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小斑病菌C毒素培养滤液对玉米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诱导效应 被引量:16
1
作者 商闯 马春红 +5 位作者 李运朝 翟彩霞 董文琦 崔四平 侯立白 贾银锁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134,共4页
分别用不同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毒素培养滤液处理两种基因型(B37和C103)同核异质系的玉米叶片后再接高浓度毒素培养滤液,观察其病斑大小并测定与抗病相关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对CB37的处理,以1∶50处理... 分别用不同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毒素培养滤液处理两种基因型(B37和C103)同核异质系的玉米叶片后再接高浓度毒素培养滤液,观察其病斑大小并测定与抗病相关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对CB37的处理,以1∶50处理效果较好,PAL酶活性最高;对CC103的处理,以1∶60处理效果较好,PAL酶活性最高。在不同基因型、不同细胞质中所需激发子最有效地激活浓度及激活时间不同,确定了低浓度C毒素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获得性抗性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 毒素(培养滤液) 苯丙氨酸解氨酶 诱导抗性
下载PDF
丙二醛(MDA)含量在玉米诱导抗病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14
2
作者 商闯 马春红 +5 位作者 翟彩霞 李运朝 董文琦 崔四平 侯立白 贾银锁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29-32,共4页
分别用不同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毒素培养滤液处理两种基因型(C103和B37)的同核异质系的玉米叶片,检测玉米叶片中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说明:经低浓度C毒素培养滤液预处理的玉米叶片中的MDA含量的下降幅度明显,1∶60处理组效果最好,同时也... 分别用不同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毒素培养滤液处理两种基因型(C103和B37)的同核异质系的玉米叶片,检测玉米叶片中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说明:经低浓度C毒素培养滤液预处理的玉米叶片中的MDA含量的下降幅度明显,1∶60处理组效果最好,同时也说明了低浓度C毒素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系统获得性抗性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 毒素(培养滤液) 丙二醛
下载PDF
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对玉米抗病性的诱导 被引量:13
3
作者 马春红 翟彩霞 +4 位作者 王立安 陈霞 郭秀林 崔四平 李广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78-1584,共7页
以1对同核异质的玉米C103为试材,进行了利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来提高玉米抗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经预处理叶片的病斑面积为(0.3±0.05)~(0.9±0.5)mm2,而对照为(23.1±8.7)mm2,差异极显著。同时... 以1对同核异质的玉米C103为试材,进行了利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来提高玉米抗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经预处理叶片的病斑面积为(0.3±0.05)~(0.9±0.5)mm2,而对照为(23.1±8.7)mm2,差异极显著。同时还测定了与提高抗病性有关酶的变化,经0~96h的动态检测,以1∶50的处理效果为最好,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64.2%,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41.2%,有害物质丙二醛(MDA)的含量比对照平均降低了29.7%。从而说明低浓度培养滤液本身能够成功地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系统获得性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 毒素(培养滤液) 苯丙氨酸解氨酶 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诱导抗性 培养滤液 小斑病菌 抗病性 玉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