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 :①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山东省气候有变暖和变干的趋势 ,各季节中 ,变暖趋势最明显的是冬季 ,变干表... 根据山东省 196 1~ 2 0 0 0年气象与粮食产量资料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了气候变化、农业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 :①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山东省气候有变暖和变干的趋势 ,各季节中 ,变暖趋势最明显的是冬季 ,变干表现最突出的是夏季 ;②气温和降水是造成山东省粮食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 ,在“暖干”气候背景下 ,气温与气候产量为负相关 ,降水量与气候产量呈较显著的正相关 ;③农业自然灾害是造成粮食单产产生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农业 山东 粮食单产 自然灾害 趋势 影响 变暖 气候变化 气候背景
下载PDF
粮食安全:西北地区退耕对粮食生产的可能影响 被引量:49
16
作者 封志明 张蓬涛 宋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9-306,共8页
据西北五省区制定的规划或计划,到2010年将累计退耕400×104hm2,约占现有耕地面积的1/4。按照目前的单产水平和粮食作物比例,西北地区将减少粮食产量近400×104t,相当于1996年西北地区粮食总产量的1/8。同时,退耕对当地的粮食... 据西北五省区制定的规划或计划,到2010年将累计退耕400×104hm2,约占现有耕地面积的1/4。按照目前的单产水平和粮食作物比例,西北地区将减少粮食产量近400×104t,相当于1996年西北地区粮食总产量的1/8。同时,退耕对当地的粮食生产存在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①退耕节省下来的生产要素的转移可以带来未退耕耕地粮食产量提高;②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以及局地小生境的改善可以促进粮食生产、降低灾害风险。此外,农业科技进步和工程设施建设的加强,会对保留耕地上的粮食生产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西北五省区粮食单产的预测并结合人口预测可知,2010年西北地区粮食总产量可达4516.9×104t,在人均400kg、425kg和450kg水平下粮食需求分别为3936.1×104t、4182.1×104t和4428.1×104t。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就西北地区整体而言将不会出现粮食短缺,但粮食盈余水平较低;而就具体省区而言,陕西、甘肃和青海三省区必须通过粮食调入才能满足本省区需求,而新疆和宁夏粮食则有一定盈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西北地区 粮食生产 影响 退耕还林 耕地面积 粮食产量 粮食供求平衡
下载PDF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与中国粮食安全 被引量:64
17
作者 王激清 马文奇 +1 位作者 江荣风 张福锁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5-422,共8页
粮食安全压力是当前全世界特别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粮食安全压力的基础是提高粮食总产,粮食总产是由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共同决定的,而在中国由于耕地面积的限制,粮食总产的增加只能依靠单产的提高。化肥养分资源是粮食中... 粮食安全压力是当前全世界特别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粮食安全压力的基础是提高粮食总产,粮食总产是由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共同决定的,而在中国由于耕地面积的限制,粮食总产的增加只能依靠单产的提高。化肥养分资源是粮食中的粮食,化肥在粮食单产增加中的贡献占到了50%,但是近年来由于地区间、农户地块间和氮磷钾养分间投入的不平衡,化肥养分的整体投入水平过高,以及忽视化肥养分以外土壤养分的变化、有机养分的补充和环境养分的贡献极大地限制了化肥养分增产效应的发挥,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化肥用量从64.9 kg/hm2增加到274 kg/hm2,而化肥偏生产力(作物籽粒产量与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的比值)从42.1 kg/kg逐渐下降到16.9 kg/kg。加强国家层次的养分资源宏观管理,重视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切实抓好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推广和农化服务工作,通过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户的密切配合,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成为实现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化肥 增产效应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
下载PDF
自然灾害对中国粮食产量影响的实证分析——以稻谷为例 被引量:65
18
作者 龙方 杨重玉 彭澧丽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44,共12页
中国稻谷总产量年际变化主要是由播种面积变化和单产变化决定的,其中,单产变化是主要的,其影响程度接近60%。而稻谷单产变化又是由技术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决定的,其中又以自然因素为主,其影响程度占48%~56%。实证分析表明,稻谷... 中国稻谷总产量年际变化主要是由播种面积变化和单产变化决定的,其中,单产变化是主要的,其影响程度接近60%。而稻谷单产变化又是由技术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决定的,其中又以自然因素为主,其影响程度占48%~56%。实证分析表明,稻谷单产变化中,自然灾害影响产量与其他灾害成灾率的关联度最大,然后依次为水灾受灾未成灾率、其他灾害受灾未成灾率、水灾成灾率、旱灾成灾率和旱灾受灾未成灾率。因此,要稳定发展中国的粮食生产,必须重视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稻谷 自然灾害
原文传递
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来自中国的证据 被引量:60
19
作者 程名望 黄甜甜 刘雅娟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21,46,共8页
粮食安全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农村劳动力外流可能对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扩展的C-D生产函数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外流对... 粮食安全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农村劳动力外流可能对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扩展的C-D生产函数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全国、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的粮食产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而对粮食主销区的粮食产量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充分考虑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的资源禀赋差异和区域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和粮食安全政策,将有利于保障中国的粮食供给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外流 粮食产量 粮食主产区 粮食主销区 产销平衡区
原文传递
Improving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Simultaneously for Maize and Wheat in China: A Review 被引量:60
20
作者 MENG Qingfeng YUE Shanchao +2 位作者 HOU Peng CUI Zhenling CHEN Xinpi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Achieving both high yield and high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NUE) simultaneously has become a major challenge with increased global demand for food, deple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deterioration of environment. A... Achieving both high yield and high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NUE) simultaneously has become a major challenge with increased global demand for food, deple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deterioration of environment. As the greatest consumers of N fertilizer in the world, Chinese farmers have overused N, and there has been poor synchrony between crop N demand and N supply because of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N uptake-yield relationship.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total and dynamic N requirement for different yield ranges of two major crops (maize and wheat), and suggested improvements to N management strategies. Whole-plant N aboveground uptake requirement per grain yield (Nreq) initially deceased with grain yield improvement and then stagnated, and yet most farmers still believed that more fertilizer and higher grain yield were synonymous. When maize yield increased from 〈 7.5 to 〉 12.0 Mg ha-I, Nreq decreased from 19.8 to 17.0 kg Mg-1 grain. For wheat, it decreased from 27.1 kg Mg-1 grain for grain yield 〈 4.5 Mg ha-1 to 22.7 kg Mg-1 grain for yield 〉 9.0 Mg ha-1. Meanwhile, the percentage of dry matter and N accumulation in the middle-late growing seas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grain yield, which indicated that N fertilization should be concentrated in the middle-late stage to match crop demand while farmers often applied the majority of N fertilizer either before sowing or during early growth stages. We accordingly developed an integrated soil-crop system management strategy that simultaneously increases both grain yield and N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 N requirement high yield integrated soil-crop system management N application timing N deman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